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 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4540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 1.docx

《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 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 1.docx

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1

管理学14年春季考试范围

此范围包含了所有的考试内容,但我只讲答题方法,不提供标准答案,而且社科类题目也没有标准答案。

请同学们务必认真提前准备!

请同学们务必认真在网上做好阶段作业,阶段作业占总评成绩40%,往年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都是因为作业没做或者作业成绩太差!

一、填空题(考试时每小题2分,共20分)

1.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一、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

1.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2.在运用归纳法进行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时,应当注意几点。

二、试验法:

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特别在微观组织内部,关于生产管理、设备布置、工作程序、操作方法、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营销方法以及工资奖励制度、劳动组织、劳动心理、组织行为、商务谈判等许多问题都可以采用试验法进行研究。

三、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2.决策的过程包括

一、识别机会、发现问题:

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利用机会,如果不存在可利用的机会,或没有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制定新的决策来时组织活动做出调整和改变。

因此识别机会、发现问题是决策过程的起点。

这也是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如果问题找错则一错百错,但真正的问题常常为众多的表象所掩盖,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

二、确定目标:

发现机会和问题,明确改变组织活动的必要性之后,还要研究组织活动改变所应达到的效果,即明确决策的目标。

决策目标不仅为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提供依据,而且为决策的实施和控制以及资源的分配和协调提供了标准。

三、拟定备选方案:

在确定问题和目标之后,管理者还应为达到目标找出多种方案。

在决策过程中,拟定备选方案比从既定方案中进行选择更为重要,因为这一步骤奠定了选择的基础,如果拟定的备选方案本身就有缺陷,决策很难达到满意。

四、评价和选择方案:

管理者要对在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首先要了解各个方案的优点、缺点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在方案评价和比较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建立一套有助于指导和检验判断准确性的决策准则,按照决策准则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打分,然后要根据组织所掌握的资源来分析每个方案的利弊,得到方案优劣的比较结果。

五、实施方案:

方案一旦选定,组织就应开始着手制定执行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为确保决策目标实现,应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位,并明确负责人,调动各种相关资源,确保参与实施的人员充分接受和了解有关决策方案的各项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以保证方案的正确执行。

六、评估反馈:

通常一项复杂的决策方案的执行需要较长的时间,其间各种情况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因而必须通过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和评估决策的执行情况,取得各种反馈信息。

当实施情况与既定目标发生偏离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当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原决策目标可能难以实现,这时就需要重新寻找问题和机会,开始新一轮的决策。

3.领导工作的基本原理有

一、指明目标原理:

让全体成员充分理解组织的目标和任务是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是使组织成员充分了解组织的目标,明确自己的职责,越能使其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协调目标原理:

从根本上来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若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并取得成效。

领导工作就是要使人们尽可能地为组织做出贡献。

当个人的某些需要并不完全同组织目标相一致,领导的工作如果可以并且能够使个人与组织的利益协调一致和相互补充,将会使人们能够发挥出忘我的献身精神,从而使管理工作更为顺利。

所以,领导者必须要注意利用个人的需要动机去实现组织目标,在阐明计划和委派任务时,协调个人与组织的目标。

三、命令一致性原理:

领导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的矛盾就越小,越易于实现组织目标。

一般情况下,人们受同一个上级领导时,能最好地按领导的指示办事。

然而,在事实上确实存在为了提高一个组织或部门的全面工作效率,需要多方面的指挥,并且按照管理宽度,一个领导体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同时指挥着几个下属,这就必须强调命令的一致性。

此时,要体现出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不能出现“朝令夕改”,使下级部门或人员无所适从,造成工作秩序混乱的局面,从而影响的实现和给下属造成心理上的不愉快或不满。

四、直接管理原理:

上级与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会越准确,从而使领导工作更加有效。

通过当面的接触,领导者往往能够用更好的方法对下级进行指导,同下级交换意见,特别是能够听取下级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体会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采用适宜的工作方法。

而且,领导者经过亲身体会,可以充分地掌握所需要的全部情况。

五、沟通联络原理:

上级与下级之间应进行及时、准确、有效地沟通联络,使整个组织就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领导者需要动态地了解组织内外的变化,从而适应变化和保持组织的稳定。

