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音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小学人音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人音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人音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课春景
教材分析
钢琴曲《致春天》,是一首钢琴抒情小品,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
描绘了春天降临大地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柳琴曲《春到沂蒙》,是一首柳琴独奏曲,描绘了山东省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和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
乐曲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为素材,具有浓郁的山东风味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
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
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
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是影片《绿色钱包》中的一首插曲。
曲调细腻流畅,描绘了绵绵的春雨,使冬眠的万物复苏,也隐喻着春雨滋润着少年儿童的心田。
这首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纯朴而富有诗意。
歌曲为2/4拍,宫、徵交替调式,一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唱名,拍打节奏的准确性也有了一定的能力,但视唱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另外,继续加强两声部合唱的和谐统一训练,正确运用切分音,并懂得其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以及音乐创作是本课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出《致春天》的乐曲结构以及主题每次出现时的变化。
2.在聆听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柳琴,并记住柳琴的音色。
能简单描述乐曲所表现的“春到沂河”的意境。
3.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鸟小鸟》,表现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并能说出歌曲各乐段在节奏、旋律、歌词内容上的不同。
4.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春雨濛濛地下》,并背唱歌曲,能和同伴一起编创节奏,在合适的地方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和表演。
5.认识切分音
(一),能正确运用于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懂得切分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用轻快、活泼、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学习切分音节奏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
教学难点:
二声部歌声的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沙锤。
教学方法:
听辨与创编实践。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学期寄语
1.总结上学期学习内容及情况。
2.介绍本学期学习任务及内容。
3.强调音乐学科在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把握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二、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
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
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1)设问:
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适时指导,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 但情绪不同。
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 热烈。
5.创编好活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都能表达出来。
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6.教师小结。
作业:
课下收集关于“春天”的歌曲,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致春天》主题曲调的图形谱。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模唱《致春天》主题曲调。
三、交流资料。
四、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
(1)歌曲是几拍子的?
说出该拍号的含义?
(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
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
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
设问:
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
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
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
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6.二度创作:
用舞蹈动作、加入打击乐器、小品等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五、合唱歌曲
1.分组分声部演唱曲谱。
2.分组分声部填唱歌词。
3.听歌曲录音,区分声部。
4.合唱歌曲,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
5.跟伴奏演唱歌曲。
(自选一个声部演唱)
6.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7.小结:
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我们祈盼春天,歌唱春天,赞美春天。
知识拓展:
切分音的种类。
板书设计:
1.正常的强弱关系:
2/4 ××丨×× ××丨× -丨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2/4 ×× ×× →×××丨
第3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演唱《小鸟小鸟》。
三、学习歌曲《春雨濛濛地下》
1.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设问: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
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
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四、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
设问:
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
“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借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师生讨论后再演奏。
五、音乐知识:
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4××丨××××丨×-丨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2/4××××→×××丨
六、小结:
“春雨贵如油”,春雨给植物带来了生机,使万物复苏;春雨蒙蒙地下,给人们带来喜悦的心情,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作业:
课下背唱歌曲,有兴趣的同学可创编新的歌词唱一唱。
板书设计:
×××
第4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演唱《春雨濛濛地下》。
三、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
春水从何处来?
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
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
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设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合唱有几个声部?
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四、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
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徒手为歌曲伴奏:
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
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五、创作活动
1.复习常用音符的形式: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并找出上述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加以巩固。
2.巩固特殊节奏型
a.切分音。
b.跨小节的切分音。
c.前八分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分。
d.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特别注意八分休止符。
e.自创作品,描绘春景、春色、春意。
3.创编节奏。
4.创编旋律。
六、小结:
有无数形式可以赞美“春”歌颂“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去创作吧。
拓展与研究:
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赞美春天。
比如:
绘画、小品、舞蹈等。
板书设计:
音符形式、节奏型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教学反思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是影片《绿色钱包》中的一首插曲。
曲调细腻流畅,描绘了绵绵的春雨,使冬眠的万物复苏,也隐喻着春雨滋润着少年儿童的心田。
这首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纯朴而富有诗意。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气息的歌曲,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学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与想象蒙蒙的春雨的声音与情境,通过象声词“刷刷刷刷”,感受春雨的细腻,学生们都知道在这里可用沙锤伴奏,同时我还鼓励他们用身边的物品编创“刷刷刷刷”的声音,很多孩子很有创意,有的说,快速翻书的声音;有的说,晃动白纸的声音;还有的说,摩擦衣服的声音,通过自己创编,是高年级孩子在音乐课中普遍能感受到的乐趣。
这首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地方就是切分音的节奏,切分音是改变音符强弱关系的节奏型,由于强弱关系的改变,很多同学把握不好切分节奏,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弹奏三条旋律,让学生感受并找到切分节奏,再学唱歌曲时就特别强调切分音节奏在演唱中的强弱的把握,让学生通过“聆听-试唱-听范唱-演唱”的方式更好的唱准切分节奏,之后还让学生在“刷刷刷刷”处创编不同的节奏,有的是二八节奏、二个四分音符节奏、还有切分节奏,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既掌握了切分节奏,同时在创编中找到了乐趣。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
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第一乐句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节的跨小节切分音运用使得曲调明亮而又舒展,情绪热烈。
