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897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新.docx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新.docx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新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常发生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Ⅱ型糖尿病患者遭受各种应激时,是糖尿病代谢紊乱严重失代偿的一种临床表现。

一旦发生,必须积极治疗,如处理不当,患者可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而死亡。

  

(1)尿糖及尿酮检测:

①尿糖。

呈强阳性;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尿糖减少或消失。

②尿酮。

肾功能正常时,尿酮呈强阳性;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尿酮体减少或消失。

  

(2)血糖及血酮检测:

血糖,多在16.65~27.76毫摩/升(mmol/L),可达55.5毫摩/升。

血酮,多在5毫摩/升以上,有时可达30毫摩/升,大于5毫摩/升有诊断意义。

  (3)血渗透压及酸度测定:

血渗透压可轻度升高,有时可达330毫摩/升(mmol/L),甚至超过350毫摩/升。

本症属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期血pH值在正常范围,当失代偿时pH值常低至7.35以下,严重时低于7.0;HCO3降低至15~10毫摩/升以下。

  (4)血电解质测定:

血钠多降至135毫摩/升(mmol/L)以下,少数正常,也可升高至145毫摩/升以上,大于150毫摩/升应疑为高渗状态。

低血钾是酮症酸中毒的特征之一,但初起血钾可正常,甚至偏高。

由于酸中毒时,钾从细胞内逸出,血pH值每降低0.1,血钾约升高0.6毫摩/升,特别在少尿、无尿和酸中毒的严重阶段,甚至可发生高钾血症。

治疗过程中,随着补充液体和纠正酸中毒,钾进入细胞,或被稀释经尿排出,血钾可迅速下降。

酮症酸中毒时,磷和镁可从尿中丢失,血磷、血镁可降至正常低值或低于正常水平。

  (5)血尿素氮(BUN)、肌酐(Cr)测定:

因失水、循环衰竭(肾前性)及肾功能不全,BUN、Cr值均可升高,治疗后可恢复。

  (6)血脂测定:

血游离脂肪酸(FFA)、三酰甘油(TG)、磷脂和胆固醇(TC),均可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常降低至正常低限以下,但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7)血清酶等测定:

血淀粉酶(AMY)升高,提示为急性胰腺炎;休克缺氧时,血乳酸浓度可升高。

  (8)血常规检测:

白细胞(WBC)计数常升高,以中性粒细胞(N)升高更显著;血红蛋白(Hb)与血细胞比容常增高,与失水程度有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检查项:

1.白细胞(WBC或LEU)

2.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3.血红蛋白(Hb或HGB)

4.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5.血常规化验报告单

6.华珊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CELL-DYM3500型血球分析仪)报告形式

7.尿糖(GLU)

8.尿酮体(KET)

9.血清钾(K)

10.血清钠(Na)

11.血清无机磷(P)

12.血清镁(Mg)

13.淀粉酶(AMY)

14.血清(浆)葡萄糖(GLU或BG)

15.血清(浆)乳酸(LA)

16.血清(浆)酮体(KET)

17.总胆固醇(TC)

18.血清三酰甘油(TG或STG)

19.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20.血清磷脂(PL)

21.血清游离脂肪酸(FFA)

22.尿素氮(BUN)

23.血肌酐(Cr)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

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

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0.70(50%~70%)。

【临床意义】

(1)核左移:

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

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

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

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

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血红蛋白(Hb或HGB)(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克/升(g/L)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

【临床意义】

同红细胞(RBC)

红细胞比容(压积)(HC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0.40~0.50(40%~50%),女性为0.37~0.48(37%~48%),新生儿为0.49~0.60(49%~60%)。

【临床意义】

同红细胞(RBC)

血常规化验报告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见表1—2。

表1-2XX医院门诊检验报告单(血)

门诊号____检验号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结果:

性别____年龄____血红蛋白:

60g/L血型:

A

诊断——血小板:

40×l09/L

标本——出血:

5分凝血:

2分

目的——白细胞:

18×109/L

 中性:

84%淋巴: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核:

1%酸性:

1%

送检日期年月日碱性:

0%

送检医师

其他____

收到日期___年___月___日报告日期__年__月__日检验者:

 

华珊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CELL-DYM3500型血球分析仪)报告形式(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见表1-3。

表1-3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报告单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参考值

计量单位

红细胞计数

RBC

男4.0~5.5

×1012/L

 

 

女3.5~5.0

 

红细胞比容

HCT

男0.40~0.54

%

 

 

女0.37~0.48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4~100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27~31

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

g/L

血小板计数

PLT

100~300

×109/L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6.8~13.5

fl

血小板压积

PCT

男0.108~0.272

%

 

 

女0.114~0.282

%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15.5~18.0

%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0.109~0.157

%

白细胞计数

WBC

4.0~10.0

×109/L

血红蛋白HGB

 

男120~160

g/L

 

 

女110~150

g/L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

 

 

淋巴细胞百分比

LYM

20~40

%

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U#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EU

50~70

%

单核细胞绝对值

M0N0#

 

 

单核细胞百分比

尿糖(GL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1)定性:

阴性。

(2)定量:

成人0.56~5.0毫摩/24小时尿,儿童<0.28毫摩/24小时尿,新生儿<1.11毫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血糖过高性尿糖:

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嗜铬细胞瘤、肝功能不全、胰腺癌、胰腺炎等。

(2)肾性尿糖:

常见于肾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家族性糖尿病等。

(3)暂时性尿糖:

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剧痛、妊娠性尿糖、新生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育不全出现的新生儿尿糖等。

尿酮体(KE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克/24小时尿(mg/24h尿)

【正常值】

(1)定性:

阴性。

(2)定量:

β羟丁酸25毫克/24小时尿,乙酰乙酸9毫克/24小时尿,丙酮3毫克/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尿酮体异常,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等。

血清钾(K)(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离子电极法:

新生儿3.7~5.9毫摩/升,婴儿4.1~5.3毫摩/升,儿童3.4~5.7毫摩/升,成人3.5~5.0毫摩/升;火焰光度测定法:

3.6~5.4毫摩/升;四苯硼钠比浊法:

4.1~5.6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如含钾药物及储钾利尿剂过度使用;钾流入细胞外液,如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破坏;组织缺氧,如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尿排泄障碍,如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2)降低:

见于经口摄入减少,如胃肠手术后、食管狭窄、严重感染或肿瘤晚期等;钾移入细胞内液,如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等;消化道钾丢失,如频繁呕吐、腹泻;尿钾丧失,如肾小管性酸中毒。

血清钠(Na)(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离子电极法:

135~145毫摩/升;火焰光度分析法:

131~148毫摩/升;醋酸铀镁法:

134.9~148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

血清钠高于150毫摩/升时称高钠血症。

见于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热,糖尿病性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等。

(2)减少:

血清钠低于130毫摩/升时,为低钠血症。

见于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抗利尿激素过多等。

血清无机磷(P)(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磷钼酸直接比色法:

儿童1.5~2.0毫摩/升,成人0.8~1.0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

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

(2)降低:

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性酸中毒、佝偻病、软骨病、肾功能不全、长期腹泻、吸收不良。

血清镁(Mg)(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原子吸收法:

0.8~1.2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及糖尿病昏迷等。

(2)降低:

见于先天家族性低镁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腹泻、呕吐、吸收不良、糖尿病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症、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后。

淀粉酶(AMY)(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PNP法:

<90单位/升;碘-淀粉比色法:

800~1800单位/升;BMD法:

成人,25~125单位/升,>70岁,20~160单位/升。

【临床意义】

(1)增高:

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腹痛8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开始下降,3~5日恢复正常。

增高还见于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肠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