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docx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04年四川省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与全国运行趋势和宏观调控预期基本一致。
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增强,运行质量提高,增长速度回落到合理区间。
金融机构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金融调控政策措施,银行业在改革中实现了平稳发展,保险和证券业进一步规范。
初步核算,2004年四川省实现GDP同比增长12.7%,为近3年最高,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明显。
人均GDP首次突破800美元,GDP总量和人均GDP在西部12省区中名列前茅。
一、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均有所加快,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需求继续扩大,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
全年市场物价在食品价格的推动下逐步上扬,目前虽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
房地产行业、冶金行业在宏观调控中平稳发展。
2004年四川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稳定增加,其中各项存款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8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幅3.25个百分点。
本外币贷款增长率在全国处于24位,在西部12个省区中处于11位。
信贷结构积极调整,基本建设、票据贴现、个人消费和农业成为信贷投放的重点,有保有压得到落实,宏观调控重点涉及的行业贷款回落,能源、交通等行业得到有力支持。
金融产品创新加快,融资方式增加。
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在规范中发展。
金融改革进程加快。
中行和建行在整体改革试点方案框架内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工行和农行也加快了内部机构和业务整合的步伐。
四川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正有序开展。
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2005年,四川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动力和惯性依然十分强烈,但进一步加快增长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预计2005年增长速度可能有所减缓。
在原材料、公用事业和服务及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影响下,物价上涨有向成本推动型的趋势发展,值得密切关注。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3
(一)金融平稳运行,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加快3
(二)证券业保持稳定7
(三)保险业平稳发展8
(四)货币市场业务在规范中发展8
(五)企业融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9
二、经济运行情况10
(一)投资需求得到控制,消费需求趋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10
(二)农业、服务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工业增长质量提高12
(三)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但仍在高位运行12
(四)主要行业分析13
三、预测与展望16
附录:
18
(一)四川省经济金融大事记18
(二)四川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20
专栏
专栏1:
四川省电力建设投资贷款情况4
专栏2:
宏观调控背景下企业融资格局变化情况9
表
表1:
2004年四川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6
图
图1:
1978年以来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走势图10
图2:
2002年以来四川省CPI和PPI变动趋势图13
一、金融运行情况
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建立起初具竞争活力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04年,金融机构按照稳健货币政策要求,落实金融调控政策措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一)金融平稳运行,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加快
金融业资产规模扩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04年,四川省中资银行类金融机构(含银行及城乡信用社)机构网点12884个,资产规模9632.23亿元,从业人员12万余人。
金融机构门类齐全,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四川设立分支机构,资产规模合计7771.73亿元;8家城市商业银行、2177家农村信用社、5家城市信用社,资产规模合计1860.5亿元。
信托、租赁、财务公司等中资非银行金融机构8个,资产规模123.69亿元。
外资银行分行2家,资产规模5.99亿元。
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6家。
近年来金融对内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不断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四川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稳定增长。
2004年末,四川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621.4亿元,比年初增加1210.79亿元,增长16.23%;本外币贷款余额6649.62亿元,比年初增加636.27亿元,增长11.17%。
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8462.11亿元,比年初增加1227.53亿元,增长16.84%;人民币贷款余额6475.92亿元,比年初增加634.4亿元,增长11.25%。
外汇存款余额19.25亿美元,比年初减少2.02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20.9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0.23亿美元。
跨境外汇收支和银行结售汇总额分别为87.54亿美元和65.0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24%和41.15%,外汇资金净流入17.56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倍,银行结售汇顺差18.63亿美元。
金融运行特点如下:
一是各项存款稳定增长,增幅有所回落。
受实际利率水平影响,企业和居民预期出现变化,引起企业存货和居民储蓄增量及结构变化。
二是贷款增长适度,但呈现不均衡特征,即上半年投放多,下半年投放少,季末投放多,季后首月投放少,投放进度更多受商业银行利润和考核等因素影响。
三是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有保有压”政策得到落实。
信贷主要投向基本建设、票据贴现、个人消费和农业,分别增加180.1亿元、148.2亿元、81.9亿元和69.8亿元。
工业短期贷款少增明显,中长期贷款占比继续上升。
短期贷款从2002年以来一直持续下降,2004年占贷款新增额的16.7%,同比下降18.2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占新增额的61.3%,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调整授权授信,实行退出和清退计划,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信贷得到有效控制,交通、能源等行业得到重点支持。
