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547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

《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

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

松滋市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

目录:

1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1.1现状概况

1.2上轮总规回顾与实施情况

1.3发展条件分析

2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2.1现状解读

2.2问题剖析

2.2发展阶段与走势分析

3区域地位分析总结

3.1湖北省区域地位分析

3.2“两湖”平原区域地位分析

3.3鄂西生态圈区域地位分析

3.4荆州市区域地位分析

3.5分析总结与区域定位

4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与模式

4.1发展目标

4.2战略思路

4.3模式与对策

5产业发展方向与策略

5.1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5.2产业选择策略

5.3产业组织策略

5.4产业技术策略

5.5产业拓展策略

6产业布局与分区引导

6.1产业布局模式

6.2空间分区引导

1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1.1现状概况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荆州地区西南部,长江中游南岸。

东连江汉平原,与江陵、公安毗邻,西与五峰、宜都接壤,南连湖南澧市、石门,北枕长江,与枝江隔江相望。

全市辖14镇2乡,市政府驻地新江口镇。

2007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7.45亿元,同比增长11.5%(可比口径),人均生产总值6816元。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16.8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产值为18.14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产值为22.47亿元,增长12.2%。

三次产业比由2006年29.3:

30.9:

39.8调整为29.3:

31.6:

39.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6531万元,同比增长6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911万元,同比增长24.5%;外贸出口总额1735万美元,同比增长47.4%。

2007年,全市工业总增加值14.77亿,其中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8.25亿,同比增长31.3%,轻工业产值约为重工业的4.3倍,是松滋市主导工业。

规模工业企业由年初71家发展到年底85家,其中内资企业82家,外商投资企业3家。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16元,同比增加1934元,增长25.5%。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129元,同比增长644元,增长18.5%。

1.2上轮总规回顾与实施情况

2001版城市总体规划对松滋市社会经济发展制定了以下目标:

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4%;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0亿元,年平均增长13.8%。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7.2亿元,年均增长12%。

三次产业构成到2005年的21.3:

41.5:

37.2,在2020年达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

规划实施以来,松滋市发展迅速,社会经济各项指标都得到明显提高,其中,2005-2007年发展速度在2001-2005年基础上又实现了显著性提高,表明松滋市社会经济发展至2001年以来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且至2005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松滋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一览表

年份

GDP总量

(万元)

财政收入

(万元)

城镇居民

人均收入(元)

产业结构

1995

309354

9035

4207

44.8:

27.3:

27.9(I>III>II)

2001

356810

23800

5484

35.2:

29.9:

34.9(I>III>II)

2005

450500

30109

6637

31.8:

30.1:

38.1(III>I>II)

2007

574500

39300

9516

29.3:

31.6:

39.1(III>II>I)

GDP:

松滋市GDP增长速度由1995-2001年的年均2.41%提高到2001-2005年的6%和2005-2007年的12.93%,发展势头迅猛。

尽管如此,相比规划的目标速度仍存在一定差距。

财政收入:

松滋市财政收入不断创造高纪录,2007年为2005年的4.4倍。

在较低基数的影响下,1995-2001年增长速率达到了17.52%。

随着财政基数的提高和发展的稳定,财政指标正稳步上升。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与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符,松滋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率由1995-2001年的年均4.52%提高到2001-2005年的4.89%和2005-2007年的19.74%。

产业结构:

松滋市产业结构比重不断优化调整,整体而言,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于第二产业。

这主要是由于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一直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而工业发展波动性较大,2005年以来处于良好态势,致使2007年出现了阶段性的“三二一”的格局。

目前松滋市规模工业增势强劲,发展速度明显高于第三产业,预计近期将呈现“二三一”结构。

1.3发展条件分析

1.3.1机遇与优势

(1)东部产业梯度转移

面对国家政策调整、资源环境压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东部产业正逐步实施梯度转移,这是包括松滋在内的中、西部城市面临的难得机遇。

松滋应立足优势,完善软、硬环境,努力实现观念对接、政策对接、产业对接、效率对接,多引项目,以项目支撑工业,以承接东部产业作为工业外源性动力,带动市域发展。

(2)区域交通设施发展

松滋火车站是荆州市唯一可以直达全国21个大中城市的县级火车站;同时,规划的江南高速公路(起于石首市高基庙镇,止于松滋市车阳河,建成后将与杭瑞高速、二广高速相连,成为荆江南岸东西向的重要通道)、荆石一级公路(荆门至石首)也将投入新建。

