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谨慎性原则论文.docx
《论会计谨慎性原则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会计谨慎性原则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会计谨慎性原则论文
XXXXXXXXXXX
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作者
XXX
层次
专业
会计学
年级
XXXX
学号
XXXXXXXXX
办学形式
办学地点
XXXXXXXX
指导教师
成绩
摘要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亦称审慎原则,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WTO的加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
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的决策风险也越来越大,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谨慎性原则也是如此,若运用不当,不仅不能降低会计风险,相反的还会破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对增强我国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我国现代会计中具体应用,以及我国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希望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
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发展;运用;问题;改善
ABSTRACT
Prudenceprincipleisanimportantprincipleintheenterpriseaccounting,alsoknownastheprincipleofprudence,existingintheaccountingenvironmentuncertaintyaffectedbytheaccuracyofrecognitionandmeasurementofaccountingelements,andtheriskfactorsofthecase,shouldusetheoccupationjudgmentcautiousaccountingtreatment.Enteraftertwenty-firstCentury,withthedeepeningofreformandopening-up,theadditionofWTO,theeconomicglobalizationandinternationalcompetition,theuncertaintyoftheeconomicenvironmentinwhichaccountingismoreandmorehigh.Facingtheaccountinginformationuser'sdecision-makingriskisalsogrowing,thus,cautiousapplicationoftheprincipleofinevitable.Everythinghastwosides,soistheprincipleofprudence,ifusedimproperly,notonlycanreducetheriskoftheauthenticityofaccounting,butfailureofaccountinginformation,sotheprudenceprincipleisreasonableuse,has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toenhancetheabilityofresistingriskinChineseEnterprises
Thispaperdiscussestheapplicationofprudenceprincipleinthecourseofdevelopmentofourcountryandourcountryinmodernaccounting,aswellasourcountry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implementingprudentprincipleproblemandinviewof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sforwardsomesolvingcountermeasures.Hopethedisclosureofaccountinginformationuserspaymoreattentiontotheriskassociatedwithuncertaininformation.Therefore,thecorrectuseoftheprecautionprincipleintheenterpriseaccountingshouldcauseourenoughattention,
Keywords:
theprincipleofprudence;development;application;problem;improvement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必要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它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
因而,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原则的修正,对减少企业风险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大意。
(二)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对资产估价和收益计量用宁低勿高,对损失和费用计量采取宁高勿低的方法,以回避或转移经营风险。
这就使企业有效避免短期化行为,保护各会计主体所拥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而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
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近几年,虚假会计信息日趋泛滥,已严重危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规范会计行为、治理会计环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领域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谨慎性原则要求适度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这将对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客观的会计信息。
?
3.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
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遵循谨慎性原则预先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可以客观、审慎地反映经营中的风险因素,规避或转移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防范于未然,促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始终保持较为清醒的认识,不至于被“过分乐观”的情绪所左右,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谨慎性原则在三大准则中的运用及体现
(一)谨慎性原则在三大准则中的运用
1.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准则中的运用
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属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将其资本化处理并记入该项资产的成本。
但是,如果在购建活动中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准则规定“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直至资产的购建活动重新开始。
”这一规定显然是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
2.谨慎性原则在无形资产准则中的运用
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的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期不应超过10年。
该规定实际上是要求企业在较短的期限内摊销无形资产,这一规定显然是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
3.谨慎性原则在租赁准则中的运用
新会计准则规定,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的租金,应当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冲回,转作表外核算,从而避免虚计收入。
准则规定,出租人应当定期对租赁资产的未担保余值进行检查,如有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应当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由此而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定应确认的融资收入。
但是,未担保余值增加时,不作任何调整,这一规定显然也是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
(二)谨慎性原则在三大准则中的体现
1.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准则中的体现
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准则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只有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的借款费用才可以资本化。
(2)如果固定资产的购建活动发生非正常中断且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应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3)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上述规定堵住了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时人为地虚增资产和利润的空间,也加速了固定资金的周转。
2.谨慎性原则在无形资产准则中的体现
无形资产准则主要用来规范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如果确认无形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则应在当期全部摊销,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
这些规定极大地压缩了企业利用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摊销人为调整资产和损益的空间。
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符合当前企业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使用周期缩短的客观实际,有利于反映其真实价值。
