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环境设计讲义1.docx
《小区环境设计讲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环境设计讲义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区环境设计讲义1
景观设计课程讲义
西南交通大学视觉艺术与传播学院2003级艺术设计二班
2006-5-25
第一章景观设计的概念
一、什么是景观:
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多种功能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成:
风景:
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
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
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
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第一节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风水”论
风水追求天人合一,即自然与人的和谐。
二、视觉识别、心理认知
三、“场所精神”
场所认知:
场所的物理属性;主体与场所的内外关系;人在场所中的活动;无所不在的时间
四、生态规划模式
第二节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环境景观形象感受层面
二、环境生态的绿化
三、大众行为心理
第三节景观设计的范畴
一、点状景观设计:
住宅的花园;街头的绿地;小品;雕塑;街心的小公园;有特色的各种入口
二、线状景观设计:
大都市的交通干道:
中小城市上的步行街以及沿着水岸的滨水休闲绿地如河岸与海岸
三、面状景观设计
城市的大型公园;繁华的商业区;综合的居住社区
第四节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以人为本”满足居住者的各方面需要住宅区环境设计涉及到多种学科,它以居住者为对象,为方便居住者生活并为其营造一个舒适、安宁并有良好的户外空间为目的。
它应满足居住者休闲、文体活动等功能要求;应符合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层次的居住者的行为习惯;应创造优美的视觉环境及视觉走廊{它设计出的空间及构件应符合人体尺度,各种设施与构件应是安全可靠的;它应与业主的投资能力与意向相协调;它应具有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能启迪人积极向上而不是低级庸俗}它还应便于维修、保洁与管理。
二、“创新”与“传统”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追求,创新是在人类过去积累的经验、知识、艺术观的基础L作出新的尝试与创造。
如在音乐方面,由原始音乐发展到古典音乐·再到现代音乐;在美术方面,由原始绘画发展到传统绘画,再发展到现代绘画的印象画派及抽象画派等。
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新的艺术观与价值观,但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积累与总结出来的形式美,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各种艺术与创作。
统一与变化,对比与相似,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至今仍是指导我们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随着20世纪绘画与雕塑中出现了新的现代流派,其手法及创作规律叉不断地影响着环境设计,形成了环境设计的现代设计手法。
在环境设计中自由性与多元化,裂解与拼贴,不
J相关秩序的重错,极少主义与波普艺术,隐喻与象征,历史与文脉主义,甚至幽默等手法大量使用在环境设计艺术中。
流动线型与形体的使用,非对称构图与动态平衡都能使空间产生活泼与明快的感觉。
至于后现代的一些手法,力图发掘形式不和谐、不统一的布局方式,变形、扭曲、夸张及至自相矛盾的造型及浓烈刺目或诙谐的色彩等各种手法。
追求与传统审美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以及极富挑战性与新审美趣味也不断出现在现代环境设计刨作中。
但是,在住宅区的环境设计中,不宜过分追求刺激与创新;设计应以各种设计手段藏于无形而创造出一个和谐舒适、宁静安逸的环境为目的。
三、环境设计的行为与心理
住宅区环境设计是为本区居住者服务的,故应尊重居住者的需要、价值观与行为习魄。
