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改变沉与浮》课堂实录精品版.docx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改变沉与浮》课堂实录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改变沉与浮》课堂实录精品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改变沉与浮》课堂实录精品版
小学科学《沉与浮》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改变物体沉浮的探究活动过程,知道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方法,能解释物体在水中发生沉浮变化的原因。
2、让学生:
“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不管沉还是浮都受到水的浮力;初步学会用实验与测量的方法来研究沉与浮;学习用简易的材料在家里做浮力的实验,从中发现并提出一些问题”。
通过面向现实的自然实验室展现各种浮力现象,使学生体验到沉与浮的物理现象。
3、掌握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方法。
4、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中低年级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极高的热情,愿意积极参与并且动手研究问题。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没有较长时间学习兴趣。
另外,由于学生是刚刚开始探究活动,因此还缺乏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往往探究中遇到很多困难,这些都是不利于探究活动的因素。
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活动结合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它的优势在于教师通过一个接着一个的活动将本节课串联起来,将学生的兴奋点不断的推向更高,学习兴趣不减。
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中,在教师的精心的教学设计下,良好的思维品质、科学的探究方法、美好的情感体验,在这里升腾。
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活动结合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既符合“探究学习”的理论,又广泛吸收借鉴“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等理论精华。
教师与学生以智力闯关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通过自主探究方式解决问题的模式。
采用“参与活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亲历科学”。
竞赛式活动设计符合中年级儿童心理特点,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创设全员参与、合作探究的氛围,在活动与探究中每个人都体会到成功,每个人都得到了发展。
整个教学形成了“活而不乱”的趣味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模型,你们看是什么?
(出示潜水艇模型)
生:
潜水艇。
师:
关于潜水艇,你知道哪些事情?
生:
我知道潜水艇既能潜入水中,还能浮在水面上。
生:
我知道潜水艇的上面有一种很厚的玻璃窗,它是用特殊玻璃制成的,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生:
我知道潜水艇是一种军事武器。
师: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
为什么潜水艇既能沉又能浮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
评: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改变玻璃瓶和浮标的沉浮
(师出示一个瓶子(1号空瓶),问这是什么?
(生答)
师:
现在我把这个瓶子放到水中,你们猜瓶子是沉还是浮?
已经有想法的同学举手,(稍顿)都想好了吧,请看。
(师投瓶入水)。
师:
猜对的同学鼓鼓掌,祝贺一下自己。
同学们真了不起,都猜对了。
师把1号空瓶从水中取出,左手握瓶,右手(握着装有水的确号瓶)擦拭刚取出的瓶子:
我们研究水、玩水,容易了,弄湿了就该常常用抹布来擦干。
师:
我把瓶子擦干后,再放入水里,这时候会怎样?
生猜。
师右手放入2号瓶子入水。
师:
没猜对的同学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
(老师右手放瓶子)
好,虽然你没猜对,但观察很仔细,是个有心人。
大家向他学习(鼓掌)。
猜对的同学呢?
你说瓶子会沉下去是猜到的,还是看到的?
(生答)。
不错敢猜就好,但观察的时候还得把眼睛擦亮些。
我们的实验更需要细心的水心人。
师揭秘:
秘密在哪儿呢?
(师张开左手)师再放左手1号瓶子入水,现在请说你看到的现象。
生说板出 1 浮
2 沉
师:
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说:
瓶子为什么一沉一浮。
师:
那再请同学们说说瓶子一沉一浮的原因。
生:
瓶子里装了水
师:
是什么原因让装了水的瓶子沉下去,没有装水的瓶子浮上来?
生:
轻重不同
师生齐小结:
重量改变了。
轻→浮 重→沉
师: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瓶子的沉浮。
生:
沙、米、石子、铁……
(三)认识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教师:
其实你们各小组表现的也非常棒,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分别送给各小组一份礼物,每组三杯不同的液体,分别是豆油和蜂蜜和水,还有一些马铃薯。
请每组同学到前边来领。
(评:
采用奖励的方式将下一环节用到的实验材料发到各研究小组,教学环节衔接流畅)
教师:
礼物不是白送的,是有要求的。
老师请你们各小组把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块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中,观察想象,然后你能告诉老师你明白了什么吗?
〖分组活动〗
教师:
谁先来说说?
学生1:
我们把马铃薯放到水中,是沉的。
学生2:
放入到盐水中是浮的。
学生3:
放入到蜂蜜中是浮的。
……
学生:
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沉和浮的情况也不同。
所以我们认为不同的液体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板书:
液体不同)
用更多的方法来改变更多物体的沉浮
师:
“我们还能想出其他方法来改变物体的沉浮吗?
”
生:
“能!
”
师:
“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个小组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改变物体的沉浮吧!
”
(取出1号材料袋进行分组实验,各小组要填写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表,提示小组长在做实验之前要做好分工、做完试验之后要收拾好材料并安静坐好)
师:
“请各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让玻璃瓶沉下去又怎样让它浮起来的?
”
生:
“我们小组给玻璃瓶装了水,开始的时候,没有装满,玻璃瓶不沉也不浮,后来给玻璃瓶继续加水,它才沉下去,把水倒掉,玻璃瓶就浮上来了。
”
(演示玻璃瓶在水中的悬浮状态)
师:
“刚才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玻璃瓶不沉也不浮的状态,准确地说叫做悬浮。
他们小组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了悬浮状态,很了不起!
