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走近文学》教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走近文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走近文学》教案.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走近文学》教案
第六单元 走近文学
1.认识、积累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了解安徒生、袁珂、童话、寓言等文学文体常识。
3.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1.学习多角度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掌握神话特点,体会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中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爱心,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3.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和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本单元主要以联想和想象为主题,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兼顾古今中外,分别是:
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台湾诗人吴望尧的诗歌《太阳船》;袁珂根据古代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寓言四则》里的中外寓言各两则。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天上的街市》一诗中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太阳船》作者把太阳比作船,生动地表现了太阳一天的运转情况,表达了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篇神话探究了人类起源这个话题,古代人民由于对自然界缺乏了解,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他们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来解释这一现象,使故事内容大大丰富的同时,又传达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读来仿佛置身于那个生命初始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和喜悦。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寓言讲述了自大的赫耳墨斯化作凡人,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问价,本以为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自己的雕像价格会很高,没想到只不过是宙斯、赫拉雕像的饶头而已。
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狂妄自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通过大起大落的情节,借蚊子因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与狮子交战中取胜,却因被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终被蜘蛛捕食的故事,用来讽刺骄傲自大的人。
《穿井得一人》讲述了宋国有个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杞人忧天》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担心和忧虑的道理。
1.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多角度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3.引导学生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在正确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自觉接受思想教育。
本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学习这一单元,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要重视朗读,在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最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朗读前应该先让学生分清哪些是叙述部分,哪些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从而读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但是要杜绝浮而不实的阅读,应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后仔细玩味语言,领会其深层含义。
《诗二首》的两首诗歌都是富有联想和想象的,在教读这两首诗时,应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它们,然后理解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尤其理解在想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寄托的某种情思。
《女娲造人》全文浅显易懂,教师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然后加以点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上,通过其他类似的神话故事加以引导,更可以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进行想象的训练。
《寓言四则》的教学一般分三步:
先分析故事情节;再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寓意;最后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
分析故事情节时要把学生引导到故事的情景中来,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
指导学生概括寓意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要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第21课 皇帝的新装
2课时
第22课 诗二首
1课时
第23课 女娲造人
1课时
第24课 寓言四则
2课时
写作
1课时
综合性学习
1课时
第21课 皇帝的新装
1.易错字
滑稽(jī) 赏赐(cì) 钦差(qīn) 妥当(tuǒ) 呈报(chéng) 陛下(bì) 愚蠢(chǔn) 勋章(xūn) 款待(kuǎn) 御聘(yùpìn)
2.多音字
漂
稽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词义
不同点
巧辨
妥善
稳妥完善的,恰当的。
强调周到、完善,多用于办事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强调周到、完善,多用“妥善”;
强调稳妥、可靠,多用“妥当”。
妥当
稳妥适当。
强调稳妥,含有可靠的意味,也用于办事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5.词语释义
称职:
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不可救药:
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随声附和: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安徒生(1805—1875),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文题解说】
课文以“皇帝的新装”为题,描述了看不见的、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
文题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围绕着“新装”,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
【创作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战争时期,丹麦由中立国倒向拿破仑一方,成为战争国,后来,拿破仑兵败,丹麦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受到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
本文通过叙写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该童话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本文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当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
无论是作者扣人心弦的叙述,还是那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都将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
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好教材。
本文的教学要重视朗读,在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最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朗读前应该先让学生分清哪些是叙述部分,哪些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从而读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但是要杜绝浮而不实的阅读,应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后仔细玩味语言,领会其深层含义。
本课为2课时。
1.积累词语“炫耀、称职、滑稽、陛下、头衔、骇人听闻、钦差、附和”。
2.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
3.掌握本文的记叙要素。
了解本文怎样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层层深入地展开故事情节。
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4.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显童话的能力。
5.培养感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1.通过朗读课文,用连贯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写作思路。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社会背景,探究人物心理,从而进一步理解主题。
1.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2.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第
课时
1.积累词语“炫耀、称职、滑稽、陛下、头衔、骇人听闻、钦差、附和”。
2.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
3.掌握本文的记叙要素。
了解本文怎样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层层深入地展开故事情节。
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
新课导入⇒补充新知⇒预习交流⇒初读感知⇒角色朗读
导入一:
回顾型
[设计意图] 以轻松的心态融入课堂,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对童话的初步认识,更有利于课堂的进一步学习。
教师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动画片段,将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二:
文学常识型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文学常识,让学生在增加知识的同时认识本文的艺术形象,自然引出课题。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等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下面请看课文《皇帝的新装》。
导入三:
设疑型
[设计意图] 用反问的语气引出课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获取新知的兴趣。
常言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
一、补充新知
[设计意图] 学生在阅读课文前了解童话的作者、创作的背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思想。
【生快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增加对作者和童话文体的认识。
】
1.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安徒生童话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他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仍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
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等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创作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战争时期,丹麦由中立国倒向拿破仑一方,成为战争国,后来,拿破仑兵败后,丹麦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受到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
二、预习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文本建立起初步感知印象。
【课件展示,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反馈矫正。
】
1.注音。
炫耀( ) 称职( ) 滑稽( ) 赏赐( ) 爵士( ) 御聘(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勋章( )
〔明确〕 xuàn chèn jī cì jué pìn hài hè xūn
2.释义。
(1)滑稽:
(2)骇人听闻:
(3)随声附和:
(4)称职:
(5)精致:
(6)呈报:
(7)炫耀:
〔明确〕
(1)(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2)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3)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没有主见。
(4)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5)精巧细致。
(6)报告(上级)。
(7)夸耀。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中不能解决的字词和文本理解的问题。
三、默读课文,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 通过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速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
1.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童话的大致情节。
组内交流概括的内容,班内互相展示。
〔明确〕 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伪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2.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
请围绕“新装”这一线索梳理本文结构层次,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明确〕 引子:
皇帝爱新装
开端:
骗子织新装
发展:
君臣看新装
高潮:
皇帝穿新装
结局:
小孩识新装
3.有关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勾连、概括的话,你会选用哪一个字呢?