3.谨慎性原则在租赁准则中的体现
租赁准则主要用来规范承租人和出租人的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由租赁活动产生的初始费用应被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逐年摊销。
这些规定有利于企业保证资产质量,真实地反映其经营成果,堵住了企业利用租金人为地调节当期利润的漏洞。
三、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自2002年以来,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实施以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对于“挤出”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和利润中的水份,防止其利用四项准备调节利润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由2009年年报中可以看出,计提总数超亿元的不下60家,ST粤金曼、深深房A分别以9.8亿、9.5亿名列榜首。
据对855家公司的统计,其计提的四项准备总数达到287.2亿元,其净利润总额也不过1639.7亿元。
但从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看,有以下几种情况应予以注意:
第一,某些上市公司基于保盈利、保配股资格的需要,无视企业现状,与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甚至将各种“准备”的计提与年度间的转移作为新的粉饰手段。
如某固定资产更新换代比较快的上市公司将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加速折旧法改为一般折旧法,仅此一项一年就为其增加了966万元的利润,使账面利润转亏为盈。
第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不均衡。
如根据2009年年报中披露的资料,有186家公司采取期末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其中最低比例是0.3%,最高比例是24.09%。
再如,2008年在涉及短期投资的165家公司中,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只有4家,占3%,涉及长期投资的326家公司中,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只有23家,不足5%。
当然,由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应允许企业间在计提比例、数额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利益最大化才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
我国企业在实施承包经营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行为短期化进行掠夺式生产,而谨慎性原则成为企业承包者隐瞒利润,逃漏税收的秘密武器;另一个是谨慎性不足问题。
我国企业谨慎性原则实施范围仍显狭窄,离充分谨慎性原则还有一定距离。
比如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价值减少,导致后期销售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
对于期末存货占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这不失为操纵利润的手段。
由此,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注销巨额呆滞存货,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实现对存货成本的巨额冲销,然后次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
这种盈余管理只需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而无需在次年度大量冲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因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第三,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有待于提高。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领域的不确定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的计提,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力,这一要求与会计人员的现实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四、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谨慎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较为抽象,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当前,企业运用谨慎原则的意识增加,在会计实务中也就发现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1)谨慎性原则本身的局限性
(2) 作为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约束因素谨慎性原则缺乏严格的理论依据。
首先它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对于其具体应用范围、方法、计量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它本身也由此而具有不确定的特性,所以它只是处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一种并不太好的方法,在最坏的情况下,它会导致会计数据失真。
(二)谨慎之“度”难以把握
1.滥用谨慎性原则
如“宁可多计损失,不能预计收益”这种现象集中在某一特定年度巨额提取减值准备的目的是造成当年亏损,以便下一年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从而为下一年的利润虚增埋下伏笔。
2.不考虑谨慎性原则
如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倒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该公司严重违反了谨慎性原则,为了使自己股票价格上升,人为地高估收入,不考虑费用,提高企业利润,结果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定时炸弹,最后走向破产的地步。
(三)受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限制
由于谨慎性原则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很多时候依靠人的主观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所以此原则的运用会使会计工作可能发生一些与客观实际不符。
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即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负债,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而“合理的判断”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五、谨慎性原则的完善
(一)完善会计准则
完善会计准则是贯彻谨慎性原则的前提。
会计人员操作的规范是准则,如果准则里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和规定、操作性不强的话,会计人员操作就困难了。
而实际上,新会计准则中有些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尚不够明确,应逐步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比例或相关数据进行规范,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指南,让会计有章可循,避免了个人的主观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是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保障。
企业之所以乐于接受谨慎性原则,是因为它以保护企业为主旨。
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是从风险上考虑保护企业的,在时间上尽可能快地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收益中获得补偿。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应充分认识到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会计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选择适合本企业情况的谨慎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方法,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大企业经营安全系数,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
因此,应强化企业的内在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应用。
(三)认识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运用的两面性
谨慎性原则运用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
但是在所有会计原则中谨慎性原则是最具有争议性的。
谨慎性原则的优点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通过适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理确认费用、谨慎确认收入,挤干资产中的“水分”夯实利润确定基础,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稳健。
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①考核经营者真实的经营业绩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②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实行稳健会计有利于企业增强抵御经营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③谨慎性原则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可以减少决策风险,因而适度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2.谨慎性原则的不足
①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
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
实际操作主观性很强,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会计信息很难验证。
