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045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docx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的基本特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docx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一)整体观点的概念

  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2)形神一体观

  (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

  

(一)症、证、病的概念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二)辨证与论治的概念

  1.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感冒是一种“疾病”,“症状”是临床表现,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证”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感冒。

  咳嗽是一种“疾病’’,“症状”是临床表现,如咳嗽声重、恶寒发热、社苔薄白、脉浮紧;“证”是风热犯肺还是风寒犯肺。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第二节:

阴阳学说(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

  一、阴阳的属性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阴阳的可分性,即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昼为阳,夜为阴。

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2)阴阳的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如属阴的寒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证;属阳的热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

病变的寒热性质变化,其证候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三、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在诊法方面,分析四诊收集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色泽的鲜明者为病在阳分,晦暗者为病在阴分。

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

  脉象部位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态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2.在辨证方面,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表证、实证、热证属于阳证,里证、虚证、寒证属于阴证。

属于阳证类型的疾病,如疖、痈、丹毒、脓肿等,多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属于阴证类型疾病,如结核性感染、肿瘤等,多为慢性疾病,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不痛或隐痛等症状。

 

(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

  1.确定治疗原则(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

  

(1)阴阳偏胜治疗原则:

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

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如: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

  

(2)阴阳偏衰治疗原则:

“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

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2.归纳药物的性能

  

(1)药性:

寒、热、温、凉,“四气”。

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如黄芩、栀子属阴;附子、干姜属阳。

  

(2)五味:

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3)升降浮沉:

上升,下降,浮为浮散,沉为重镇等作用。

  ①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其性升浮为阳;

  ②清热泻下、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下行、沉降为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及五行学说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一)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

  “木日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

  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2.火的特性

  “火日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为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

  3.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

  4.金的特性

  “金日从革”

  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

  5.水的特性

  “水日润下”,润下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寒冷、滋润、向下等作用的事物。

 

(二)五行分类(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一)五行的相生相克(正常状态)

  1.五行相生(母子关系,相邻相生)

  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资生、助长和促进的作用。

  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箭头方向相生,前者为母,后者为子。

火为例,火的前面是木,木为母,火的后面是土,土为子。

  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是指木、土、水、火、金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制约的作用。

  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间隔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土为例,土前面是木,木克我(土),我(土)所不胜;土后面是水,我(土)克水,我(土)所胜。

  

(二)五行的相乘相侮(异常状态)

  1.五行相乘

  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

  次序:

木一土一水一火一金一木

  2.五行相侮

  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过度克制现象。

  次序:

木一金一火一水一土

  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阐述疾病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两个方面。

  木(肝)一火(心)一土(脾)一金(肺)一水(肾)一木(肝)

  母病及子:

肾(母)精亏虚不能自助肝(子)血,导致肝肾精血亏虚证。

  子病及母:

心(予)血不足累及肝(母)血亏虚,导致心肝血虚证。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

  相乘:

木(肝)一土(脾)一水(肾)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

  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影响脾胃运化;或脾胃虚弱,导致肝脾不调或肝胃不和之证。

  相侮:

木(肝)一土(脾)一水(肾)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

  肝火亢盛,肺金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之方向克制,称为“木火刑金”。

  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称为“土虚水侮”。

  2.指导疾病的诊断

  疾病定位诊断: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诊断为肝病;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诊断为心火亢盛。

  疾病传变诊断:

木(肝)一土(脾)一水(肾)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

  脾(土)虚病人,脉见缓象,而面见青(木)色,为木乘土;

  心(火)脏病病人,脉象洪,而面见黑(水)色,为水乘火。

  

(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治法

  木(肝)一火(心)一土(脾)一金(肺)一水(肾)一木(肝)

  治疗原则: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治疗方法:

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

  滋水涵木法:

滋肾阴以养肝阴,以制约肝阳上亢的方法。

  培土生金法:

补脾气以益肺气的方法。

  金水相生法:

滋养肺肾阴虚的方法,又称滋养肺肾法。

  益火补土法:

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方法,又称温肾健脾法。

  2.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治法

  木(肝)一土(脾)一水(肾)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

  治疗原则:

抑强或扶弱。

  治疗方法: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抑木扶土法:

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

以疏肝、健脾、和胃来治疗肝脾不调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方法。

  培土制水法:

又称敦土利水法。

健脾利水以治水湿停聚病证的方法。

  佐金平木法:

又称滋肺清肝法。

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方法。

  泻南补北法:

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

泻心火补肾水以治心肾不交证的方法。

 第四节:

藏象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

  

(一)心的生理功能

  心在志为喜,在体为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

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经属心而络于小肠。

  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

  1.心主血脉;

  2.心主神明。

  

(二)肺的生理功能

  肺居胸腔,左右各一,上接气管、喉咙,与鼻相通。

在诸脏腑中,肺位最高,

  故称“华盖“。

由于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肺在志为悲,在体为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肺与大肠相表里,手太阴经属肺而络于大肠。

  肺的生理功能,包括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

  1.肺主气,司呼吸

  肺具有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交换,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吸人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相合生成宗气,贯心脉以行心血;并且,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故“诸气者,皆属于肺”。

  2.肺主宣发与肃降

  肺主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肺的宣发,排出体内的浊气;

  

(2)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皮毛;

  (3)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肺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肃降、收敛的生理功能。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吸入自然界清气,下纳于肾;

  

(2)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其他脏腑,并将津液下输于肾;

  (3)清肃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在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维持呼吸运动、水液代谢的正常进行。

在病理情况下,“肺气失宣”,可见鼻塞、喷嚏、恶寒、无汗、呼吸不畅,胸闷喘咳等症状;“肺失肃降”,可见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症状;两者又常相互影响,可见呼吸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等病症。

  3.肺主通调水道

  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