公铁联运的优势必将使松滋成为湖南、湖北、江汉平原集水、公、铁便利的客货运输中转站,为松滋市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地理区位条件独特

松滋市地处长江三峡,荆州、武汉与湖南长沙构成的经济大三角的中心地带,位于鄂西生态圈东南角,两湖平原中心位置,同时可接受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

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有利于松滋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促进其成为鄂南湘北以及江汉平原、荆州市的经济边贸中心、货物集散地、旅客交流中心和综合运输服务中心,商业潜力十分巨大。

(4)酒文化底蕴深厚

松滋为著名白酒“白云边”的产地,自古有“金松滋”之称,酒文化底蕴深厚。

古有唐代大诗人李白夜泊松滋所赋“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白云边酒因此而得名;今有“美酒哪里有,松滋走一走”、“一品白云边,不知天上人间”,美妙的酒文化为松滋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5)农业生产气候适宜

松滋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

棉花总产和猪牛羊肉总产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曾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优质棉、长江上中游水果开发基地,“上明牌”柑桔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

多项农业科技项目在市内实施和示范,是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市)、国家十五期间第一批优质棉基地县(市)。

(6)工业发展态势良好

松滋工业基础较好,是湖北省20个老工业基地之一。

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松滋工业经济发展周期从2004年出现“拐点”以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态势良好。

骨干企业白云边、飞利浦、望春花、三盟机械入库税金同比增长41.6%。

海联机械、鸿浩石油机械、飞欧电器照明等一批企业也逐步壮大,工业发展后劲显著。

(7)山水空间资源丰富

松滋山河秀丽,地貌多姿。

市域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共有4大水系,即洈水、北河、庙河3大河水系和长江及其纵切市域东部的支流松滋河组成的江河水系;山体属袖珍型地貌特征,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拥有南山、北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众多溶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洈水风景区融山、水、洞、林、泉于一体,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为松滋市发展能源工业和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1.3.2问题与挑战

(1)区域经济协作性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加速推进,良好的协作有利于加快区域内各城市的发展,提高自身和整体的竞争力。

松滋市应适应经济发展的背景,主动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和“两湖”平原经济区,借势发展,为经济的腾飞提供充足的动力。

(2)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松滋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著名的国家级洈水风景更是融山、水、洞、林、泉于一体,能与长江三峡、荆州古城、张家界构成旅游金三角。

但目前松滋旅游资源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应加强精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运作,提升洈水旅游在湘鄂两省旅游市场中的地位。

(3)周边县市竞争日益激烈

近年来,松滋市发展稳健,综合实力较强,但周边县市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十分快速,监利、公安、洪湖、益阳、桃源等县市在GDP总量方面都高于松滋。

在周边县市的激烈竞争下,松滋未来发展中将受到不少的挑战。

(4)快速发展经济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之间须协调

经济发展始终是城市成长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一方面,松滋经济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空间资源,对生态环境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优化环境、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是松滋发展的另一目标。

两者间存在可调合的矛盾,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协调好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2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2.1现状解读

(1)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松滋市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7年,松滋市GDP增幅创十年来新高,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工业提速创历史最高水平,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稳固。

良好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背景,将为松滋市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续力量。

松滋市产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亿元

增速

(当年,%)

亿元

增速

(%)

亿元

增速

(%)

亿元

增速

(%)

2002

36.56

2.46

11.43

-8.93

10.92

2.46

14.21

13.91

2003

38.11

4.23

12.25

7.16

11.04

1.11

14.82

4.28

2004

40.99

7.56

13.97

14.05

11.57

4.79

15.45

4.25

2005

45.05

9.92

14.35

2.70

13.55

17.09

17.16

11.07

2006

48.56

7.79

14.24

-0.74

14.98

10.58

19.34

12.72

2007

57.45

18.31

16.84

18.26

18.14

21.09

22.47

16.18

(2)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松滋市农业基础较好,2007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0.52亿元,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全市的生猪、柑桔、棉花、优质稻、双低油菜、蜂产品等六大类农产品被列为全国或全省优势产区。

在进一步强化粮、棉、油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松滋市强力推进板块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水果、畜禽两大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突出、经济特色鲜明的板块农业发展格局。

(3)工业发展明显加快

2007年,松滋市工业总产值(当年价)28.22亿元,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81.04%、18.96%,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22.54亿元,同比增长43%。