谁再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你们有什么发现?
”
生:
“往瓶子里加水之后它沉下去了,再往瓶子里吹气,瓶子又浮上来了。
我们认为是改变了重量。
”
生:
“我们是把浮标的活塞拉出来,它就浮起来,把活塞推进去,它就沉下去了。
”
生:
“石头本身是沉的,绑上塑料泡沫后它就浮起来了,我们认为是改变了体积。
”
生:
“橡皮泥本身是沉的,把它绑在空玻璃瓶上,它就浮起来了,我们认为是改变了体积。
”
师:
“橡皮泥绑上空玻璃瓶,体积增大了,重量有没有增加呢?
”
生:
“有。
”
师:
“绑上瓶子之后,橡皮泥的重量就增大了,为什么它反而会浮起来了呢?
不是说重量增加就会沉下去的吗?
”
生:
“因为它的体积也增大了。
”
师:
“重量增加了,体积也增大了,哪个的变化更大呢?
”
生:
“体积。
因为本身这个空玻璃瓶就是浮的。
”
师:
“说得太好了!
在重量和体积同时增加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的因素变化的更大,所以橡皮泥浮起来了。
这样看来,同时改变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也会改变物体的沉浮。
”(板书:
其他方法)
师: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
生:
“我把橡皮泥做成小船的样子,橡皮泥也会浮起来。
“
师:
“这个方法好不好?
”
生:
“好!
”
(评价:
通过动手探究,研讨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得到发展,逐渐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
(四)应用延伸
师:
“刚才我们进行了有关改变物体沉浮的研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许多做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过或者听说过了,谁能举个例子说说?
”
(学生在想,没有回答)
师:
“有一种船,当我们需要它在水面上航行的时候,它就在水面上航行,当我们需要它隐蔽起来的时候,它可以马上潜入水中,在水底或者水中间航行,这种船大家听说过吗?
”
生:
“我知道,是潜艇。
”
师:
“对!
这种船就是潜艇。
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就迅速下潜。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
(一边讲解,一边用潜艇模型演示下沉和上浮的过程)
师:
“我们能不能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小‘潜艇’呢?
大家拿出2号材料袋,各小组试验一下。
”
(各小组试验)
师:
“谁来说说:
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
生:
“我们小组是把饮料罐装满水,它就下沉,用吸管往里面吹气,把里面的水压出来,它就上浮了。
”
师:
“请你出来示范一下。
”
(学生上讲台演示)
师:
“他这样做成功吗?
”
生:
“成功。
”
师:
“如果我不用饮料罐,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做?
”
生:
“牛奶盒。
”
生:
“汽水瓶。
”
师:
“都可以吗?
大家回家可以试一下。
看看你能用多少种方法做小‘潜艇’,下一节课汇报,下课。
”
(评价:
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科学探究的范围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明白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存在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中。
)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猜想一下潜水艇在水中是怎样改变沉浮的吗?
评:
应用本节课所研究所的结论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
生:
我想潜水艇一定通过一个管道进水,增加它的重量就能沉下去;再通过排水使它浮上来。
生:
我想潜水艇中会有一个人工控制的进水阀和排水阀,从而改变它在水的沉浮。
师: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那么真正的潜水艇在水中是怎样改变沉浮的呢?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播放电视教材)
评:
利用电视教材形象直观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师:
现在你明白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了吧?
生:
是的。
师: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小潜水艇。
看,它现在在哪儿?
生:
水面上。
师:
老师能让它沉入水底,还能让它停在水中的任意位置,你们信吗?
师:
注意看。
(师演示)
师:
你们喜欢吗?
生:
喜欢。
师:
想不想做一个?
生:
想。
师:
怎么做呢?
请看大屏幕。
(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师:
大家看好了吗?
有趣的线造型美术教案生:
看好了。
数学文化答案师:
马上行动吧!
(学生自制小潜艇,教师巡视)
做好的同学请到前面来表演一下,让我们为他们的成功喝彩,掌声鼓励。
为什么我们这样做就能改变小潜艇的沉浮呢?
生:
我相这可能是与小潜艇的重量改变有关。
师:
对于这个问题,还请同学们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交流研究,查一查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揭示答案,好吗?
数学打电话教学反思评:
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课外探究也同样重要。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实录生:
好。
杨浦区高三英语一模答案2018师: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总评:
教师能在指导学生探究方面下功夫。
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动手实验,自行探究,得出结论。
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数学文化答案实验思考:
描写学校的成语①通过实验,我们已经了解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Ⅰ.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Ⅲ.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Ⅳ.物体在水中都收到浮力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Ⅴ.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政治经济学04任务答案②日常生活中,物体沉和浮的性质被广泛应用,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游泳时,带着救生圈人就不容易沉下去了。
钓鱼的时候浮在水面的鱼漂等等,试着收集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了物体的沉和浮。
③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学到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利用的物体沉浮的原理。
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
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人能在死海的湖面上漂浮。
现在通过我们的实验,是否可以解释以上现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