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
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
切分音型的掌握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2、表演《巴塘连北京》
教学重点:
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气氛
教学难点:
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教学课时:
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
(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谜语:
考考你的小耳朵:
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
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
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
设问: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
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
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
5.师生讨论。
设问:
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
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
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从引子开始一段一段地议论,可根据课时的安排有的可详,有的可略,边议边再听各段音乐的片段)。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
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
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
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
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
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
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范唱:
有条件的最好结合影视片。
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
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
(4)完整地唱好全曲。
注意强弱节拍感。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
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课后小结:
表现藏族歌曲的优美,藏族舞蹈的律动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点:
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课时:
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1.从地理知识上导入:
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
在云南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格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设问:
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
(热情、欢快)
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
“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
设问:
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
)
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及曲调: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
这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
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
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迷人的火塘》
教学课时:
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
这是侗家的风格。
设问:
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
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
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
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
设问:
“
”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
与学过的“
”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
——师生讨论,复习“
”节奏。
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它是与“
”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
“
”是“
”的缩短,而“
”与“
”是同一种形式,而“
”是
“
”的变化,所以是同出于“
”的切分音的形式。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三、课后小结:
歌曲表现了佤族音乐的原始古朴。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2、编创与活动
3、听辨训练
教学重点:
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编创与活动
教学课时:
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
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
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
确定合
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2)作情景表演。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
边唱边转动歌舞。
二、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
1.在本活动的前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本地区及本民族的歌与舞。
收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长学习,可以向邻居、朋友学习,还可以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旨在拓展性学习。
2.做组织工作,了解学生中有多少学生已收集到有关的内容及表演形式,这样活动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乱。
3.以学生的收集内容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这样风格各异,五彩缤纷,就能形成一个各族儿童联唱表演,以体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是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的体验。
三、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
”,而B是“
”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
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四、课堂小结:
欢乐的侗家村寨。
第三课 飞翔的梦
教材简析
歌曲《飞越彩虹》是美国经典电影《绿野仙踪》的主题歌。
歌曲优美的旋律,清新的嗓音,唱出了一个位于彩虹之上、天空蔚蓝、梦想实现的理想世界。
歌曲有两个乐段组成。
第一个乐段为两个相同的乐句,第二个乐段有两个乐句。
管弦乐《飞翔的女武神》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二部《女武神》第三幕的前奏曲。
此曲描绘的是英武非凡的女武神们挟着风云雷电在九天之上纵马飞驰、放声高唱的场景。
乐曲有两部分组成。
歌曲《小白船》是一首朝鲜童谣。
歌曲优美而抒情,描述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
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生动地表现了“船儿”在河中摇曳的形象。
全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整个曲调流畅、优美,节奏平稳、舒展,给人以轻舟荡漾、恬静舒适的感觉。
二声部和谐悦耳,充满想像,进一步地抒发了人们在这美好的意境中所激起的内在情感。
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是一首歌唱美国“迪士尼乐园”的歌曲。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在这个小世界中感受到的美好和欢乐以及对真善美这一人类心灵崇高境界的赞颂和追求。
学情分析
通过聆听学唱歌乐曲,感受真善美的小世界,表达“飞越彩虹”时美好梦想实现的理想世界。
唱好二声部合唱歌曲,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聆听《飞越彩虹》和《飞翔的女武神》,能哼唱音乐主题,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音乐中的意境与情景。
能用动作表现旋律的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2.用欢快、舒展的歌声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和《小白船》,并能与同伴合作,用唱、奏、舞等形式进行表演,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美好梦想的向往。
3.在学唱歌曲中认识和掌握反复记号“D.C.”,能为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划分段落。
4.能按视唱练习的要求唱一唱,并找出带有切分音的旋律。
5.通过流动“do”的视唱练习,能体会到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式在表现音乐中“飞越彩虹”时的不同效果。
教学重点:
能够与同伴合作,用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用动作表现旋律特点。
。
教学难点:
通过视唱,体会不同的力度和演唱形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知识卡片。
教学方法:
模仿表演。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二课歌曲。
二、聆听歌曲《飞越彩虹》
1.导入:
你是怎样理解“飞越彩虹”这个名字的?
当你看到这个名字时,你会想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简介电影《绿野仙踪》的故事情节。
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
设问:
哪一句旋律有“飞越彩虹”的感觉?
4.跟着老师的弹奏用“wu”哼唱第一、二句旋律,边唱边做律动,体验旋律的起伏。
5.完整地聆听歌曲,从节奏、旋律上区分乐句和乐段。
6.再次聆听,设问:
主人公有什么梦想?
你认为她的梦想能实现吗?
7.聆听不同形式的演唱和演奏,比较歌曲用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8.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1.播放迪士尼乐园视频,设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谁去过?
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2.播放歌曲录音,介绍歌曲出处。
3.聆听歌曲,问:
歌曲中哪句歌词在不断重复?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再次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5.看歌谱听范唱,歌曲演唱的顺序是怎样的?
6.认识反复记号“D.C.”
(1)复习以前学过的不同的反复记号。
(2)结合歌曲演唱顺序认识反复记号“D.C.。
(3)从歌曲中找出反复记号“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