松滋市工业经济发展周期至2004年出现“拐点”以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骨干企业白云边、飞利浦、望春花、三盟机械业正稳步发展壮大。

(4)第三产业稳步提高

2007年,松滋市第三产业产值为22.47亿元,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最高。

其中,三产分行业产值中以传统服务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以交通运输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

近年来,松滋市餐饮和住宿业发展较快,加之不断优化的服务质量,第三产业一直处于稳步提高的态势。

2.2问题剖析

(1)经济发展增速快,但工业比重仍需提高

正如前文所分析,近年来松滋市经济发展迅速。

但是,作为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松滋市工业比重仍然需要提高。

2007年,松滋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3:

31.6:

39.1,与荆州市29.7:

33.5:

36.8的结构较为吻合,表明松滋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与荆州市保持一致;但与湖北省15.5:

44.8:

39.7的结构和全国11.7:

49.2:

39.1的结构相比,松滋市仍应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身工业经济比重,以工业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对比

松滋市

荆州市

湖北省

全国

第一产业比重%

29.3

29.7

15.5

11.7

第二产业比重%

31.6

33.5

44.8

49.2

第三产业比重%

39.1

36.8

39.7

39.1

(2)优势产业和规模企业集聚带动能力仍需壮大

2007年底,松滋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5家,其中内资企业82家,规模工业产值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79.87%。

中小规模企业发展则相对较缓,缺乏带动力。

作为优势性产业,规模工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市域内同行业产业应起到集聚发展,壮大规模的效应。

因此,松滋市应壮大优势产业的集聚规模,大力支持和带动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在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调动民营经济这一重要力量。

(3)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松滋市农业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农产品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不高,优质产品并没有有效转变成优质商品;同样,在工业产品生产中,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

从而制约了松滋市优势产业的升级和核心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影响了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潜力。

2.2发展阶段与走势分析

2.3.1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有利于了解市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明确一定时期发展的起点、方向、目标和任务,从而为市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正确决策的依据。

(1)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

通常,经济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

这既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

同时,还需要有与此相伴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第二,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是否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标准,它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前提条件,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经济发展意味着更多的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产业工人,集聚到城镇中从事着效率更高的第二、第三产业活动。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两条主旋律,缺一不可。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34个准工业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6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

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

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

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

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

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高级化或重型工业,产品由粗制品向精制品转化,由生或用资料向生产用资料转化,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

因此,工业化中期阶段通常也是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

在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该阶段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咨询服务等等。

第二、第三、第四阶段合称为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

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

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其投资领域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多样化是其基本特征。

以上为阶段划分的规律性介绍,在具体划分时,除以上定性分析外,一般还结合以下定量指标作为支撑:

工业化初期:

人均GDP小于600美元,非农从业人员比比例小于50%

工业化中期:

人均GDP介于600-2000美元,一产比重小于20%,多呈现二、三、一的产业比重次序。

工业化后期:

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达70%左右,城镇化水平大于70%,多呈现三、二、一的产业比重次序。

(2)松滋市发展阶段分析判断

目前,松滋市人均GDP6816元,一、二、三产所占比重分别为29%、32%、39%,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约为58%,城镇化水平28.96%,产业结构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工业迅速发展,非农劳动者开始占主体。

根据以上发展阶段的划分规律和具体指标的划分标准:

松滋市部分指标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少量指标和性质已向工业化中期靠拢,表现出快速发展特征,即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

从经济增长动力角度来看,松滋市处于依靠劳动密集投入推动经济增长阶段。

2.3.2产业演进分析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带来经济发展阶段的跃迁。

特别是当区域发展处于过渡时期时,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很快,这时必须加强研究其发展方向,把握发展特性,为产业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

据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按照通常规律,松滋市在下一阶段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将呈现“二三一”的产业次序。

据产业结构演变方式,利用灰色线性法对松滋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可知未来第二产业比重将逐渐上升,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发展,逐步第二产业将占据主导地位,但近期第三产业比重仍然会略高于第二产业。

总体而言,松滋市现状经济已表现出明显的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特征,正步入快速发展期,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特征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必然趋势。

根据我国学者对珠江三角洲等地对应各发展阶段的经验总结,处于该演进期的城市在产业发展中应注意:

进一步巩固、扩大优势产业部门,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增加效益;

围绕优势产业发展深度拓展和关联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系列;

不断培植区内新的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地区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