②计提被滥用,因为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两年亏损将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停止上市,上市公司就可能少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而有些上市公司股东为了逃避债务而多提减值准备。
同时可能会产生前期谨慎后期不谨慎或前期不谨慎后期谨慎自相矛盾的情况。
③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
当计提减值准备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增加企业现金流出,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
并且谨慎性原则与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存在相冲突的方面。
④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有的资产按市价计价,缺乏一致性。
当市价高于成本时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会歪曲企业的年度收益状况,在短期内延缓国家税收。
而且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者不能做出最优决策。
并且在不同企业实际运用不均衡,只在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而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未明确规定。
谨慎性原则屡遭诟病,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其在实务操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以及如今演化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的工具。
6、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等分别做了较为详细的操作指导规定,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划分也更加明确。
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
然而,谨慎性原则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准则不可能对所有会计事务处理都列出详细的规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还得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需要会计人员依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的处理原则、方法进行合理判断和选择。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认真钻研新制度、掌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精神,并熟悉财政、金融、贸易等相关知识,努力提升业务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对不确定事项准确估计和判断,正确使用谨慎性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处理好会计核算原则之间的平衡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相互补充的,它们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
适度运用的谨慎性原则其实是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调和的结果。
既不能以降低或失去谨慎性去增强可靠性,也不能以损害可靠性为代价去提高谨慎性。
而是在保证可靠性、可比性的基础上尽量提供谨慎客观的会计信息。
不能只重视权责发生制而忽略谨慎性原则,这对防范经营风险极为不利。
因为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不考虑是否存在虚增资产和利润现象。
为保证股东权益和企业健康发展,凡因执行权责发生制原则可能影响企业稳健经营的,须优先执行谨慎性原则。
(三)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内部人有着进行会计利润调节的动机。
使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甚至可能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
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财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对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合理程度进行评价、监督,确保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使谨慎的会计处理能够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
同时,也应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体系,强化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应用。
(四)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
对谨慎性原则应用情况的披露,能够增加谨慎性原则使用的透明度,降低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所以,应当充分利用报表附注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情况进行必要的陈述。
说明谨慎性原则运用的范围、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谨慎性原则应用带来的影响等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理性判断的信息。
使利益相关者完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加强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也是对滥用选择权,设立秘密准备、虚增资产、故意操作利润等行为的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有力遏制谨慎性原则的滥用。
七、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企业的必然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势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企业纷纷涌现、国际资本市场逐渐形成。
在此背景下,对于作为世界商业语言的会计准则的同一性的要求越来越为迫切,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
谨慎性原则是世界上会计准则的惯例,在我国实行谨慎性原则顺应了世界会计准则趋同的大趋势,将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使国内外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在可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各项分析。
对于我国企业进行海外融资,拓展国际业务和外贸活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完善。
(二)经济危机验证了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至全球,并且严重冲击着实体经济。
也严重影响到我国,由于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国内各种商品的出口贸易受到重挫,出口产品市场一片低迷,许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在波动不断加大的经济环境下,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会计风险也在加剧,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处理越加必要。
经济危机充分证明了我国坚持谨慎性原则十分重要,对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甚至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意义巨大。
如果因为防止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而摒弃它,会导致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出现利润的虚假繁荣,削弱企业的经济实力。
这将不利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中国财政出版社徐经长主编
2.《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最新财务会计操作实务从书-会计业务处理图解与分析》,张景山2003年版。
4.《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陈巨文:
《试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2002年1月5日《财经研究》。
6.胡克明.谨慎性原则:
运用问题分析及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9(9).、
7.施莉杰.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9).
8.孙洪敏.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7).
9.陶颂华.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与市场,2007(5).(作者单位: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0.陈毓圭,2003:
以诚信建设为主线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体制,财务与会计,第3期
11.张伟立.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研究结果,会计信息网,2008第10期
12.胡海华.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局限性,当代经济,2007年第8期
13.查秉柱.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7年第2期
14.张宏范.论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全科论文中心,2009年第2期
15.李英爱.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其改进,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3期
16.钟齐整.论新企业会计准则如何体现谨慎性原则[期刊论文]-会计之友2007第9期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