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6538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管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学校管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学校管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学校管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学校管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管理1.docx

《学校管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1.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管理1.docx

学校管理1

学校管理(Ⅰ)

一、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实际上把管理分为广义和狭义,领导和狭义的管理相比较,在活动层次上,对象,范围,任务和手段等方面都有不同,此时的管理仅能在战术层次上,对具体对象所进行的职能性实务活动,即实际掌管,治理和安排某种事务,作出技术性处理,在学校管理中,从总体上讲,管理宜取广义理解,以概括学科领域范围内的全部内容,当分析具体问题时,似应取狭义理解,同领导概念并用。

一是国家和政府所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对学校的管理,

二是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

目标,原则,内容,过程,方法,制度,管理者。

目标

办教育,管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活动。

学校一切工作,最终无非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某种预定的目的。

原则

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活动,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有了正确的目标,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内容

在学校中,管理工作的门类很多,根据学校的特点,以育人为核心的以及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人财物以及与引相伴随的各种特殊要素。

过程

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都是动态的。

管理活动的程序性和周期性运转,是学校各项工作趋向目标的进程。

方法

学校管理工作要讲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目标很难以实现,学校管理学一不定期要具体地研究管理方法问题。

制度

学校是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的人群集合体,要维系人群,协调各种活动,必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组织制度。

管理者

学校工作目标由管理人行遵循合乎规律的管理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各方面工作开展有效管理活动才能完满实现。

尊重人

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领导者,要尊重教师,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尊重教师,首先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教师,用朋友的身份与教师交往。

领导者如果居高临下,冷若冰霜,就会在校长与教师之间树起心理的障碍,形成心理的隔阂。

其次要尊重教师的个性。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在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校长不要过分地追求管理要求上的整齐划一,不要用死板的条条框框去限制教师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理解人

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隐形的,不可单以时间来衡量,这就需要校长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量给以理解。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做这方面的有心人,融洽与教职工的情感,这样,教职工也会视领导为知己,他们就容易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上找到最佳结合点。

作为校长,应注意主动和教师交流,增进沟通和理解,拉近管理者与教师的距离。

用爱心、关心、真心、诚心打造既严谨有序、宽松和谐的教职工群体,使管理者和教师成为彼此信赖,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

关心人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多方关怀,减轻或转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以较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

要关注教师的这些需求,帮助他们实现发展价值。

二、管理中的几种人性假设

1。

“工具人”假设。

这是前管理学阶段对人的基本看法。

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

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作为管理对象的人象机械一样去动作。

这种观点将作为管理者的人和作为被管理者的人完全对立起来。

前者是主动的、起支配作用的,后者是被动的、是按照管理者的指令操作以实现管理目的的生产工具。

2.“经济人”假设。

这是早期管理学阶段对人的基本看法。

认为人在生产劳动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机械,人的活动是由经济的动机驱使的。

被管理者和管理者都受经济动机的支配,因而他们的目标也就有共同之处:

工人追求的是高工资,资本家追求的是高利润。

管理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满足人的经济需要。

3.“社会人”假设。

认为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处在人群关系之中,都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渴望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这种社会需要对人的作用比经济需要更大。

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社会心理满足,而不是经济上的满足。

所以,管理的重点不在于满足人的经济需要,而在于改善人群关系,满足人的社会心理需要。

4.“复杂人”假设。

这是现代管理理论对人的基本看法。

认为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具有许多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因此,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不同的工作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和选用恰当的人,对不同需要和动机的人必须安排不同的工作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

5.“决策人”假设。

这也是现代管理学理论对人的基本看法。

认为人都是具有意志自由的能动的决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意志,都有通过选择而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人的决策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

因此,管理不仅在于尽力满足人的经济和社会的需要,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吸收员工参与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学校管理理念应选择的人性假设

第一种假设违背了科学,注定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第二种假设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反映了个人的经济要求和物质需要。

无疑人的这种需要是客观的、基本的,对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条件下,经济需要更是基本的需要。

因此,“经济人”假设,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和一定的范围内有其适应性。

但将人性归结为经济性,显然是片面的,因而在实践中也是难以完全奏效的

第三种假设看到了人不仅具有物质的需要,而且具有更高级的安全的、社交的需要。

比之“经济人”假设,这种认识深入了一步。

因此这种观点对管理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社会人”的观点仅仅强调个人对群体的心理依赖,忽视了更高层次上的主体的创造性力量,因而这种观点在实践中也是有局限性的。

因此,前三种都不宜作为学校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

第四种假设提倡采取一种灵活的因人因事而异的随机制宜的权变方法,较之其他观点更接近于人的现实,更符合人的实际表现,因而也更深刻、更全面。

第五种假设既承认经济需要、社会需要的作用,又承认个人是具有自主性和个性的决策者,它看到了人的自我实现这种更高层次的需要。

只有第四、五种假设适宜作为学校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

四、要改变学校管理理念

①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理念转变

②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的理念转变。

③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理念转变。

④“命令管理”向“服务管理”的理念转变。

⑤“外在管理”向“自我管理”的理念转变

五、马斯洛——人的需求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广泛的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①生理需求:

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

②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

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

③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

④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

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

  ⑤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

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

  

   马斯洛认为,人们一般按照上述五个层次的先后次序来追求各自的需求与满足。

等级越低者越容易获得满足,等级越高者则获得满足的比例较小。

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有从低到高,从物质到精神,从生理到心理这样一个先后不同的层次。

二、学校财务管理

(一)法律依据

1.《教育法》:

  

第五十三条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第五十四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

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第五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五十六条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法》:

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3.《审计法》

4.《会计法》

5.《政府采购法》

6.《中小学财务制度》

(二)新颁布的《中小学财务制度》

1.目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结合中小学校特点,制定本制度。

2.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3.在中小学在财务管理中要坚持的六项原则:

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依法办事的原则、民主管理的原则,努力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实现维持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合理编制学校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学校决算,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依法筹集教育经费,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5.新《制度》新在何处

原《制度》分13章,共55条。

修订后的《制度》章数未变,共77条,增加了23条,删除1条。

新《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财务管理体制,

第三章预算管理,

第四章收入管理,

第五章支出管理,

第六章结转和结余管理,

第七章专用基金管理,

第八章资产管理,

第九章负债管理,

第十章财务清算,

第十一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十二章财务监督,

第十三章附则

新《制度》有4个显著特点:

  1.适用范围更加明确

  与原制度相比,适用范围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将中等职业学校统一纳入适用范围。

修订前职业中学执行《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为体现对中等职业学校统一的财务管理要求,本次修订将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统一纳入适用范围。

二是将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纳入适用范围。

三是将幼儿园修订为依照执行。

幼儿园不属于中小学校,本次修订不再将幼儿园纳入制度适用范围,但由于当前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非常复杂,制订专门的幼儿园财务制度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制度附则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依照本制度执行”。

四是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可以参照执行本制度。

五是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中小学校,以及独立核算的中小学校校办企业,执行企业财务制度,不执行本制度。

 2.管理责任更加清晰

  为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制度明确要求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

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

这些规定为中小学校长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提供了直接依据,有力地保证了中小学校事权和财权的统一,有利于管好用好教育经费。

  中小学校校长作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财务管理责任涉及中小学校财务活动的全过程。

修订后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校长在预算管理、负债管理、食堂管理、代管款项管理、决算管理、在建工程管理、资产管理、票据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责任,理顺了财政、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强化了中小学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3.管理要求更加细化

一是细化了预算管理。

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校预算编制、预算调整的程序,要求中小学校预算以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教学点预算纳入其所隶属学校统一编制;细化了中小学校支出管理,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不得混用,公用支出不得用于教职工福利等人员支出;细化了结转和结余管理,要求经营收支结转结余单独反映,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管理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执行。

二是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提供担保,严禁举借债务、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账外设账、严禁公款私存。

三是就中小学校财务人员的任职条件,加强中小学校食堂管理,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入账计价标准,代管款项管理,收费票据管理等事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4.财务监督更加严格

一是明确中小学校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二是明确中小学校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

三是要求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学校财务信息。

四是要求中小学校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6.中小学校收入及管理

1)什么叫学校收入?

收入是指中小学校为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2)中小学校收入包括那些?

  ①财政补助收入,即中小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②事业收入,即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收入。

其中:

按照国家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学校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③上级补助收入,即中小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④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中小学校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缴学校的收入。

  ⑤经营收入,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⑥其他收入,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3.收入管理

1)中小学校应当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2)中小学校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账外设账,严禁公款私存。

  3)中小学校组织收入应当合法合规;各项收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

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7.学校支出管理

1)支出:

小学校为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2)学校支出包括:

  ①事业支出,即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教育教学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项目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

  ②经营支出,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③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④上缴上级支出,即中小学校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⑤其他支出,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中小学校可以结合实际,在上述支出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教育教学功能细化支出分类。

3)支出管理

①中小学校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学校预算,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

  ②中小学校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学校结合本校情况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学校规定违反法律制度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③中小学校应当加强支出管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不得混用。

公用支出不得用于教职工福利等人员支出。

项目支出应当按照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

  ④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应当以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为前提。

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加强经济核算,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⑤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配比。

  ⑥中小学校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接受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⑦中小学校各项支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计划数和预算数代替。

  ⑧中小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

  ⑨中小学校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⑩中小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不得使用虚假票据。

8.专用基金管理

1)专用基金:

是指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2)专用基金包括:

  ①修购基金,即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并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购置和修缮科目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学校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提取修购基金。

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其他中小学校,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

  ②职工福利基金,即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③奖助学基金,即接受社会捐赠和按照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转入,用于奖励、资助学生的资金。

④其他基金,即按照其他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提取或者设置的专用资金。

3)管理和使用

  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9.资产管理

1)资产

是指中小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中小学校的资产包括:

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3)资产管理

①中小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②中小学校应当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

4)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5)应收及预付款项:

是指中小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

6)存货是

指中小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各类材料、燃料、消耗物资和低值易耗品等。

  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对存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

对存货的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

7)固定资产:

①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

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②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

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③中小学校应当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编码、名称、类别、规格、型号、原值、购置日期、使用部门等信息,完整反映固定资产情况。

  ④中小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

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

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照规定处理。

8)在建工程;

①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

  ②在建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9)无形资产:

①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②中小学校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中小学校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应当计入事业支出。

10)对外投资:

①是指中小学校依法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②中小学校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

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中小学校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③中小学校以实物、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合理确定资产价值。

  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对外投资。

11)中小学校出租、出借资产管理

中小学校出租、出借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12)中小学校资产处置:

①是指中小学校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②中小学校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③中小学校资产处置收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薄弱。

主要表现:

一是教育经费集中统管后,取消了学校会计,由会计核算中心(或教育经费管理办公室)代理会计业务,学校只设报账员。

报账员多数是半路出家,或由教师兼职,会计基础薄弱,对财务制度不够熟悉,理解得不够透彻,特别是对会计科目的运用难以作出正确的抉择。

二是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一些学校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卡、账物不符。

三是票据管理不够规范,一些收费项目没有使用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有的不按规定开票。

四是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不严,对原始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