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8858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x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点说明]本考点要求掌握七种常用点号,九种常用标号的基本用法,并做到书写规范,考查的能力层级为D,对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常见的考查方式是辨析正误。

本考点内容繁多,且有不少易混淆的问题,所以考点复习时,既要全面牢固地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更要注意对易混淆的问题的辨析。

一、逗号的用法

1、经常用于复句的分句间,需要提示和强调的主语之后以及长主语之后,长宾语、长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之前。

例:

1)母亲站起身,出去了。

(复句的分句间)

2)他呀,现在是副厂长了。

(提示)

3)他,还是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

(强调)

4)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长主语之后)

5)他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长宾语之前)

6)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

(长谓语之前)

2、用于句首状语、插入语之后,复指、同位成分之间。

例:

1)去年,我到北京去了一趟。

(句首状语)

2)据说,革命党昨夜已经进了城。

(插入语之后)

3)鲁迅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同位语)4)自尊与自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品质。

(复指)

3、用于倒装的句子成分之间。

例:

1)出来吧,你们。

(主谓倒装)

2)山坡上开满了花,红的、黄的、白的。

(定语后置)

3)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定语后置)

4)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

(状语后置)

4、分句较短的并列复句的分句间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

有的石头象莲花,有的象大象,有的象老人,有的象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

二、句号的用法

1、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

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

2、语气平和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独词句、无主句表示陈述语气时,后面也用句号。

例:

1)小王,你过来一下。

  2)请你把笔拿给我。

(平和的祈使句)

3)夜晚。

……(独词句)   4)放学了。

同学们……(无主句)

注意: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是陈述句,句末都用句号。

三、问号的用法

1、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的末尾都用问号。

例: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的劳动群众。

(设问句)

2)难道这不是你的错吗?

(反问句)

2、选择问虽然包括了两个以上的选项,但仍然只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各项中用逗号。

例:

1)你是明天去呢,还是后天去呢?

2)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别有原因?

3、并列的问句间,每项的后面都用问号。

例:

1)儿寒乎?

欲食乎?

2)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这么惨?

是谁杀害了祥林嫂?

3)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4、主谓倒装的疑问句,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例:

1)怎么啦,你?

2)好看吗,这条裙子?

5、问话中有称呼的,不论称呼在前在后,问号一律用在后面。

如:

妈妈,还疼吗?

(还疼吗,妈妈?

6、表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如:

你和我一起去好不好?

7、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示陈述语气,句末不用问号。

但引号内和冒号后可用问号。

例:

1)谁去车站接他,我不知道。

2)我不在乎,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3)妈妈大声说:

“还愣着干什么?

4)我问她:

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

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四、感叹号的用法

1、用在感叹句的末尾,表示感叹的语气和停顿。

倒装的感叹句,叹号用在句末,中间用逗号。

 

例:

1)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2)真不象话,他这个人!

2、语气很强烈、很重的祈使句,末尾用感叹号。

例:

1)“祥林嫂,你放着吧!

”四婶慌忙大声地说。

2)明天你一定要过来!

3、语气强烈的非主谓句、感叹词后都可以用叹号;两个叹词连用,后一个叹词后面用叹号,中间用逗号;

例:

1)“敌人!

”他喊了一声。

2)有情况!

3)啊呀!

坏事了。

4)哇,哇!

你今天真漂亮!

4、在称呼语、应对语、拟声词和标语口号的末尾,如带有强烈的感情,也都可用叹号。

例:

1)祖国啊!

我的亲娘!

2)对!

应该这样做。

3)好!

我马上去办。

4)滴答,滴答!

5)小心触电!

6)加油!

加油!

7)这时,会场上响起了响亮的口号声:

“向战斗英雄学习!

”“向战斗英雄致敬!