专栏1:
四川省电力建设投资贷款情况
2004年以来,全国电力建设投资呈爆发性增长态势。
四川省作为水电大省,电力建设投资也明显加快,全年电力建设投资完成228亿元,同比增长1.15倍,电力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8.61%,较上年末提高3.6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贷款也逐渐向电力行业倾斜,据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显示,200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电力贷款余额为780.2亿元,较年初增加70.97亿元。
因市场需求旺盛,再加上电力行业稳定的现金流,目前电力贷款质量相对较好。
但据各方对电力市场前景的预期和判断来看,电力投资快速增长存在隐忧。
四川省电力部门反映,目前四川电力供应紧张并不是由于装机能力不足引起的,主要在于具有调节能力的大型水电项目不多,使枯水期缺电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据测算,2005年四川省枯水期会略有缺电,2006年丰枯期均能达到供求平衡,2007年以后四川将成为名符其实的供电大省。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中小型项目均面临市场前景不确定的风险,而部分小微型项目因受地方电网和环保政策制约,市场风险更大。
据统计,12月末,四川省有中小型在建水电项目316个,占全部项目的87.29%。
融资方式主要采取一定在比例资本金基础上的银行贷款,因此,银行贷款是电力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12月末,362个在建电力项目已到位资金中直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例就高达53.04%。
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市州,由于优势产业和项目较少,金融机构贷款向电力行业集中的现象更为突出。
如雅安市2004年新增水电行业贷款12.29亿元,占全市贷款增量的86.18%。
现金净回笼。
四川省金融机构累计收入现金19223.17亿元,累计支出现金19136.5亿元,轧差后累计净回笼现金86.67亿元,同比多回笼69.46亿元。
从2000年以来,四川省现金从净投放开始转为净回笼,2004年回笼大幅增加,主要是储蓄回笼现金537.32亿元,增长43.54%,10月底利率调整后,回笼明显增多。
票据市场快速发展势头得到保持。
四川省票据市场交易活跃,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办理票据业务的积极性较高。
全年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880.85亿元,累计签发商业承兑汇票4.98亿元,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877.11亿元,商业承兑汇票贴现53.78亿元。
票据融资替代短期贷款满足了企业流动性需要。
票据贴现业务波动较大,年中一度萎缩,年末快速增长。
市场利率对宏观政策的敏感度提高,存款准备金调整后,市场利率迅速大幅上扬。
三季度资金面宽松,利率有所下降,年末随着贷款利率调整,又有所回升。
转贴现利率下半年逐渐下降并低于再贴现利率水平,四季度四川省票据买断转贴现利率3个月以内为2.945%,3-6月3.156%,均低于再贴现利率。
省外转贴现票据流入较多,成都市转入的票据70%以上来自重庆、广东、深圳等地。
表1:
2004年四川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单位:
亿元
季
度
银行承兑汇票
贴现
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
余额
累计发生额
余额
累计发生额
余额
累计发生额
1
359.01
266.37
206.81
173.92
19.06
22
2
346.31
404.84
201
364.98
18.43
31.51
3
362.85
635.36
217.56
599.13
12.25
47.56
4
392.27
880.85
299.11
877.11
6.18
53.78
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四川省整体贷款利率水平有所上升。
一年来全省贷款利率上浮占比不断增加,利率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执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从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来看,地方性金融机构最高,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最低,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全年新发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698%、5.339%和7.857%;从贷款利率浮动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浮动系数集中在[0.9,1.3],该区间内贷款占比90%以上;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半年下浮多,下半年上浮多,但上浮水平高的贷款占比很少;城市商业银行浮动呈正态分布,集中在[1,1.5];城乡信用社均实行上浮,执行50%以上浮动幅度的占比较高。
从贷款对象看,对大型企业前三季度下浮多于上浮,利率调整后上浮增多,对中小企业主要体现为上浮。
外汇存款方面,2年期美元小额存款出现了利息差。
成都市16家中外资银行中,有10家执行0.9375%的年利率,1家执行1%,5家执行1%以上,最高执行1.71%,年利率最大差额达0.7725个百分点。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明显加快,中行和建行四川省分行按各自总行要求,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更加突出“风险和效益”的经营方针。
中行首次推出以经济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办法,两行加大了产品创新、业务流程的整合和改进,完成了清产核资,进行了不良资产核销和剥离。
工行和农行也加快了内部机构和业务整合的步伐。
四川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于9月份正式启动,省政府及全省21个市、州及所辖县(区、市)相继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完成了对农村信用社清产核资。
省政府向国务院报送了改革实施方案。
人民银行积极配合省政府工作,成立了资金支持领导小组和考核工作组,完成了农村信用社实际资不抵债数据的测算和上报工作,拟定了资金支持方案实施与考核细则,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
整个改革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证券业保持稳定
四川省证券经营机构发展取得成效,股权变更、增资扩股步伐明显加快,证券业创新发展稳步推进。
本地法人证券公司经营稳健,无重大风险。
外地高风险证券公司在川分支机构的风险处置工作稳步推进。
全省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情况较好,运作进一步规范,风险逐步得到控制。
期货经纪公司风险有效化解。
目前四川省法人证券公司5家,证券分公司及营业部208家,证券咨询机构5家,基金分公司1家,证券从业人员共4411人。
上市公司68家,融资总量341.84亿元。
股民开户数为390万户。
2004年实现证券交易量4050亿元,有4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配股募集资金8.37亿元。
(三)保险业平稳发展
保险主体明显增加,保险业务平稳增长,业务结构继续优化,保险服务社会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2004年四川省有省级保险分公司22家,全年新增保险公司6家。
其中法国安盟、中英人寿、海尔纽约人寿相继开业,保险业对外开放取得进展。
全省保险密度183元,保险深度2.43%。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9.6亿元,同比增长11.11%,低于上年22.86个百分点,共为全省企业、家庭及个人提供2.3万亿元保险保障,为出口贸易提供7320万美元风险保障。
