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8737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综合检测.docx

《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综合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综合检测.docx

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综合检测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

第2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A项正确;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协调发展,B、C错误;该现象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项错误。

答案:

 1.C 2.A

读台湾省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造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形B.气候

C.河湖D.矿产

4.目前台湾西部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是(  )

A.a

C.b

解析:

 第3题,台湾省西部是平原,人口密度大,东部是山地,人口密度小。

第4题,实际人口数量一般在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

答案:

 3.A 4.C

(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5~6题。

5.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解析:

 第5题,本题以我国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以及读图比较分析能力。

从a、c两方案的人口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少儿人口比重;其次是青壮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差异最小;人口性别比差异不大。

综上所述,D项正确。

第6题,本题考查读图比较分析能力。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a方案到2050年,老龄化问题会特别严重;c方案到20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增高,人口总数难以控制;而b方案能兼顾两方面问题,使人口结构更为科学。

故B项正确。

答案:

 5.D 6.B

下图为我国2005年人口年龄结构和预测的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7~8题。

7.2005~2050年,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

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D.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8.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 ②生产力水平 ③社会观念 ③宗教信仰

⑤国家政策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②③⑤D.③④⑤

解析:

 第7题,由地理统计图可知,2005~2050年,我国的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年人口比重都有所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因此我国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没有明显关系。

第8题,我国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首先跟计划生育政策有关,同时,还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有关。

答案:

 7.C 8.C

读下面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9~11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86%

14%

20%

45%

55%

90%

8%

92%

89%

9.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

10.与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

11.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第9题,①地种植业比重最高,投入劳动力多,因此是水稻种植业。

第10题,②地农业是混合农业,著名的分布区是墨累—达令盆地。

第11题,③地农业是大牧场放牧业,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饲料,可以减小草场的压力,提高载畜量。

答案:

 9.A 10.D 11.C

下图为南亚某区域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2~13题。

12.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合理布局角度,适宜迁往小城市e的企业是(  )

A.水泥厂B.钢铁厂

C.棉纺厂D.造船厂

13.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其对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城市的空间规模缩小

B.城市环境污染减轻

C.城市交通更为拥挤

D.工业布局不考虑城市环境因素

解析:

 第12题,本区位于南亚,盛行风向为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e地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地带,不适宜建污染型企业(如水泥厂、钢铁厂等),造船厂应位于沿海或临河地区,棉纺厂污染较小,可建在e地。

第13题,部分企业尤其是污染型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可以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答案:

 12.C 13.B

下表是某产业建厂的几个预选地点与成本分析表,据此完成14~15题。

工厂地点

成本分析

集货费

加工费

工资

3

5

12

4

5

9

8

5

7

5

5

14

14.从经济效益看,该厂最好建在(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15.如果该公司在丙地建厂,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

①电视机装配厂 ②软件开发公司 ③有色金属冶炼厂

④移动通信器材厂 ⑤普通玩具厂

A.①③B.②⑤

C.②③D.①⑤

解析:

 较高的经济效益要考虑较低的成本,总体看来乙地集货费、加工费、工资较低,因此是最佳选择。

丙地特点是集货费高、工资低,适合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如电视机装配厂、普通玩具厂。

答案:

 14.B 15.D

11月24日,备受瞩目的杭州地铁开通试运营。

下图是杭州市观测点不同时段地铁运输人数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该观测点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功能区(  )

A.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

C.高级住宅区D.低级住宅区

17.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B.环境因素

C.交通条件D.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早上6:

00以后该区有大量人口进入,在18:

00以后又有大量人口离开,且夜晚该区的人口很少,因此具有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公租房、经济适用房要求建设成本低,城市远郊的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答案:

 16.B 17.A

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凌汛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

19.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土地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解析:

 第18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受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以及多暴雨的影响,该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第19题,读图可知,本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为每平方千米30人,而目前A、B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64人/平方千米、47人/平方千米,说明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从而导致人为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

 18.B 19.A

连接杭州湾南岸的宁波慈溪和北岸的嘉兴乍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竣工后,宁波到上海的路程缩短了120余千米。

专家认为这将加速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国际级都市圈的形成。

据此材料并结合下图,回答20~21题。

20.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  )

A.信息传递B.交通建设

C.市场营销D.农副产品

21.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五大都市圈的共同特征是(  )

①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适宜的气候 ③平坦的地势 ④便利的水运 ⑤首都所在地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解析:

 第20题,交通是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交通发展良好会拉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都市圈的形成,交通发展不足则会制约都市圈的形成。

第21题,五大都市圈均分布于自然条件优越的中低纬度地区,它们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且都有便利的水运。

答案:

 20.B 21.C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23.图示该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①环境决定论 ②人定胜天论 ③和谐论 ④可持续发展论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第22题,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收集废水;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a为污水处理。

第23题,该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模式是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

答案:

 22.A 23.B

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是经过辽宁省反复实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高效农业生态模式。

