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台基与基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2778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台基与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建筑台基与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建筑台基与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建筑台基与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建筑台基与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建筑台基与基础.docx

《古建筑台基与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台基与基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建筑台基与基础.docx

古建筑台基与基础

台基与基础

仿古建筑的宫殿厅堂由台基、构架(墙体)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台基是“台明”和基础的

统称。

地面露出部分叫做“台明”,砖石包砌部以内的、直接承受建筑上部荷重并将其传到

地基的地下结构部分,届基础范围。

房屋的柱、墙体都建立在台基之上,因此,台基部分的合理设计、正确的施工和良好的

工程质量,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艺术造型和使用寿命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基础平面配置

一座台基的长、宽、高、低是由建筑物的规模决定的。

各部尺寸受房屋的出搪深浅和住

径大小制约。

因此,无论哪种形式建筑,一般情况下先定面阔,后定进深。

确定面阔的方法

和程序是:

根据材料定棵长,按照镍长定明问面阔,根据明间面阔定其他各间面阔(明间面

阔须大于次间面阔,次间面阔要大于或等于梢间面闹,梢间面阔要大于或等于尽问面阔)。

U而迟到决46伽:

i币帕右下届面路口十全其幼守醉钎5Tw成交7

表2—1台基尺度与上部建筑之关系表

然后,根据面阔定进深。

注意的是:

上格出不能“过步”。

就是说该上指出的长度不能

面阔:

明间7或9个斗拱空当。

次间5—6个或6—8个斗杉空当

梢间4—7个斗拱空当。

尽问2—7个斗拱空当。

若只有一间,可按2或5个斗松空:

进深:

遏进深与通面阔之比为5比8。

斗松空当需坐中。

搐柱高60斗口。

、没有斗拱的大式建筑

面阔;明间面阔与柱高之比可按7比6计算,也可按面阔与柱高1比1计算。

1

尺寸由建筑物的性质决定。

次间面阔应比明问面阔减少1/8或l/lo或1/20,梢问、尽间的面阔依次递减。

面阔也可与明问相同。

进深:

明间面阔通常以1.25—1.85:

1。

廊深约为2/5柱高。

柱高:

一般不能小于256厘米(营造尺8尺)。

面阔:

明间面阔与柱高之比为4比3,也可按5比4。

柱子的高低与大式无j

样,取决于建筑物的性质。

次间面阔可与明间相等,但一般情况下应比明间减少1/8或1/10或1/20

问的面阔应依次递减。

进深:

明间进深与面阔之比通常为6比5,廊深4—5倍梅柱径。

栓高:

一般在240厘米一320厘米(营造尺7.5尺一1丈)之间。

无论是无斗拱大式建筑或小式建筑,面阔和进保在因材料和地势限制情况下可以酌

减,但控高不可降低。

台基各部分名称见图2—1、图2—2。

图2—2九擒单攫房殿、霸山合基平面

无论宫殿、庙宇或住宅,往往都是由多座建筑物合成一个整体,主要建筑物居中,座北

朝南,称为正殿或正房,在正殿或正房前面,相对分列在左右两侧的建筑,叫作厢房或配

殿,与正殿或正房相对的建筑叫作前殿或倒座,无论配殿(厢房)或前殿,型制与规模均应小于正殿(正房),这四座建筑所包括的范围称为一院。

一处宫殿、庙观、住宅,多由一院或

多院组成,形成一个建筑群。

一院的四面都有房屋,即有正殿(正房)、两配殿(厢房)、前殿

(倒座),称为四合院(图2—3、图2—4)。

如果有正殿(正房),而只有单面配殿(厢房)或无前

殿(倒座),则叫做三合院。

其他主要部分的配置原则不改变。

除此之外,像离官别墅、庭院斋舍等建筑,地位、方向可因地制宜设计布置,不受此规

则约束(图2—5、图2—6、图2—7、固2—8)。

图L5几种基础平面

(甲)曲尺形(乙)十字形(丙)圆形(丁)凸形

第二节基础做法

仿古建筑采用住梁荷重的构造方式,其基础,主要指往下构造部分

直接承受柱子的柱顶石,柱顶石下的吸墩和躁墩下的灰土三部分。

一、基础施工前应做的准备工作(琉璃瓦)

(一)确定“平水”

所谓“平水”,即现代建筑中基础的“土o.oo”。

乎水决定着建筑物的柱高,也决定整个

建筑群的标高。

乎水线的高度怎么决定呢?

一般情况下,先决定建筑物或建筑群东南方向上“沟眼”的

高度位置(沟眼的最低处应高于院外自然地乎),再根据这个高度逐渐往里增高,越往西北

方向应越高。

增高的原则是,纫增海馒院子,坡度为5/10Do,粗塌院子为9/1000。

根据这

一原则,决定正房的土衬金边上棱的高度,然后加上正房台基高度(表2—1),就是平水线

的高度(这里所说的乎水线高度是指正房台基高度)。

同一建筑群中不同院子的北房的台

基高度,也应遵循越往西北越高,越往东南越低的原则,先定土衬金边的高度,再加上台基

的高度。

同一院子内,耳房要比正房矮一级(营造尺四寸,合12.8厘米),东、西配房和南房

台基也要比正房矮一级。

门道台基的高度应与第一层院子中的北房台基高度一致。

平水线确定以后,在建筑物或建筑群中轴线位置上用砖砌两个砖墩并用灰抹好(这两

个墩子叫中墩子),在正面弹上一道水平的墨线和一道与水乎方向垂直的墨线。

水平的墨

线就是“平水”,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墨线就是整个建筑群的中轴线。

(二)找“中”

