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南溪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4462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南溪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南溪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南溪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南溪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南溪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南溪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

《安徽省南溪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南溪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南溪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

安徽省南溪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安徽省南溪中学2019年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总分:

150时间:

150分钟

命题:

高三语文高考备考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诗歌是表达情感、寄托人生情怀最精妙、最灵动的文体。

古典诗歌曾经辉煌于诗国的历史,但现在却失落了曾经至高无上的文体权力。

探讨古典诗歌在创作与批评方面的处境与未来走势,为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这种古典艺术形式找到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的路径,是每一个诗国后人应有的文化责任与历史担当。

  现代律诗的创作与批评,存在着“以律绳诗”的单维批评定式。

专求格律,忽略诗歌所要传达的情志内涵,并不十分在意诗歌的意境、韵致或是格调。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曾对当时类似的风气进行分析,认为“泥古诗之成声”和在平仄字句方面“摹仿而不敢失”的做派,会导致“无以发人之性情”的结果。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根据新的时代特性和实践期许及时进行创变。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只有灵活、开放地审视格律要求,不斤斤于格律的形上法则,才能创作出更符合当下人们精神和情感品位的古典诗歌。

明代中期的诗风也表现得较为迂执。

对此,何景明曾希冀用清通简易的方式予以调适。

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何景明把那种规行矩步的作诗方式称为“稍离旧本,便自杌陧,如小儿倚物能行,独趋颠仆”。

他不否认作诗应遵循古人矩镬,但认为应“泯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功”,关键是要写出真的自己。

而我们今天的律诗创作,却是一种以格律为宗旨和评判法则的单维批评模式,甚至是唯一的评价矩镬,或者可以叫作一种公式化的思维定式和批评行为。

这种批评思维和批评逻辑实际上比概念化批评更缺乏艺术精神。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说:

“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

”“以意为主”便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要领。

吕本中在《夏均父集序》中指出,“学诗当识活法”,而“活法”,是“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

诗人“以意为主”,创作时再以“活法”运之,便可造就鸢飞鱼跃般活泼生动的诗歌境界。

  作诗当“以意为主”,当以“活法”运之,古人看得何其透彻!

“意”可包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精神活动。

“活法”则是诗人贯通自身与前人矩镬并“神而明之”的诗学真髓。

只有写出真景、真情,才有真诗。

也只有不拘束于形式格律,不计较于尺寸得失,才能“以意为主”,才能不失真率自然之妙。

作诗要真,就不能以律绳己,更不能以律绳人。

盘活古代诗歌艺术传统,将其发扬光大,不能“参死句”,守“死法”。

唯有开放和包容,古典诗歌才有未来。

  (选自郭鹏《当前古典诗歌的创作与批评》,2017.11.6《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古典诗歌的创作和批评,以恢复其至高的文体权力,是诗国后人的文化责任。

  B.不打破以格律为宗旨的形式主义法则,就无法创作出契合新时代精神的古典诗歌。

  C.清通简易的方式,重在写出真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明中期较为迂执的诗风。

  D.“活法”摒弃了前人格律规矩的束缚,是“以意为主”创作理念的实践运用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交待写作目的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

  B.文章引用了多则古典文论,在增强论证说服力的同时也揭示了论题的历史延续性。

  C.文章从创作和批评两个维度切入,着重论证两者互相影响造成了现代律诗的闲境。

  D.文章提出“作诗要真”,是对“以意为主”“活法”这两条作诗原则的概括和深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激活古典诗歌表达感情、寄托人生情怀方面的优势,就能使这种艺术形式重续辉煌。

  B.通过李东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律绳诗”可能给现代律诗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C.格律在严格要求诗歌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诗歌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现代律诗是古典诗歌在新时代的发展,格律上的进一步解放,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

我的弟弟鲁尼降生了。

一看到鲁尼的笑脸,父亲阴沉的脸也会变得和颜悦色了。

  父亲一心想把鲁尼培养成一个出色的猎手,因而鲁尼八九岁的时候,只要不是去离开营地太远的地方狩猎,父亲就会带上他。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夏夜,是个满月的日子,我正跟着母亲在火塘边捻筋线,鲁尼跑进来,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会儿父亲要带着他,乘着佳乌(桦皮船)去河湾打猎。

我对堪达罕(兴安岭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学名驼鹿)并没多大的兴趣,但我很想乘坐佳乌。