而这些又与居住者所在地区、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及修养有关,故设计前应深入了解和研究并准确定位,居住者共同的动机与倾向,作为主题去研究与设计使其满足多数使用者的需求。
在环境设计中,我们不可能去研究居住者每个人的动机与倾向,而要掌握群体集台的共同动机与倾向,然后找到适合其特点的环境设计。
人类情感的需要由低等到高等可分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亲情与爱情的需要,自尊与自我表述的需要,认知与审美的需要。
环境设计不仅耍从功能上满足这些需要,而且还要从环境感受上满足这些需要。
住宅区环境最终必须创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愉快的、又使人亲切放松的环境:
亲合的尺寸,优雅的造型,生动柔和的色彩,良好的质感和工艺,芳香宜人的气味,优美的背景音乐,明亮柔和的光线。
变化的统一性,对比的和谐眭,形体的完整性都会使设计达到宁静和谐、愉快的目的。
在创作中使用居住者所熟悉与喜爱的内容和有序的环境往往容易使人情绪放松;平坦宽广的草地,碧波荡漾而广阔的水面往往使人心旷神怡。
在设计中尽量不要使用或少用陈旧俗套的装饰、质地粗劣的材料、刺激的声光及异昧的植物与装饰材料,更不要使用危险的、破碎的、不稳定的构筑物与造型。
四、“引导”与“诱导”
在住宅区中,车行路与人行路是小可缺少的。
环境空间的道路设计不只是交通之必要,同时还要为造景、观景服务。
也就是说,不可能总是走捷径与直线,这就避免不了总有人想直接穿过草地与灌木寻找捷径。
为此在设计中应采用引导与诱导的方法,使人流按照设计的路线通过。
引导是将景观轴线及焦点布置与步行路线结合起来。
主要步行道应是主要景观路线,将道路的交叉点与景观焦点结合起来(或为广场、或为水景、或为珍贵树木),引导人流在观景的快乐中前进。
诱导是在一些局部空间的过渡上,在功能点、公共活动场所的过渡上采用醒目的造型标志。
熟悉的路径,与众不同的艺术处理,神秘的图案等使人流自然地被吸引到想去的地方。
五、“风水”学说与现代环境设计
1、“风水”在环境设计中的价值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
工业革命的出现,使人们错误地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物质和个人需要,乃至心理平衡都可以通过现代工业文明得到解决,过高地强调了战天斗地,过度地向自然索取,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最终导致了一系列人们始料未及的严酷现实。
如:
由于过度地开垦与放牧带来了土地的荒漠化;大批热带雨林的消亡;野生动物与某些珍贵植物的灭绝;温室效应带来气候的异化,不一枚举。
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们身心疲惫。
人们把目光集中到了古老的“风水”学说。
在农业社会,人们就合理利用了人类与土地及自然的依存关系,并认为天地(自然)的运动与人相关,这种“天人台一”的思想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及辩证法。
道教强调一切“顺其自然”从静人;而儒家则从动人,强调自然和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即“天人台一”的哲学思想,强调崇尚自然;佛教强调不过分索取,爱护动物、植物,生活俭朴,这些哲学思想无不化为“风水”学说之精髓。
但人们对命运、对鬼神的迷信也同时融八了“风水”学说中,故使“风水”学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同在,辩证法与诡辩共生,“精华”与“糟粕”同存,“科学”与“迷信”同行。
在这种“风水”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先人创造了“大禹治水”、“都江堰”等系统工程的辉煌。
许多古老城市在建市时也是根据“风水”之理而选址,经数千年的考验延续至今,成功者众。
这证明了“风水”理论的基本点是科学的、合理的、可取的。
但是“风水”理论的概念与范畴粗疏模糊,缺少科学验证,因此未能发展成严密的自然环境科学,但其科学与精华部分对今天的环境景观设计还是有许多指导作用与可取之处的。
2“风水”学说强调考察山川、地理环境,对地理、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择吉而选之。
强调对所在地区周边环境中的海洋、湖泊、山岳、草木、空气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诸要素的组成及动态变化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及掌握。
在住宅区规划前要对环境做到心中有数,在规划及景观设计中要处理好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寻找最佳的配置与结合。
传统风水观念中的城、村、住宅布置见图3—5卜一图3—55.