3区域地位分析总结

3.1湖北省区域地位分析

松滋市位于鄂南湘北边界交汇处,地处宜昌、荆州、武汉与湖南长沙构成的经济大三角的中心地带,良好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有利于其发展为鄂南湘北以及江汉平原、荆州市的经济边贸中心和综合运输服务中心。

同时,松滋位于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的中部城镇发展带上,是湖北省重要的粮、棉和水果种植基地;是有“湖北省酒”、“中国第五香”美誉的白云边酒的发源和生产地;为湖北省“一圈两区”旅游发展结构中大武汉都市区旅游圈建设的组成部分,其中松滋洈水国家森林公园为省旅游发展着力培养景区之一。

根据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小组对全省76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考核,2007年松滋市综合实力在全省县市中排名42,相对2005年54名提高了12个位次。

说明松滋社会经济综合水平在湖北省属于中等偏下,但发展趋势良好。

3.2“两湖”平原区域地位分析

“两湖”平原指湖北的江汉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分别是湖北省的精髓和湖南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湖北省的荆州市、荆门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以及湖南省的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现含17个县、12个市和10个区;总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8%和总人口的2.3%。

“两湖”平原产业结构相近,经济文化往来十分密切,经济协作互补性强,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

据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2006年,松滋在全国县域中位列694,其中排位在其前的“两湖”县市有仙桃(181)、天门(292)、潜江(187)、岳阳(565)、益阳市的沅江(527)以及常德市的桃源(469)、石门(470)、汉寿(616)、安乡(648)。

即,2006年,松滋市综合实力在“两湖”平原中居第十位,在县级市中处于上游水平。

作为湘鄂两省最大的城市连片区,“两湖”平原实施“城市集群”战略,通过政府和市场作用,推动核心城市群建设(包括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岳阳等城市)。

作为“两湖”平原及其核心区建设的中心,规划松滋市立足潜力,继续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强经济技术协作,发展为“两湖”平原国家重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的综合强市。

3.3鄂西生态圈区域地位分析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由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8个市(州、林区)构成的圈域,集老、少、山、边、库区为一体,各类旅游资源丰富。

从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功能而言: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等特点,鄂西圈可划分为水源水库、生物多样性、农业与社会经济活动等3大类17个生态功能区,其中,松滋为丘岗平原农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从旅游资源而言:

松滋市拥有洈水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圈内重要的旅游景点;松滋滚灯舞为文化旅游圈内重要的非物资品牌资源。

规划江南高速的建设,将岳阳、三峡两大知名景区形成一条快速通道,同时将宜都、五峰、石首等地的旅游资源与松滋贯通;规划荆洈石旅游一级公路的建设,将改善松滋市域内旅游交通条件,也利于西南部旅游与外部资源的联合。

因此,依托现有旅游资源,结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交通的改善,松滋等西南边界城市将发挥沟通桥梁作用,促进鄂湘旅游共同快速发展。

3.4荆州市区域地位分析

松滋市位于荆州西南部,南连湖南澧市、石门,位于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其发展为荆州市的经济边贸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

从社会经济发展单项指标而言:

与荆州市内各县市区相比,2007年,松滋市在财政收入、二产占GDP比重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他单项指标均处于中等水平。

2007年荆州市各县市区主要指标比较

县市

区名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GDP

(万元)

其中:

一产

二产

三产

财政收入(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元)

荆州区

1046

531200

161800

186400

183000

2.13

4555

沙市区

492

1174282

84360

602498

487424

1.70

4605

江陵县

1032

236457

114603

43481

78373

0.62

3877

松滋市

2235

574500

168400

181400

224700

3.25

4129

公安县

2186

676418

249184

195258

231952

3.45

4176

石首市

1417

564998

149544

230909

184545

3.23

4180

监利县

3118

769973

350038

169162

250773

1.86

4027

洪湖市

2519

669635

262324

156152

251159

2.11

4181

注:

财政收入为2006年数据。

由于统计口径不一,柱状图中各指标数据是以松滋市为“1”所作。

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而言:

据《中国县域经济年鉴》统计,2006年,松滋在荆州6县市中综合实力位居第一(在参与评价的全国2008个县市中,松滋694位,公安699位,石首729位,洪湖887位,监利925位,江陵1681位);

据湖北省县域经济评价结果,2006年,松滋市在荆州6县市综合实力位居第四,2007年,松滋市在荆州6县市综合实力位居第三(在参与评价的全省76个县市中,2006年,松滋44位,公安37位,石首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