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826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配套K12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配套K12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配套K12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配套K12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docx

《配套K12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docx

配套K12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学案

  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重在学生参与和实践,旨在巩固知识,备课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还教材以生活本色,小学生喜欢“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选取教材与呈现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时,都充分考虑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玩中学,玩中悟。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去体验,感悟蕴藏在平衡中的数学知识。

实验操作是本课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以生为本,人人参与。

活动课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而且实验有分工、有合作、有交流。

特别是杠杆架左右两边不同刻度挂勾码的实验,当杠杆架平衡时学生们所获得成功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4-115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有趣的平衡》出现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运用》单元,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右边的勾码数×刻度数,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同时发现当“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勾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有趣的平衡”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上升到科学的层面。

为此,重视“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勾码数乘刻度数等于右边的勾码数数乘上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同时发现“左边的勾码数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勾码数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平衡现象的实验.发现“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右边的勾码数×刻度数”这一规律.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发现当“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不变时.“右边的勾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经验的回顾与挖掘.感悟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关,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

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情感目标:

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现象的习惯.这是深刻认识事物的有效办法。

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

  教学重难点

  发现“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右边的勾码数×刻度数”这一规律.勾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

  若干勾码,杠杆架等实验工具,记录单,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课题:

  我们先来看一个跷跷板游戏

  组织学生做有关平衡的游戏

  引出课题,提出目标

  师:

让我们猜测这节课的活动主题?

  师: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有趣的平衡。

那这节课你们认为要研究什么呢?

  师: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

我准备了一台杠杆架,一盒勾码,老师相信借助他们,同学们一定会有重大发现,现在研究开始。

  [意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让学生从熟悉的玩跷跷板活动中产生疑问,引出新知,从而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

  二、实验操作,探究规律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

两边都放上勾码杠杆架还能保持平衡吗?

  生:

当两边的勾码数和刻度数一样,就会平衡。

  师小结:

两边的勾码数一样,还要把勾码放在相同的刻度上

  .演示操作,引发猜想

  师:

左边3个右边3个,刻度数也要相同,左边移到20,右边也移到20,你们有什么发现?

  板书:

左边右边状态

  勾码数刻度数勾码数刻度数

  0320--

  小结:

谁来总结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左右两边能保持平衡?

  演示:

左边多挂1个勾码,你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在右边也多挂1个勾码,这时候会怎样?

  师:

平衡与什么有关?

重量也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勾码数,平衡与勾码数有关,还与什么有关?

  师:

左边移到15,右边不变,你们看会平衡吗?

  师:

平衡不仅与左右两边的勾码数有关,还和左右两边的刻度数有关。

  板书:

勾码数刻度数勾码数刻度数状态

  0320--

  15420\

  师:

怎样才能恢复平衡?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想法,越多越好。

  生1:

右边的勾码挂在刻度15上,就能保持平衡。

  生2:

左边的勾码挂在刻度20上,就能保持平衡。

  师: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

在左边加1个勾码。

  师板书:

勾码数刻度数勾码数刻度数状态

  0320--

  15420\

  15420?

  生4:

右边拿掉1个勾码。

  师板书:

勾码数刻度数勾码数刻度数状态

  0320--

  15420\

  15420?

  15320?

  师:

老师也有一种方法,左边不变,刻度数移到20,勾码数多加2个,会不会平衡?

  [意图:

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提出质疑,激发了学生探究、实践、验证的欲望。

]

  学生实验

  出示实验要求:

  人一组,组员明确分工,共同参与。

  边操作边记录,填写实验记录单。

  左边

  右边

  状态

  刻度

  勾码个数

  刻度

  勾码个数

  [意图:

活动之前,先提出活动要求,这样让学生活动的目的性更强,活动更规范有序,从而增强活动的效果。

]

  全班汇报、交流.

  师:

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实验成果吧,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美德。

  组1:

根据记录单进行解释。

  组2:

根据记录单进行解释。

  [意图: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填表,在填表中交流,在交流中发现,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一般条件下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而且为学生在初中进一步学习杠杆原理做好了孕伏。

]

  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师:

出示记录单,我们可以发现使杠杆架平衡的规律:

  生:

要想使杠杆架平衡,必须使“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右边的勾码数×刻度数”.

  怎样验证结论?

  学生再次实验

  学生汇报,师录入

  出示结论。

  [意图:

本环节突出这个规律在这个活动中的普遍适用性。

把规律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

  三、应用规律,内化知识

  想一想

  左边刻度30上放4个勾码保持不变,右边各个刻度分别几个勾码,才能保持平衡?

  右刻度

  0

  0

  0

  0

  0

  所挂勾码数

  师:

现在不动手操作,你能应用这个平衡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吗?

  师:

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的积一定时,右边刻度数与勾码数是什么关系呢?

  生:

成反比例。

  猜成语

  选择

  解决问题

  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师:

说说你学了这节课的感受?

  师评价:

今天,我们通过做实验——有趣的平衡,了解了杠杆原理。

今后,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进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如果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就会带给我们更多有趣的思考。

  [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强化训练以及回顾总结,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积不变时,“右边的勾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进一步加深对

  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设计思路

  一、立足课堂,以学生为本

  本课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

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游戏激趣,引入课题--实验操作,探究规律--应用规律,内化知识--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尝试体验,从而发现“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右边的勾码数×刻度数”这一规律.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互动有可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目的是通过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杠杆平衡的规律,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

  二、联系生活,注重趣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联系生活,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学生存在一定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的游戏贴近学生生活,又能调动学生兴趣,同时为杠杆平衡的规律作了铺垫。

在练习的设计中,尊重教材,适当提升,一题多用,让学生经历了“判断、分析、选择、应用”的过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执教教师简介

  温志用,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务处副主任、数学老师。

从教以来以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风格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多次承担县、校级公开课教学。

曾获“德化县先进教研工作者”、“德化县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