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8069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2.docx

《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2.docx

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2

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回溯与走势分析

18中彭丽鸽

一、综观影响中考语文命题的有五大因素

1.2000年部颁《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是命题主要依据;

2.2000年启用的新教材,是命题材料资源库;

3.2001年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其课程理念会对命题产生潜在影响;

4.教育部的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指明了命题改革方向;

5.高考命题改革的经验也对中考命题有借鉴作用。

二、看中考语文试卷两次大的变化

(一)99年是个考试观念上的分水岭:

该年考察的判断短语类型、找句子主干、复句层次划分题,自2000始至2007年,再也没有出现过;此后出现的题型表明,这次改变,明显地淡化了语法等专业化、研究性的深艰题目考察,转向语文基础积累和语言的运用;

(二)试卷结构的变化:

2006年开始,试卷结构做了较大调整:

由以题型上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卷分类,转向以知识能力的阶递性上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阅读与鉴赏这两大部分分类。

如下表1、表2、表3简示:

表1:

1999年试题结构及其知识点分布;

表2:

2000——2005年试题结构及其知识点分布;

表3:

2006——2007年试题结构及其知识点分布;

 

年份

试卷结构

知识板块

涵盖的考点

分值

1999年

第一卷

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题

1、注音

 

共16道题,每道2.5分,共40分

 

4道题,

10分

2、错别字

3、短语结构

4、词义内涵与外延

5、词语感情色彩

6、短语结构

7、成语使用

8、句子主干判断

9、语病

10、复句层次划分

11、得体表达

12、短语结构

13、句序排列

14、诗句对偶(对联)

15、文学常识

16、古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阅读题

(一)课内现代文《孔乙己》

17、筛选信息

18、文段内容理解

(二)课内古诗词文:

词《水调歌头》

19、背诵默写选择填空

20、词语解释判断

第二卷

三、阅读题

(一)课内说明文《苏州》

21、代词的指代内容

3

22、关键词语的理解

2

(二)课内古文

《曹刿论战》

23、文意理解

3

24、筛选信息、用原文回答

4

25、句子翻译

3

(三)课外现代文

《秋天的怀念》

26、信息筛选

3

27、关键词理解

4

28、信息筛选

3

29、理解和分析

6

30、写法、表达作用

4

31、内容及主题的理解

5

四、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32、

(1)我最喜欢的(或最不满意的)

(2)我的幻想两题任选其一

60分

备注:

该卷基础知识部分8个考点(斜黑体字部分)后来历年保持,对联题06年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新增的考点。

年份

试卷结构

知识版块

涵盖的考点

分值

2000

2005

第一卷

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字音

2000年8道(24分)

2001—2004年均6道(15分)

2005年4道(10分

2、错别字

3、词语辨析运用

4、成语使用

5、病句辨析、修改

6、句子衔接

7、得体的表达

8、文学常识

9、句序排列

二、阅读题

课内古文1篇(00-01年)

课内现代散文1篇

课内议论文1篇

课内说明文1篇

课外说明文1篇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表达技巧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辨析修辞手法

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

筛选信息并进行概括

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

内容理解

标点符号的含义

语言文字的表达特点分析

仿写

筛选信息并进行评价

内容理解并分析

评价及体会

文学常识

写法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课外拓展;自主创造性阅读

第二卷

非选择题

三、

语言积累和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背诵默写

名著阅读

修改病句

课内古文阅读1篇

宋词鉴赏/唐诗鉴赏

八、阅读题

课外古文阅读1篇

课外现代文阅读

课内古文比较阅读2篇

元曲鉴赏

课内现代文阅读1篇

五、阅读

课外现代文阅读

 

想象作文

调查报告

1、请你以《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为题写一篇文章;2、围绕给出的一段材料,写一篇文章;二选一(00)

命题

话题

半命题

1、请以“我与水”为题或为写作范围,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2、请以“发生在的纠纷”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二选一(01)

话题作文

以“阅读自然。

阅读社会。

阅读人生”为话题写作文,可以任选其中一个;(02)

话题作文

从“智慧。

简单。

勇气”中人选一个话题写作;也可以人选两个来写作,也可以三个全写(03)

命题作文

1、《假如再有一次机会》

2、《我也是富翁》

二选一(04)

续写

看图作文

1、以下面一个句子为开头,续写一篇文章

2、看图,联系实际写文章二选一(05)

2006

2007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字音、形;

词语;成语

句子、语段

常识;

1、字音(07、06、)

