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五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第六单元教案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八一壮歌”。
由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组成,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
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后一篇是讲人民解放军如何与洪水作斗争的,表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
还包括一次习作和一次练习。
《七律长征》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壮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战士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椅大黑骡子的事,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大江保卫战》这是一篇充满激情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5、口语交际:
影视剧评说。
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习作教学:
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课时划分:
21《七律长征》…………………………………………………………2课时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3课时
3《大江保卫战》………………………………………………………………2课时
《练习6》………………………………………………………2课时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课题
21七律长征
课型
讲读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
方法
引读法
学习
方法
读思法合作探究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
先学
(自学
交流)
后教
(点拨
指导
交流)
先学
(自学
交流)
后教
(点拨
指导
交流)
第一课时
一、题。
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
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
“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
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
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
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
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
气势雄伟。
泥丸:
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
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岷山:
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
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
“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
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
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
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
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
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达
标
检测练习设计堂堂清
一、用“——”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远征难(nánnàn)更(gēnggèng)喜岷(mínmíng)山
尽(jǐnjìn)开颜五岭逶(wēiwěi)迤(yíyǐ)
二、填空。
1、《长征》是的作品,他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文学家。
诗句中概括介绍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诗句是,。
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浮现了红军战士、、
、、等五幅画面。
2、“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是的代表。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
3、(用成语填空)红军在长征途中爬过了的雪山,穿越了的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
当到达陕北时,红军战士已经累得,但是长征的胜利让他们乐得。
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的空前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壮举,有力地证明了革命队伍无坚不摧。
4、长征是指党中央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出发,途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行程二万五千里,史称二万五千里长征。
5、有人这么理解:
从“暖”字可以推知巧渡金沙江在春天,从“寒”字可以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
这样理解对不对?
为什么?
6、我们从诗句中的、、、、等词语可以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
7、毛泽东曾经说过:
“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
8、这首诗中包含了两个战斗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还存在。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课题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课型
讲读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大黑骡子的经过,体会彭德怀既对大黑骡子怀有深厚感情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心情。
教学方法
读议法
学习方法
自读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
先学
(自学
交流)
后教
(点拨指导交流)
先学
(自学
交流)
后教
(点拨指导
交流)
第一课时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元帅: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猜猜他是谁?
(板书:
彭德怀)
1.说说你所知道的彭大将军的情况。
2.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位军功卓著的将军。
3.补齐课题。
这位军功卓著的将军与一个大黑骡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效果。
①理解词语的意思:
饥寒交迫、燃眉之急、御寒。
②多音字组词:
背、塞。
③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可以分几段?
每段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
讨论交流:
第一段:
(1节)讲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继部队连野菜都挖不到。
第二段:
(2~20节)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第三段:
(21节)讲大黑骡子的身影融进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5的竹板声里。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画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或许他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传达了一份爱意。
2.交流:
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根据回答随机出示)
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
“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生汇报,谈感受。
(2)再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哪些词语特别强烈地刺激着你的神经?
(生交流)
(3)师随机问:
你曾经被“抚摸“过吗?
谈谈你的感受。
再结合句子说说理解。
(4)生汇报,谈感受,体会家人间的亲情,指导读好这句话。
(5)小结:
这是流淌在细微之处的爱,同学们,这就是细节!
(出示:
细节)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不是高山,不是大海,而是细节。
B、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
(1)你能把目光聚焦一下,聚到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2)“深情“包含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3)不仅要读懂意思,而且要读懂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这就叫品味。
(出示:
品味)
(4)练读这句话
C、彭德怀背过脸去。
(1)一个简单的动作那是爱的体现。
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2)说话练习:
他怎么忍心,他怎么忍心,他怎么忍心,他怎么忍心。
(让学生试着说说)
D、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1)你们知道军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缓缓地摘下了军帽”吗?
(2)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E、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我吃不下,端开!
”
(1)肚中饥饿交迫,但面对眼前那一碗鲜美的肉汤,他却“发火“了,他是在对谁“发火”?
)
(2)理解“发火”难过到了极致,已经控制不住了,火发的越大,越能看出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和对战士们深深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
3.感悟文章主旨:
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体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可是它只是一头普普通通的牲畜,为什么值得一位大将军如此情有独钟呢?
(1)生交流出示“这匹从江西出发就跟随……小山似的。
”
(2)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交流)
(3)那这样以为功臣,彭德怀又这么喜欢它,为什么要杀它呢?
(板书:
杀)
(4)生交流出示:
A、“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连野菜也找不到了。
”
(1)长征途中,茫茫草地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战士门,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吧(播放<<过草地>>录象)
B、“现在,草地上断粮了……燃眉之急。
”
(1)大家理解什么叫“燃眉之急”吗?
在当时“燃眉之急”指的是什么?
(2)生交流。
(5)在这“燃眉之急”彭德怀想到了什么?
你能理解他的这个决定吗?
