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学原理 期末复习要点考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167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学原理 期末复习要点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学原理 期末复习要点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学原理 期末复习要点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学原理 期末复习要点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学原理 期末复习要点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学原理 期末复习要点考研.docx

《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学原理 期末复习要点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学原理 期末复习要点考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学原理 期末复习要点考研.docx

浙江农林大学旅游学原理期末复习要点考研

《旅游学原理》课程内容回顾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1、综观人类旅行旅游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古代旅行、近代旅游、现代旅游

2、人类旅行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道

3、西方和我国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古代旅行的特点

西方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

1.宗教旅行2.商务旅行3.求知求学旅行(大游学)4.消遣旅行(温泉,自然观光)5.探险旅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我国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

1.帝王巡游(下江南)2.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3.商务旅行4.宗教旅行(鉴真东渡)5.士人漫游(李白)6.科考旅行(徐霞客)7.佳节庆游

古代旅行的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一个国家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2)在这一时期中,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规模上居主导地位者始终是商务旅行。

(3)在这一时期中,消遣行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段及其附庸。

4)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4、近代旅游产生的背景

文艺复兴和产业革命:

文艺复兴运动给人类的解放奠定了精神上的基础,产业革命奠定了人类的物质基础,而且树立了人们新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这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5.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除了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之外,产业革命还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4)产业革命推动技术进步(5)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社会财富

6、近代旅游开端的标志(时间、人物、事件)

1841年7月5号托马斯;

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团体旅游活动

7、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

(2)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3)科技进步,包括交通,通信,信息等技术(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6)教育事业的发展

8、我国近代旅游形成的标志(时间、人物、事件)、中国自己设立的第一家旅行社

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

1927年“旅行部”从银行独立,改为“中国旅行社”——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9、我国现代旅游的发展阶段、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初始阶段(1949-1957年)开拓阶段(1958-1965年)坎坷阶段(1966-1977年)发展阶段(1978-至今)调整发展阶段(1978-1991年)全面发展阶段(1992-至今)

新中国第一批华侨服务社的创立:

厦门华侨服务社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1、旅游活动的特征和要素构成——三要素、六要素

特征:

历史性、异地性、暂时性、目的性、综合性(异地性和暂时性是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三要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吸引物或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注:

非旅行社)

六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

2、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社会文化性

3、基于地理范围、出游目的的旅游活动类型划分

地理范围:

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

基于出游目的:

消遣性旅游(观光、度假、文化、宗教、探险、特殊兴趣旅游)

事务性旅游(公务、商务、会议、家庭和个人实务旅游)

4、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1)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及认识这些特点的意义

特点:

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综合性

意义:

普及性:

1.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因而预示着旅游业未来的市场前景2.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不仅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群众,更反映着其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

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有必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目标市场。

地理集中性:

1.有助于指导旅游设施和旅游企业经营地点的选址2.有助于指导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工作。

季节性:

1.有必要认清季节性对旅游业经营的危害2.有必要建设和宣传适合游客全年来访的旅游目的地3.有必要注重旅游产品线的开发和优化,尤其是注重开发有卖点的淡季产品

综合性:

行为动机的多重性:

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多种多样

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

(2)普及性的3个方面:

大众旅游的出现、奖励旅游的出现、社会旅游的出现

(3)地理集中性的含义与3个方面的表现

含义:

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国际旅游文献中称之为地理集中性。

表现:

全世界旅游接待量的地区分布格局、旅游活动量在全国各地的分布格局、来访旅游者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中开展活动的地域分布情况。

(4)地理集中性形成旅游热点(线)、旅游冷点(线)

(5)旅游季节性的含义、旅游旺季、旅游淡季

含义:

对于人们的出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均衡现象,旅游学研究称之为季节性。

(6)旅游季节性的成因、产生的后果及消除旅游淡旺季的措施

成因:

1.当地的气候条件对游客来访的季节性有着很大的影响2.在旅游客源地方面,影响人们出游季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地社会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

3.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对旅游季节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4.传统习惯对人们出游活动的季节性也有一定影响。

旅游淡季:

旅游设施的闲置和资源的浪费、从业人员的季节性失业等。

解决方案:

市场营销、吸引事务型旅游者、季节性弱的产品。

旅游旺季:

人满为患,引起旅游接待地区的承载力问题。

解决方案:

经济杠杆、控制人数、预约制、节假日调控

第三章旅游活动主体

1、世界旅游组织和我国对国际旅游者的界定框架

世界旅游组织:

国际游客:

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连续停留时间不满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从事某种从所到访问国家获取报酬活动的人。

国际旅游者(超24h不超1年)、国际短程游览者(少于24h)

我国:

入境游客(in-boundvisitor)指来我国探亲访友、度假、观光、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我国大陆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居民,包括入境旅游者(in-boundtourist)和入境一日游游客(in-boundday-visitor)。

