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9675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1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17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

博士研究生选题报告

姓名学号

导师姓名职称教授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题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6年08月25日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4)课题的创新性。

(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注:

(1)开题报告由各院(系、所、中心)组织实施,专家组成员由3-5位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

应同时邀请导师和督导组相关专家参加,导师担任组长。

(2)博士生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

专家组的作用是帮助导师和研究生执行选题论证,尤其是对开题报告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

论证意见按“优”、“通过”、“不通过”三级评定。

(3)对开题报告成绩评定为“优”者(比例不超过10%),可申请校博士创新基金,请专家组按有关文件要求推荐;通过者按计划开展论文工作;不通过者,在半年内需重新开题,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

选题报告主要内容

论文题目: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国际旅游业从一个无足轻重的产业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产业[1]。

1950年开始至1996年,世界旅游业保持了年均增长7.1%的速度,从1950年接待国际旅游者2500万人次增长到1996年的5.95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以当年价格计算,不包括国际交通)也从21亿美元增加到4250亿美元。

预计2020年全球将接待16亿人次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消费将达20000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35%和6.7%。

保守估计,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世界潜在旅游人数的10%。

如果把各国的国内旅游收入加在一起,1992年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谢彦君,2001),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性产业,它创造了大量的利润和税收,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出口,吸引了投资,前景十分辉煌。

然而,伴随着这种繁荣,各种因过度开发而导致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并显示出其潜在的威胁,而这种状况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的驱动力而把旅游业列为优先发展项目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往往是:

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对旅游区点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设施建设的病态膨胀;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威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这种关注促成了宏观旅游管理领域中的一种新观念的产生:

可持续旅游发展(Sustainabletourismdevelopment),这一思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兴起,显示了人们在旅游开发领域中对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这一主题的积极响应和深刻理解。

如果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作一简单回顾,就会发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思潮孕育出来的,是70年代初期人们对经济发展与其环境效应的关系进行思索的产物[2]。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是一个来自管理学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但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在公司治理理论中,利益相关者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被该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

国外旅游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利益相关者”概念,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在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引入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和理论[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也逐渐凸现,要获得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关注其利益要求,并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4]。

在这种背景之下,本文选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当中做系统研究,也将达到丰富旅游学相关研究内容的目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外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

利益相关者理论正式形成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这一理论己经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

纵观笔者已经收集到的英文文献来看,以下一些西方学者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不能不提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企业契约理论的基础上,以弗里德曼(Freeman)、多纳德逊(Donaldson)、布莱尔(Blair)、米切尔(Mitchell)为代表的一批管理学家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

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当地社区、媒体、环境保护主义者等个人和团体。

他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以后,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

企业的决策和公司治理架构中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发言权,否则他们就会威胁撤出其投资,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是“一种治理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5]或“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6]”。

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组成契约的各类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它能否有效地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股东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1996年1月,另外一位布莱尔——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时,正式提出要建立一种“利益相关者经济”(stakeholdereconomy)。

在这种经济中,大家相互信任,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共同受益,“所有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贡献取得发展,没有哪个群体或阶级受到优待或排斥”。

尽管有学者认为布莱尔首相的讲话不过是哗众取宠、为英国工党拉拢选票而己(约瑟芬·马特比、路易·威尔金森,1999),但是这次演说却使得利益相关者一词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此后,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文献开始大量涌现。

总而言之,利益相关者问题是当前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也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的一些主要进展体现在以下重要文献之中:

Alkhafaji(1989),Anderson(1989),Brummer(1991)的著作以及Brenner&Cochran(1991),Clarkson(1991),Goodpaster(1999)Hill&Jones(1992),Wood(1991)的论文。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则始于Walle。

Walle(1995)指出,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旅游业比大部分其他行业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都要多[7]。

因此,在分析旅游业的政治、社会和道德问题的时候都会使用到利益相关者模型(如Weeler,1994;SautterogLeisen,1999[8]。

很多生态旅游目的地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能将那些关键利益相关者包括在内,因此,将利益相关者纳入规划和决策过程是保证生态旅游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基于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具有本质上相同的价值的理念,索特(Sautter)和莱森(Leisen)两人在Freeman的利益主体谱系图的基础上,绘制了一幅旅游业利益主体图(见下图)。

与此同时,他们提醒人们由于利益主体参与的动态性特点,在考虑一个具体的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时候,不能刻意地照搬他们所绘的这张结构图。

图1旅游业利益主体图谱

(二)国内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利益相关者问题的主要学者及其研究成果有:

杨瑞龙和周业安(1997;1998;2000;2001)、杨瑞龙和胡琴(2000)、杨瑞龙和杨其静(2000)、杨瑞龙(2001)、李维安(2002)、李心合(2001)、陈建煊(2001)、叶正茂(2000)、张宝贵(2000)、万建华(1998)、牛德生(1999)、洪志敏(1998)、陈昆玉(2002),张立君(2000;2002)等。