而沟通联络是组织的基本活动,通过沟通联络,领导者向全体成员包括对环境施加个人的影响力,从而促使目标得以实现。

六、激励原理:

上级应能够了解下级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合理满足,以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使之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自觉的贡献。

激励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在制定激励方案的时候必须充分地认识人的心理动机和需求。

当领导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的激励方案越科学时,通过激励方案产生的效果也将越好。

4.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强化的类型有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自然消退

5.物联网是由射频自动识别(RFID)等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定位技术、无线通信等数据通信技术构成的庞大系统,其连接范围远远大于互联网。

6.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管理包括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7.企业文化包括1.核心层:

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通常称为企业精神,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计划和体制等方面;2.中间层:

是呈行为形态的员工的工作方式、社会方式、应付事变的方式,通常称为企业作风;3.外围层:

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通常称为企业形象等层次。

8.组织的生命周期包括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阶段等阶段。

9.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层次。

10.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

(一)链式沟通

链式沟通又称之为直线型沟通,是指若干沟通参与者,从最初的发信者到最终的受信者,环环衔接,形成信息沟通的链条。

(二)Y式沟通

Y式沟通是指链式沟通的途中变换为环式沟通,是链式沟通与环式沟通的结合。

(三)轮式沟通

轮式沟通是指最初发信者直接将信息同步辐射式发送到最终受信者。

轮式沟通过程中有一明显的主导者,凡信息的传送与回馈均需经过此主导者,且沟通成员也通过此主导者才能相互沟通。

(四)环式沟通

环式沟通也称之为圆周式沟通,信息链首尾相连形成封闭的信息沟通的环。

这种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是指不同成员之间依次联络沟通。

(五)全通道式沟通

全通道式沟通网络并不依靠中心人物来集中和传递信息,每个成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是一个开放式系统。

这种网络表示一个民主气氛很浓的领导集体或部门,其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交流情况,通过协商进行决策。

等形式。

11.孔茨认为管理者应具备最基本的三种技能是

一、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二、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有时称为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12.波特五力模型中的5种力量包括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三)新进入者的威胁(四)替代品的威胁(五)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13.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影响领导者领导风格的环境因素包括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14.控制工作的过程包括

一、拟订标准:

管理控制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拟订一些具体标准。

二、评定活动成效:

如果有了合理的标准,又有能确切评定下属人员实际工作情况的手段,那么对实际的或预期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就会容易得多。

三、采取纠正措施:

尽管有了明确的标准,尽管可以依据明确的标准和及时而准确适用的信息来评定工作成效并找出偏差,但采取纠正措施,通常并不那么简单。

根据情况确定采取什么措施是控制工作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15.影响集权和分权程度的因素有决策的重要性。

2.政策的一致性要求。

3.规模问题。

4.组织形成的历史。

5.管理哲学。

6.主管人员的数量和管理水平。

7.控制技术和手段是否完善。

8.分散化的绩效。

权力分散化的绩效如何,将会影响职权的分散与否。

9.组织的动态特性及职权的稳定性。

10.环境影响。

16.计划工作的程序有

一、估量机会:

对机会的估量,要在世纪的计划工作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它虽然不是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计划工作的一个真正起点。

二、确定目标:

计划工作的第一步。

是在估量机会的基础上,为组织及其所属的下级单位确定计划工作的目标。

三、确定前提条件:

计划工作的第二步是确定一些关键性的计划的前提条件,并使设计人员对此取得共识。

所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计划工作的假设条件,换言之,即计划实施时的预期环境。

四、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计划工作的第三步是调查和设想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

五、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计划工作的第四步是按照前提和目标来权衡各种因素,比较各个方案的利弊。

六、选择方案:

计划工作的第五步是选定方案。

这是在前四步工作的基础上做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决策的实质性阶——抉择阶段。

七、拟定派生计划:

派生计划就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

总计划要靠派生计划来保证,派生计划是总计划的基础。

八、编制预算:

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

17.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有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核算,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规划

18.可以有效地克服沟通障碍的做法有1.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2.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

3.学会有效的倾听。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双向沟通等。

19.直线型结构的优点有结构比较简单,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联系简捷等。

20.泰勒的研究成就包括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对以后的管理学理论的成熟和发展奠定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等内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名词解释重点回答名词的定义,但还要回答关于此名词的特点、分类、要素等之类的相关内容,以较全面地解释此名词。