3“风水”学说中,对势与形的定义及论述是非常有价值的。
定义千尺(300m左右)为势,百尺(30m左右)为形,这是非常科学的。
形一百尺为形,在实际生活中,这个距离能看清人面目,也能分清建筑的细部;体现了近观的、小的局部性空间、空间细节及它构成的视觉感受效果。
势——千尺为势,体现了远观的、大的群体构成的总体轮廓、组合空间及它们构成的视觉感受效果。
(1)势是总体感观,形是细部感观。
故两者之关系为远而势,近而形,势言其大者,形言其小者,势在乎粗,而形在乎细;远以观势,虽略而真;近以认形,虽约而博;形即势之内,而势即形之聚。
(2)形与势之景具有静态特征,而介乎其中的中景却具有动态的特征,正所谓景随步移,景起着中间转换与过渡的作用。
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风水”学说提出了以下处理原则:
对干尺之势的大型空间组群,一方面要从全局或整体上控制,使其具有特定的性格与气魄:
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以百尺之形为组合单元,把总体空间划分成相互独立,互有差别而又有机联系的多个局部性空间,巧妙地对各单体与局部细节进行艺术处理。
这样的空间便具有一气呵成、性格鲜明、有机统一的整体特色。
移行其问,远、中、近景的错落展现,形与势的时空转换,给人以不同感受,形成富于戏剧性的生动而又连续不断的审美体验。
(3)百尺空间属于亲近人的空间,百尺以内的高度属于亲近人的高度,百尺之形是强调用人的尺寸去创造空间与建筑物,其结果自然是属于亲近人的空间与建筑物。
在实际的景观设计中,应对较大空间进行分割,将其控制在百尺之内。
其手段是用构筑物、廊亭花架、乔木进行层次上的划分,给人以亲近感。
(4)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是运用建筑形体及环境景观构成要素,如地形地貌、山水植物以及光色等进行空间组合,使其在体量、尺度、造型及质地肌理等方面,形成大小高低,远近离台,主从虚实,阴阳动静等变化,使其适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感受及视觉效果上,引起审美愉悦,并臻于艺术上的完美。
4、对于住宅区和风景区,不宜采取极端手段大挖大填,这样会严重破坏原有场地的“风水”。
应尽量保护原有山体——龙脉及原有植被,有效地利用自然并保护自然,使建筑与大自然相融合。
5、注意建筑群的围合感,使其能“聚气”。
尤其是高层建筑群,在组团内应有比较空旷的空间以形成人造主景点,而这种中心人造主景点可以使多数住户看到它,带来良好的视觉视线效果。
目前,很多住宅规划中,实际上都运用了这种北高、南次之、东西台围的态势。
6、山主静而属阴,水体主动而属阳,山水交会,动静相杂,阴阳相济。
好的“风水”强调有风来,有水流。
在现代住宅区环境设计中,水景是很重要的·因此大型或中型住宅区宜布置水系,水系应有流动感,水面应有联系感,不宜作分散孤立的水面,分散的水面难于管理。
7、对于不理想的布局,按“风水”学说应用构筑物、树群来组成良好的固合态式,构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弥补原有地貌之不足。
这就是所谓的“破凶”化吉。
8、开门轴线的方向选择十分重要,“风水”学说中规定住宅或村落人口轴线不宜对准西北角。
北向、西向也不宜,这是与气候有关的,尤其是北方地区,在现今的环境设计时,我们也应注意方向的选择。
在北方地区如果遵从这一原则,就可以使小区具有良好的小气候,以取得良好的生态效果。
比如台风区,台风来自东北方向,如果主要入口在东北,乔术就易折。
一般来说,南人口或东南人口是比较理想的。
由于我国居民长期生长在讲究“风水”的环境中,如北方的四台院及南方的民居,大都根据“风水”理论建造。
所以,我们的环境设计如果注重了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注意了生态发展,又考虑到了“风水”法则,势必会得到广大居住者与房地产商的认可。
人们会觉得买到了称心如意的风水宝地。
第二章室外环境景观空间的设计
从总体来讲,外部空间环境比室内空间环境更加的模糊,更加难以界定,因而对外部空间的认识也应该建立在多角度的基础之上。
首先我们要对空间的概念有所认识;其次要对空间的构成有所了解,再次要了解外部景观空间的类型:
常见的基本形态和空间比例等。
一.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相对于实体而言的,通俗地理解“可视空间”是除实体以外的那部分;它与实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空间包容渗透实体,实体对空间又具有约束性,限定它的形状、方向等。
“心理空间,,则是存在于人对周围环境的综合评价基础之上的一种空间认知。
对空间的认知不同的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室外环境的空间包括自然空间以及与人类有序生活需要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人与人交往需要的社会空间等。
