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课《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及反思.docx
《综合性学习课《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课《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及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性学习课《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及反思
《让我们选择坚强》实录及反思
教案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六课《为坚强喝彩》的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所用班级:
济水七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实录整理、反思:
程莉玲
[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知道坚强意志的作用。
能力目标:
让学生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磨砺坚强意志的信念,并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坚强的意志。
[教案重点]
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
[教案难点]
意志品质的表现
反思:
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在学生对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有了初步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坚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认识到坚强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掌握培养坚强意志的方法,做坚强之人。
本框题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六课《为坚强喝彩》的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本框主要分析了坚强的主要表现和坚强的作用,为下一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培养坚强意志的方法作了铺垫,也为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尝试做坚强的人作了铺垫。
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导入:
我先来做个自我介绍,我叫程莉玲,来自王屋二中,今天很高兴来到济水一中能与同学们度过愉快的四十分钟。
在今天讲新课之前,咱们先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活动——猜人物。
听叙述猜人物。
反思:
本来我打算在课前与学生互动两分钟,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学生还没有完全坐好,上课铃声已经响起,这节课的教案任务不少,为了不耽误教案的时间,我就采取了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自我介绍,进入课堂。
1、贝多芬
师:
他,被称为“乐圣”。
年轻时双耳失聪,却创造出了《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辉煌的作品。
生:
贝多芬
师:
正确吗?
生齐答:
正确!
2、林浩
师:
请继续猜。
第二个人物他是四川的一名小学生,5月12日地震发生时,9岁半的他与同学一起被压在了废墟下。
为了鼓励哭泣的女同学,他在废墟下给同学唱歌。
后来他艰难地爬出废墟,但没有离开,而是返回废墟,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两名同学,他被评为抗震救灾小英雄。
请问:
他是谁?
生:
甯加池
师:
林加实。
不对,他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也姓林。
反思:
现在面对录像,一遍遍地听,我估计学生应该回答是甯加池,因为与小林浩的事迹很相似,而且教材中有甯加池的故事,但我没听清,以为是林加实。
生:
林浩。
师:
回答正确!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也见到了他。
3、张鹏飞:
师:
他是咱们济水东园小学的一名学生,自幼患脑瘫,0至3岁接受保守治疗……
已经有好多同学举手。
师:
已经有人猜到了。
生:
张鹏飞
师:
没错,你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故事?
生:
他自幼患脑瘫,双腿严重变形,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在东园小学上学,学习成绩也很好。
师:
讲得非常好,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反思:
我要讲的完整故事是:
他是咱们济水东园小学的一名学生,自幼患脑瘫,0至3岁接受保守治疗,四岁接受盲肠切除术、五岁半接受腰部大手术、六岁接受脚跟肌腱延长术。
一次次手术,一次次痛苦,他的命运像苦菜花一样的苦,但他没有对命运屈服,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乐观向上,顽强拼搏,身残志坚,受到了街坊邻里、同学师长的赞颂。
2009年12月荣获“愚公家乡好少年”荣誉称号。
没想到作为同是济水的学生,大家对张鹏飞太了解了,我的故事刚刚开头,学生就猜到了,我就就势引导:
你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他的故事?
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也满足了学生极大的表现欲,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再一次用身边的例子教育学生。
4、邓亚萍
师:
让我们继续往下猜。
她,是一名体育运动员,曾被河南队拒之门外。
已有不少同学举手。
生:
邓亚萍。
师:
能简单讲述一下她的故事吗?
生:
她从小喜欢打乒乓球,她的技术很好,后来她想进入河南队,可是因为身高问题被河南队拒之门外,后来不知怎么就进入了河南队队。
师:
我想她是靠她的毅力、坚持进入了国家队。
并且14次获得世界冠军,4枚奥运会金牌。
在他们这些人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的优良品质,你们发现了吗?