(6)生交流,板书:
更爱战士
4.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红军长征途中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透过细节,品位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情意,更感受到那一份深深的爱。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
2.读读长征中的其他故事。
欣赏一些关于长征的电影电视,丰富对长征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概括课文大意。
板书:
爱
二、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这样一份深深的“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或许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在旁边用一两个词或是一两句话简单写写你的想法。
2、交流:
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以下按学情随机展开)
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
“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你觉得哪些词语特别强烈地刺激着你的神经?
朗读指导。
(2)小结:
在彭德怀的眼里,大黑骡子已经不是牲畜,而是一名战友,一名知己,彭德怀爱它胜过爱自己。
这是流淌在细微之处的爱,这就是细节!
(板书:
细节)
B、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
“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
(1)“深情“包含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2) 要杀大黑骡子了,此时他的心情真能“平静”吗?
(3)小结:
词语,不仅要读懂它的字面意思,更要读懂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这就叫品味。
(板书:
品味)
(4)朗读指导。
C、彭德怀背过脸去。
你从“背过脸去”这个动作读懂了什么?
D、枪声响了。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1)军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摘下军帽?
(2)在彭德怀的眼中,大黑骡子是什么?
朗读指导。
E、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我吃不下,端开!
”
(1)明明肚中饥肠辘辘,但面对眼前的肉汤,他却“发火“了,他是在对谁“发火”?
(2)朗读指导。
四、初悟文章主旨
1、这一个个细节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它究竟是一头怎样的骡子,值得一位大将军如此钟爱?
2、这样一位功臣,彭德怀又这么喜爱它,为什么还要杀掉呢?
板书:
杀
3、你能理解他的这个决定吗?
板书:
更爱战士
五、走入三次命令,领悟文章主旨
手心手背都是肉,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大黑骡子被杀的那一刻。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彭德怀一共下了几次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
用波浪线画出来。
第一次命令
1、从彭德怀命令的语气中你感受到什么?
2、当老饲养员和警卫员听到首长的决定后,他们说:
(引读)他们为什么这么着急?
3、听了战士们的话,彭德怀深情地望着……(引读7、8段)
你能体会到此时此刻老饲养员和战士们的心情吗?
(引读8到10段)
第二次命令
1、战士们都舍不得杀掉心爱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引读)
2、彭德怀为什么不耐烦了呢?
3、配乐齐读12到16段。
4、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呢?
5、说话训练:
在这20分钟里,彭德怀想到了他和大黑骡子在一起共患难的岁月,一幕幕往事又涌上了心头:
在行军路上,它……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它……
在宿营地,它……
第三次命令
1、这是多么温暖人心的回忆啊!
可残酷的现实又摆在他的面前,有多少战士正挣扎在死亡线上,又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正悄然离去,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忍饥挨饿的战士,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胜利,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齐读)
2、从这怒吼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第三道命令,(齐读17到20段)。
5、短短的几十分钟,彭德怀一共下达了三次命令,从不耐烦到怒吼再到发火,这些情绪的变化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6、小结:
作为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
革命需要大黑骡子,但更需要勇敢的红军战士,只有杀掉大黑骡子,才能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这是大爱啊!
7、学习21自然段。
(1)采访红军战士:
漫漫征途,身无御寒衣,是什么支撑着你走下去?
漫漫征途,肚内饥,是什么给予你力量?
(2)小结:
长征是中华儿女无畏的见证,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丰碑,它必将永远流传于世!
六、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
(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
你碰到过“燃眉之
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四、实践活动: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达
标
检测练习设计堂堂清
一、看拼音,写词语。
niàndaowéilǒngyùgǎntuóyùngēnsuíjūnmàoluózi
()()()()()()()yù___寒___兆沐___犹___疆___监___
péng汹涌____湃___程万里___胀___勃帐___
二、注音。
骡子饥饿彭德怀絮语御寒警卫融洽宿营
三、填空。
1.本文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因为
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的感情。
赞扬了他的精神。
2.彭德怀:
中国无产阶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领导人之一,人,曾领导“”等著名战役,毛泽东赞扬他说:
。
3.长征:
1934年10月~1935年10月,历时两年,行程2万5千里,经过11个省市。
从江西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吴起镇。
毛泽东高度评价长征:
“长征是;;
。
”长征中发生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有:
、
、。
四、片段阅读。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身无御寒衣,肚内饥。
()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
将课文补充完整。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暗含着
;也暗含着
。
3.“身无御寒衣,肚内饥。
”相当于文中的一词?
4.北进的“滚滚铁流”指。
称红军战士为“铁流”是因为。
体现在竹板声里的句子是。
战士们能做到这些是因为
。
五、你知道共和国十大元帅吗?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还存在。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课题
23大江保卫战
课型
讲
读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
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的感人事迹。
教学
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探究法
学习
方法
自学、讨论、小组合作
教具
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修改
先学(自学交流)
后教(点拨指导交流)
先学(自学交流
后教(点拨指导交流)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课前播放《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
“你是谁?
为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