空间相对于实体而言具有不可确定性,它不像实体有具体的形态、界面、色彩等,实实在在存在于你的面前。
但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可认知性,有它自己的秩序;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环境的认知、判断来获得相应空间的形状、心理感受等。
尽管它难以把握,无法用预先决定又保持不变清晰明了的语言去定义它,但我们能描述它,去体验它。
人对空间的感觉是通过视觉和心理多层次的综合认识来获得的。
空间具有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是指一一它具有开方文性、模糊性、透明性、层次性。
二.空间的构成
外环境空间虽然千变万化,但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种构成
形式:
1实体围合构成空间
2、实体占领构成空间
3、实体之间的张力产生空间
三.环境景观空间的类型
环境景观空间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
1.根据人在户外的不同活动性质,景观空间常分为休闲空间、功能空间两大类型。
但大部分景观空间都是这两种类型的组合。
休闲空间包括公园、居住区广场、步行街、娱乐场所等。
功能空间包括高速公路、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等。
2.根据人在社会中的群组关系以及人们对空间领域的占有程度来进行划分。
奥斯卡纽曼曾经在其所著的《可防御性空间》一书中,在研究人的行为活动和城市环境关系的基础上,认为人的各种活动要求有各种相关的领域。
因此,他率先提出著名的人际关系空间分类:
分为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忡空间和私密性空间等四种类型。
四.环境景观空间中常见的基本形态
1下沉式空间和抬高式空间
2.凹与凸空间
3穿插空间
4.母子空间
5.虚拟和虚幻空间
五.景观空间的比例尺度与空间封闭的关系
以及景观空间的形状
1.景观空间的比例尺度处理得好坏是外环境空间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
所谓比例尺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与周围的实体之间、实体与实体之间、空间与实休的比例尺度是否和谐”。
环境景观的空间尺度设计首先是依据它的功能要求来确定的,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有条件再对比例尺度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人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包括舒适度、审美等需求。
据生理、心理学统计,人在l——2米的距离,感觉较亲切;两人相距12米可以看清彼此的面部表情;相距130米仍可辨认出对方的身体姿态;相距1200米还可以看见对方,但很难识别。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人与人之间距离越近亲切感越强。
反之越远则越疏远、越淡漠。
外部空间设计中可采用2O一3O米的模数。
2O米是个令人感到舒适亲切的尺度。
20米以内,越近越亲剀。
如果距离大于2030米以上就会令人有被疏远被排斥的感觉。
当然如果过高的楼宇离人太近,也会形成压抑感,关键还是一个“比例”与“尺度”的关系要处理好。
模数的运用在现实中不能死板硬套,要与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2.环境景观空间在一定的区域总要呈现为一定的形状
自然空间大多呈现不规则的形状,人工空间多呈现规则几何形状。
一个好的景观空间形状的营造,应是在依据原有、现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设计手段,是规则与不规则形状的恰当运用。
营造的形状是丰富的、变化多样的,兼具功能和艺术审美的需求。
第三章设计的元素
环境景观设计是一个庞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景观须了解它的组成元素,将自然的元素(如花草树木、山河湖泊、地形等)和人工的元素(如铺地、雕塑、水体、设施、小品等)结合,组成不同主题的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丰富文化情趣。
在一个广场设计中同样需要这些元素。
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元素。
一.气候和环境条件
(这里主要指现有的地形、植被和周边环境的差异时景观设计的影响很大,决定着项目的开发方式。