生:
他们都有坚强的意志。
反思:
1、对“邓亚萍的故事”学生的讲述有误,邓亚萍实际上始终没有进入省队,是郑州市队收下了她,后来因为成绩突出进入了国家队。
而上课时我害怕耽误时间,仅仅以修改病句的形式改了过来,并没有明确提醒。
现在想起来做的确实不当,不能仅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案目标而去忽视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就为了所谓的课堂完美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不仅需要关注本节课的目标任务,更要关注学生能有哪些收获。
2、当学生在教师没有讲完故事的情况下已经猜到答案时,我进一步追问,让学生帮我讲完这个故事。
因为设计“猜人物”这一环节的最终目的不是猜谜语,找答案,而是要通过邓亚萍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永远不要放弃,做一个坚强的人。
二、讲授新课:
师过渡:
说得非常好,他们都有坚强的意志。
在我们为他们坚强喝彩的同时,让我们也选择坚强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
让我们选择坚强
反思:
我认为,这里的过渡语设计得很好,自然、巧妙。
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坚强意志的表现
1、引出——到王屋山去旅游。
师:
今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同学们,你们想旅游吗?
生:
想。
师:
那老师今天就让大家过把瘾,我是王屋的,今天我就带大家到王者之山——王屋山去旅游。
(教师画简笔画:
大山)你们愿意吗?
生:
愿意!
反思:
坚强的四个表现,概念比较抽象、难懂。
而登山离不开坚强,再加上现在正值春季,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我又是王屋人,所以我想通过登山这一话题巧妙地与教材结合起来,通过教案,我认为,学生的兴趣很高,我比较满意。
2、选择行囊
师:
不过,登山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临行前,老师要送给大家每人一个行囊。
他们分别是食品、金钱、坚强、衣服、防晒霜。
不过每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请问,你们选择哪一个?
生:
坚强!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登山离不开坚强。
师:
大家真聪明都选择“坚强”,只靠衣物、金钱、防晒霜、食品是不行的。
知道登山少不了坚强。
那就让我们打开坚强的行囊,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反思:
我在这里让学生自己选择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让学生明白坚强的重要性,同时引出下一个环节。
3、打开行囊
师:
是四颗亮晶晶的坚强宝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教师边说边板书: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师:
不过,要获得这四颗宝石,需先接受闯关。
请看闯关题。
反思:
1、教材中没有明确写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这四个词,只是叙述了它们的含义,要讲清楚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让学生对坚强的表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也为了降低难度,我先把四个表现呈现出来。
2、这是临时抽签在规定时间内备的课,所以教具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平时备课,我会准备四个精美的圆球,分别在上面贴上文字(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或者借助课件进行制作。
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更高。
这节课我仅仅说这四种表现是亮晶晶的四颗宝石,但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4、接受创关:
⑴、十字路口的选择
师:
在通向王屋山的旅途中,假如你到了十字路口,一路是通向茫茫大草原,一路通向风光无限的海之滨,一路通向崎岖坎坷的王屋山。
(教师简单画出十字路口图。
)请问:
你们选择哪条路?
生:
王屋山。
(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回答去王屋山,少数学生说去大海或草原。
)
反思:
我没想到有的学生会选择去大海或草原,这样的设计如果针对我们农村的学生肯定都选择王屋山,城市里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胆大,想什么就说什么,出现这一现象其实也不错,可以为后面的教案埋下伏笔。
为了紧接着的教案需要我在这里没有做过多的分析,只当没听见。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有清醒而深刻地认识。
师:
说得非常好,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有清醒而深刻地认识,他愿做一个坚强的人。
他没有改变主意,依然决定去王屋山。
刚才我们都选择去哪?
生:
王屋山。
反思:
如果在这里我能及时加以引导,对“坚强的自觉性”这一表现的认识就很自然地得到了解决,但我忽略了这一环,引导不够及时,结果使后面的教案走了一些弯路。
师:
我们能迅速地作出判断并果断行动,(教师板书:
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所以第一颗宝石“果断性”送给大家。
师:
刚才我们我们说过我们的目的地是王屋山,说明大家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有清醒而深刻地认识。
(教师板书:
有明确的目的和动机)所以第二颗宝石“自觉性”送给大家。
师:
刚才我也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有人说想去大草原,有人说想到大海看看,说实在话,你想吗?