34

2、错别字(07)

3、近义词语辨析运用(07、06、)

4、成语使用/俗语(07、06、)

5、病句辨析、修改(07、06、)

6、句子衔接(07、06、)

7、得体的表达(07、06、)

8、句序排列(07、06、)

9、对联常识(06)

10、句式变化/仿写(07、06)

二、古诗文默写及积累

1、古诗词、文原文默写判断正误;

15分

2、默写上下句

根据语境,理解性默写

2、古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易望文生义的难点词语等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

1、一词多义;

3

2、句子翻译(含修辞手法)

6

3、修辞手法判断并举例

诗词品读鉴赏、联想与体会

1、翻译句子

7

2、情景想象、摹拟表达

3、意境体会

四、课内现代文

科技说明文

议论文

课外现代文

文质兼美的散文、书信等

拓展阅读

1、重点词语的理解

2、筛选文中信息

3、文意理解(符合或不符合文意)

4、概括特点并举例

5、对问题的自主性理解

6、修辞及其作用

7、关键词语的分析体会

8、词句鉴赏

9、对观点的评价

10、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创造性表达

11、词语指代内容

12、文意理解,陈述理由

13、整体理解

1、常识

2、迁移

第三部分

写作

命题作文二选一;

“创意的快乐”或“创意的启示”

(06年)

60分

命题作文

《心中有盏红绿灯》(07年)

60分

二、梳理命题思路、寻找备考策略

从99年到07年的中考命题情况来看,无论结构、考察方式怎么改,考点保持着相对稳定性:

(一)基础知识:

考点

题型

特点

可能的题型

字音

选择

易习惯性误读的字;

错别字

选择

成语中被化用、仿词的情况尤为多见

修改;

词语辨析运用

选择

近义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居多

成语的使用

选择

根据意思、语境填写

俗语

填写

对联及各类

文化常识等

选择、填写

这方面的考察有所增加

基础知识中这两年被认为是新增考点的对联题,也在99年早就出现了;

备考策略:

1、立足课本,打好基础。

中考题中所考字词皆来自课本,且都是日常生活出现频率较高的字词。

因而考生平时应以课本为基础,逐课对课前、课后词语扎实“攻关”,反复练习。

2、了解错因,针对复习。

如:

汉字字音错误中以习惯性误读为多见;

汉字字形考查中以别字居多,而别字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音近致误;

(2)形近错误;(3)义近错误;(4)形、音皆近错误。

(5)望文生义的习惯性错误。

成语的使用中以仿词、化用情况居多,要多注意媒体及生活中那些以讹传讹的成语,还有那些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3、将平时的积累作为备考重点;此外,注意让学生想一些办法来记,如辨别个别笔画不同,可通过编口诀来记住。

例如:

戊空戍点戌一横草戒十字戎。

4、注意避免方言性的误读,留心当地方言常见的语音拼读错误,如分清“n”“l”和“j”“q”“x”的发音。

(二)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点

题型

题型可能性

对语段及句子作适当的修改。

①直接修改

②找出病句修改(标序)

③用规范符号修改

④选择题

对逻辑混乱的句子恰当排序。

1选择题

2抽句复位题

3排序题

4按逻辑顺序续写题

记叙性、议论性、说明性语段句子被打乱

句子逻辑上的衔接

句首、句中、句末都有考察

针对句子的特点进行恰当仿写

1仿写句子

②仿写语段

对广告语、宣传语等作简要的评价赏析。

①据情境拟写宣传标语或广告语

2给一则新闻加标题或写导语

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或鉴赏体会;

将图形、漫画、表格中信息转换成文字

是近年各地新增加内容,应引起重视;

信息提取

提炼阅读材料

得体的表达

在特定的情境中恰当的表达

备考建议:

搜集尽可能多角度考察的题型进行训练,交给学生相应的解答技巧。

 

(三)古诗文背默:

考点

题型

特点

可能性

判断古诗词文

句子书写的正误

选择

古诗、词、曲、文中的句子均有

上句、下句默写

填写

名句居多,思想性哲思句子

归类默写

填写

整首诗默写

填写

八句律诗、绝句为主

理解性、运用性默写

填写

多是很有思想启发性、励志性、富有文采的写景的句子;

古诗文背诵与默写部分的考查内容主要来自于:

一是“课标”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的内容,二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的相关内容,其中具有生命力和运用价值的名言警句是重点。

古诗文背诵默写方面,直接考察和理解性考察一直保持,只是理解性考察的语境深度更深;