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2.29亿元,同比增长25.04%,高于上年10.20个百分点。
(四)货币市场业务在规范中发展
一年来,市场成员的风险意识有所增强,参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的交易量大幅萎缩,全年累计交易2826笔,成交5363.25亿元,同比减少30.61%。
全年债券回购占全部交易总量的80.65%,全年拆入和正回购总计4450.43亿元,净融入资金4276.61亿元。
城市商业银行成交量占全省交易总量的67.20%,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迅速,成交量占全省交易总量的25.59%,占比较上年提高16.91个百分点。
在拆借与回购利率跌宕起伏的情况下,市场成员市场操作灵活,票据与债券的联动操作加强,央行票据买卖频繁,资金流动增快,短期套利意图明确。
(五)企业融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四川省信贷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适度控制,2004年信贷投放同比少增118.55亿元。
股市低迷,股指创近年新低,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同比少增11.90亿元。
企业债券从2000年开始停止发行。
为此,银行、企业积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企业资金供给开始出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专栏2:
宏观调控背景下企业融资格局变化情况
一是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民间投资活跃。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四川省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上升阶段特征明显,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增强。
民间投资活跃,全年民间投资1622.67亿元,增长28.6%。
资金流入增加,全年引进省外资金480亿元,同比增长57.38%。
二是银行其他融资方式增多,货币市场、票据市场资金融通、信用证、保函支持了企业流动性需要。
货币市场净融入资金4276.61亿元。
全年累计签发商业汇票885.83亿元,同比多增111.62亿元,累计办理票据贴现930.88亿元,同比多增212.47亿元。
1-11月,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保函、信用证184.82亿元,11月末余额达191.98亿元。
三是出口退税创新高,全年出口退税额31.1亿元。
四是企业间借贷、关联企业交易频繁。
德阳市被调查的8户中小型企业2004年9月末企业间借贷余额1200万元,同比增长1.14倍,并且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部分集团公司与其下属子公司加大了内部调剂资金的力度,关联企业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缓解了资金紧张压力。
五是新的融资方式出现。
有的企业在贷款融资紧张形势下,采取变相“融资租赁”方式筹集资金维持生产经营,有的采取私募股本方式向内部职工募集股份。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04年四川省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明显。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556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已是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GDP7514元,首次突破800美元。
GDP总量和人均GDP在西部12省区中名列前茅。
从GDP增长趋势看,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13.2%、13.7%、12.5%和11.7%,逐步回落到合理区间。
图1:
1978年以来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
四川省统计年鉴
(一)投资需求得到控制,消费需求趋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
随着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四川省投资增幅逐步回落并趋于稳定。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8.5亿元,同比增长22.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9.1%,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调整,民间投资增长28.6%,占全社会投资的61.3%;重点调控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投资增长9.5%,比年初回落52.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13.1%,回落17.3个百分点;能源等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其中煤炭工业投资增长1.1倍,电力投资增长90.6%,石油工业投资增长96.5%。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亿元,增长14%,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为7年来的最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过50%,拉动经济增长6.5个百分点。
农村消费市场增长较快,县和县以下的零售额分别增长19.2%、13.5%,均高于市的12.5%的增长率。
主要是农民人均增收创历史最好水平,消费需求扩大。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3元,增收350.4元,增长15.7%。
财政收入增势良好。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4.1亿元,增长20.9%,其中税收性收入293.6亿元,增长23.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80.6亿元,增长20.3%。
外贸进出口扩大,利用外资增加。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8.72亿美元,同比增长22%。
其中,出口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进口28.8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实现贸易顺差10.96亿美元,同比增长39.3%。
合同利用外资1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实际利用外资7.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8%。
(二)农业、服务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工业增长质量提高
各项农业政策措施落实,粮食生产能力提高。
农业生产出现了近20年来少有的好形势,粮食播种面积9500万亩,增加368.3万亩,扭转了连续5年增幅下降的局面,总产量实现3326.5万吨,比上年增产143.2万吨,增长4.5%。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65.2亿元,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46.5亿元,增长25.8%,高于上年同期4.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200亿元,增长31.2%,创历史最好水平。
据对四川省216户景气监测企业调查,企业生产经营平稳,产销衔接较好,资金充裕,投资意愿较强,企业家对当前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普遍持乐观态度,有95%的企业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和“一般”。