因此,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求达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1.气候
气候主要表现在同照、气温、气压、风向、湿度剁降水等的差异,这对于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如中国南方夏天气候较热、冬天则比较温利,但平均降雨较多,湿度相对较大;而北方则夏天较南方凉爽,但冬火比较寒冷,伞年气候比较干燥。
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处的自然气候,有的放矢,利用气候特点展现地方K域特色。
2地形
地形通常分为三种:
平地、坡地和山地。
1)下地
地形开敞,视野开阔,是人们聚集、交流和活动的最佳地形,平地铺地表现丰富,可运用土地面、砖、岩石、卵石等。
2)坡地
有一定的坡度,倾斜皮以O.3%2%为佳,坡地地形使景观丰富、景色优美、有层次感且自然采光和日照时间长。
3)山地
山地的倾斜度在50%左有,山地的地形往往运用原有地形,加以改造,使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巧妙结合,给人天然朴实和风景怡人之感。
二.绿化、植栽
绿化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所谓“无花木则无生气”。
人们在感受美丽环境的同时,也享受着绿化所带来的环保功能,如吸收废气、释放氧气、调节湿度和温度、防尘和减噪等。
绿化之间讲究高矮、疏密、姿态、种类和色彩的变化配置得当。
绿化主要分为三大类:
树木、草坪和花坛。
1、树木
合理挑选树木,配植得当,能构成赏心悦目的景色。
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形态和特性,从它们的树形、树皮、树干、树叶、果实、色彩、纹理等都能给人美的享受,而它们随季节的变化更能给人带来大自然魅力无穷的感受:
春天万物纷纷发芽吐绿、生机盎然,夏天它们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秋季它们或金黄或红艳、硕果累累,冬季大部分植物都会凋零、变得肃穆或庄严,更易让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1)树木的种类
树木分为乔木、灌木和藤木类。
乔木
灌木
藤木
2)树木的配置方式主要有
孤植
对植
列植
丛植
篱植
3)树木的表现手法
综合表现:
将树木、草坪和花坛配置在一起,必须考虑三者的特性(如形状、色彩、纹理、层次、高度、生长方式和季节的变化等)以及它们组合时的空间效果,以展现出最佳的视觉感受。
2.草坪
草坪常用于覆盖地面,为人们提供了观赏、休闲和装饰的功能。
_人面积的运用使空间更加开阔,起到引导视线、增加景深和丰富层次的作用。
环境设计中用于草坪的植物主要有结缕草、野牛萆和天鹅绒芝草等。
3、花坛
花坛常用于点缀环境空问,主要以平面欣赏为主,因此种植和架设不宜太高。
它色彩丰富、形态活泼、布置灵活,固定的(随地形自由布置或搭台架设)和活动的(如种植于容器中)都可营造理想的环境气氛。
三.水体
人们需要水,就像需要阳光、空气一样,水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增加空气的湿度、调节温度和净化空气。
自然中的江河湖海、溪泉潭瀑无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有的平静如镜、有的涓涓细流、有的激流奔腾……而人工水景正足模仿这些自然形态,配合小同的自然环境,使现代化的公共环境充满着无限牛机。
在环境水体设计中主要分为静水和动水,动静二者结合处理,共同组合成人们所需要的水环境。
1.静水
静水是环境中最为常见的组景手段,是以不同深浅、大小和形状的水池组成的平静的水面。
小面积的静水一般采用几何图形设置,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多个几何图形组合在一起,也可采用不规则图形。
大面积的静水设计应丰富,切忌空而无物,可通过踏步、浮萍、浮桥等;也可通过在水中植莲、养鱼等;或存池底绘上鲜艳的装饰图案等手法水表现。
静水可以产生镜像效果,形成丰富的倒影变化。
2动水
动水往往表现为喷泉、瀑布。
1)喷泉
喷泉主要是用动力泵驱动水流,利用喷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变化创造出不同的丰富的水形,以满足不同场所的要求,配以灯光和音乐的变化,让喷泉也能体现出它的情感色彩,给人以神奇的感受。
2)瀑布
瀑布是由一定的水位落差所构成的落水,主要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
利用不同的落差、水流量的大小和落水的声音,组成一幅幅个性独特的水景图。
四.铺地
在环境设计中,铺地即是地面的铺装,主要表现为街道、广场、坡道、踏步等,是人们行走和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与人、人与景、景与景活动和连接的通道,具有导向作用。
