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585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9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案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

明考纲

1.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2.了解酯化反应。

3.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特点、主要性质和应用,了解三类营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析考情

乙醇和乙酸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两种物质,高考中往往将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与其他有机物的组成、性质结合起来进行考查,酯化反应的反应原理及实验内容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热点。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知识是化学知识与生命科学的结合点,命题热点为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的应用,是否发生水解反应及产物的检验等。

考点

 乙醇和乙酸

1.乙醇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俗称酒精,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3)化学性质

①与Na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反应速率比Na与水反应慢。

②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3O2

2CO2+3H2O。

③催化氧化:

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

乙醇也可以被KMnO4酸性溶液或K2Cr2O7酸性溶液直接氧化成乙酸。

(4)乙醇的制法

①乙烯水化法:

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

CH3CH2OH。

②发酵法:

化学方程式为

2C2H5OH+2CO2↑。

(5)乙醇的用途

用作燃料、化工原料等;常用的溶剂;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可作医用酒精。

2.乙酸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俗称醋酸,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温度低于16.6℃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3)化学性质

①酸性

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强于碳酸,具有酸的通性。

a.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b.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

例如:

Mg+2CH3COOH―→(CH3COO)2Mg+H2↑。

c.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d.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②酯化反应

乙酸可以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易错警示  

(1)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用铜作催化剂时,铜参加反应。

化学方程式可写为2Cu+O2

2CuO、CuO+CH3CH2OH

CH3CHO+H2O+Cu。

(2)乙酸中虽然含有碳氧双键,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3)利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可确定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氢。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同质量的乙醇和乙二醇(

)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前者放出的氢气多。

(  )

(2)将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插入到无水乙醇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最终不变。

(  )

(3)乙醇能与金属钠反应,说明在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C—O键而失去羟基。

(  )

(4)0.1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0.05molH2,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

(  )

(5)在制备乙酸乙酯后剩余的反应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还有乙酸剩余。

(  )

(6)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后得到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生成了乙烯。

(  )

提示 

(1)× 

(2)√ (3)× (4)√ (5)× (6)×

题组一乙醇的性质及应用

1.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乙醇可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 ②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 ③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④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⑤工业上可用乙烯与水反应来生产乙醇 ⑥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⑦乙醇易燃烧,污染小,只能在实验室中用作燃料 ⑧除去乙醇中少量乙酸:

加入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⑤⑥⑦       B.②④⑥⑧

C.⑤⑥⑧D.③⑥⑧

答案 C

解析 ①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故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错误;②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OH-,错误;③④乙醇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错误;⑦乙醇可添加在汽油中,作内燃机的燃料,错误。

2.交警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呼出的乙醇蒸气迅速变蓝,生成蓝绿色的Cr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具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⑤乙醇可与羧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A.②⑤B.②③

C.①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 ①乙醇沸点低、易挥发、易被检测,与测定原理有关;②乙醇密度比水小,可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与测定原理无关;③乙醇具有还原性,被K2Cr2O7氧化为乙酸,与测定原理有关;④烃的含氧衍生物不一定都能被氧化,与测定原理无关;⑤酯化反应与测定原理无关。

3.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

(2)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不写反应条件),原子利用率是________。

(3)属于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4)乙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

①46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________mol氧气。

②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

(2)CH2===CH2+H2O―→CH3CH2OH 100%

(3)D

(4)①3 ②2CH3CH2OH+O2

2CH3CHO+2H2O

解析 和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应和乙醇有相同的分子式和不同的结构,符合条件的是D。

★总结提升

钠与水、乙醇反应的比较

钠与水反应

钠与乙醇反应

实验

现象

钠块熔化为闪亮的小球,并快速地浮游于水面,迅速地消失,发出嘶嘶的声音,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

钠块未熔化,沉于乙醇液体底部,会慢慢上浮后下沉,最后消失,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

实验

结论

①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②钠与水反应放热,反应剧烈

③钠与水反应放出H2

④水分子中氢原子相对比较活泼

①钠比乙醇的密度大

②钠与乙醇反应较缓慢,放热

③钠与乙醇反应放出H2

④乙醇分子中,羟基氢原子相对于水不活泼

反应

实质

水分子中氢原子被置换,发生置换反应

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置换,发生置换反应

反应

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定量计

算关系

2Na~2H2O~H2↑

2CH3CH2OH~2Na~H2↑

(1)利用上述醇与钠的反应的定量计算关系,确定醇中羟基的个数。

(2)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方法:

