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643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奇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黄山奇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黄山奇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黄山奇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黄山奇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奇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docx

《黄山奇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奇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山奇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docx

黄山奇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

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中完成。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较自主地深入探究,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渴望自己的学习得到肯定,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游览自然风光的经历和体验;

4.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同伴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5.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识字能力,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可以较好的掌握应用本课的四个生字。

6.学生能根据课文的示范,结合观察积累,根据提示仿写有关黄山奇松的练笔,并乐于表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

(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进行生字词的识记,自主探究不明白的问

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如:

“比较品味”引导学生去比较品味课文中关键的重点句子。

从“读――比――读――品味”,在反复读以及玩味中得到感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同时,也在读中感受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材、教参,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松》的第一小节,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还有闻名于世的“四绝”,哪“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老师这里就有黄山“四绝的”图片,想看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黄山“四绝”(点击课件,欣赏课件)。

正是这“四绝”,使得黄山“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黄山最好的观松处,是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今天我们就来到玉屏楼前,一睹黄山奇松的风彩。

2、齐读课题:

16黄山奇松

【设计意图:

借助媒体,让学生欣赏黄山四绝,即可加深学生对黄山四绝的理解,又激起学生学习黄山奇松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学第二自然段。

(1)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奇松?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课文第二节。

(2)(点击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课文第二节,想一想:

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名松?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划出有关语句并读一读。

(3)三大名松各有什么特点?

有的同学已经想好了,等会儿告诉老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点击课件,展示要求):

三大名松,你最喜欢哪一棵?

说一说你喜欢它什么?

它长得怎么样?

生活得如何?

友情提示: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1、加上自己的想象语言复述,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3、用表演方式。

可以同桌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自学课文,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另外,同桌讨论,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汇报:

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名松?

(相机板书):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这三大名松里,你最喜欢哪一棵?

请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大家作介绍。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品味、感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导学迎客松(点击课件,显示迎客松的图片)

(1)瞧,这就是迎客松,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

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点击课件,显示迎客松的图片及相关语句)。

(2)你喜欢迎客松什么?

谁来向大家介绍迎客松?

(或复述、或朗读、或表演)(相机板书:

优美、遒劲)。

(3)“枝干遒劲”什么意思?

“枝干遒劲”说明了什么?

(迎客松雄壮有力,充满生机),还从哪句看出它充满生机?

(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

迎客松已经八百多岁了,这八百多年来,它会在悬崖俏壁上经历哪些艰难困苦?

这说明了它的生命力怎么样?

(生命力极其顽强,实在令人称奇)。

(4)指导朗读(读出它的勇敢、赞叹它的坚强)(试读、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设计意图:

训练要面向全体,能鼓励学生参与,积极投入训练,力求在课堂,学生人人动口、动手、动脑,使所有学生练有所得。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喜欢?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好像在欢迎客的到来)。

(6)、想象:

假如它是人,它会说话,它会怎样热情地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

(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表演,指导朗读,读出它的热情好客)

(7)、黄山上的奇松成千上万,迎客松能脱颖而出,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实在是了不起,实在是不简单,此时,你想对迎客松说些什么?

(让学生尽情赞叹迎客松的神奇,尽情抒发他们对迎客松的热爱之情。

(8)、指导朗读(读出你对迎客松秀美与顽强的赞叹)

(9)小结学法。

迎客松的热情好客,给人们以宾至如归的感觉,那陪客松、送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陪客松”、“送客松”。

5、全班汇报交流

“陪客松”

(1)你喜欢陪客松什么?

课文是怎样介绍陪客松的?

(点击课件,显示陪客松的图片及相关语句)

(2)“巨人”说明陪客松什么?

(高大)“绿色巨人”说明了什么?

(茂盛,充满生机)

(3)谁来读一读这一句,体会陪客松的高大与秀美。

送客松

(1)课文又是怎样介绍送客松的?

(点击课件,显示图片及相关语句)

(2)你喜欢送客松什么?

你能向大家做介绍吗?

(3)“蟠曲”什么意思?

(枝干曲折环绕)

(4)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5)“你见过盆景?

盆景美吗?

盆景怎么会那样美?

”送客松是天然盆景,说明什么?

(生命力顽强,无需雕琢、加工,却秀美无比,确实很神奇)

(6)还有谁喜欢送客松,你又喜欢送客松的什么?

(理解:

依依不舍)

(7)想象:

假如送客松是人,它会说话,它会怎样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假如你是游客,你又该怎样跟送客松告别?

你能读出这种依依不舍的语气吗?

(朗读、评议、再读)

6、指导朗读第二节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陪客松如同绿色巨人,高大秀美,送客松姿态独特,好似天然盆景,三大名松既神奇又秀美,让人赞叹,令人向往,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再次感受三大名松的神奇与秀美。

(齐读课文第二节)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三大名松是黄山奇松的杰出代表。

黄山上除了三大名松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黄山奇松,它们的姿态也很美。

你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点击课件,欣赏黄山奇松图片)

2、说说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姿态的奇松?

这么多种姿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板书:

千姿百态)

3、指导朗读第三节,感受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

三、总结全文,悟美抒情

1、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课题是“黄山奇松”,奇在何处?