生:
想。
师:
我也想,可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王屋山,能随便更改吗?
生:
不能。
师:
面对大海和草原的诱惑,大家没有改变主意,依然决定去王屋山,说明大家的自制力特别强,所以第三颗宝石自制力也送给大家。
师:
到底什么是自制力呢:
生:
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
师:
说得非常好,能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
(同时,教师板书:
控制言行,调节情绪)
反思:
此时我把前面学生的不同声音“去大海获草原”提出来,得出自制力,效果较好。
⑵、愚公挖山的启示
师:
走过十字路口,很快我们来到了王屋山脚下,愚公像前。
你听老愚公的声音又响在我们的耳边: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请问:
在老愚公的身上体现了什么优秀品质?
生:
坚持不屈、百折不挠的毅力。
师:
嗯,这种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毅力就是坚韧性。
所以大家又获得了第四颗宝石——坚韧性!
(板书:
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
)
反思: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鼓励性语言太少。
5、结合自己实际进一步理解坚强的表现。
师:
这四颗宝石就是坚强的四种重要表现。
刚才我发现咱们班处处闪烁着迷人的坚强宝石。
那么你认为在你的身上最亮的是哪颗宝石?
请讲给你的同桌听,并举出实际例子。
(同桌交流,教师进一步提示:
讲述具体的例子。
)
师:
谁先来说一说你身上那颗亮晶晶的宝石?
生1:
在学骑车的时候,多次摔倒,但我不放弃,我相信我能行,最后我学会了骑车。
师:
你认为你是具有那一颗宝石?
生:
坚韧性。
生2:
在学习的时间把握上我做得比较好,如果我在做作业的时候,有好看的电视剧或者其他很吸引人的事情,只要对学习不利的事我都不会去做,所以我具有自觉性。
师:
凡是学习之外的,我不怎么去做。
你有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具有自觉性,很好,请坐。
师:
还有谁来?
生3:
有一次,一位同学说了不利于我的话,我没发火。
所以我具有自制力。
师:
他说了,你没发火,你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并控制好了自己的言行,非常好。
还有谁来说。
生4:
当遇到困难时,我不轻言放弃,非要试一试,说明我具有坚韧性。
反思:
我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坚强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教案做准备。
学生能从自己的身上找到坚强的表现,很好。
但是有的学生讲的故事不够具体,而我也没有及时引导,这是教案的一个失误。
6、闯关成功——坚强之旅
师:
真是太令人羡慕了。
我发现我们班处处闪烁着坚强的宝石。
现在,我荣幸地宣布大家闯关成功。
让我们背起坚强的行囊开始我们的坚强之旅。
反思:
这是一个过渡环节,用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效果不错。
7、练习:
继续接受考验
师:
我们靠着坚强登上了王屋山,站在山顶上,回望我们走过的路,有很多的困难,可是王屋山背后还有更艰难的路——通往灵山,去过灵山吗?
反思:
这是一个教案的失误,本来设计是在登王屋山的旅途中设置难关的,由于紧张结果差点漏掉,幸亏及时发现,为了补救,我又设计了继续前行——翻过王屋山的最高峰“天坛山”,向灵山进军。
生:
没去过。
师:
让我们继续往前走,你看,山上有什么?
师:
有狮子、老虎、鹰、豹子。
没有狼。
(教师边说边在简笔画——大山上标注文字:
狮子、老虎、鹰、豹子。
)
反思:
我在边说边板书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到有狼,也许学生觉得山上应该有狼,但我觉得后面设计的小组活动还要以动物的名字命名,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考虑使用“狼”不太好,所以没有用到“狼”。
自以为这样的考虑挺完美,可后面还是因为“狼”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师:
大家怕吗?
生:
不怕。
师:
那让我们继续前行,接受挑战。
现在让我们分组挑战。
两竖排为一组: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师:
第一组,你们要挑战哪一个?
