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569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低碳生活与国民素质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低碳生活与国民素质》

  课题成员:

  研究目的: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此,各国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呼吁国民倡导低碳生活,以降低碳排放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我国也不例外,但为何我国的碳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

在客观因素的背后,是否还存在着某些主观因素?

国民素质的高低对倡导低碳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

研究方式:

  调查我国与其他国家推行低碳生活的相关政策及实例,与国民的实际响应情况,通过进行比较,找出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分析国民素质对于倡导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并给出建议。

研究内容:

  最早提出低碳概念的国家——英国

  英国是最早擎起“低碳”大旗的国家,早在2003年就选定曼彻斯特、利兹、布里斯托等三大核心城市为作为低碳示范城市。

除了在中等城市搞低碳城市示范外,英国有关低碳的实践主要还是集中在低碳社区层面,其中以贝丁顿零能耗社区、HanhamHall生态社区最为知名。

  英国人民在政府的号召下,纷纷积极响应低碳,下面是一实例:

  史特劳斯夫妇的三口之家堪称英国“最牛环保家庭”一年只产一小桶垃圾。

过去12个月中,他们严格坚持一套环保生活模式:

在家中安装太阳能面板,自己种菜,重复使用塑料袋,将厨房垃圾用于积肥,就连废弃的木制马桶垫圈也用来当柴烧。

一年下来,他们全家制造的垃圾总量只有区区一小桶。

  种菜积肥装太阳能面板。

他们自备环保购物袋和容器上街购买生鲜食材,每回购物时总要仔细研究包装材料是否可回收,并且只买需要的东西。

此外,史特劳斯夫妇开始在家中种植甘蓝,而厨房的下脚料则成了最好的肥料。

但凡家中能回收、再使用的物品,他们从不放过,就连厕所的木制马桶垫圈坏了,也要送进炉子当柴烧,以便为家中提供暖气。

为了补充电力,史特劳斯家的屋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池面板。

平均每周垃圾几十克。

史特劳斯一家坚持把每星期制造的垃圾量用秤称过,然后公布在网上。

平均下来,他们每周的垃圾量不到57克——相当于3汤匙白糖的重量。

即使是圣诞节,这一家人制造的垃圾也仅有185克,主要是无法再回收的塑料包装袋。

作为一个“绿色家庭”,他们还拒收一切垃圾邮件。

  史特劳斯太太表示:

“虽然刚开始做时我们也感觉很别扭,可是现在早已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

比如我女儿很喜欢吃油炸的小零食,这对于我们减少垃圾的目标是个麻烦。

于是现在她每次买回一大袋,再把吃剩下的装入一个密封容器之中,这样便可以减少许多包装物。

我们整整花了18个月时间,才达到现在的低排放水平。

如果每个家庭都为环保作出努力,那么对于整个地球将是极大的改观。

  据悉,史特劳斯家上一次倒垃圾是2009年1月9日,一年下来所产生的垃圾仅够装满一小塑料桶。

他们表示,自己早已爱上了这种环保生活,并且立下誓言,今年将实现垃圾“零排放”。

  最早提出建设低碳社会的国家——日

  日本政府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全力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

数据显示,2008年日本政府科技预算为35708亿日元,比2007年增加595亿日元,增幅为%。

其主要增长点用于四个方面:

一是8个重点领域政策性课题的研究开发,二是战略重点科学技术研发,三是增加国家基础骨干技术的资金投入,四是通过科技预算对落实重点科技政策的项目给予经费保证。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日本政府将在今后5年内投入300亿美元,开发超越现有技术的、可为2050年全世界大幅度削减温室气体排

  放作出贡献的技术。

此外,日本正在逐步加强能源立法,用以规范和支撑其低碳社会建设。

  提到日本,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垃圾分类。

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

瞥其一斑,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分类精细,回收及时。

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

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

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

  二是管理到位,措施得当。

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

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

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蓝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

在一些公共场所,也往往会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别写着:

纸杯、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

  三是人人自觉,认真细致。

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

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

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

  四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

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

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最重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国家——美国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任初始即为能源部2010年申请263亿美元资金的预算。

此外,早在总统竞选过程中,奥巴马就提出采用碳限量和碳交易手段减少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

奥巴马上台后,开始大力推行减排政策,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未来国家能源安全相系,这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2009年5月19日,奥巴马提出了未来在美国销售汽车必须达到的油耗新标准,他认为新标准将帮助美国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同时促使汽车生产商制造更先进的产品,从长远来讲为顾客节约开支。