否则,5分的名词解释只能得2-4分。

一般一个名词解释起码得要1-200字左右,不是一句话能解释的。

1.决策树法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在风险型决策问题中,各种方案的实施在不同的条件下所导致的后果是不一样的,而各种条件和后果出现的概率是可以测算的,因此决策这可以通过计算出各方案在不同条件下的期望收益来考虑未来的经济效果。

决策树方法能够形象地用分支、节点等将各种条件发生的概率、各方案的相应的结果以及最终的期望收益表示出来,从而令决策方案的选择一目了然。

它的构成有四个要素:

(1)决策结点,用方框□表示。

(2)方案枝,表示该决策点可以选择的几种备选方案。

(3)状态结点,以带有编号的圆形结点①②等来表示。

(4)状态概率分枝,由各状态结点引出的枝条,对应个备选方案在每种状态下的情况。

2.PEST分析PEST分析是帮助行业或企业检阅其外部宏观环境的一种方法。

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

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称之为PEST分析法。

PEST分析的运用领域有:

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规划、产品经营发展。

3.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的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战略目标过程。

4.激励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3.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

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企业员工个人的了解,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

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5.标杆管理标杆管理又称基准管理。

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标杆分析法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6.创新与12相同

7.亚当斯公平理论对自己的报酬的知觉和比较的认知失调,导致当事人的心理失衡,即不公平感和心里紧张。

为减轻或消除这种紧张,当事人采取某种行动以恢复心理平衡。

如果报酬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当事人的行为。

8.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概念表述如下:

它是以重视成果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由成果的生产者,包括主管人员及下属共同参与制定一定时间内每个人(包括上级和下级)必须达成的各项工作目标,明确相应的责任和职权,每个人朝着这些目标,自觉工作、自我控制,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实行反馈,管理人员以有效实现预定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一种体制和方法。

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一)以整个组织的成果和成功为中心

(二)层层、处处、人人、事事有目标(三)目标由实现目标的有关人员共同制订(四)强调自我控制

9.物联网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等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定位技术、无线通信等数据通信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简称为IOT。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工干预。

其实质是利用RFID等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物—物通信乃至智能监控和管理。

RFID俗称为“智能标签”,是物联网重要的应用基础。

RFID是让物品“开口说话”的技术。

在物联网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10.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识别机会与问题,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依据一定的准则分析判断,选择出一个方案,以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的过程。

正确理解决策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层意思: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

3.决策应遵循一定的准则。

4.决策是一个过程。

11.SWOT分析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12.创新企业应用新的或改进的技术,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或新的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并实现商业化。

管理创新也属于创新范畴之内。

管理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组织内外资源,以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活动。

13.目标管理它是以重视成果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由成果的生产者,包括主管人员及下属共同参与制定一定时间内每个人(包括上级和下级)必须达成的各项工作目标,明确相应的责任和职权,每个人朝着这些目标,自觉工作、自我控制,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实行反馈,管理人员以有效实现预定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一种体制和方法。

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一)以整个组织的成果和成功为中心

(二)层层、处处、人人、事事有目标(三)目标由实现目标的有关人员共同制订(四)强调自我控制

14.控制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和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做控制。

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任何控制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

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要对员工的活动进行监督,判定组织是否正朝着即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采取矫正措施。

14.领导领导是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个人具备的能力去指挥、命令和影响、引导职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亦称之为领导工作。

领导亦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委派职责等工作而去指挥或引导下属的人,称之为领导者。

领导至少有三个要素:

一是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追随者;二是领导者拥有指挥、命令或引导、影响下属的职权或能力;三是领导的目的是通过指挥或影响下属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完成组织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简答题要求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只答要点,不须展开论述,要求先回答关键名词的定义。

1.在组织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哪些阶段?