总的来看,国内学者中杨瑞龙教授对利益相关者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

但从整体而言,国内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大部分的研究都是转述西方学者尤其是布莱尔的理论。

这也许是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许多学者都被吸引到“主流企业理论”的研究之中有关,又或许是“缺乏文献的结果”(杨瑞龙、周业安,2001),以至于国内学者对西方学者们热烈讨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持一种漠视的态度,更根本谈不上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实践。

近年来,国内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又取得了一些进展,研究领域已从一般意义的企业外延扩展到特殊意义上的企业,如网站类企业、旅游类企业等。

刘向辉博士认为企业网站必须要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类型有:

支持型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顾客和商业伙伴;混合型利益相关者包括所在社区和竞争对手;威胁性利益相关者如网络黑客;边缘性利益相关者如社会公众、媒体等。

刘向辉博士详细分析了这些利益相关者影响网站企业的方式以及网站企业对以上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策略[9]。

张伟,吴必虎(2002)在其《利益主体(Stakeholder)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首次把这一理论运用于区域旅游规划中,提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是区域和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的观点[10]。

并尝试将利益主体理论应用到四川省乐山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过程中,并对不同利益主体的旅游意识和利益表达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

夏赞才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旅行社管理研究中初步尝试,认为旅行社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首先要确定谁是利益相关者;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分为核心层、战略层和外围层,每一部分都包含着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

旅行社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运用基本图谱来构建模型,并进而根据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基本原则进行有效的管理[11]。

总之,利益相关者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研究范围已从一般意义的工业企业拓展到旅游企业;研究方法从定性描述转变到定量的实证研究;研究视角从单一学科到伦理学、公司治理、组织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旅游学理论等学科成果综合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基础、实现机制等。

1.2.2国内外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

可持续旅游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的延伸,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可持续旅游概念的形成,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旅游的讨论。

1990年在加拿大举行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旅游行动策划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于1995年4月在西班牙召开“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旅游宪章》,提出18项可持续旅游发展目标和原则,同时制定了《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1996年,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了《旅游业21世纪议程》。

1997年,联合国第十九次特别会议首次将可持续旅游列入可持续发展议程。

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资源与环境目标[12]。

目前,国外对于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的研究集中于生态旅游和社区参与。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理念在旅游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和展示。

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是一种伦理思想,需要研究者们在确定其具体研究内容及理论、方法方面做出努力。

1992年,Nelson和Bultler(1992)编著了《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监测、规划和管理》一书,汇集了13篇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研究者的论文,首次系统地讨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包括可持续旅游概念、旅游环境容量、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政策、可持续旅游与社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其后,许多研究者在确定旅游可持续发展内容,以及实现与评价这些内容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Kaae2001;MasonandMowforth1996;UNEP1995)。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在目的地旅游与环境之间权衡发展方面,包括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满足旅游经营者的需求、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以及保护环境(包括自然、建筑和文化)之间协调平衡问题(BramwellandLane1993;Cater1993;Cronin1990;Forsyth1996;Muller1994;Unwin1996)。

(二)国内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谓纷繁复杂,一些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这一理论。

李天元认为可持续旅游的核心问题是该地的旅游承载力,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同时,他提出了“可持续旅游发展观”[13],深化了对旅游影响的全面认识,论述了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确立了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4];谢彦君认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途径是贯彻《21世纪议程》;万幼清认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国内外集中在旅游容量问题研究、旅游安全研究、旅游可持续指标体系研究三个方面[15]。

总的来说,自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旅游领域并形成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后,国内关于这一理论所展开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环境研究的焦点。

国外旅游容量的概念最初由莱佩奇于1963年提出,但是未做深入研究。

直到1971年,利姆、期坦奇(Lime,Stankey)在20世纪60年代初步工作的基础上,对旅游容量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讨论,此后关心旅游容量问题的人逐渐增多。

劳森等(LawsonF,1997)在<旅游和休闲的发展:

旅游资源评价手册)中论及旅游容量的问题;皮尔斯(PearceD,1986)等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出版物<产业与环境)中专文论述“旅游海岸的承载能力”。

林赛(LindsayIJ,1986)在同一刊物中专文介绍和研究了“美国国家公园的旅游承载能力;谢尔比(ShelbyB,1987)等撰有<游憩背景中的承载容量》一书,对旅游容量作了比较多的讨论。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旅游组织的专题研究报告中,开始有了讨论旅游容量与旅游饱和的内容或专门的研究报告。

总的看来,虽然少数国家的旅游组织机构对容量问题尚无明确的认识,或认为他们的国家的旅游容量尚未有饱和的问题,但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饱和和超载这一概念,并已为世界上许多学者和规划人员所接受[16]。

在我国,只有少数旅游学者对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进行研究,园林和城市建设部门的少数学者和规划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也涉及过这一问题[17]。

赵红红(1983)、刘振礼和金键(1985)曾先后就旅游容量(或称“特定区域内旅游规模”)问题作了概念上的初步探讨和计算上的尝试;保继刚(1987)对于北京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作了一个较为详实的个案研究;楚义芳(1989)吸收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对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旅游容量的量测及其实用研究方向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刘晓冰等(1996)对国内外旅游环境研究,包括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作了系统综述;崔风军等(1997)就泰山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了研究。