他认为推出车辆的能源效率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减排措施,也是迄今为止在减排问题上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新标准是雄心勃勃的政策,由于它从车辆油耗这个基本点出发,因此对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的贡献不可低估。

  在美国,公共住宅作为新兴低碳生活方式广受欢迎。

公共住宅是指美国那些共用健身房、办公区、车间、洗衣房和咖啡厅的私人住宅或公寓。

公共住宅生活可以节省60%的能源消耗。

在居住区附近设置办公区、车间和健身房能够减少出行带来的排放。

公共住宅中的居民直接参与社区的管理,这会进一步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一直以来,在公共住宅项目上需要投入的时间、资金和努力以及潜在的风险限制了其市场规模。

开发一个公共住宅项目需要五年,而这期间,项目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很高,同时开发费用也高。

但是,新型低风险、低投入的开发模式已经在美国出现,这也被称作合作模式或翻新模式。

这一模式下,开发者和未来的居民一起投资修建公共住宅。

居民通过拆掉围墙、建立共用设施以及共同实施管理职责等在现有的社区内形成自己的公共住宅区。

  在过去十年内,这一翻新模式的数量翻了三番,而这些社区中的居民人数实际上增长了四倍。

这一市场的覆盖率和多样性也有所增加。

公共住宅的二手房销售率也高于市场平均值,这说明,这一模式是人们所期待的。

随着对碳排放和节能问题的关注,能提供低碳生活模式的住宅很有市场优越性。

这能成为降低碳足迹以及满足社会需求的方法之一。

  最快做出行动,走向低碳生活的国家——中国

  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取得进展,并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将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低碳能源,相应的政策也随即出台,并且获得了群众的支持。

中国有关低碳城市的建设,上海东滩应该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如果一切能按照时间表顺利进行,“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城市”——东滩生态城现在应该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随着曾经拼命鼓吹生态城项目的领导问题,设计单位与投资公司之间的互相推诿,如此美好的理想只能永远的停留在图纸上了。

修建一个绿色建筑,一个可持续的社区或者城市,不仅仅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必须使之与周围环境和谐,而且要得到由下至上的参与和支撑。

国内城市的低碳实践还比较零散,城市的系统解决能力还非常薄弱,尚未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框架。

低碳概念应用在建筑、城市开发领域,作为一种对原有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颠覆,是一个系统工程。

  与日本异曲同工,中国也逐渐在实行垃圾分类。

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开始垃圾分类。

97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大学、中小学以及一些退休老人相继进行垃圾分类尝试。

99年4月23日,宣武区白纸坊的建功南里小区社区像过节一样热闹,中国首家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正式启动。

2007年9月,为迎接绿色奥运,北京市市政管委会接连出台两个文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一个是对厨余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一个是要求党政机关率先开展垃圾分类。

在奥运前,政府的强力推进,使全市垃圾分类活动进入高潮。

  奥运后,北京市管委宣布:

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率达到52%,超出预定50%的目标,全市2255个居住小区、大厦、工业区做到了垃圾分类,其中144个小区相继成为示范性金牌社区。

随着官方统计数字的年年攀升,标准分类回收桶在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然而政府被指责走过场的争议也一直存在。

  2009年1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再次组织师生,花了4个月对北京144个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暗访,调查结论仍然为:

几年来的分类试点工作效果甚微,许多工作流于浮表。

为何政府年年高歌猛进,民间却几乎波澜不惊呢?

2009年底,环保组织达尔问的毛达博士,计划将北京所有已实行垃圾分类小区都走一遍,以寻找症结所在。

然而,从达尔问目前已走访的5-6个小区来看,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在全北京公认做得最好的大乘巷1号院,家委主任崔湘文也承认,一年只做五六次厨余垃圾收集与清运,主要是为了做宣传,平时则不分;锦官苑小区的分类标准垃圾桶,全放在每幢楼地下附一层,最终沦为摆设。

  研究结果:

  以上调查分析表明,在倡导低碳生活方面,各个国家都有其一套相关的政策,也有了实际的措施。

从政策的出台上看,中国并不落后与其他国家,但为何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从一方面看,中国在倡导低碳上过于注重表面工作。

就以两会为例,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们对低碳经济的讨论几乎是除房价以外最乐于谈及的话题了,但更多是在产业层面和国家政策层面,却忽略了人们对低碳经济认识的程度,特别是生活中触及低碳经济层面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的现实问题。

  而从另一方面看,倡导低碳生活的实效关键还是在于国民素质。

仅就垃圾分类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硬件还远不能与日本相比,但更大的差距恐怕还是在软件上,即在于政府和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上,也在于每个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真细致精神和环保节能意识上。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人最讲认真、细致等方面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我国现在大多人口口声声说低碳,只是把其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时尚名词,而在其生活和言行上并没有身体力行、付诸实际,就如同人人都说要有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垃圾分类?