2、世界旅游组织和我国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世界旅游组织:

国内旅游者(不超过6个月)

我国:

国内旅游者(domesticvisitor):

指离开惯常居住地,在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并在到访之地的旅游住宿设施内逗留至少一夜,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3、北美和欧洲国家对国内旅游界定的区别

北美:

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在判断是否属于国内旅游者时采用的标准是在异地逗留时间的长短。

英国旅游局——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法国旅游总署——凡出于消遣、健康、会议、商务或修学等目的,离开惯常居住地,外出旅行超过24hr但不超过4个月的人。

欧洲国家:

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在判断是否属于国内旅游者时采用的标准是在异地逗留时间的长短。

英国旅游局——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法国旅游总署——凡出于消遣、健康、会议、商务或修学等目的,离开惯常居住地,外出旅行超过24hr但不超过4个月的人。

4、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1)收入水平:

可随意(自由)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与旅游需求的关系

(2)闲暇(余暇)时间我国:

周末双休制+法定假日+带薪休假

5、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旅游动机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影响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人格类型

(3)帕洛格旅游消费者心理类型分布模型78页

6、理解三种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①消遣型旅游者:

(1)人数最多、所占比例最大;

(2)出游时间季节性很强;

(3)拥有较大程度选择自由;(4)对价格较为敏感;(5)停留时间一般比较长。

②差旅型旅游者:

(1)人数较少,但出行次数频繁;

(2)没有季节性;

(3)没有选择自由;(4)旅游服务强调舒适、方便,人均消费高;

(5)对价格不敏感。

③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1)兼有前两类的特点

(2)利用带薪假期、传统节假日外出探亲访友;(3)外出旅行的季节性较弱;

(4)大多对价格较为敏感;(5)没有选择目的地的自由;

(6)较少利用旅游地住宿设施和服务设施。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

1、旅游资源的特点

(1)涉及范围的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向性、(3)易损性、(4)遗产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垄断性/地域性、(5)当代人造资源的可创新性

2、旅游资源分类

基于成因或内容属性分类:

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2003年国标分类体系:

8个主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象气候自然景观、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

3、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衡量标准

价值决定:

1.质量2.规模3.组合与分布/聚集程度——有机组合or分离状态、相对集中or分散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体系构成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资源本质特征在于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衡量标准:

该项旅游资源所能吸引来访的游客数量

4、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必要性:

潜在旅游资源转化成为现实旅游资源——发挥

现实旅游资源再生性开发——改善、提高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应用:

(1)作为解释旅游地演变的模型(能充分描述旅游地发展历程)

(2)预测旅游地未来发展趋势

(3)指导旅游地规划和市场定位、营销工作

5、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保护性开发原则

①保护放在首位。

特别是对于遗产类的有形旅游资源,尤其应当注意在保护和维护其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②开发规模不得超过该地的旅游承载力;③建设项目与周边景观与环境相协调。

包括选址/布局、规模、高度、造型风格、色彩、建筑材料使用等。

(2)突出独特性原则

①旅游业是一个需要“新、奇、特”的行业!

②特色是旅游开发的生命线、灵魂!

——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

——尽量发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

——努力反映当地文化特点

(3)社会营销导向原则——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实现三大效益的最大化

(4)总体规划原则——系统工程;统筹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

6、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旅游资源调查

(二)旅游资源评价(三)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四)制定旅游规划(五)景区建设与管理

7、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和保护工作的途径,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问题

原因:

自然因素:

突发性天灾、自然风化作用、动物原因等

人为因素:

战争破坏、建设性破坏、游客活动、当地居民的损害和破坏、工业污染等

保护工作的途径:

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护。

对自然作用带来的危害:

可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

如对老鼠、白蚁,可以采用放置药物杀灭;对于鸟类,可以通过架设隔离装置;对于自然灾害,可以使用技术手段治理和预防。

对游客带来的破坏:

加强规划,充分估计旅游容量,限制游客人数,避免旅游地“超载”所带来的破坏。

避免旅游地“超载”的办法如经济杠杆、分流、限制游客数量、轮休(歇)等。

对于重要的文物建筑以及供游人观赏的珍稀动植物等,应架设隔离装置,避免游人触摸攀爬。

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旅游者,要予以制止,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予以罚款乃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对于游客以外的其他人为原因造成的破坏:

加强宣传,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对损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五章旅游业

1、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五大部门

三大支柱:

旅行社行业、交通客运业、住宿业

五大部门:

住宿接待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行业务组织部门、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

2、旅游业的特点(特别注意要理解劳动密集型的含义)、性质——经济性产业(与旅游活动根本属性的区别——社会文化性)

特点:

①综合性产业②劳动密集型产业③涉外政策强的产业④脆弱的产业

3、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的作用

旅游饭店的作用:

①提供旅游服务的重要基地②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旅游创收的重要渠道④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行业

⑤饭店是衡量旅游地接待能力的重要标志

旅游交通的作用:

①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②是旅游区兴起和发展的前提条件③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

④交通有时也是旅游活动形式,是旅游吸引因素

⑤交通、景观、游憩、历史、文化、自然价值综合

★“发展旅游,交通先行!