2.生态旅游(Ecotour/EcologicalTourism)

生态旅游的概念是由曾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的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1993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扩区行动计划概要》,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予以确认。

之后1995年,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标志着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的开始。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下在武汉召开了“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究会”。

1997年12月,在北京举办了与生态旅游紧密相关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999年的“生态旅游年”把我国生态旅游活动推向高潮。

3.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制定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和评价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从未间断,主要代表成果有:

以色列希伯莱大学道夫尼尔(1983)提出的人类活动强度指标(HAI)[18],运用发展度和感应度来测量人对区域的作用;联合国开发署(1990)创立的人文发展指数(HDI)[19],它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组成的综合指标;Daly(l989)提出的绿化GNP计算方法[20];由世界银行资助,Daly和Cobb(1990)提出的经济福利模型(WMSD)[21];Leipert(l991)提出了用调节的6国民经济模型(ANP)来衡量发展成果;联合国统计局(1994)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世界银行(1995)提出的国家财富计量标准,指标由自然资本、制造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构成[22];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和UNEP合作,提出一套25个指标的体系。

牛文元(2000),杨名贵(2000)等人按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中国各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评价[23];匡耀术(1997)的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区域人类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发展,而和谐的稳定是靠一定的资源基础和环境容量来支付的,因此只有具备充足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才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刘求实(1997)和沈红(1997)提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4],该体系分为四个层次,两个准则,八个子准则,共有38项指标。

既考虑研究区域的社会大系统各个组成部分诸如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运行状况,也要考虑社会大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制约关系。

1.2现有研究的不足

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应用于任何行业,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旅游业也毫不例外。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中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还存在不足,这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

1.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行业的应用起步较晚

利益相关者问题是当前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也已经取

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

Walle认识到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于1995把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旅游业。

而国内的张伟,吴必虎则于2002年在其《利益主体(Stakeholder)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首次把这一理论运用于区域旅游规划中。

相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一般意义企业的应用,这一理论在旅游企业的应用至少晚了20年。

2.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明显不足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行业的应用明显不足。

目前来说,中国的旅游企业相对来说业务较为简单、数量较少、经营规模较小、经营业绩也差强人意。

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旅游业不具备工商业等一般企业的典型意义,在问题的分析上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性。

除少数旅游专家外,基本上没有学者把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

这就阻碍了相关理论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3.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系统研究不足

国内外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面过窄,主要集中于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这几个方面。

而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二者关系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研究目标

1.旅游发展中各个阶段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分类;

2.发掘出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诸多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诉求;

3.了解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实现方式,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实现方式往往就构成了他们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清楚地了解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实现方式,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寻求从规范性和实证性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也就构成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言以蔽之,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实现问题及其所蕴含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

2.2研究内容

全文分五部分,共七章:

第一章为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绪论。

主要是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明确本文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第二章为第二部分,即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评析。

首先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评析,具体包括:

剖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缘起和发展的理论背景、实践背景,并介绍了当前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进展;概括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进行评价,指出在学术界中对利益相关者理论有各种褒贬之辞,利益相关者理论还远非一个完善的理论。

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演进和现状也进行相应评析。

第三部分具体包括第三、四、五三章,主要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研究。

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延续传统的单利益主体模式,而应运用新的多利益主体模式,在这一点上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其具体应用可以旅游地发展的过程为主线展开,即分别论述利益相者理论在旅游地开发前阶段、开发阶段以及开发后阶段如何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

第三章: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开发前阶段的应用。

旅游地在开发前必须先进行合计规划,合理规划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首先,界定出旅游规划编制中的利益相关者;其次,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旅游规划的介入机理;最后,建立利益相关者规划实施后的反馈机制。

第四章: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开发阶段的应用。

为了保障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阶段必须明确和坚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即生态旅游。

首先,从历史角度对生态旅游和传统的大众旅游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总结出生态旅游方式满足当前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新要求的特性;其次,界定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并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最后,指出当地社区这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在生态旅游中的作用机理。

第五章: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开发后阶段的应用。

任何旅游地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有一个生命周期。

根据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一个旅游地的演化都要经过六个阶段:

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当旅游地在开发后从探查阶段逐渐步入停滞阶段时,下一步的行动就直接影响到该旅游地是走向衰落还是复苏。

旅游地可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起死回生,然而打破单个地区、单个旅游企业孤军奋战的小圈子,走旅游合作之路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旅游合作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首先,本章对区域旅游合作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其次,对区域旅游合作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聚类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旅游合作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六章为第四部分,即以峨眉山风景区为例进行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首先,论述峨眉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其次,对峨眉山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峨眉山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第七章为第五部分,即结论与展望。

归纳出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给出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3.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力求实现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合。

规范分析为本交引出问题、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奠定了基础,而翔实的案例研究则为进一步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