服务业发展加快。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增长1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1.8%,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4.8%。
旅游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四川省国内旅游收入542.3亿元,增长32.8%。
(三)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但仍在高位运行
各类价格中,居民消费价格受粮价影响,自2004年3月以来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8-11月连续4个月涨幅居全国第二,最高涨幅达8%。
四季度,因粮价趋稳及上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CPI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涨幅开始回落。
全年累计上涨4.9%,其中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11.2%。
服务类价格累计上涨6.9%。
生产环节价格涨势明显并持续处于高位,原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自2003年8月起持续上涨,2004年累计上涨10.3%。
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推动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走高,全年累计上涨5.4%。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0.9%。
工资上涨压力开始显现。
2004年,四川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收入13900元,同比增长11.7%。
图2:
2002年以来四川省CPI和PPI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
四川省统计年鉴及统计月报
(四)主要行业分析
1、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情况
(1)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
四川省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10.1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幅较上年回落17.3个百分点。
受土地供应趋紧影响,商品房施工面积72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增速较上年回落26.5个百分点;竣工面积2398.7万平方米,下降9.3%;新开工面积3147万平方米,下降15.2%。
商品房销售面积2101.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8%。
全省商品房销售综合价格为每平方米1572元,较2003年上涨136元,涨幅6.9%,其中普通住宅上涨8.1%。
住宅空置面积同比下降26%,办公楼和商业物业空置率分别上升7.6%和16%。
经济适用房建设相对不足。
成都市房地产市场投资稳定增长,销售旺盛,价格上涨过快。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91.41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较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由于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5.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上升21.49%,销售远大于竣工,加之新开工面积比上年减少9.6%,商品房销售旺盛,预售情况火爆。
预售面积829万平方米,是同期现房销售量的2.8倍。
房价上涨过快,销售综合价格为每平方米2456元,上涨356元,预售价2857元,高出现房价格近25%。
二手房交易价格水涨船高,房屋租赁价格也扭转了2003年以来的低迷状态。
但商品房开发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住宅空置面积58.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1%,而商用房空置面积54.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5%。
(2)房地产金融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当年到位资金6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其中,银行贷款84亿元,占资金来源的13.4%,比上年回落5.5个百分点;定金及预付款279亿元,占资金来源的44.6%,比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
成都市到位资金396.48亿元中,银行贷款占14%,比上年回落26.6个百分点。
四川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加121.14亿元,增长16.74%,比上年减缓16.51百分点,但仍高出全省贷款增速5.49个百分点。
成都市房地产贷款增加100.72亿元,占全省增加额的83.14%。
房地产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稳定增长,开发贷款增速放慢,房地产开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大幅减少。
2、冶金行业状况
四川省冶金工业在2004年高速发展。
全年生铁、钢、成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919.74万吨、989.25万吨、1011.97万吨,分别增长13.99%、18.6%、21.51%。
全行业实现增加值217.76亿元,增长45.58%;实现利润33.28亿元,增长64.99%。
冶金工业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增加值占整个工业的比重达到10.1%,较2003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6.7%,较2003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
宏观调控中,冶金工业成为国家重点控制行业,在连续3年投资超常高增长后,投资增速逐步回落,2004年仅增长15.3%。
冶金工业在2004年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一是市场价格上涨过快,不仅屡创新高,且波动强烈。
一季度线材螺纹钢价格曾在一个月内暴涨500元/吨,4月中旬开始的50多天线材螺纹钢价格狂跌1300元/吨。
二是产能过剩矛盾加剧。
2003年,全省生铁、钢、钢材产能均超过1000万吨,2004年生铁、钢、钢材产量均不足1000万吨。
三是资源缺乏、基础设施制约的矛盾突出。
2004年,成品矿铁矿产量低于生铁产量,生铁产量低于钢产量,钢产量低于钢材产量。
同时,电能和铁路运输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部分企业因限电设备利用不足,铁路运输紧张造成攀钢等企业产成品存货大幅增加。
四是低水平复建设现象有所抬头。
一批已关停的“几小炉”、小轨钢死灰复燃,“地条钢”屡禁不止。
三、预测与展望
2005年,四川省将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搞好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理顺市场经济秩序,认真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落实经济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稳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发挥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合力,积极探索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优化融资结构,提高全省对资金的吸引力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改变四川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