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342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名师考前提醒

01

选择题做完就填答题卡

这是针对考试总会忘记填答题卡的考生,为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一般每门一做完选择题就填答题卡。

这时填答题卡心态较平静,不会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出现涂写错位的情况。

考试成绩的好坏往往与考试的心情有关,所以我们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考试心情。

特别是刚开始的状态,利用一些小的技巧如做完试题就填涂答题卡等,这样可以避免在最后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因匆忙而涂错、涂串或是没有涂完而造成遗憾。

02

考前看相关资料转换思维考英语前最好看看复习资料,并不是要记住什么知识点,而是让大脑提前进入状态。

而数学试卷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发怵,建议在心中回忆梳理一下相关知识点,可驱使自己进入状态,效果不错。

考试紧张,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考试不紧张,就不正常了。

但是不能过度紧张,那样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不利于水平的发挥。

可以和同学聊一聊天,说说话放松一下。

03

遇事都往好处想

看大题时,先不想该怎么做,只是看它如何表述,甚至跟自己说“这题我会做,第一问认真看就能做对”,让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答题。

即使是弱科,我们也要知足常乐,我只要把会做的都做上,在一场考试中把会的都做对其实就是很好的发挥了。

时刻给自己打一打气,阿Q一下,这样把对自己的期待放低一些,心态就平稳了,也就高兴了,这可以使得思路更顺畅,而超水平发挥也就很正常了。

04

别看他人答题的速度

考场上不要左顾右盼,观察别人做题的进度,万一人家比自己快,会给自己压力。

在考场上和比较熟悉的老师、同学可以主动打个招呼。

即使是不认识的老师,也可问候一声“老师好”,一般老师都会像老朋友似地回以微笑,这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这一些方法和措施都是很有助于调节考试心态与考试情绪的。

有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在平稳的平稳或是心情高兴的时候,智商最高,情商也不错,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高水平来。

05

答题遇困难要镇静,巧用考前5分钟

这个问题是涉及到考试策略与方法的,对于每一学科的考试,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考试策略和答题风格。

即考试时间的规划,答题的原则,遇到问题时的心理准备与应对方法、如何调节自己的在答题方案等等。

计划不如变化快,我们的计划要随着试题的难易程度随时调整,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有质有量的完成每一道试题。

要随机而动,在发卷后的5分钟里,要先浏览一下第二卷的试卷结构和试题的分布、难易程度等等,初步制定出本试卷的答题计划和答题顺序。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这就要充分利用这5分钟,做很好的规划。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难度较大的先做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卷面分150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

3.请在答题卡上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

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

《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

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

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

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

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中引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

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

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

《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

《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

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

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

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粘不滞,显得飘逸。

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的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

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

B.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C.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

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

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上。

C.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

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

D.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澜。

B.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

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

D.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乌鸦

孙艳梅

老婆子在门框与门把之间拴了根线。

黑色的缝衣线,细,轻轻推门就会断掉,楼上共两间卧室一个储藏室,老婆子挨个拴。

拴好,她把老花镜推向头顶,试着推推门,线果然马上抻直要断掉的样子。

老婆子扶着楼梯扶手一步一挪下楼。

老婆子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沏一壶普洱,给墙上照片的老头儿倒了一杯,反手泼下,老婆子坚信反手泼下的茶水老头子在那边才能喝到。