地面的铺装作用,影响着整个空间环境,近年来,铺地也出现了兼顾环保的趋势。
这里讨论的铺地是指环境空间中除了绿化、水体以外的硬质铺地。
铺地的材料应具有防滑、耐磨、防尘、排水和便于管理的特点,同时还应有较强的装饰性和美化环境的特点。
在铺饰时通过不同的材料质感、不同的图案裴饰和色彩变化,来实现预期的实用功能和独特的视觉效果,以适应整个环境要求。
五、雕塑
环境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在环境中处于中心和主导位置,以雕塑的方式纪念人和事;装饰性雕塑往往利用立体的造型、空间的构成、材料的变化来丰富环境、美化环境。
六、设施
设施包括休息设施、照明设施、候车设施、服务设施、广告设施、拦阻设施。
1.休息设施
椅凳在环境中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休息设施,人们在这里交谈、娱乐、休息、观赏,是人们活动后停留的地方,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空间。
2.照明设施
灯具是提供夜间照明的主要设施,有路灯、广场灯、霓虹灯、喷泉水池灯、景观照明灯等,它们有的以满足夜间照明为主,有的以烘托环境气氛为主,为公共环境带来动人的夜景。
由于其功能不同,照明方式也不一样,设计时应有不同的着眼和考虑:
路灯和一些装饰灯具在满足照明要求下还需考虑它们的造型、尺度、色彩和灯光效果,因为它们的灯光在夜间起到引导和划分空间的作用,但在白天它们以灯具造型出现,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一个视觉亮点;景观照明灯、喷泉水池灯等,在设计布置时往往把光源隐藏起来,而以光映照出物体的轮廓,表现一种意境。
路灯设计:
以实用功能为主,不管造型风格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复杂的还是简洁的,规整的还是自由的,高的还是低的,只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就是最合适的。
3候车设施
候车设施是为公共汽车停靠和乘客转车提供短暂停留的场所。
候车的人一般流动性较大,上1.停留时问不长,因此设计时应考虑以满足基本功能为主,在造型、材质、色彩等运用上要注意易识别性,不宜太复杂、太突出。
4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为人们提供了多种便利,解决了人们的需要。
常见服务设施包括:
邮筒、电话亭、白动售货机、售货亭、健身器、自行车停放设施、垃圾箱、刷所、消防栓、标志、时钟、阅报栏等。
这类设施具有体量小、占地少、分布面广、造型别致、容易识别等特点,是生活不可缺少的设施。
以下丰要介绍六种常见的服务设施。
1)邮筒
邮筒是人们传递信息的古老方式,各国都有一个统一的色彩标准(如中国采用绿色、日本采用红色等);在形式上有立式和壁挂式二种;在用材上邮筒以铁质运用居多;在造型上可根据其实用功能、所处城市环境设计成各种风格。
简洁大方的、带有西方古典形式的邮筒。
2)电话亭
电话亭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
a.具有私密性。
b.具有通透性。
c.具有识别性。
d.符合人体工程学。
3)垃圾箱
现在的城市环境越来越干净,人们的卫生习惯越来越好,在室外随手乱扔杂物的现象越来越少,街道、广场、公共绿地等地方,垃圾箱无处不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4)自行车停放设施
5)时钟
时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它向人们传递着时间的信息,常设置在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或标志性建筑物之上,占据着较高且重要的位置,在城市环境中起着独特的装饰作用。
在设计时应考虑时钟个体与整体环境风格的协调统一。
6)标志
介于标志与雕塑于一身,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
放置一个同样具有古典风格的铸铁时钟造型虽简洁,但细部却非常精致。
5.娱乐设施
娱乐设施是在公共环境中为人们提供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它的设置使人精神愉快、放松。
娱乐设施的设置往往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包括:
儿童喜爱的秋千、木马、滑梯、沙坑、翘翘板、攀登架等;成年人喜爱的观光缆车、游艺项目、球场等。
6.广告设施
广告设施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让人们接收到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