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9645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8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docx

《《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docx

《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概念界定:

所谓“美术教学环境”美术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视觉环境,是按照艺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一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是一种教育元素。

“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在创造能力中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课题类型:

教师课题

立项单位:

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

经费类型:

自筹资金

课题负责人:

杨宝清

课题组成员:

王书名美术教师男大学专科小学高级教师教龄:

14年

李刚美术教师男大学专科小学一级教师教龄:

6年

赵旭美术教师男大学专科小学一级教师教龄:

3年

张云尧美术教师女大学专科小学一级教师教龄:

6年

三、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能力受到压抑和扼制。

往往以牺牲灵性,换取一些“技巧”的空壳;以千篇一律的套路,窒息孩子探究的愿望;以流行的规范,代替孩子奇异的感悟;以揠苗助长的蠢行,抑止了孩子的自由、自然、活泼、健康的成长之路。

偶尔,有的老师要做课了,把课设计的花样繁多,热热闹闹,可真正能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吗?

值得我们思考。

再有,教师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对环境的因素重视不够,什么样的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细致的研究,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优化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优化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又是如何呢?

因此我们提出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的研究课题。

四、文献综述:

我对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查阅与梳理。

旨在获取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

现将,所见的各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美术教学环境对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研究的理论认识

构建主义认为:

有效的教学,一是依赖良好的教学环境,二是依赖成功的教学策略。

前者是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实施就会受阻。

审美性是构建良好教学环境最有效的因素,因为审美能带给人愉悦的情绪,当教学进入审美化状态,学习者便会自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美术课具有审美性,在发挥审美功能,优化教学环境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创造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关于“美术教学环境对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践的研究

陈寿鹏认为:

优美的环境塑造了学生的心灵,美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美的才能,美德教育提高了学生美的素质。

我深深的体会到任何一种美育活动,忽视了环境因素,就会显得残缺不全。

崔芳认为:

(1)美术教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诱因。

我们应该使那些积极的环境因素发挥“影响”,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意识,这才是高水准的教学。

(2)美术教学环境的创设有时是一个问候,有时是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教师传递的情感会化作涓涓暖流汇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育也就在这样一个简单而平实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3)美术教学环境要尽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问题的空间。

在进行美术作业练习时,应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独创性的表现自己的个性。

赵国香认为:

调动每一个儿童主动学习、积极创作,必须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

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志趣、不同的需求,为儿童创设多元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周边社会及生活环境的认识,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便于儿童间的相互合作、交流。

陈强芬认为:

在教学中,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教学中,既重视教师的教,也要重视学生的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采取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教学。

冯国健认为:

轻松而又愉快的美术教学环境,老师和蔼可亲的言行举止,循循善诱、风趣生动的教学,在与学生交流中及时肯定,帮助理顺思路,也能调动学生的直觉感受能力。

在学习中,同学学习热情互相感染,教室布置中美感的体现等,一个富有艺术情趣的客观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情感产生渗透,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良好营养条件。

钱家杰认为:

网络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已使这种教学形式成为可能,这为提高教与学效率提供了有效地帮助。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将更好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

结束语:

以上研究在环境与创造能力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对于优化美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研究很有借鉴价值。

但是由于此方面的研究还不成熟,只是些零零散散的经验、总结、案例或论文。

多数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没有依据有关的理论,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此领域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特别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创造能力提高的实证研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值得研究探讨。

我们认为:

美术学习环境应该包括:

情感环境、视觉环境、思维环境。

教学中对以上三方面精心创设,优化学生美术学习环境,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能得到培养与提高。

五、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假设

研究的目的、意义:

此课题的研究,就是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创造想象、创造思维、创造能力。

研究假设:

古人说“近朱者赤,进墨者黑”,这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视觉环境,是按照艺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一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是一种教育元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个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造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

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获取美术文化的时候,有着持久的热情与兴趣美术教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诱因。

我们应该使那些积极的环境因素发挥“影响”,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良好环境。

六、研究内容和范围

研究内容:

(1)优化小学美术学习环境应遵循的原则

(2)探索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环境方法和策略。

(3)探索利用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研究范围:

学校:

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

班级:

一至六年级的六个自然班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一)调查法是一种主要的收集教育科学研究的资料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访谈调查、观察法调查、成品分析调查。

(二)实验法是一种人为的创造情景,控制和操作变量。

揭示变量之间的的因果关系。

(三)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研究。

(四)行动研究法

提出问题——实践反思——改进方法,调整行为,归纳总结。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课题的准备阶段(2006年3月至2006年7月)

1、成立课题小组,培养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学习“环境和创造能力”的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1)组织研究人员查阅有关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步骤和措施,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与上级科研专家一起,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06年9月至2010年3月)

(1)利用网络、教育专著等资源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环境与创造能力关系的研究资料。

(2)开展试验课,在实践中探索优化环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3)通观观察、分析、反思、总结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有关课题的论文和案例。

(4)加强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5)重视成果的整理、积累工作,研究中不断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料。