1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0.5mol氢气。

题组二乙酸的性质及应用

4.[2016·合肥检测]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能导电 ②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③乙酸的分子式是C2H4O2,其中有4个氢原子,因此是四元酸 ④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⑤1mol乙酸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生成88g乙酸乙酯 ⑥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得到 ⑦鉴别乙酸和乙醇可以用NaHCO3溶液

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③⑥⑦

C.①②④⑥⑦D.②④⑤⑥⑦

答案 C

解析 ③乙酸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但—CH3中的H不能电离出H+,故乙酸属于一元酸,错误;⑤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属于可逆反应,错误。

5.山梨酸是应用广泛的食品防腐剂,其结构如图,下列关于山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6H8O2

B.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3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C.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可与醇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B

解析 A项,根据有机物中碳形成四条键,可以判断山梨酸中各个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从而确定分子式为C6H8O2;B项,1mol该物质含有2mol碳碳双键,最多能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C项,山梨酸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项,山梨酸含有羧基,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题组三乙醇、水、乙酸、碳酸中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

6.[2015·宿州模拟]某一定量有机物和足量Na反应得到VaL氢气,取另一份等物质的量的同种有机物和足量NaHCO3反应得VbL二氧化碳,若在同温同压下Va=Vb≠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①CH3CH(OH)COOH ②HOOC—COOH

③CH3CH2COOH ④HOOCCH2CH(OH)CH2COOH

⑤CH3CH(OH)CH2OH

A.②         B.②③④

C.只有④D.①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以下两点:

(1)1mol—OH与金属钠反应放出0.5molH2。

(2)醇羟基不与NaHCO3反应,1mol—COOH与NaHCO3反应放出1molCO2。

7.[2015·太原高三模拟]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C2H5OH ②CH3COOH(溶液) ③水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②>③>①

答案 D

解析 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

CH3COOH>H2O>CH3CH2OH。

★总结提升

比较乙醇、乙酸、水、碳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考点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1.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2.装置(如右图所示)

液液加热型,试管与桌面成45°(使试管受热面积增大)。

长导管起导气、冷凝、回流作用。

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止Na2CO3溶液倒流入反应装置中)。

3.反应特点

4.反应的条件及其意义

(1)加热。

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被收集。

(2)用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3)用浓硫酸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4)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可提高产率。

5.实验现象

饱和Na2CO3溶液上面有油状物出现,具有芳香气味。

6.注意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

乙醇、浓硫酸和冰醋酸,不能先加浓硫酸。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中和乙酸、吸收乙醇。

(3)防倒吸的方法:

导管末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或用球形干燥管代替导管。

(4)防止乙醇和乙酸挥发:

加热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防止液体剧烈沸腾,造成乙酸与乙醇的大量挥发。

(5)冷凝回流装置:

长导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的作用。

(6)防暴沸:

试管中加少量碎瓷片或沸石。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  )

(2)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  )

(3)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  )

(4)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  )

提示 

(1)√ 

(2)√ (3)√ (4)×

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

答案 A

解析 加入试剂时应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故A错。

2.[2016·唐山模拟]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

有关物质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操作如下:

①在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18.5mL正丁醇和13.4mL冰醋酸,3~4滴浓硫酸,投入沸石。

安装分水器(作用:

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

②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水洗,10%Na2CO3洗涤,再水洗,最后转移至锥形瓶,干燥。

③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馏分,得15.1g乙酸正丁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冷水应该从冷凝管__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2)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该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②中用10%Na2CO3溶液洗涤有机层,该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行分液操作时,使用的漏斗是________(填选项)。

(6)步骤③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18℃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________(填“高”或者“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________。

答案 

(1)a

(2)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

(3)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4)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

(5)C

(6)高 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冰醋酸和正丁醇

(7)65%

解析 

(1)为了增强水的冷凝效果,冷水应该从冷凝管的下口a端管口通入。

(2)在三颈烧瓶中乙酸与正丁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正丁酯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

(3)步骤①“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是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减小生成物水的浓度,可以使该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4)步骤②中得到的酯中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挥发出的乙酸,用10%Na2CO3溶液洗涤有机层,该步操作的目的就是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

(5)进行分液操作时,使用的漏斗是分液漏斗A、C,但是A的容积小,不利于物质的充分分离,所以应该选择C。

(6)由于正丁醇的沸点是118.0℃,乙酸的沸点是118.1℃,所以步骤③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18℃开始收集馏分,正丁醇和乙酸也混在其中,使得收集的产物质量偏多,所以产率偏高。

(7)乙酸正丁酯的物质的量是15.1g÷116g·mol-1=0.13mol;n(乙酸)=(13.4mL×1.045g·mL-1)÷60g·mol-1=0.23mol>n(正丁醇)=(0.80g·mL-1×18.5mL)÷74g·mol-1=0.2mol,所以反应产生的酯应该按照醇来计算,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0.13mol÷0.20mol)×100%=65%。