“中”决定着建筑物或整个建筑群的方位*在仿古建筑基础施工中所需用的“中”有:

筑物(建筑群)的中轴线、各种面阔和进深中线及各种墙体的中线等。

使用“中”时,应注意

以下三个问题;

(1)凡房屋面阔进深尺寸,都是指柱子中至中的距离;

(2)“中”,在瓦作“中”

有平分的意思。

有时则不然,比如山埔或后搪墒的“墙中”就不是平分墙体的中心线,而是柱子的中线;(3)按照古建筑施工的传统,北房或南房的进深中线不应与建筑群中轴线互

相垂直。

调整的方法是移动南(北)房进深中线而不动建筑群的中轴线,即“断横不断竖”。

南、北房的其他各条中线当然也要随进深中线而做相应的调整,以保持与进深中线的互相

平行或垂直。

调整后的北房东山场应刚L偏转,即应“抢阳”*南房的东山场应向南偏转,

即所谓“抢阴”。

(三)“定升”

古建筑施工中“升“的含意是倾斜。

“升”的大小一般在5/1000以内。

为了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柱子和墙体一般都要有“正升”。

个别情况下,譬如某些房

屋的墙体的室内一侧可以有“倒升”。

柱子要不要“升”视情况确定。

一般情况下,槽柱和金接应有正“升”,如果有耳房,山柱

不应有“升”。

没有耳房,山柱要有“正升”。

角柱应同时向室内和据柱倾斜,方法是将柱脚

向外挪动,也就是古建筑术语中说的“朋升”。

挪动尺寸为柱高的5/1000。

为了使柱子须

升,应在砌碌墩和安放柱顶石时就持升“扔出”。

因此,在刨槽之前就应算出“怨升”所需的

尺寸。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即可;友线开挖地档,地梢的深浅依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埋头。

依屋架上核数定高低.模数4—5.dE头深19.2厘米;槐数6—7,埋头深25.5厘米;如果槐

数是9,埋头深达32厘米。

二是灰土的步数。

这既要根据土质虚实而定,也与建筑物的等

级有关。

土质虚软的,要挖到老土;勺止。

至于步数,最少2步,多者可达15步。

古建筑的灰土基础是用石灰和细黄土按一定比例,如3比7或4比6体积混合均匀

后分步夯打而成。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

“凡夯筑灰土,每步虚土七寸,筑实五寸,二

十四把夯筑二十四夯头,充剁五十十;道,每见方一丈每步用夯夫二十四名壮夫九名”*可以

看出,灰土基础所用材料简单,工具也不过是木夯石娥,但用工是比较大的,同时也说明古

代匠师对基础的处理也是十分重视的。

灰土基础存在着两个明显不足,一是基础过浅,二是步数过多。

在仿古建筑中,用混凝

土垫层代替灰土便可克服以上弱点,若工程设计仍使用灰土基础,灰土的步数应根据建筑

荷载重新确定,灰土的标高应低于日(冻线。

四、砌踞坝和拦土

碌墩是按柱子的分位用砖砌筑币成的方形墩子,上置柱顶石,柱子立在柱顶石上燥缴的高度“随台基除柱顶石之厚外加地皮以下埋头尺寸”。

僳墩可以单独砌筑,也可以连续砌,视距离远近而定。

单砌的面墩以柱顶石尺寸定见

方。

如柱径26.88厘米,得柱顶石53.76厘米见方*周围各出金边6.4厘米,得燥墩89.6

厘米见方。

金柱顶下照榴柱顶加6.4厘米。

砌连二傈墩,以出廊并柱项石定长。

例如,廊

深144厘米,一头加金柱项半个33.28厘米,一头加梅柱顶半个26.88厘米,两头再各加

金边6.4厘米,长共216.96厘米。

宽以往项石之宽定。

如金柱顶宽66.56厘米,两边各加

金边L4厘米,得宽为79.36厘米。

高随台基,除柱顶石之厚,加埋头尺寸(埋头尺寸由槐

数确定,如4—5搞埋深19.2厘米、6—7镍埋深25.6厘米、9校为32厘米)。

躁墩与燥墩之间按面阔或进深用砖砌起来的与碌墩同高的墙叫拦土,拦土将台基之

内分成若干方格。

方格内用素土回填,分层夯实。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

“每槽用夯

五把。

头夯充开海窝宽六寸,每窝筑打四夯头。

二夯筑银锭,亦订四夯头。

其余皆随充沟。

每横宽一丈、充剁大小梗十七道。

第二次与头次相同。

第三遍取平,落水、撤渣子、雁别翅

筑打四夯头一遍,后起高娥一遍、顶步乎串娥一遏。

中国古建筑习惯使用柱顶石传递上部荷载*柱顶石以柱径加倍定尺寸,由于柱顶石上

皮并不与地面见乎而是凸上少许(o.2柱径),在这露明的凸上部分的边缘加工成混线线

脚,平面上变为圆形以与柱子衔接,叫做古镜(江南和长江下游,柱顶石上没有古镜,而是

加一块鼓形石墩子,叫做敛蹬,鼓蹬高约o.7柱径,弧形侧面有时浅雕有花草)。

所以,柱顶

石除了传递上部荷载之外,还有隔潮的功用。

柱顶石安放在燥墩之上,安放的时机一般在台明砌好之后,大木立架之前。

 

广东陶粒,广东陶粒厂A3Vcq5l19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