(2)课题组成员对各类资料进行定定量分析,做出全面总结,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3)将研究成果在全校各学科推广,报请上级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解体,供他人借鉴。

研究措施:

1、加强此课题研究的领导,成立课题小组,保证此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课题小组组长:

杨宝清

成员:

王书名、李刚、张云尧、赵旭

2、课题组成员一至二个月进行一次研讨,及时总结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通过总结讨论,不断完善研究。

3、充分为教师提供研究的条件和平台

4、利用网络及时交流心得体会。

九、经费安排:

自筹资金

十、结题时间和成果展示

此课题研究2007年9月结题。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案例、学生作品、专题论文。

十一、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页十一行

《构建主义理论》

陈寿鹏:

《创新改革——我的成功之路》《教学思想录》美术卷

冯国健:

《创设美术“情感体验”的探索》发表时间:

2001年4月第38期

陈强芬:

《精选案例评析》www.B

崔芳:

浅论美术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www.B

赵国香:

《解读美术新课标实施多元化教学》杭州市浦沿小学

钱家杰:

《网络环境下美术课的教与学》吴江教育科研网

 

全册备课

1、对美术学科课标的理解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教学内容

(1)欣赏

(2)工艺美术

(3)绘画习作

(4)绘画创作

(5)实践活动

3、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

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

2

涂涂画画我得手

2

3

玩泥沙摆花样

2

4

变脸的太阳画自己

2

5

撕纸游戏

2

6

十一放假

2

7

美的天空美丽的大自然

2

8

多彩的秋天

2

9

多彩的秋天3勤劳的蜜蜂和蚂蚁1

2

10

期中检测

2

11

勤劳的蜜蜂和蚂蚁2找妈妈

2

12

字母娃娃1

2

13

字母娃娃2花手套1

2

14

花手套2丰富多彩的生活1

2

15

丰富多彩的生活2玩纸偶

2

16

北京小吃

2

17

早餐做玩具

2

18

可爱的家

2

19

 

(美术)学科第一册第

(1)课时教案

课题

1、涂涂画画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一课时

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了解绘画创作所用的材料和工具的多样性,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材料和方法的基本特性。

技能目标: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涂抹色彩的过程中感受创作的喜悦,引发美术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验美术绘画工具和方法的多样性,引发美术兴趣。

教学难点

颜色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主要教法

启发引导法、自学尝试法

学习指导

体验探究法辅助指导法

教学资源

教师:

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各种纸、笔、颜色(图画纸、宣纸、板刷、水粉、棉签等),以组为单位准备。

学生:

教材、水彩笔、油画棒、纸巾。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

学生

一、组织教学:

0.5分钟

做好上课准备

稳定情绪、集中精神

二、导入新课:

1分钟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涂涂画画》。

出示课题——

学生看桌子上的工具材料。

初步认识各种工具和材料。

 

三、学习与实践:

30分钟

1.这个游戏的名字很有意思吧。

不过,在做游戏之前我想先考考你们:

“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桌子上的这些工具各叫什么名字,都怎么用?

2.组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针对学生反馈结果予以适当的补充。

3.看来大家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游戏:

①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工具材料,进行自由创作(自由涂抹)。

   

②每个组中的材料都不同,

学生认识桌子上的工具材料,

 

小组活动:

看、说、想、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倾听游戏的规则

 

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如果都想用一种材料怎么办?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体验活动。

5.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6.除了这些笔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做画?

 

学生选择工具,开始创作。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画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可以同组讨论,也可个别介绍)

学生发表观点。

(棉签,手指头,纸团、木棍、菜叶……)

小组实践

 

通过观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扩展学生的表现领域。

四、课堂小结:

8.5分钟

1.展示小组作品

2.同学们,今天这个游戏就做到这里,通过这个游戏,你知道了些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

3.收拾整理用具

欣赏

 

学生谈想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

培养良好的作画习惯。

túhuà

涂涂画画

四组作品

三组作品

二组作品

一组作品

了解美术学习中工具、材料的多样性,初步体验工具、材料的基本特性。

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表现能力。

课题

2、我的手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一课时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绘画的基本方法并用自己构想的方法进行表现。

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手在人类生活、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及其基本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表现手。

主要教法

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

学习指导

启发探究法辅助指导法

教学资源

教师:

8k白纸6张,水彩笔、16k白纸、双面胶、水粉色、调色盘、范画作品。

学生:

纸巾、教材。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

学生

一、启发谈话。

做好上课准备

稳定情绪、集中精神

二、导入新课:

1分钟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

”出示用手形装饰的小动物。

3.出示课题——

学生观看作品。

初步感受手形装饰的作品。

 

三、讲授新课:

10分钟

1.教师出示手的各种范画。

“小朋友们,你们看,我是谁?

2.组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这只手和我们的手有什么不同?

”“对这些手都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

”(板书)

“这些花衣服都有什么样的图案?

