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基本概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6029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心基本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普心基本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普心基本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普心基本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普心基本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心基本概念.docx

《普心基本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心基本概念.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心基本概念.docx

普心基本概念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集合贴】!

1、认知: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2、双盲控制:

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它对排除实验者的偏好有作用。

3、知觉恒常性:

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4、感应性:

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5、向性:

植物的感应性明显的表现在对单向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上,这种反应方式称向性。

6、本能行为:

指物种典型的、遗传的、刻板定型行为。

7、反射:

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反应。

8、去极化: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兴奋,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降低,膜内电位升高,于是膜内外的电位差减少,这种状态称为去极化。

9、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是互相接触,而无细胞质的沟通,其接触的部位就称为突触。

10、特异性传入系统:

每种感受器都有其特异的传入径路,以传导感受器发放的神经冲动,并传入大脑皮质的特定投射区,并产生特定的感觉。

11、非特异性传入系统:

特异性传入系统的神经束经过脑干时,都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经丘脑内侧部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不产生特定的感觉。

12、生物反馈:

运用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将体内的某一生理活动信息(如肌电活动、皮肤温度、心率、血压、脑电等)检测出来,并对特定方向上的变化给予奖赏,以促进这一方向上的变化,达到对这一局部活动的控制。

注:

我看的是黄老的心理学导论,关于他心理的生物基础这部分的概念解释我觉得不怎么好组织语言啊,欢迎大家发挥一下!

13、群体人格:

又称众数人格,是指每一种文化中人们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

14、亚文化:

当在社会的某一群体中形成一种既包括民族的一些主文化特征,也包括某些独特的文化特征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就称为亚文化。

15、团体:

也称群体,是一些以共同的纽带(如规范、规则、价值观等)和利益(如共同目标)联系起来的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作用的人们的聚合体。

16、沟通: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

17、人际关系:

指在一定社会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在思想上情感上的直接相互作用的关系。

18、社会测量法:

就是向团体中的每个成员提出针对某项活动的问题,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团体成员,然后,根据选择结果用数字和图来表示团体人际关系的方法。

19、舆论:

是指人们在共同关心的有争议问题上的多数人意见的总和。

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20、风俗:

是社会上自然形成的,多数人长期遵守的一种行为方式。

具有自发性和持久性。

21、时尚:

人们一时崇尚的样式,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反传统性。

22、社会化:

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的人,同时他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响过程。

23、家庭气氛:

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相互关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环境。

24、角色:

指某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被该社会和团体所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角色学习包括,一、学习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二、学习角色的态度和感情。

25、自我同一性:

指确信我就是我本身而非其他这一过心理过程,其中包含“我”的持续性和统一性两方面。

是Erikson提出的一个术语。

另请大家解释下“认同”呢

26、感觉编码:

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27、思维:

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解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形成和问题解决的问题中。

表象:

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28、语言:

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的行为。

29、图示:

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30、语言表征:

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在方式。

31、动机:

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32、驱力:

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和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内驱力:

驱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

33、诱因:

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和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34、意识:

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5、意识行动:

受意识支配的行动。

36、冲突:

由于在意识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了意识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

37、挫折:

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是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

38、默许心向反应    acquiescenceresponseset   在问卷调查中,被试没有看清题目而不假思索的做出“是”的反应倾向。

39、适应   adaption   在一系列连续的刺激后神经反应性的降低。

40、上瘾   addiction   依赖药物,当停止服药时,会导致症状复发。

41、后像   afterimages   当视觉刺激消失后仍残留的视感觉。

42、注意  attention   通常指从大量刺激中选择某一刺激进行进一步加工。

43、唤醒  arousal    生理上的觉醒阶段,它包括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和身体的活动准备。

44、供选假设 alternativehypothesis 观察者开始提出的假设,通常认为变量间有差异或相关。

45、虚无假设nullhypothesis 观察者提出的要放弃的假设,通常认为变量间无差异或不相关。

46、分析内省 analyticalintrospection 一种自我报告的方法,被试主要报告他们的个人经验的特定方面。

47、语法缺失  agrammatism   由于脑损伤而导致造句困难、遗漏重要词语和词尾的症状。

48、称名失能症     anomia    由脑损伤而导致对物体和物体图片无法命名的病症

49、游动效应    autokineticeffect   一种知觉错觉,静止的光点看起来会动的现象。

50、自动加工 automaticprocess加工过程非常快,无须心理能量,不受意识控制,不能避免的加工。

51、自主神经系统(ANS) autonomicnervoussystem  神经系统中控制身体内活动(如心跳)的部分,它通过肌肉和腺体起作用。

52、行为遗传学 behaviourgenetics 关于遗传对行为影响的研究,以研究双生子和领养子为主。

53、行为疗法        behaviortherapy        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临床治疗方法。