五、顿号的用法

1、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序数词之后,但序数词“第一”、“第二”等后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

1)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典型形象,是为了更集中、更鲜明、更生动地表现社会主义时代先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地形一般分为五种:

一、平原,二、盆地,三、丘陵,四、高原,五、山地。

3)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注意:

并列的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用顿号。

(“和”类连词一般只在两项并列的词语之间或多项并列的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2、如并列的短语中还有并列的词语,大并列的短语中间用逗号,小并列的词语间用顿号。

例:

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2)我们应加强对祖国的热爱,对反动派的仇恨、鄙视和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3、并列的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的词语之间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

1)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3)他刻苦,勤奋。

      4)她长得美丽,漂亮。

5)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即诊断,治疗。

4、有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不用顿号;表示约数、概数的数词之间不用顿号。

例:

1)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2)扫除“黄赌毒”。

3)谷城到庙滩有三四十里的路程。

5、并列的书名号之间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例:

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故乡》《社戏》都收入《呐喊》。

六、分号的用法

1、表示较长复句内并列的分句组之间的停顿。

例: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

2、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

例:

1)他就正告我:

“先生还是写一点吧;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用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表示从两方面说的两层意思)

2)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注意:

a、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不用分号,用逗号。

例: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

b、分句较短,即使是并列关系,也用逗号,不用分号。

如果复句内的分句间没有逗号,则分句间不能用分号。

比较下面句子: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c、单句内不能用分号,即使某个成分由复句充当。

但引号内除外。

如:

1)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2)不难举出,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留下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

3)他就正告我:

“先生还是写一点吧;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4)当时,人们对时间和空间有两种对立的看法:

一是时间和空间是无限可分的,二是时间和空间是由不可分的小段组成的。

七、冒号的用法

主要作用是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称呼语后面,有引人注意的意思。

例:

1)亲爱的妈妈:

2)同志们:

2、用在总领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起提示作用。

例:

纺线有多种姿势:

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3、用在提示的话后面,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做的分析。

例:

1)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2)我想: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

4、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有提示的作用。

例: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的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住,穿。

然后……

5、用在总结的话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例:

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地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

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有这一点。

 注意:

a、冒号的提示作用要管到句末,否则,不能用冒号。

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

1)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

一要发动群众,二是要找准目标,三是要速战速决。

2)美国研究人员提出:

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不是智商(IQ),而是情商(EQ)。

现在看来这种见解是很有道理的。

 b、不是直接的引述,“某某说”后不用冒号,用逗号。

如要强调,用冒号

 例:

1)他还说过,治史并不像张太炎说的,是为了“保存国粹”,而是“一治史学,就可以知道许多‘古已有之’的事”。

2)我问她:

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

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c、“某某说”在引语前用冒号,在引语后用句号、引语中用逗号。

 例:

1)“哦,皇帝免冠啦!

”鲁迅先生说。

2)“这是官批本,”鲁迅先生认真地说,“你就另外去印你自己的别集。

 

七种点号中,句号、问号、感叹号是句末点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其它四种是句中点号,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顿号表示句中最小的停顿。

以上是七种点号的用法,要牢固地掌握。

下面是九种标号的用法,其中内容复杂和重点掌握的应是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五种标号。

(另外四种:

着重号(  )、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 ))

一、引号的用法

1.表示直接的引述

例:

1)它一下子就令人想到杜甫的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

”一个看着他的疤应和道。

2.表示突出、强调和讽刺、否定

例:

1)包身工没有“做”和“不做”的自由。

2)这才是真正的雄关,“固若金汤”的雄关。

3)还要让它“流芳”百世吗?