【就学生丰富多彩的选字,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检验法、比较法进行筛选,最后达成共识。
】
〔明确〕 选定“骗”字最为切合,情节围绕“骗”而展开,即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四、角色朗读,揣摩语句
[设计意图] 此环节在分角色朗读时,强化了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认知,同时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分配角色
叙述旁白、皇帝、老大臣、骗子、“诚实”的官员、大家(骑士、典礼官、小孩子、爸爸、百姓)。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人物的语言和表情。
(3)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组织一次分角色朗读,看谁读得好。
2.人物评析。
你认为文中哪个人物写得最好?
为什么?
【生在组内自由发言,发表观点。
】
一篇《皇帝的新装》,一场欺骗的闹剧,总觉诙谐中寄寓着严肃的主题,催促我们去思考人性中那份脆弱的、易受社会浸染的纯美,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
愿这不会只是善良的翘盼。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愚蠢(yú) 御聘(yùpìn) 的确(de)
B.分外(fèn) 滑稽(jī) 贮蓄(zhù)
C.陛下(bì) 赏赐(cì) 显露(lòu)
D.钦差(chāi) 爵士(jiáo) 勋章(xūn)
2.选词填空。
(1)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 )一下他的新衣服。
A.炫耀 B.夸耀 C.显耀 D.显示
(2)这些衣服( )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A.轻软 B.轻盈 C.柔软 D.轻柔
(3)这布是华丽的!
( )的!
无双的!
A.精致 B.精美 C.精巧 D.精细
(4)“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这可 了。
”
A.耸人听闻 B.危言耸听
C.骇人听闻 D.震撼人心
答案:
1.B 2.
(1)A
(2)D (3)A (4)C
皇帝的新装
第
课时
1.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显童话的能力。
2.培养感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3.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显童话的能力。
新课导入⇒人物探究⇒写法探究⇒拓展迁移
[设计意图] 再次组织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检查分角色朗读情况。
1.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1)旁白:
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
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
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
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
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
随声附和。
(7)典礼官:
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
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
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
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另:
人物心理活动由角色朗读,声音可适当放低,似乎是自言自语。
2.选定、分配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学生简短评议,注意人物角色特点。
一、人物探究
[设计意图] 学生主动找寻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逐步建立起对人物的认知和印象,从而概括出他们的人物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1.朗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分析用笔的精妙。
【就学生举出的语句,教师设疑以诱导,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
”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明确〕 这段话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手法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
(2)“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但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明确〕 联系课文对皇帝爱好新装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其实很心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这段精彩的心理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个一个皇帝吗?
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明确〕 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
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
(4)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明确〕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是愚蠢和不称职的,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2.就童话中的皇帝形象,依据个人感知,在“一个 的皇帝”句式中选用切合的形容词给皇帝以准确的定位,并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 如骄奢淫逸、昏庸虚荣、愚蠢无能、自欺欺人等。
3.谁是最可笑的?
谁是最可恨的?
谁是最卑鄙的?
谁又是最可爱的?
(找出证据来)
〔明确〕 最可笑者——皇帝:
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
最可恨者——骗子:
狡猾伪善。
最卑鄙者——大臣:
虚伪愚昧、阿谀奉承、自私。
最可爱者——孩子:
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直言不讳。
二、写法探究
[设计意图] 从童话的表现手法入手组织学生逐步认识到本文“想象与夸张”手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具体分析能力。
1.童话最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
〔明确〕 想象和夸张。
2.本文就是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著称,两者关系如何?
〔明确〕 夸张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
3.本文的想象非常奇特,试列举几例。
〔明确〕 比如写骗子设的骗局。
写他们的骗局毒辣得很,谁要说一句真话,说看不见衣服,就借专制皇权说你“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于是上上下下的人就异口同声、自欺欺人地造假,甚至不惜当众出丑。
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啊!
4.有同学可能会说:
这些情节太夸张了。
哪些情节比较夸张?
举例说明。
〔明确〕 可顺势讲一下“爱新装”这一情节的作用——写出皇帝的昏庸无能、奢侈虚荣,这样的皇帝为骗子所捉弄也就很自然了,从而引出下文。
5.质疑:
你相信这些人和事吗?
(可争论)我信。
为什么令人信服呢?
〔明确〕 安徒生说:
“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的。
”他的这篇童话是有其真实基础的,它写于1837年。
当时的丹麦,人民受到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饥寒交迫;而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事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成《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讽刺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三、拓展迁移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象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 。
(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 。
(想象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3.城里的人们都在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他们会说些什么?
想些什么?
4.皇帝看完新装后,回到宫里 。
(想象皇帝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回到宫中 。
(想象他会怎么做)
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你说过假话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假、恶、丑行为,你会怎么做?
我们应当坚决打假,去伪存真,与丑恶现象做斗争。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就像童话中的那个小孩子一样无私无畏,说真话、做好事、热爱美、创造美,以实际行动战胜假、恶、丑行为,让世界相信:
明天会更好!
希望属于你!
作家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
是处死那个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昏庸愚蠢自欺欺人
一、《皇帝的新装》主题新解
《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滑稽故事。
对其主题的解读,历来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强调其政治批判性,认为其主题是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认为童话中安排一个敢讲真话的小孩子是为了说明一个人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这种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