(一)创业阶段

(二)集体化阶段(三)规范化阶段(四)精细阶段

2.什么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正式沟通。

在组织系统内部,以组织原则和组织管理制度为依据,通过组织管理渠道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优点:

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

重要的消息和文件的传达,组织的决策等,一般都采取这种方式。

其缺点在于,因为依靠组织系统层层传递,所以很刻板,沟通速度很慢,此外也存在着信息失真或扭曲的可能。

2.非正式沟通。

在正式渠道之外,通过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和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常用来传递和分享组织正式活动之外的“非官方”信息。

非正式沟通的优点是:

沟通形式灵活,直接明了,速度快,省略许多繁琐的程序,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沟通难以提供的信息,真实地反映员工的思想、态度和动机。

非正式沟通能够建立团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管理决策起到重要的作用。

非正式沟通的缺点是:

沟通难以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容易失真、被曲解,可能促进小集团、小圈子的建立,影响员工关系的稳定和团体的凝聚力。

3.什么是标杆管理,有什么作用?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又称基准管理。

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标杆分析法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二、标竿管理的作用1.通过竞争对手的标杆分析,有助于确定和比较竞争对手经营战略的组成要素。

可进一步确定企业的竞争力、竞争情报、竞争决策及其相互关系,作为进行研究对比的三大基点。

还可以将客户需求作对比分析,从而发现本公司的不足,从而将市场、竞争力和目标的设定结合在一起。

2.通过对行业内外一流企业的标杆分析,可以从任何行业中最佳的企业、公司那里得到有价值的情报,用于改进本企业的内部经营,建立起相应的赶超目标。

3.通过跨行业的技术性的标杆分析,有助于技术和工艺方面的跨行业渗透。

4.非确定型决策常用的决策准则有哪些?

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1)乐观准则,亦称“大中取大”决策法。

持这种准则的决策者是一个乐观者,倾向于认为未来总会出现最好的状态,因此他会关注各方案在未来最有利的状态下的收益值,选择其中收益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2)悲观准则,亦称“小中取大”决策法。

与乐观准则正好相反,悲观的决策者倾向于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状态,因此为了避免风险,决策者会关注各个方案在最差状态下所带来的收益,选择其中收益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这实际上是一种风险最小的选择。

(3)折衷准则。

折衷准则试图在乐观与悲观两种极端之间求的折衷,也就是说决策时不应把未来想象得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而应接受最好和最差的状态均有出现的可能。

这时,可以根据决策者本人的估计,给出一个乐观系数α,表示最好状态出现的可能,最差状态出现的可能则为(1-α);然后分别针对每个方案计算其在最好状态下的收益与α的乘积,及其在最差状态下的收益与(1-α)的乘积,将两者相加则可求得在一定乐观系数下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

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期望收益值,选择期望收益值最大的方案。

(4)最大后悔值最小化准则。

考虑到决策者在选定某一方案之后,有可能在未来实施中遇到与决策时的判断不同的状态发生,这就意味着当初如果选择其它的方案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也就是说,在决策中存在机会损失,当你选择了一种方案时,实际上放弃了其它方案可能增加的收益。

对每一个未来状态来说,存在一个收益最大的最优方案,而其它方案与这个最优方案收益的差值,就构成了决策的“后悔值”。

最大后悔值最小化准则,就是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

当采用的准则不同时,决策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5.计划工作的原理有哪些?

一、限定因素原理:

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对达到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够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拟定各种行动方案。

二、许诺原理:

许诺原理可以表述为:

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作出许诺,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灵活性原理:

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越小。

必须指出,灵活性原理指的是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至于执行计划,则一般不应有灵活性。

灵活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它的限制条件是:

首先,不能总是以推迟决策的时间来确保计划的灵活性。

其次,由于编制具有灵活性的计划需要付出代价,所以,要考虑计划的灵活性所付出的代价。

还有,有些情况往往根本无法使计划具有灵活性。

四、改变航道原理:

改变航道原理可以表述为:

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及航道)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

6.什么是目标管理?

以重视成果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由成果的生产者,包括主管人员及下属共同参与制定一定时间内每个人(包括上级和下级)必须达成的各项工作目标,明确相应的责任和职权,每个人朝着这些目标,自觉工作、自我控制,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实行反馈,管理人员以有效实现预定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一种体制和方法。

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一)以整个组织的成果和成功为中心

(二)层层、处处、人人、事事有目标(三)目标由实现目标的有关人员共同制订(四)强调自我控制

7.什么是SWOT分析?

简述SWOT分析的步骤。

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