我央求母亲,让她跟父亲说说,把我也带上。

  林克背着枪,带着我们穿过松林,来到河畔。

路上他嘱咐我和鲁尼,上了佳乌后,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往水中吐痰。

  那条河流很狭窄,水也不深,林克就像揪出一个偷懒的孩子似的,把掩藏在河边草丛中的桦皮船拽出来,推到河水上。

他先看着我和鲁尼上了船,然后自己才跳上去。

船悠悠走起来的时候,我觉得耳边有阵阵凉风掠过,非常舒服。

在水中行进时看岸上的树木,个个都仿佛长了腿,在节节后退。

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

  林克将桦皮船荡进湖泊,我们划向湖对面一片起伏不大的山峦。

林克上了岸,他让我和鲁尼不要下船。

父亲一离开,鲁尼就吓唬我说,快看,前面有狼,我看见它的眼睛发出的亮光了!

我刚要叫,听到了鲁尼的话的父亲回过头来,他对鲁尼说,我怎么跟你说的了?

一个好猎手在出猎的时候是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的!

鲁尼立刻就安静下来了,他用手指轻轻弹了几下船身,就像敲着他自己的脑壳反省似的。

  林克很快回到了船上,他小声对我们说,他在岸上的草丛中发现了堪达罕的粪便和蹄印,粪便很新鲜,说明几个小时前它还来过这里。

从它的蹄印来看,它是一头成年的堪达罕,很有分量。

林克说我们到对面的柳树丛中守候它。

我们把船划到湖畔的柳树丛,桦皮船夹在其中,也就成了一片陆地。

我们潜伏在船上,林克让鲁尼帮他把枪膛上了子弹,然后用手指在嘴唇那儿竖了一下,示意我们不可出声。

  我们敛声屏气地等待着。

  父亲咽了口唾沫,我听见了“嚓嚓——”的声响,这“嚓嚓”声很快变成了“噗噗”声,循声望去,发现一团灰黑的影子正在湖的对面移动!

父亲抑制不住兴奋地“哦”了一声。

  堪达罕在夜色中镇定自若地行进着,父亲瞄准了它,然而未等他射击,它突然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当堪达罕离我们近了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看它的模样,它一定是胃口很大的,万一父亲打不中它,它反扑过来,我们的佳乌就会被它踏碎,我们只能逃跑。

如果跑得慢,被它逮着,定是九死一生了。

  林克确实是个优秀的猎手,当堪达罕沉入水中,让湖面的月亮又圆满起来的时候,他非常镇静,耐心等待着。

直到它从湖水中站了起来,心满意足地昂了晃脑袋,打算上岸的时候,林克才把枪打响。

枪响的时候,我的心也仿佛跟着蹦了出来,我看见堪达罕栽歪了一下身子,似乎要倒在水中的样子,但它很快又站直了,朝枪响处奔来,我顾不得林克的嘱咐了,我哇哇大叫着,魂魄已被吓丢了七分。

林克又在它身上连打两发子弹,它才停止了进攻。

不过它也不是立刻就倒在水中的,它像酒鬼一样摇晃了许久,这才“咕咚——”一声倒下了,溅起一朵巨大的水花。

鲁尼欢呼起来,林克也长吁一口气,放下枪。

我们又等待了两三分钟,确定它已无声息的时候,这才撑着桦皮船,从柳树丛中穿梭而出,飞快地荡到湖心。

  堪达罕的头浸在水里,身躯只露出一角,好像一块被磨去了棱角的青石。

鲜血已把湖心染成黑夜的颜色。

想着刚才还在悠闲潜水吃着针古草的它说没气就没气了,我的牙齿打颤,腿也哆嗦起来。

而鲁尼却是那么的兴高采烈。

我知道,我永远做不了出色的猎手。

  【注】《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我”同父亲、弟弟一次夜间狩猎的经历,呈现给读者一次惊险刺激的狩猎之旅,感受到鄂温克人独特的民族风情。

  B.“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行船时的惬意,与下文狩猎时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C.枪一响,“我”吓得魂飞魄散;看到死去的猎物,“我”吓得颤抖,弟弟却非常高兴,这表明弟弟比“我”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猎手。

  D.文章画线部分描绘了堪达罕被射杀后的场景,给人留下了血腥的印象,表达了“我”对父亲射杀堪达罕这一行为的不满。

  5.从全文看,父亲为了把鲁尼培养成为出色的猎手做了哪些事情?