4)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水一浸,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3.表示特定的称谓

例:

1)她们正式身份是“包身工”。

 2)“三个代表”3)“八荣八耻”

 3)“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4.有时运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也用引号。

例:

“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注意:

a、引文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内又有引文,又用双引号。

例:

(一位大娘)解释说:

“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

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b、如果引文独立成句(完全引),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

例:

我联想到了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c、如果引文成为引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句中引),引文又在句末,句末点号(问号和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

例:

1)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2)“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更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孔孟》)

3)说到傲骨,我便想到李白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d、如果引文连着好几段,每一段的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尾才用一个后引号。

e、如果只把别人的话大意说出,即转述(意思是别人的,话是自己的),不照原样引述(意思是别人的,话是别人的),不用引号。

例:

家里来信告诉我,今年收成好,收入还不错……

二、破折号的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解释说明的文字在破折号后。

例:

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象火车站剪票口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2.表意思的递进

例: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本地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3.表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例:

1)“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

”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前面说。

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4.表示语音的延长

例:

1)哑——的一声大叫。

2)我们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和中断

例:

鲁侍萍:

亲戚?

周朴园:

恩,——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6.表示总结上文(和冒号作用相同)

例: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等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是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

7.用在副标题前

例:

火刑

——纪念乔尔丹•布鲁诺

8.表示事项的分项列举

例:

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

——国民经济实力继续得到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宏观经济效益……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三、省略号的用法

1.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省略号有三种位置:

㈠位置在引文前,省略号和引文前没有其它标点;㈡位置在引文中,引文和省略号之间没有其它的标点;㈢位置在引文后,如果引文的最后一句话是完整的,句末的点号保留,再用省略号;最后一句不完整,省略号紧跟在引文后。

例:

1)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唱:

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2)在法拉格的回忆录中写到:

“马克思……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实证的。

2.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例:

孔乙己低声说道:

“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象恳求掌柜。

3.表示列举同类事物(不少于三项)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例: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

狐狸、豹子、獾、野猫子……种类实在不少。

4.表示静默或思考

例:

老张:

快说呀,这事怎么办。

老李:

……

5.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例:

他……直指着正前方,“好,好同志……你把它带给……

6.表示说话的中断或话未说完、语意未竟。

例:

1)“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说话中断)

2)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他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注意:

a、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用了省略号后就不必再用"等"、"等等"。

b、列举不足三项,不能用省略号。

例:

唐朝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

c、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d、省略号后不能再用点号,但句、问、叹号可保留。

四、括号的用法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内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的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1.括号里的内容只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种叫句内括号,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后面,如果注释语有标点,句末标点句号应省去,问号、叹号保留。

  例:

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括号里的内容是补充说明或注释全句内容的,这种叫句外括号,括号在句末点号之后,注释语有标点,可照写。

  例:

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

(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注意:

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二者的用法是不同的,当解释说明性的词语比较重要,是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的影响较大,必须读出时,就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

例: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脱掉身上的皮。

五、书名号的用法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

影视、戏曲、剧作、歌曲、绘画、雕塑等作品的名称,也要用书名号。

但是诸如产品、奖品、活动、课程、竞赛、考试、展览会、讨论会、交流会、栏目等等的名称以及主题,不用书名号,可用引号。

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是机构名,可用引号表示强调。

  例:

《中学生》 《语文报》 《涛声依旧》 《文学与出汗》 《红楼梦》 

“实话实说”“幸运52”“开心词典”“艺术人生”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运动会

  注意:

a、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例:

《读〈石钟山记〉有感》《浅谈〈红楼梦〉艺术特色》

b、书名和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

例:

《荀子•劝学》  《诗经•硕鼠》

六、着重号的用法

  表示需要强调的字、词、句,加着重号的部分要重读。

例:

列宁同志和我们永别时吩咐我们要保护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七、间隔号的用法

  又叫音界号或分读号,主要用在略写的月份和日期、书名和篇名、诗体名(词牌名)和题目、某些民族的人名内各部分间,以及其它需要隔开的词语正中间。

  例:

“一二•九”  《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  《列子•汤问》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

八、连接号的用法

  把意义密切相关联的事连接成一个整体。

  例: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  韩愈(786—824)  “济南—青岛”的列车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四个阶段。

连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一个波浪线(~),一般用来连接相关的数字,表示数目的起止。

 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片,一日2~3次。

九、专名号的用法

  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等等。

 例: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

为了和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书名号可以用波浪线(~)。

 例:

韩愈 师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