”;“可以说,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在根本上是交通和通讯业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结果!

”;“旅游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交通的发展史!

4、我国目前旅行社的分类

①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

②经营国内、入境、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

5、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

①组织和接待团体旅游(包价旅游:

综合包价旅游和小包价旅游)②接待和安排散客旅游

6、饭店集团化的两种类型

①紧密的饭店连锁集团②松散型的饭店合作集团

7、理解并掌握旅游产品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的现实意义

特点:

1.无形性2.不可转移性3.不可分割性4.不可储蓄性5.综合性

意义:

1.无形性:

决定了旅游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某一旅游产品之前难以对其进行检查和客观评价,同时也决定了旅游产品供给者只能通过印刷品和录像等宣传手段去帮助旅游消费者了解旅游产品。

2.不可转移性:

旅游产品在地点、空间上不可转移的特点。

就国际旅游而言,这一特点补充和完善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同时也是交通运输成为完成旅游活动的重要技术手段的原因。

其二是指同服务相关的设施和用品在所有权上的不可转移特点。

这一点决定了旅游者无权损坏有关的设施和用品或将其占为己有。

使用权的有限性也决定了旅游者无权自行决定让他人分享,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无权将使用权自行转让给他人。

3.不可分割性:

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并且是在同一地点发生的。

这种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或不可分割性是旅游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意味着服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服务人员的衣着仪表都会对产品的质量和顾客的满意程度产生影响,从而也决定了质量控制在旅游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4.不可储蓄性:

这一特点决定了很多旅游企业对其产品实行差别定价以及运用各种营销手段驾驭市场需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综合性:

整体旅游产品的这一综合性特点,不仅使其不同于制造业的物质产品,同时也使其有别于其他服务行业的服务产品。

这一特点决定了目的地各旅游行业同步发展和联合营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六章旅游市场

1、WTO的国际旅游市场划分(五大区域)

WTO将全球国际旅游市场划分为欧洲、美洲、亚太、非洲、中东五大市场

2、国际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与趋势

(1)旅游的流向是由近及远,以近距离旅游为主

(2)旅游客流主要源自于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地区(3)亚太地区在全球国际旅游业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4)远程旅游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5)大型城市将会形成重要的旅游中心

3、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构成、特点

2000年以前分为外国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

2000年以后分为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特点:

(1)总体态势稳步上升

(2)港澳台同胞占据绝大比重

(3)外国人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4、目前我国最大的入境旅游区域市场——亚洲;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国——韩国

5、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1)市场规模大:

旅游人次位居世界第一。

2015年国内旅游超过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

(2)短程旅游比重大(3)活动形式以散客为主(4)消费总额增速快,但人均消费水平低(5)季节性强

6、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1)增长速度强劲(2015年,出境旅游1.17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增长9.0%)

(2)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3)港澳游份额最大(4)消费水平高(2015年1045亿美元,增长16.6%)(5)流行多国游线路

第七章旅游的影响

1、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基本表现,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问题

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作用: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扩大内需,促进货币回笼(3)增加就业机会(4)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增长(5)调整产业结构,带动行业发展(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7)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国际合作

消极作用:

(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4)可能产生外汇漏损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的基本表现:

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习俗民风、文化特征、示范效应、文化涵化、文化漂移

积极作用:

(1)促进人类相互了解,增进友谊

(2)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社会文明进步(3)开阔视野,增长知识(4)提高思想道德修养(5)调剂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6)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消极作用:

(1)民族文化的变异

(2)社会矛盾的产生(3)思想领域的负效应

旅游对环境影响的基本表现:

积极作用

(1)经济支持

(2)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3)推动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

消极作用

(1)三废污染:

水体大气固体废弃物

(2)噪声污染(3)视觉污染(4)动、植物破坏(5)影响野生生物的保护(6)影响生态系统的保护

2、世界旅游日——9月27日

3、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内涵及目标

内涵:

满足需要;环境限制;平等

目标:

(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4、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1)核心问题——旅游承载力

(2)实施关键——旅游管理能力

5、可持续旅游发展实现途径

(1)端正认识:

对旅游的影响全面理解和认识

(2)科学规划:

防止超负荷发展(3)依法治旅:

加强管理(4)宣传教育:

进行旅游伦理建设(5)平衡利益:

特别强调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积极参与(6)探索实践:

生态旅游,替代旅游,大众旅游生态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