”针对学生反馈结果予以适当的补充。

3.看来大家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游戏:

①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工具材料对自己的手形进行装饰。

   

②将自己画的手剪下来,每组同学组成一幅画,粘在一张大纸上。

学生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有花纹、彩点……)

小组活动:

看、说、想、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倾听游戏的规则

 

学生选择工具,开始创作。

学生初步了解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通过实践,体验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四、学生创作实践:

20分钟

教师巡视指导,辅导要点:

1.手形的绘制方法(描边、拓印)

2.手形的联想

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

剪画,组画。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扩展学生的表现领域。

五、课堂小结:

8.5分钟

1.教师把学生的画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并适当讲评。

2.你们知道手有什么作用吗?

(生活中、艺术作品中)

出示作品(课件)

3.收拾整理用具

欣赏并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表看法。

思考并回答问题(指示方向、礼仪交流、传递感情;以手为题的艺术作品、工艺品等

初步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

人文精神的渗透.

我的手

优秀学生作品展示

通过对手的表现与联想,初步感受、体验线、形、色及不同材料的表现力。

在玩玩、做做游戏般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造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集体意识。

(美术)学科第一册第(3)课时教案

课题

3、玩泥沙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一课时

知识目标:

认识到泥沙是自然界中可塑性造型媒材。

技能目标:

培养沙造型能力、与他人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了解珍惜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了解珍惜保护自然。

教学难点

采用一些方法塑造出新形象。

主要教法

启发引导法、小组探究法

学习指导

体验探究法辅助指导法

教学资源

教师:

光盘、泥、水、各形容器(实践阶段在沙坑前上课)。

学生:

各形容器、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与组织纪律

二、导入新课

设问:

(1)出示泥沙问这时什么?

(2)你们玩过泥沙吗?

今天我们就来玩泥砂,出示课题

——玩泥沙

三、讲授新课

1、向学生介绍沙雕的制作工具及制作方法。

(1)带领学生欣赏沙雕作品。

你们知道沙子可以做成沙雕艺术吗?

现在就请你们欣赏一些沙雕作品。

(播放学生与大师沙雕作品)

设问:

你们欣赏了这些沙雕作品有什么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么内容的作品?

(2)、使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沙雕的工具。

设问:

你知道这些美丽的沙雕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

现就请随老师一起看看沙雕制作的工具。

(播放光盘)

(3)、欣赏沙雕创作大的过程。

你想知道这些美丽的沙雕作品是用这些工具怎么做的吗?

下面我们仔细观看一段片子(播放光盘)

小结:

我们了解了大自然中的沙雕做出这么美丽的沙雕作品,也观看了沙雕制作全过程。

希望我们有机会去海边时,可以亲手创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沙雕作品。

但由于材料有限今天我们玩泥。

2、引导学生如何玩泥。

(1)出示几件纸粘土作品使学生欣赏。

设问:

这是什么?

漂亮吗?

想做吗?

(2)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第6页作品。

设问:

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3)引导学生感受研究玩泥的方法。

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些泥,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组想怎么利用这些泥,用什么方法做些什么呢?

(4)问题:

你们想做些什么?

怎么做呢?

小结:

制作题材有许多可以是多样,制作方法可以采用揉、搓、

捏、挤、压,还可以利用些工具如牙签划、扎等。

(5)教师演示一个泥造型玩具制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方法。

(6)作业要求:

1.每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制作一个内容的作品。

2.在沙坑处进行玩沙子、“扣饽饽”。

四、学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1、指导每组学生具体制作方法。

2、及时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3、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五、课堂评价

1、互相观看每组作品,小组间互相评议。

2、在玩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六、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高兴地玩了泥沙并进行了创作。

我们要热爱、保护大自然并发现利用自然为我们创造美。

你可以发现一些可利用自然现象设计出美丽作品拿来我们共同欣赏。

 

泥沙

玩过

 

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感受和所见作品内容

 

学生仔细观察了解

 

仔细观察

 

学生仔细观察及欣赏

 

小组讨论研究

 

动物、植物、房子、人物等

用捏、揉、搓的方法

 

认真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学生仔细观看发表个人见解

 

引出回忆和学习兴趣

 

引出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总结能力

 

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感受自然创作美的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引出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力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拓宽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拓宽学生思路

玩泥沙

玩泥方法:

揉搓捏挤

通过造型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合作意识,了解自然、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美术)学科第一册第(4)课时教案

课题

4、摆花样

课型

设计应用

课时

一课时

知识目标:

认识形的世界,锻炼手的灵活性,明确有规律地排列组合能使普通造型更具艺术美感。

技能目标:

利用自然物、人造物,通过排列组合方式进行造型游戏,锻炼手、脑、眼的协调配合,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形与色选择设计、排列组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构成艺术的形式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发现身边的日常用品中各种物象的外形、色彩特点,利用这些物体排列组合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教学难点

有选择地利用物体的形与色进行排列组合。

主要教法

启发引导法、自学尝试法

学习指导

体验探究法辅助指导法

教学资源

教师:

不同物品摆成的美术作品;卡纸(以组为单位准备。

)数码照相机。

学生:

教材、课前搜集糖果、钥匙、硬币、夹子、扣子、曲别针、坚果等生活中的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