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4414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00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00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00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00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结题报告.docx

《00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结题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结题报告.docx

00结题报告

2011年度三门县教育科研课题编号:

G11190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实践

研究

 

课题承担单位:

三门县林迪生小学

课题负责人:

胡耀辉

立项时间:

2011年1月

结题时间:

2011年11月

三门县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申请书

(课题完成时填写)

成果摘要: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结论、重要过程和依据、及主要成效)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法等方法进行,以林迪生小学3-6年级学生为对象,探索小学英语复习课如何在学生快乐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揭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优化组合教材的每个版块,有效开展英语复习课教学,构建小学英语复习课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并提出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从解决复习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与小学英语课堂的教法与学法结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结合复习课的课堂实践,激发、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真正有效地提高了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复习效率,促进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成果清单

主成果:

“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报告

其他成果:

参加研究的其他成员及贡献(限列5位)

姓名

职称

单位

分工及主要贡献

李恒俏

小学一级

三门县林迪生小学

负责课题的调研和数据收集

张明剑

小学一级

三门县林迪生小学

负责数据收集和整理资料

李功辉

小学一级

三门县林迪生小学

负责课题各阶段的计划、总结

负责人单位意见

 

 

领导签名:

单位盖章年月日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4

二、文献综述…………………………………………………………………………5

三、研究的目标………………………………………………………………………6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6

1.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6

2.杜威的“主体参与”思想………………………………………………………7

五、研究原则…………………………………………………………………………7

六、研究结论…………………………………………………………………………8

1.一般课型和主要教学模式………………………………………………………8

2.几种有效策略…………………………………………………………………11

2.1一条主线串首尾,语言操练情境中………………………………………11

2.2故事表演齐报到,语言综合多运用………………………………………12

2.3复习活动应综合,深度广度一起来…………………………………………13

2.4笔头练习不可少,整理归纳都要有…………………………………………14

七、研究效果………………………………………………………………………15

八、问题与反思……………………………………………………………………15

参考文献……………………………………………………………………………17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局域网、宽带上网等逐步到位,有些农村小学也不例外。

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于这些,我们很有必要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作出探讨,学校提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施方案》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通过网络环境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有明显成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 课程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学科教学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它在农村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各学科课程改革,同时也为农村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

(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关注教学中技术手段的有效使用,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成为新课程中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上明确指出,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李连宁强调,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

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

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充分体现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应用研究。

位于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的学生往往处于一种特殊的环境中,即自然空间似乎很大,要比城市天地广阔,但文化空间或信息空间却相对较小,因各种信息获得的困难显得比较闭塞。

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实际是为学生了解和接触丰富地外部世界打开了一个通道。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会使增加学生的知识来源。

随着获得的信息数量的增多,学生的视野会逐渐拓宽,学生与现代都市生活的联系会更加密切;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了,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化的程度与生活品质也提升了。

同时,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对师生关系的改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利于转变农村学生要“做老师喜欢的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和态度,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发现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教师存在的困惑

目前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的应用水平仍然非常低,大多是作为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

教师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感到非常困惑,他们心中也产生了许多疑问,如“什么时候用信息技术比较合适?

怎么用?

”、“怎么做才能体现‘主导—主体’教学思想?

”、“怎么做才算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回答这些问题,除了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信息技术技能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进行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想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可参考的范式。

因此积极探讨信息化的教学之路,充分发挥整合的功效;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发展;增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保证学生能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就显得极为迫切。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即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迫使人们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和合作性,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农村小学中学校与城市比较相对落后。

因此,进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归纳如下:

(一)农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

为此我国教育部做出了“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

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整合是一种思想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利用这种思想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个整体,使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使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是打造新时期现代化学校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相对滞后。

我们的目的是以此来推动农村小学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将技术、理念、方向有机地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师师合作、师生合作、人机合作、生生合作,发扬合作精神,为较好地实现以上目标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网络课件为依托,以丰富的知识为载体,可以将老教师丰富的经验和年轻教师计算机技术的长处,快捷地扬长避短;我校的学生情况是在同类学校中属于中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习基础不很扎实,学习目的性不很明确,学习方法尤其不够科学,学习兴趣不高,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做文章,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上做文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其特有的长处,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上起到独特的作用。

以上情况表明:

我校这样的校情,既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长处,也是短处。

正因为如此,整合课题研究对于学校才更加重要与迫切,更有现实意义。

通过整合研究,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给我校的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选择本课题,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二、名词界说

信息技术:

是指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所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科技群。

包括微电子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各类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光盘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等,其中尤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为主导。

整合:

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

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小学学科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德育学科教学的4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整体协调,通过互动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想的教与学的环境。

其宗旨是通过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的互动方式的改革。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和传送的技术,他覆盖了微电子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与通信技术而成为一门综合技术。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入开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