说到底还是国民素质的问题。

低碳生活的执行度取决一个人的素质,是否可以吸引更多人追随和信奉,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

倡导低碳生活,既节约了能源,又有效地尽最大可能性的保护了环境,更有利于今后的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而只有当我们国民素质有

  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之时,这些才会成为可能。

因此,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很重要,这个工作做好了,低碳生活的倡导才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得到国民积极主动的响应,否则,一切都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什么都无从谈起了。

  低碳生活作为人们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它不是降低生活标准和质量,而是提高人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水平,和人的素质与习惯直接相关,和人的观念密切相连,离开了素质的提高,低碳生活就达不到理想的目标。

一个良好的素养,一旦形成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就会导致整个国民素养的提高,就会让国家的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得到上升。

  毫无疑问,国民教育在倡导低碳生活中尤为重要。

面对世界倡导低碳的大趋势,面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现实,面对既要保障人们生活质量又要倡导低碳生活的困境,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不妨就先从国民教育入手。

而仅靠个人行为、理念推广也不足以形成合力,要达到全民素质提高的目的,这类针对低碳理念普及的国民教育工作,政府有着相当艰巨的任务。

如建设“低碳”城区,引导社会公众参与“低碳行动计划”,加强低碳科技知识的普及,开展低碳知识进学校等方式,推广“节能减碳”知识,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低碳不是能力,而是一种态度,它贯穿了我们生活的层层面面。

低碳要从小事做起,不开灯,少看电视,人走灯灭,随手关闭电脑等。

所以,对于低碳的问题,我们不要总是只挂在嘴上,而是要一点点做起,并用实际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环境保护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成功倡导低碳生活的关键,而如果养成了低碳习惯和形成了低碳意识,那国民素质肯定也会有所提高。

  篇二:

低碳生活研究性学习

  单位:

太平中学生物兴趣小组

  指导教师:

  打造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被人们日渐熟悉,过低碳生活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我们学校及时捕捉这一热点,在学生间开展了“低碳生活我设计”、“低碳生活我调查”、“低碳生活我倡议”等综合实践活动。

  一、课题的来源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这些问题也吸引了学生们很多的好奇心。

为此,我决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打造低碳生活,传播绿色文明”。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生活中有关碳排放量的现象。

三、课题实施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理解“低碳”一词的深层含义,了解大量的碳排放对我市人民生活的影响与危害,弄清相关的环境污染原因,如:

长时间开空调等,知道低碳生活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迫切性,用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孩子们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

  关注身边的科学,使孩子们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并在经历一个个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

  四、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确定研究的要点

  1、通过查阅资料,理解“低碳”一词的深层含义。

  2、通过调查,统计,掌握大量的碳排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与危害有多大?

  3、如何做到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小组分工情况

  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工业废气、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排放的废气等成为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的主要途径。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于是,我们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了三个小组进行分组研究,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到日常生活中去调查碳在我们生活中的排放情况。

通过分析、整理,获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解决急需解答的问题。

具体分组如下:

  (三)具体实践过程

  《第一组同学实践过程:

收集,整理》

  这个实践活动的材料收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第一小组同学的收集准备过程很仔细,很认真。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二氧化碳打交道,比如每天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在排放二氧化碳,家庭大量的电能使用消耗着二氧化碳?

?

到底什么是“低碳”、为什么要过低碳生活?

我们心中充满了好多疑问,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翻阅书籍,询问家长或是上网查一查等。

  我们首先来到图书馆,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寻找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我们分头行动,有的同学立刻回到家里询问长辈有关“低碳”的知识;有的同学来到网络世界,搜索与“低碳”相关的话题,进一步充实我们小组的知识储备。

最后组长杨连叶对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合理的整理和归纳,确保小组收集到全面的信息。

由于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丰富性,这些研究起来,更真实,更迫切,更得心应手。

  观察、收集、整理后,汇报结果如下:

  杨连叶在小组内召开了一次“汇报成果庆功会”。

组员们汇报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说的很全面。

  1、王耀超说:

“我和薛天寅在图书馆的书籍中发现了“低碳”一词提出的背景,我们以表格的形式记录给大家分享一下。

  篇三:

研究性学习:

低碳节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