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呷着。

老婆子本来和墙上的老头子是沂州街的一对神仙儿。

住二层小洋楼,吃自家种的菜,三个儿子讲究孝道,你来我往槐花串似的看望老两口。

老两口还有什么心事啊,就在西边房檐下栽下一片肥竹,撒了一把粉豆花的种子。

风吹起来,竹影花影影绰绰照进屋里。

屋里的老头儿老婆子坐在蒲团上喝茶,虽然有沙发,可是老两口却喜欢坐蒲团,蒲团厚厚的,四周用花布缠绕。

喝着喝着,会像喝酒一样咣当一声碰下杯,茶喝得是花团锦簇。

也许连老天爷都嫉妒他们了,说把老头收走就收走了。

头天晚上老头儿还唠叨着要第二天一早起来拔拔小菜园的草,半夜就硬在了床上。

神仙伴侣撇下一个。

给父亲送完殡,三个儿子着手讨论老母亲的赡养问题。

仓廪实,然后知礼节,三个儿子的仓廪还算实,争着抢着让老母亲去家住。

大儿子说,我是长子。

二儿子说,我家住的宽敞。

三儿子说,我是医生。

定夺不下,老大说,听妈的,妈说上谁家就上谁家。

老婆子望着儿孙满堂高高矮矮的一屋子说,守完“头七”再说吧。

守“头七”是沂州街的风俗,老婆子又说,这几天都累,不要都守在这里了,每家轮一晚吧。

第一天轮到老大和媳妇当值。

老婆子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慢慢呷着茶,呷着呷着一窗的斜阳就渐渐枯萎下去,天色暗下来,长子长媳如约而至。

白话一阵,老婆子毕竟上了年纪,就在毕毕剥剥的燃烧着的白蜡烛声中,睡着了。

长子长媳窝在客厅的沙发上头靠脚脚靠头,睡了。

院里的狗,这几天人来人往的,也是乏了,应付差事般叫两声,也睡了。

外面的一城灯火,远远近近闪烁着,把夜晚没开灯的房间映得明明灭灭。

忽然,老大被媳妇的脚挠了一下,老大翻身跃起,媳妇瞪了他一眼,朝熟睡的老婆子呶呶嘴,两人蹑手蹑足上了楼。

两口子把两间卧室一间储藏室翻了个遍,一无所获。

媳妇说,你爹你娘没攒下好东西,至少还有洋钱吧,怎么连洋钱声都没听见?

老大挠挠头,既然没找到,咱赶快下楼吧,让娘发现了,我这老大以后得蒙着狗皮出门。

媳妇说,咱神不知鬼不觉,你娘哪会发现?

说罢,媳妇把门轻轻阖上,甚至连门上挂的一条香荷包都纹丝不动。

老婆子在天光大亮的时候醒了,她像埋伏了一夜的猎人一样上了楼。

黑线断了,一大半垂头丧气地耷拉在门把上,另一小半耷拉在门框上。

老婆子揉揉昏花的老眼,愣片刻,觉得早上明晃晃的艳阳顿时暗淡无光了,一步,一步,下了楼,长子长媳头靠脚脚靠头仍旧睡得正酣,老婆子挪到蒲团上,将昨夜剩的残茶,抖抖索索地倒了一盏,喝下。

第二天晚上,老二和媳妇当值。

一晚上,老婆子睡得并不踏实,醒醒睡睡中,看着儿子和媳妇一直都头靠脚脚靠头睡得很酣,可是早上上楼去看时,黑线仍然断了。

第三天,老婆子在楼上拴线时,有些后悔自己的行为了,可开弓哪有回头箭啊,她咬咬牙,既然要试,就试到底吧。

早上醒来的老婆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楼。

老天爷啊,那根细细的轻轻一开门就断的黑线竟然仍旧拴着。

神偷般的晨光渗进幽暗的斗室,老婆子眼睛酸涩起来,小三,没白生,没白生哇。

老婆子宣布,她要跟三儿子住。

搬家的时候,老婆子只带走了茶桌和蒲团。

老婆子小脚点点的站在屋子中央指挥着,我就要这个桌子,好喝茶,剩下的你们分分吧。

另外俩儿子就有些带气,都是些破烂,白送也不要。

老婆子在三子家一口气活到九十。

有一天,小孙子爬到她膝盖上,小孙子刚刚在学校里学会了讲故事,他骄傲地给奶奶讲《乌鸦喝水》。

讲完,老婆子摸摸小孙子的头说,乌鸦聪明,飞到哪里都能过上好日子。

又有一天,三子和媳妇商量贷款换个大房子。

家里俩儿子一个老人,是有些局促。

老婆子说,贷啥款,我这里有。

她起身,找把剪子,把两个蒲团小心翼翼地拆开,层层叠叠的棉絮中铺陈着百元大钞及洋钱,数来得有百万元之多。

《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22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老婆子在门框与门把之间拴了根线,设置了悬念,并为后文以线测试儿子做铺垫。