(相机板书:

神奇,秀美)

【设计意图:

在领悟黄山松树的神奇与秀美之后,让学生可尽情抒发自己对黄山奇松的热爱之情。

四、放飞想象,练习取名

1、正是作者仔细观察,再加上合理的想象,给三大名松起了既形象又贴切的名字,下面也请你展开想象,给这些奇松起起名。

2、(点课件,显示图片)显示练习要求

要求:

1、选择一种或几种松,仔细观察这些树的姿态,给它起一个既形象又贴切的名字,可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练习给奇松起名。

4、指名上台来起名,并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

这一练习,既可以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五、模仿写话,练习写作(点击课件,显示要求)

要求:

抓住这些松树的姿态,运用比喻等手法,使描写更形象更生动,(先想一想,想好了,就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点评:

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去描写黄山奇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6黄山奇松

板书设计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

 

教学流程图。

(见下页)

 

 

七、教学评价设计

《黄山奇松》课堂评价:

(针对本节课)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内容:

小组合作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效果评价(课堂学习效果评价+课后作业)、

2.评价方式:

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和反思相结合

(1)学生自我评价:

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也是一种自信心的表露。

(2)小组评价:

是指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具有促进小组合作的作用。

(3)教师评价:

这里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小组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一个全面的评

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注:

在评价中应尽量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不应按分数给学生排队。

3.具体评价方案:

(1)课堂表现评价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阅读完了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

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用于课堂中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2)学习成果自我评价表:

我是这样评价自己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

体验理解

掌握理解

基本理解

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自主探究,体验深刻

基本掌握

点拨、交流后基本掌握

联系上下文理解“枝干遒劲”等重点词的意思

理解掌握,迁移应用

理解掌握

与同学交流、点拨后基本理解

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受内化

能够感受

有一定感受

体会作者抓住黄山奇松的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掌握应用

基本掌握

部分掌握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饱满,朗读流利

朗读流利,较有感情

有一定情感,朗读通顺

 

(3)我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小组成员工作态度情况

积极

较积极

应付式

小组成员完成工作过程

迅速

按时完成

不能按时完成

小组成员交流讨论过程

有交流讨论

有交流

没有交流

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

主动性强

较主动

一般

(4)教师评价:

评价我的学生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知识技能及语文学习方法

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

体验理解

掌握理解

基本理解

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自主探究,体验深刻

基本掌握

点拨、交流后基本掌握

联系上下文理解“枝干遒劲”等重点词的意思

理解掌握,迁移应用

理解掌握

与同学交流、点拨后基本理解

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受内化

能够感受

有一定感受

体会作者抓住黄山奇松的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掌握应用

基本掌握

部分掌握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饱满,朗读流利

朗读流利,较有感情

有一定情感,朗读通顺

情感态度

学生们分工合作情况

分工明确,

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工不尽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学习态度

兴趣、积极、主动

主动但不兴趣

被动、畏难

(5)课后反思(只收集个别学生情况)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

收获了哪些?

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

比如在小组合作方面,比如在课堂参与方面,比如在练习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可作为自我监控能力的参照.]

(6)课后作业的评价

按5分制评分.

八、帮助和总结

纵观整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丰富学生感性认识,解决了小学生这方面知识缺乏的问题。

在教学三大名松时,通过想象、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彻底地与文本融为一体,在侃侃而谈之中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

本课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等级

一般

概述

5

说明学科、年级、教材版本,学习的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

5

3~4

2

0~1

学习目标分析

15

从学生角度确定教学目标,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5

3~4

2

0~1

结合新课程标准,知识、技能、过程和情感体验并重,重视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

3~4

2

0~1

处理好课标要求和拓展之间的关系

5

3~4

2

0~1

学习者特征分析

10

分析学习者起点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特征分析、认知结构分析、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5

3~4

2

0~1

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

5

3~4

2

0~1

教学策略分析

15

有创新,符合学科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5

3~4

2

0~1

教学方法和策略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

5

3~4

2

0~1

目的明确、阐述清晰

5

3~4

2

0~1

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5

媒体容易获得,媒体选择与设计符合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的要求

5

3~4

2

0~1

教学过程设计

20

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5

3~4

2

0~1

方案简单可实施,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强

5

3~4

2

0~1

各个教学环节描述清晰,能反映教学策略以及师生的活动

5

3~4

2

0~1

格式规范

5

3~4

2

0~1

教学评价

10

注重形成性评价

5

3~4

2

0~1

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提供了评价工具

5

3~4

2

0~1

教学资源

20

资源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目标的教学

5

3~4

2

0~1

资源内容丰富,并且正确、科学

5

3~4

2

0~1

表现形式合理,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5

3~4

2

0~1

尊重知识产权,说明资源来源和出处

5

3~4

2

0~1

本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课人姓名:

王瑞庭科目:

语文课题名称:

《黄山奇石》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符合程度

基本符合

基本不符合

教学目标

(1)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程度

(2)可操作的程度

学习条件

(3)学习环境的创设

(4)学习资源的处理

学习指导

与教学调控

(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

(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

学生活动

(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

(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课堂气氛

(10)课堂气氛的宽松度

(11)课堂气氛的融洽度

教学效果

(12)目标的达成度

(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14)师生的精神状态

学科特色

(1)创设语文学习情景

(2)教师范读及学习示范

(3)教学语言面貌

其他

评价等级

A

B

C

D

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