其一,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

书本化教材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年或更长,而网络上的电子化课程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

其二,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其三,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体验。

更进一步,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与校外社会连为一体。

所谓信息技术在小学中的应用,就是优化学校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加强信息技术校园文化的建设,(信息技术校园文化功能具有迅速、便利、超时空性的突出特点;具有大容量吸收、迅速加工、不断更新的显著特征;具有培养多样、大量创造性思维能力人才的重要特征。

)并将这种信息技术校园文化来潜意识的影响学生。

其宗旨是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为:

1、创建一流数字化校园。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切入口,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网络课件和整合案例为突破口,做好校园资源库建设,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以学科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和教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培养一支现代化教师。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培养教师的整合理念,树立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发展观理念、人本理念等,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培养一批信息化学生。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体会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途径和模式,并使其明白整合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意义,从而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尤其是要为初三学生顺利完成中考任务好充分的准备。

具体地说:

1、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提高师生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和科研水平。

2、探索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知识建构,力求使学生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3、探索适应新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4、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5、拓展、完善我校计算机网络,努力建设能适应我校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络;做好校园资源库建设。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2)信息技术与教师、学生的水平等相关因素的研究。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方式、策略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本课题从2009年3月开始研究,计划三年完成,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6月

1.设计研究实施方案。

2.组织开题会。

3.对本校参与教师进行培训。

4.召开教师座谈会,摸清教师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通过对学生问卷、座谈、课堂观察等,了解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撰写调查报告。

(目标:

转变观念,学习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科技理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方法,挖掘课程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尝试。

(二)实施阶段:

2009年7月——2009年12月

1.2009年7月—2009年12月

(1)进行新课程教学问题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施与使用情况的调查。

(2)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重点培训。

(3)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的探究。

2.2010年1月—2010年6月

(1)完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秀课例集。

(2)进一步强化和完成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环境和方法。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根据研究情况调查计划并深入研究。

(目标:

完成阶段性成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研究的实践探索。

3.2010年6月—2010年12月

(1)总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2)召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经验交流会。

(3)反思研究过程,整理总结前期研究中的优秀案例、优秀论文集等。

(目标:

完成阶段性成果信息技术与学科间结合的有效使用策略,实现学科整合的案例。

(三)总结阶段:

2010年12月—2011年2月

1.召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策略的经验交流座谈会。

2.反思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3.编辑优秀论文集

(目标:

完成最终成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及专题经验论文集、案例集、课堂实录集。

六、最终研究成果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的研究》案例集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的研究》论文集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的研究》反思集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总结

 

三、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按照预定计划实施,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2~2007.4)前期准备阶段。

本阶段,我们组建了一个结构合理、实力均衡的课题组,课题研究实施一把手负责制。

校长张红梅担任课题主持人,她是南通市小学思品学会会员、启东市小语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曾参与江苏省“学校全员岗位规范”及“模范学校风采”一书的制订与撰稿。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能潜心于教育科研工作。

我们充分发挥课题组的课题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前提,奠定有力保障,其主要工作有: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加强对研究人员的培训教育科研业务培训

课题组德育学科业务培训

积极改善现代教育条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想方设法完善设备

第二阶段(2007.5~2010.8)组织实施阶段。

本阶段,课题组围绕课题方案,边计划,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并注意文字资料、音响资料等相关资料的积累。

为了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充分发挥课题组的管理功能:

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科研常规管理构建课题台帐体系 

课题组 

加强科研理论学习

研究成员聘任制

激励机制管理研究活动观摩制

研究成果评定制

第三阶段(2010.9~2010.12)总结评估阶段。

整理台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自我对照评估,提出结题申请

接受评估验收,完成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重在操作性、实践性,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摸索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更好地指导实践,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实践法,经验总结法。

通过行动研究、观察研究等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德育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教育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本校的信息技术设施不断完善的发展轨迹及相对应的各个层面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引进国内外信息教育的先进思想和兄弟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成功经验,融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于2011年1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会,随后每学期都按计划进行了不同内容的课题研讨活动,主要研讨

(1)学校如何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2)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

(3)小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4)学校管理的信息化。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通过开展研讨活动提高了全体老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

(一)逐步构建数字化校园。

1、推进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1)完善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是满足学校信息发展需求的必要措施。

我校在十五期间已逐步完成了校园网的建设,已形成了十兆宽带英特网进校园,校内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

目前,我校的网络改造工作已经完成,所有交换机(学生机房、教师机房、行政办公楼)都进行了更换(D-LINK),同时,在综合楼、教师宿舍、设立了无线网络接入点,方便教师移动办公。

增加了一台接入路由器(TP-LINKTL-R4149),保证全校信息终端平稳接入互联网。

更换了教师机房用机,改善了办公条件升级了学校网站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