B.小说严格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但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小说通过老婆子测试三个儿子的故事,深入发掘,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D.小说内容详略得当,详写老大和媳妇当值时动作、神态等,略写老二、老三夫妇的当值情况。

5.小说中老婆子性格有何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结尾安排小孙子讲故事这一情节,有哪些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残。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总结出的一套天文气象历法。

它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同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描述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并记载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

它被列入农历中。

成为农历这一古老的阴阳合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沿用。

即使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

它所含的古老智慧同样非常有价值。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

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

“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今天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

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摘编自《郑州晚报》2016年12月1日)

材料二:

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四个方向的风,它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

这表明,在该时期,“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战国后期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的《吕氏春秋》中已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西汉武帝时期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

定气法以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

“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到达的位置。

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

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历史朔源》)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交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

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

今天,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三月八,吃椿芽儿”,又如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

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和相关活动有着凝聚族群、和谐天人关系的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促进人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古老智慧在今天看来同样非常有价值,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B.“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之后之所以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为多民族所共享,是因为它被当作了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C.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常用阴历,有时也用农历,“二十四节气”属太阳历,又被人们列入农历,由此可见农历和阳历两个系统互有交叉成分。

D.民间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每句含六个节气,其中第三句“秋处露秋寒霜降”所指的节气依次是: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我国古人已经用甲骨文明确记载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表明,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B.从最早记载“四方风”始,到从《时宪历》开始并沿用至今的“定气法”止,在近三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二十四节气”一步步完善。

C.近八成国人要么仅仅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要么完全不了解。

这表明,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跟人们的生活是渐行渐远的。

D.战国时记载了八个节气的《吕氏春秋》和西汉时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是两部和清初的历书《时宪历》性质相近的专著。

9.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

何为斩壮士!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悦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于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

”何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王曰: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

“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

“以为大将。

”何曰: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11.下列对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周代即有的五等爵位之首,其余四等依次是公、伯、子、男。

B.拜指古时授予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C.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D.《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

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怒之下,最终离去。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

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

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认为不妥,最终汉王让韩信做了大将。

13.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泪已流。

【注】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奉诏回临安面陈恢复大计,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登亭有感而赋此诗。

作为主战派,诗人曾向朝廷建议迁都建康,以利于防备,但不被采纳。

②瓜步:

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

③迁都:

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月道”暗示了诗人被外放四川秦地做官时的-段不平常岁月。

B.颔联按游踪来写,诗人过了黄牛峡后来到白鹭洲,继而登亭抒怀。

C.颈联运用叠词,写出眼前极其壮美的秋色,照应“乘兴却东游”。

D.全诗先叙事、写景,后抒情,以爱国之情贯穿,使全篇浑然一体。

15.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情景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难越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谈笑风生,运用火攻从容破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杜甫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同时表现了乐曲激越雄壮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是一位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真正踏上政治舞台的日子________。

但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杜甫都始终保持着渴望君臣遇合的君子理想。

在杜诗中出现最多的古人形象是诸葛亮,在《蜀相》《咏怀古迹五首》《武侯庙》《八阵图》《古柏行》等诗作中出现了30多次,并且很多诗都是单独为他写的。

诸葛亮以智慧著称于世,(),对他的反复吟咏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窃比稷契的君子理想,既是托古抒怀,也是自我激励。

杜甫有仁者情怀,使杜甫对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体察入微。

杜甫客居夔州时,曾写下《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诗人甚至注意到,那无助的老妇人来打枣时,其实是充满无奈、惭愧和恐惧的。

正是这种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的细腻与体贴,使杜甫的诗歌总是与百姓的日常生活________。

新婚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