  6.“我”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吴植、魏梦佳)当来自汉江的一库清水从渠首倾泻而出,蜿蜒北上,泽被北方时,有一个需要我们铭记的群体——移民。

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34万库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计,服从了迁徙再迁徙、改变再改变的命运,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移民“大迁徙”,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史上几无前例。

没有这群人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不可能成功。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旨在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其中线工程于12月正式通水,主要向京津冀豫地区送水。

为实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湖北省十堰市5个县市区18万多人口,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16万多人口必须搬迁。

  鄂东黄冈市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200个外迁移民安置点之一。

4年前,鄂西北郧县安阳镇有874户3721人跨越千里,把新家安在这里。

  可当初,没有人乐意迁往他乡。

按照移民政策,时任安阳镇余嘴村党支书的赵久富本可在老家安置,但为了用实际行动说服和带领大家,他主动选择外迁,舍下80多岁的父母。

赵久富的父亲心中不舍,嘴上却说,你是干部,要是你不带头走,南水北调就办不成了。

  刚到黄冈,移民们都不适应,许多人情绪波动。

为了能让乡亲们稳住并发展起来,作为新任移民新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赵久富做了大量工作,如今,移民们都找到了比过去在偏远山区更多元的致富出路。

  但今年59岁的老赵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

去年,他的父亲在老家去世了,母亲的腿脚也越来越不便。

今年中秋,老赵赶回老家与母亲团聚,临走时,他来到汉江边,装了点家乡的水和土。

他说:

“把老家的水土带到新家去,要世世代代水土相连,”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长江水”将补给京津地区。

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

为保证丹江口水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顺利流入京城,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技术难题,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

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

  移民作为世界性难题,难度不言而喻。

日本一位官员曾经在参观中国南水北调移民工程时称,他们修建一个水利项目,为搬迁260户前后用了11年。

而按照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确定的工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须集中在2010、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近19万人的搬迁安置,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南阳取缔非法选矿,整治排污等企业,关闭取缔企业135家,淘汰小冶炼炉32台,丹江口水库周边1000米以内禁止建设任何污染项目,不能有居住人群,3000米之内仅有部分旅游项目可以开发。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毗邻处,域跨鄂豫两省,南阳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

南阳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南水北调和治理丹江水,当地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关停企业,财政损失数以亿计。

他们特别希望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北京开展对口协作,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据透露,湖北、河南等输水地区已经联名向中央提出,实施受水城市对输水城市的对口帮扶计划。

他们希望尽快制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对口帮扶(或协作)工作方案》,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对水源区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扶持,确保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

  (《京华时报》)

  材料三:

  在丹江口库区,保护一库清水是人们的共识。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

  61岁的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农民辛喜玉曾两次移民。

十多年前,他和家人在丹江口水库边承包了一片荒山,经过艰辛劳动,漫山遍野已都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

辛喜玉还带领村民们喂起了牛、羊、鸡,收入大大提高。

  但辛喜玉意识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009年,他决定带头摸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在他的示范和政府的扶持下,库区移民在荒山上建起了生态种养基地。

大家把自家的玉米、麸皮和豆粕制成饲料喂给家禽和牲畜,再将它们的粪便收集起来放进沼气池,产生的沼液能代替农药打在果树上,沼渣能代替化肥洒在地里,影响库区水质安全的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新华网)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移民一事做了报道,主要突出了移民的觉悟和巨大牺牲。

材料二也有相同的内容。

  B.材料一、材料二都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中,中线移民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

  C.材料一突出了赵久富对移民群体巨大的付出和牺牲,材料二以南阳市为例突出了政府的努力。

  D.材料二通过和日本对比突出我国完成移民工程速度快、用时短,并提到了对移民的对口帮扶问题。

  8、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二第1自然段列举的前四个数字具体而客观地说明了坝高与水位的变化,后两个数字表现了移民的经济投入巨大。

  B.材料二第1自然段列举六个具体数字,体现移民难度大,强调移民付出之多。

数字的列举,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符合新闻的要求。

  C.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是,在丹江口库区,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

  D.坚决取缔致污企业,是丹江口库区当地政府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确保清水永续北送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具体措施。

  E.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移民家园建设,扶持库区移民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建立生态种养基地,这些措施也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发挥了重要作用。

  9、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三,在丹江口库区,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请简要概括。

(4分)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慕客绍宗,慕客晃第四子太原王恪后也。

尔朱荣即其从舅子也。

值北边挠乱,绍宗携家属诣晋阳以归荣,荣深待之。

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固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绍宗对曰:

“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荣不从。

纥豆陵步藩逼晋阳,尔朱兆击之,累为步藩所破,欲以晋州征高祖共图步藩。

绍宗谏日:

“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

高晋州才雄气猛,英略盖世,譬诸蛟龙,安可借以云雨!