★总结提升

有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热方面

①用酒精灯加热:

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教材中的实验需要用酒精灯加热的有乙烯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蒸馏石油的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②水浴加热:

银镜反应(温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水浴)、蔗糖的水解(热水浴)、苯的硝化反应(40~50℃)。

(2)蒸馏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烧瓶中加碎瓷片防暴沸;冷凝管一般选用直形冷凝管,冷凝剂的流动方向与被冷凝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应相反。

(3)萃取、分液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萃取剂与原溶剂应互不相溶;若是分离,萃取剂不能与溶质发生反应;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4)冷凝回流问题

当需要使被汽化的物质重新流回到反应容器中时,可通过在反应容器的上方添加一个长导管达到此目的(此时空气是冷凝剂),若需要冷凝的试剂沸点较低,则需要在容器的上方安装冷凝管,常选用球形冷凝管,此时冷凝剂的方向是下进上出。

(5)在有机制备实验中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提高产品的产率

常用的方法有:

①及时蒸出或分离出产品;②用吸收剂吸收其他产物如水;③利用回流装置,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考点

 基本营养物质

1.糖类

(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分类

(3)性质

①葡萄糖[CH2OH(CHOH)4CHO]

②蔗糖和麦芽糖

蔗糖易溶于水,有甜味。

在稀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③淀粉和纤维素

常温下,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色,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

在酸或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4)用途

①糖类物质可给动物提供能量。

②葡萄糖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

③淀粉可作食物,可用于生产葡萄糖和酒精。

④纤维素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酯、黏胶纤维等。

2.油脂

(1)组成与结构

(2)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①酸性条件

油脂+水

高级脂肪酸+甘油。

②碱性条件(皂化反应)

油脂+NaOH

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3)用途

①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②用于生产肥皂和甘油。

3.蛋白质

(1)组成

蛋白质由C、H、O、N、S、P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性质

①盐析:

在轻金属盐作用下,蛋白质从溶液中凝聚成固体析出,其实质是溶解度降低,是物理变化,此过程可逆,加水后仍可溶解,蛋白质仍保持原有的生理活性,可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

②变性:

在重金属盐、受热、紫外线、甲醛、酒精等作用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析出,其实质是结构性质发生变化,是化学变化,此过程不可逆,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3)用途

①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

②蛋白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制作服装。

③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易错警示  

(1)符合通式Cn(H2O)m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糖类,如CH3COOH[C2(H2O)2]。

(2)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淀粉与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因分子式中的“n”值不同)。

(3)油脂虽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4)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并不是纯净物。

(5)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肠胃蠕动,但不能被吸收。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  )

(2)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织品效果更好。

(  )

(3)利用盐析后可以再溶解的性质可分离提纯蛋白质。

(  )

(4)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可以制得汽油、煤油,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  )

(5)淀粉、油脂、氨基酸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  )

(6)向食盐中加入淀粉溶液,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  )

(7)油脂在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  )

(8)蛋白质、纤维素、蔗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  )

提示 

(1)× 

(2)× (3)√ (4)× (5)× (6)× (7)× (8)×

题组一糖类的组成和性质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糖类物质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②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均为(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④淀粉遇加碘盐变蓝色 ⑤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⑥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被水解为葡萄糖,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⑦麦芽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二者水解产物相同 ⑧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⑤⑧D.④⑤⑧

答案 C

解析 ②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③淀粉和纤维素中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错误;④碘盐中加入的是KIO3,淀粉遇单质碘变蓝,错误;⑥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错误;⑦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错误。

2.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答案 D

解析 混合液呈碱性,加碘水不变蓝,不能说明不含淀粉,因为I2能与NaOH溶液反应;加入新制Cu(OH)2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葡萄糖。

故结论应为:

淀粉已水解,但不能判断是否完全水解。

★总结提升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3.注意问题

(1)检验淀粉时,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NaOH溶液反应。

(2)淀粉、蔗糖的水解实验是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检验淀粉或蔗糖的水解产物前应先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

题组二油脂的组成和性质

3.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油脂是很多特殊的酯组成的混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②油脂是产生能量最多的营养物质 ③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得甘油和肥皂 ④油脂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主要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进行水解 ⑤植物油和矿物油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⑥油脂中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⑦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 ⑧植物油的氢化属于取代反应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⑦

C.②③⑦⑧D.③④⑦⑧

答案 B

解析 ①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⑤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键,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错误;⑥油脂中含有C、H、O三种元素,错误;⑧植物油的氢化属于加成反应,错误。

4.[2013·上海高考]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

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