下图为该模式的农业联系图,其中沼气池的产气量与热量呈正相关,读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该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式解决了北方地区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

B.沼气池主要向菜地提供热量,促进蔬菜生长

C.大棚温室主要向沼气池提供氧气

D.该模式可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推广

25.该农业生产模式所属农业地域类型及这种生产模式的优点是(  )

A.大牧场放牧业——充分利用资源和废物利用

B.市场农业——农产品种类少、质量低、收入少

C.地中海式农业——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D.混合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

 第24题,该模式使用大棚温室解决了北方地区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沼气池主要向菜地提供肥料,促进蔬菜生长;大棚温室主要向沼气池提供热量;珠江三角洲地区纬度低、热量高,不需要大棚温室。

第25题,从农业生产的对象看,该模式中既有动物又有植物,因此该农业为混合农业。

答案:

 24.A 25.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契丹族是发源于辽河的游牧民族,唐朝中期时有人口七八十万。

《辽史》记载,唐后期中原混战,“民不堪言,多逃亡依阿保机为主”,阿保机对逃亡及征战中所俘获的汉人,“命其建城而居,分地耕种”,契丹国逐渐形成“城郭相望,田野益辟”的景象。

到1005年人口增至340多万。

材料二 2005年我国跨经济地带人口流动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经济地带

净流入(出)人口(万)

流入(出)资金(亿元)

东部经济地带

+4128

-4305.87

中部经济地带

-2804

+2924.82

西部经济地带

-1324

+1381.05

注:

“+”表示流入,“-”表示流出。

材料三 2005年我国部分省区(下图)人口流动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省区

净流入(出)人口(万)

流入(出)资金(亿元)

-870

+907.49

+1560

-1627.22

注:

“+”表示流入,“-”表示流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契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5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

(2分)

(3)据表中资料,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影响。

(3分)

解析:

 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导致当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战争,移民进入契丹国后,由于当地政策影响,推动了当地经济及城市的发展,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从材料二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我国东部经济地带人口为净流入,而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人口为净流出。

从图中看出,①为四川省,②为广东省;四川省人口流出870万,流入资金907.49亿元;广东流入人口1560万,流出资金1627.22亿元;①省为人口迁出省,人口大量迁出,一是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二是外出人口带回了大量资金,三是可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促进当地科技发展。

答案:

 

(1)原因:

躲避战火或战争的掳掠。

影响:

①使农耕技术传入当地,使劳动力增加;②促进城市兴起,推动经济发展;③有利于民族融合和该地区向封建社会转化。

(2)从中部、西部经济地带流向东部经济地带。

(3)①人口大量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②带回大量资金,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③加强了当地与外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7.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早期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3分)。

(2)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

(1分)

(3)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地;从环境角度考虑,化学工业布局在E处的合理性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分)

(4)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请你为缓解该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分)

解析:

 第

(1)题,该城市所在区地势平坦,且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2)题,城市功能区中文教区属于公共事业用地。

第(3)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且需要便捷的交通条件,所以选址A地最佳。

化学工业既有大气污染,也有水污染,应布局在河流下游、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第(4)题,从分散大城市职能、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城市管理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1)地形、河流 

(2)文教区

(3)A 河流下游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4)建设卫星城、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优先发展城市公交、错时上下班(写出两点即可)

28.(全国新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

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

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

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4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5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

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6分)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可从交通、原料、市场、资金、能源等方面分析回答,而上述方面的图文材料中都有体现,关键是通过认真分析材料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

(2)题,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而甲地位于内陆干旱沙漠区,因而水源缺乏、劳动力不足、工业基础差等成为限制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第(3)题,赞同或反对都要言之有理,主要从两地的人口多少、经济活动程度和环境保护措施强弱等方面对比分析。

答案: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石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

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

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据了解,江西省已经制定出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将建设400项重大工程,初步估算投资将超过1.8万亿元,力争三到五年内实施到位。

材料二 长江沿岸经济区分布图。

(1)甲所在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简要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3分)

(2)乙所在省(区)________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这里交通条件优越,其矿产加工成初级产品,可以经湘黔线、________线、________线运往上海。

(3分)

(3)长株潭城市群在乙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带动作用。

试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

(3分)

(4)丙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不可能是________。

(2分)

A.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B.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屏障区

C.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

D.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

E.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5)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属于长江经济带的________(名称)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缺乏。

(4分)

解析:

 第

(1)题,甲地为成都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肥沃,水稻种植业发达。

(2)题,乙位于湖南省,锑、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本区货物可经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运往上海。

第(3)题,可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自然条件。

第(4)题,丙经济区科技并不发达,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

第(5)题,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为沪宁杭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答案:

 

(1)水稻种植业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土壤(或紫色土)比较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历史悠久,基础较好;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国家政策支持。

(2)有色金属 浙赣 沪杭

(3)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湘江及其支流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运条件。

(4)D

(5)沪宁杭 能源和矿产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