”兆怒,禁止绍宗,数日方释。

及高祖举义信都,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

“必用卿言,争岂至此!

”后高祖从邺讨兆于晋阳,兆自缢而死。

绍宗遂携荣妻子及兆余众自归。

高祖仍加恩礼,所有官爵并如故。

天平二年,行扬州刺史,寻行青州刺史。

丞相府记室孙搴属绍宗以兄为州主簿,绍宗不用。

搴谮之于高祖,云:

“幕容绍宗尝_登广固城长叹,谓其所亲云‘大丈夫有复先业理不’。

”由是征还。

元象初,进爵为公,除度支尚书。

侯景反叛,诏绍宗节度三徐、二兖州军事,与高岳等出讨。

于时景军甚焱。

与景接战,诸将无肯先者,绍宗麾兵径进,诸将从之,因而大捷,景遂奔遁。

西魏遣其大将王思政入据颍州,绍宗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击,堰洧水以灌之。

未几,与丰临堰,见北有尘气,乃入舰同坐。

暴风从东北来,远近晦冥,舟缆断,飘舰径向敌城。

绍宗自度不免,遂投水而死,时年四十九。

绍宗死后,三军将士莫不哀痛悲惋。

赠使持节,谥日景惠。

  (节选自《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B.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C.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困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D.及荣称兵人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名,此处称呼高晋州,是以对方在晋州任刺史称呼其人。

  B.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节度是管理、调度的意思,唐代设立的节度使为地方军政长官,朝廷赐以旌节。

  D.赠指追赠,是朝廷对有贡献的官员在退休时或对殉职、阵亡者给以官爵等荣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宗善于识人,反对联合高祖。

尔朱兆想联合高祖共同对付步藩,绍宗认为不能给高祖发展壮大势力的机会,尔朱兆不听,最后被高祖攻讨。

  B.绍宗不徇私情,遭到小人诬陷。

孙搴请求绍宗委任兄长作州主簿,绍宗没有答应,于是孙搴向高祖进谗言,高祖产生疑虑,将绍宗召回都城。

  C.绍宗勇猛善战,平定侯景叛乱。

侯景军队人多势众,同侯景军接战后,诸将都不肯冲锋在前,绍宗则挥兵猛进,诸将紧随其后,取得大捷。

  D.绍宗精忠报国,不幸以身殉职。

王思政围困颍州,绍宗等人用水灌之法对敌,暴风扯断其乘坐船只的缆绳,船径直冲向敌营,绍宗投水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

  

(2)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

“必用卿言,今岂至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

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

“今岁又熟矣!

”太城:

成都。

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

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15.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

“____,____”。

  

(2)《劝学》中,荀子以“____,____”。

和千里马一跃也达不到十步远构成对比,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和刘裕的北伐气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

他当初居住的地方,如今却是“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7~19小题。

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 ____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

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____地推销自己,力图卖个好价钱。

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____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____闹得沸沸扬扬。

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话:

“沉默是信奉真理人的精神练习之一。

”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么?

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

广告造就不了文豪。

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

种种热闹一时的吹捧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

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

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

(   ),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

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侃侃而谈   大张旗鼓   不堪入目   先声夺人

B.侃侃而谈   兴师动众   俗不可耐   先发制人

C.夸夸其谈   兴师动众   不堪入目   先发制人

D.夸夸其谈   大张旗鼓   俗不可耐   先声夺人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B.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C.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D.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

B.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虽然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

C.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的人却懂得沉默的价值

D.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这种人懂得沉默的价值

20.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5分)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

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

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①将“____”改为“____”;②将“____”改为“____”;

  ③将“____”改为“____”;④将“____”改为“____”;

  ⑤将“____”改为“____”。

21.下面是某校教师讲授《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而编写的教学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