54、患者中心疗法     client-centredtherapy   由罗杰斯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此方法多采用鼓励的方法以促进患者的个人发展。

55、认知疗法      cognitivetherapy     以改变非理性思想和信念为基础的临床治疗方法。

56、领悟疗法  insight-orientedtherapies   强调治疗着重于患者对自己问题本质的了解。

57、心理动力学    psychodynamic     包括所有强调无意识冲突和早期经历的治疗方法。

58、行为顺从 behavioralcompliance 尽管态度或信念与别人不一致,但仍屈从于别人的行为方式。

59、顺从    compliance      在集体行为中,个体为了得到表扬和奖赏或为了逃避惩罚而选择团体要求的行为。

60、从众     conformity        指个人根据准则和他人的期望行为。

61、表情:

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情,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语言的变化,统称为表情。

62、情绪调节:

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中,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63、能力:

是一种心里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里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人从事活动的效率。

64、智商:

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表示,是根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的分数,他代表了个体的智力年纪与实际年纪的关系。

65、个体差异:

是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到遗传与环境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66、人格: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拉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67、气质:

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里特征。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68、性格: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2、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3、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4、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

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

5、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6、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像。

7、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8、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

9、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10、兴趣:

人的认知需要的心理或情绪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予以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

11、理想:

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想象。

12、性格:

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3、价值观:

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14、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例如情绪体验、意志的努力程度)、心理过程的速度(例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指向性特点(外倾和内倾)。

气质不仅表现在情绪活动上,还表现在智力活动等各种心理活动中。

它仿佛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

个体一出生,就具有由生理机制决定的某种气质。

一个人的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便也有一定的可塑性。

希波拉底气质体液学说把人分为四种类型:

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在五百年后,罗马医生盖仑将其体液学说发展,提出的气质是近代气质概念的来源。

荣格根据力比多作用的不同,把人区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种。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巴甫洛夫指出,大脑皮质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

P649表

15、气质类型是指某一类人身上共同具有的典型气质特征有有机结合。

把人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传统的气质类型,是心理学家流行的分类法。

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的研究,构成气质类型的几种特性有:

1、 感受性

2、 耐受性

3、 反应的敏捷性

4、 可塑性

5、 情绪兴奋性

6、 外倾性和内倾性

气质评定最常用的方法有问卷法、作业测定法和实验法。

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其次,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第三,要教育学生正确剖析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行为的自我修养,克服自己气质的消极面,发扬其积极面。

最后还应指出,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6、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注意:

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并不都是能力,可能是性格)

才能:

为了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也称为才能。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和知识、技能地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首先,知识、技能不同于能力。

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就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

技能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

而支配此动作方式的心理过程的稳定特点则属于能力。

其次,能力、知识、技能又是密切联系的。

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又是以能力为前提的。

能力制约着知识、技能的的难易、速度和巩固程度。

随着知识、技能的掌握又会导致能力的提高或新能力的发生。

另外,能力不表现为知识、技能本身,而表现在获得知识、技能时出现的快慢、深浅、难易以及巩固程度。

正因为能力和知识、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理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进行创造,成为有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都表现出来的,且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都属于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的综合也称为智力。

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专业能力。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就是仿照他人的言行举止去做,以便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被模仿者相同的能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既是首创又是适宜的产物的能力。

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记忆、理解和其他认知活动的评价和监控能力。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再认知。

元认知是通过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体验3、目标(或任务)4、行动(或策略)这四类现象相互作用而发生的。

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

一个人往往有多种能力,形成一个能力系统。

通常有一种能力占优势,其他的能力从属于它。

能力的个别差异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能力的水平、能力表现的早晚和能力的结构类型等方面。

(补充:

能力的性别差异)

能力结构的理论

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

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

一、二因素说

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

“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G+S两种因素决定的。

一般因素是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

特殊能力是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具有完成某种活动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备完成他种活动的特殊因素。

斯皮尔曼的理论简单明确,为智力测验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这个理论也是也有局限性。

因为斯皮尔曼早期是否定群因素理论存在的,同时他强调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的区别,并将它们绝对对立起来。

其实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多因素说和群因素说

桑代克提倡多因素说。

他认为,智力是许多小能力的总和,智力中的一般因素是不存在的。

他把智力区分为三种成分;对抽象概念的适应能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对机械问题或选择问题的适应能力。

塞思顿用因素分析法求得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被称为群因素论。

他把这七种因素称之为基本心理能力。

1、 词的理解力:

了解词的意义。

2、 语词运用能力

3、 计算能力

4、 空间知觉能力

5、 记忆能力

6、 知觉速度

7、 推理能力

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说

液态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

也即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

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内容,多半不依赖于学习,而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决定人的禀赋。

液态智力多由木块图,空间视觉等测验确定;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所谓文化测验时,多以液态智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铁基础。

液态智力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中,所以称为液态智力。

它的发展与年龄有关,一般人20岁以后,流体智力发展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有文化有密切关系。

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所以称为晶体智力。

晶体智力是过去对液态智力应用的结果,大部分属于从学校中学到的能力,如词汇和计算方面的能力。

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25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缓慢。

晶体智力一般由语词算术与般知识测验来确定。

一个人如有较强的液态智力,可以发展较高晶体智力。

但如果缺乏智力环境,晶体智力将发展平平或低下。

二、能力的的结构说

1、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英国心理学弗农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他以一般因素为基础,设想出因素间的层次结构。

他认为,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也叫大因素群;第三层次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

图P610

2、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

内容、操作和产物。

如图P611吉乐福的智力三维理论模型同时考虑到了智力信息加工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不仅有助于智力测验研究工作的深入,也有助于发展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对因材施教也是有助益的。

三、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斯登伯格的智力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中,三部分智力分别是:

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背景智力。

所谓成分智力是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制。

它包含有三种机能的成分。

一是元成分,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

二是执行成分,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

三是知识习得成分,是指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经验智力是指一个有能力的人,在两种极端情况下,处理新异或非常规问题的能力。

背景智力有三种形式:

一是适应,指人们通过发展有用的技能和行为使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补:

反映在对日常事物的处理上,它包括对新的和不同环境的适应性选择以及有效地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

二是选择,指人们在环境中找到自己适当位置的能力。

三是塑造,如果个人不能或不能很好地适应他的环境或不能选择一个新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智力活动可能对环境本身进行塑造。

能力的测量

信度:

是指一个测验所测得的分数的可靠性或稳定性。

经常用来估计测验信度的有三种:

折半信度、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

效度是指一个人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智力测验包括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心理年龄也叫智力年龄,是比纳于1908年创造的。

智商的计算P621/P623公式

特殊能力测验包括对艺术能力、音乐能力和机械能力等的测验。

论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内在和外在)P630——634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实践活动、个性品质)

智能特殊者

在全国人口中,智商呈正态分布。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

其共同的心理特征是:

1、 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2、 注意集中,记忆力强。

3、 感知敏锐,观察仔细。

4、 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

5、 自信、好胜、有坚持性。

智商在70以下者为智能不足

意志:

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特征:

1、 有明确的预定目的才表现人的意志,盲目的行为不属于意志范畴。

2、 通过克服困难集中表出来。

3、 直接支配人的行为。

人的意志是不是自由的?

人的意志是不是自由的?

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史上有两种极端的见解。

行为主义者华生否认人的意识,否认意志自由,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外界刺激所决定的。

唯意志论者叔本华和尼采认为人的意志行为是不受任何东西约束的,可以绝对自由,为所欲为。

这两种见解都是错误的。

和这两种见解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但又是不自由的,说它是自由的,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目的,发动或制止某种行动,按某种方式、方法行事;说它是不自由的,因为人的一切愿望、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将一无所成。

意志自由是有条件的、历史的。

一个人掌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越多,越善于运用客观规律,他对世界的改造也就越主动、越自由。

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又是依赖于人的主观努力,即需要勤奋地学习、勇敢地探索,不断地实现。

大脑额叶在意志行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脑额叶是形成意志行动的目的器官,它随时将活动的结果与预选拟定的计划目的进行校核。

此外,网状结构在行为的意志调节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意志过程可以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前者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着意志行动的方向,是意志行动的动因;后者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它使内心

世界的期望、计划付诸实施,以达到某种目的。

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一般包括确定目的或目标、制定计划、心理冲突、做出决策等许多环节。

P555

执行决定阶段P556

意志的心理结构:

意志心理结构的成份包括:

期望和抱负水平、心理冲突、选择和决策。

期望是主观上希望发生某一种事件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与将来有关的动机。

期望的结果就是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所谓抱负水平是指个人在做某件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

个人抱负水平是后天形成的。

下列因素会影响着一个人的抱负水平:

1、 成败经验

2、 自信心

3、 团体的成败经验

意志行动的心理冲突从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 双趋冲突有时,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样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从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2、 双避冲突一个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而都想躲避的目的,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始能避免其二。

3、 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4、 多重趋避冲突

从内容上来看,心理冲突可分为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凡是涉及个人期望与社会道德标准、法律相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