备考建议:

1、划定复习的范围,并要求学生反复诵记。

2、勾画出每一篇古文、古诗的名言警句,包括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并多从几个角度去理解句子,做到理解到位。

3、归类。

在梳理的基础上归纳。

例如描写“月”(花、雨、雪等)或带“月”(花、雨、雪等)的诗句;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等,让学生记忆中的一个个点构成一个个面,使之对内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简捷、更深刻。

4、在背熟这些篇章之后,对学生易出错处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将容易写错的字反复多练,力争不写错别字。

5、让学生熟悉中考的常见题型,明确复习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四)古诗文阅读、鉴赏:

1、课内文言文阅读

考点

题型

特点

常见实词解释

选择、解答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都为重点,一般课文下注释的重点字词多见

名句或重点句子翻译

解答

言短意深的句子,且学生一般容易漏点翻译

内容理解

解答

比较阅读之写法及内容比较

解答

这几年各省市中考试题中较多见

根据对近几年广州市中考试题的分析,文言文的考查难度并不大,若学生在这一部分少丢分,甚至不丢分,那么后面的答题就会充满信心,就为语文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分析,文言文所考查的课文从以考察五六册为主,到06年纵跨初中三年;从以考察讲读课为主到涵盖自读课。

可见,文言文考查的目标是明确的,考查的范围是初中所学的所有文言文,所以,除了知识点上抓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等专项知识点整理复习外,文篇上定要扎实复习,在文篇上找规律圈划范围的做法不可取。

备考建议:

1、贯穿全学年,狠抓默写关

2、全面复习,分类整理。

教学生归纳整理出本课、本册古文知识体系,教优秀生画知识体系图。

3、有的放矢,重点强化。

一般来讲,复习或记忆重点包括下列内容:

1考试大钢所要求的内容;

2《考试要求》中提到和强调的内容;

3名篇、名段、名句的内容;④各篇各段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4最近两三年内未考的内容。

在复习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首先列出每章内容的重点,及时复习,反复强化,对其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如名言警句要熟读成诵。

5我们的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反复回头检测。

6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教学生学习、解题的方法,如常用的翻译方法、解释文言实词的技巧等。

虽然重点复习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冲刺和应考效果,但必须以全面复习为前提。

不能只盯住重点内容而不理会所谓的“非重点”内容,更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忽略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把握。

2、古诗、词、曲鉴赏

考点

题型

特点

1、鉴赏其形象

解答

(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

2、鉴赏其语言

解答

(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

3、鉴赏其表达技巧诗歌)等。

解答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

4、评价主要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解答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5、艺术特色比较

解答

一般是具有相似性或风格相反的诗词比较

古诗词鉴赏一般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这类题目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新课标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中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试题难度不大,复习时加强有效指导和训练,应该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成效。

备考建议:

1、加强有感情的朗诵、背诵和默写,2000年《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要背诵的50首古诗词务必每首过关。

注意诵读涵养,善于发挥想象和联想,进入诗词语言营造的形象和境界,把文字再现为画面。

明确诗词的句子含义,一些句子甚至能准确地加以翻译。

2、理解并掌握与诗词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对比衬托、虚实结合、赋比兴、移情、意境、联想想象、咏物、叙事、韵律、象征、烘托渲染、典故、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双关、对仗)

3、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对课本上涉及的主要诗词作家,要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感情、人生际遇作品风格以及其所处时代状况和社会风情。

比如,欣赏唐代杜甫的诗和南宋辛弃疾的词,作者的忧国之情、难酬之志和社会的衰颓、国运的多舛是息息相关的。

4、关键词句鉴赏。

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5、鉴赏诗歌形式和风格。

如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6、鉴赏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如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7、强化答题表达训练:

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眼要求答什么,就回答什么,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做到重点明确,形成良好的按采分点答题的意识。

(五)现代文阅读

1、说明文

考点

题型

特点

1、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选择

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

2、说明方法的判断。

选择、解答

3、说明顺序的辨析。

选择

4、文章或段落中的层次。

选择、

解答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

①“××”词好在哪里?

②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6、分析、体味语言。

解答

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

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

②“××××”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备考建议:

进行解题指导

(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

(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

(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

2、议论文

考点

题型

特点

找文章论点

选择

 1.客观题减少。

选择、判断、填空和答案固定的简答题等客观题将进一步减少。

选择题甚至可能在议论文试题中消失。

对议论文知识如论据类型、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证方式等单纯辨识的题目,比例也会降低。

  2.主观题主导。

《课标》指出:

“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因此,对文章内容要点即作者观点、看法,进行筛选、提取、概括、探究,这类主观性试题将是议论文试题的主导。

  

3.开放题增加。

《大纲》要求“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因此,答案不惟一、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

分析文章的结构

选择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选择

根据观点补充论据

阅读中的说明文和议论文,一直保持着文体和考点的稳定;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创造性阅读比例有所加大;文学作品阅读方面,拓展阅读是06、07年新增的知识点;

纵观近年来中考议论文阅读,命题的趋势是:

选材来自课外,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其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述。

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

备考建议:

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重点不是死记一些术语的定义,再到议论文中去“对号入座”,而应该注意:

1、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2、要从整体上把握。

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

只有读懂了。

答题才会准确。

3、组织表述语言。

应简要。

3、课外记叙性散文、文学作品阅读

考点

题型

特点

⒈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解答

①表达作者思想观点的词语。

②表现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

③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词语。

④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⑤有比喻、反语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⑥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作用的词语。

⑦新词新义。

⒉理解重点句子。

选择

解答

①表现文章或段落主旨的中心句。

②具有丰富而又深刻含义的语句。

③体现文章脉络层次的关键句。

④比较容易理解错误的句子。

⒊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答

选择

①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②概括某一段的意思。

③根据一定的要求归纳或摘录要点。

命题形式以主观性的简答题为主,大多有字数限制。

⒋理解文章结构。

选择

详略的安排、呼应、铺垫、文章的结构层次、某一段的段内层次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⒌赏析文章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答

主要是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对其作出初步的审美评价。

关于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是对作品中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等知识的识别及其在文中作用的理解。

⒍评论作者观点或作品中的人和事。

个性化地理解作者观点或作品中的人和事。

解答

主要是对作者观点或作品中的人和事作出是非、优劣、高下的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评价对象进行理性的鉴赏。

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对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主要表现为对散文阅读和小小说阅读的考查。

一般说来,中考文学作品阅读选文的内容有着较强的进步性,它或者通过一定的物象,揭示一种哲理,或者通过一定的形象,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或者以一种象征,给人以深刻的理性启迪。

它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较强的审美趣味。

备考策略:

指导学生做题时,要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主题,然后读题干,正确领会该题的命题意图,在原文中找到题干所在位置,再联系上下文,大致确定作答的范围。

接着缩小范围,筛选并提炼有效信息。

最后,整合语言,写出表述准确的答案。

(六)作文

年份

题目

题型

特点

1999

1、我最喜欢的(或最不满意的)

2、我的幻想两题任选其一

半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

散文、选题作文

2000

1、请你以《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为题写一篇文章;2、围绕给出的一段材料,写一篇文章;二选一(00)

想象作文

调查报告

二选一

记叙文、记叙性散文

调查报告;

选题作文

2001

3、请以“我与水”为题或为写作范围,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4、请以“发生在的纠纷”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二选一(01)

话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二选一

散文、记叙文

选题作文

2002

以“阅读自然。

阅读社会。

阅读人生”为话题写作文,可以任选其中一个;(02)

命题

话题

半命题

复合型话题多选一

散文、议论文

选角度作文

2003

从“智慧。

简单。

勇气”中人选一个话题写作;也可以人选两个来写作,也可以三个全写(03)

话题作文

复合型话题多选一

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选角度作文

2004

1、《假如再有一次机会》

2、《我也是富翁》

二选一(04)

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二选一

想象性记叙文、散文

选题作文

2005

3、以下面一个句子为开头,续写一篇文章

2、看图,联系实际写文章二选一(05)

续写

看图作文

想象性、续写相结合考

察;记叙文;

议论文

选题作文

2006

“创意的快乐”或“创意的启示”

(06年)

命题作文二选一;

偏向议论文

选题作文

2007

《心中有盏红绿灯》

(07年)

命题作文

议论文

记叙文

选题作文

纵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作文题多次出现“二选一”的选题方式考察,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续写等题型均在这八年内出现;广州市2004——2006年连续三年中考都用了“二选一”选题作文形式,2007年出现了返祖现象,考察命题作文。

无论是话题作文,标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都体现着以考生为本的精神,降低了审题难度,使毎位考生都有话可说。

2006年最为显著的变化,是选题作文占了主流,让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考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在材料提示或备选填充的标题中,要求考生以我手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