生(集体选择):
狼、鹰。
师:
没有狼,再选。
反思:
也许是我的表述不够清晰,或者写得不清楚,还是学生对“狼”感兴趣,竟然有不少学生选择“狼”。
我在这里强制执行:
没有狼,再选。
试想,这也许就是前面教案的一个失误,对于前面学生的突发奇想:
有狼。
我自以为为了小组命名的需要,不能有“狼”才是恰当的,现在看来,我错了,我不让有“狼”,还有个重要的原因:
这超出了我的课堂预设,我一时没有想到含有“狼”字的好组名。
如果前面的教案中允许有狼,如果大家选择向“狼”发出挑战,叫“打狼组”不也可以吗,这样就避免了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生:
鹰。
师:
那你们就是雄鹰组。
师:
第二组,你们选择哪一个?
生:
豹子。
师:
你们就是豹子组。
师:
第三组?
生:
老虎。
师:
很好,你们就是猛虎组。
师:
第四组。
生:
狮子。
师:
雄狮组。
师:
接下来,让我们阅读教材来闯关。
第一组雄鹰组阅读73页第一个故事,第二组豹子组阅读73页第二个故事,第三组猛虎组阅读74页第四个故事,第四组雄狮组阅读74页第四个故事。
阅读故事,找出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上最能体现坚强意志品质的哪一个表现,并说出理由。
学生阅读,教师提示:
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语言。
阅读完之后各小组内可以商量。
师:
好,停下来。
请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一组谁来回答。
在第一个故事中,主人公的条件非常不好,要到学校,需要穿过山沟,道路崎岖,只能步行,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坚守目标,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所以我认为是自觉性。
师:
对不对?
大家说。
生齐答:
对!
师:
很好,请坐。
第二组豹子组谁来回答?
生:
第二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工厂干了二十多年后下岗了,他了解到国外对玩具的需求量很大,而我国生产的玩具又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马上转变为制作玩具,所以我认为是果断性。
师:
嗯,应该是果断性,很好。
第三组猛虎组谁代表回答?
生:
第三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学生,但是当他看了一本描写鸦片战争时的书后,他调节了自己的消极心理,表现出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我觉得这是自制力。
师:
很好,请坐。
第四组请回答。
生: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每天要做300次甩胳膊,他能坚持做到,在他身上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所以我觉得是坚韧性。
师:
非常好。
他们分别体现了意志坚强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性。
靠着坚强意志的力量,他们成功了。
靠着坚强的力量,我们也登上了高山之颠。
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一个道理:
坚强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
反思:
1、这一环节,意在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强化坚强的四种表现。
我通过分组挑战的形式让学生积极练习,形式新颖,对于喜欢刺激的青少年来说,兴趣很高。
2、在解决问题时,我强调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言,这对于学生审清题意、准确作答很有帮助,使学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在仍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成绩的时代,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鼓励性的话语总显得贫乏,只是一些“很好”、“非常好”之类的语言,以后在教案中一定要注意鼓励性语言的运用。
(二)、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师:
刚才我们从这些人物中可以看到,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
所以我们说坚强非常重要:
它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我们刚才也依靠坚强的意志登上了高山之巅,站在高山之巅放眼远望,让我们进行下一步行动:
作用大搜索。
1、作用大搜索
师:
现在我们把全班重新分组,前后8个同学为一组,最后一横排从左到右为一组,共五组。
(教室总共八竖排、五横排)以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要求:
从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寻找和发现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请看比赛规则:
(小黑板显示,教师读出。
)
1、小组为单位,照样子写句子,写在课前发的资料上。
2、每组选记录员、播报员各一名。
3、比赛时间为2分钟,写得最多的为“坚强之星”。
4、时间到必须立即停止,违者取消评选资格。
5、结束后,各组的播报员把搜索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反思:
我以呈现与宣读两种形式宣布比赛规则,意在让学生明确比赛规则,尽快投入到下一个环节中。
师:
抓紧时间开始。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同时向每个小组发一张记录纸。
反思:
1、学生分组后,集合速度有点慢。
后来在我的积极组织下才准备好,这也耽误了一点时间,可能是部分学生对分组的形式不太明确造成的。
2、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前教师与学生没有任何接触,没法让学生自己准备纸张,结果我在课堂上临时发纸张耽误了时间,这也源于我事先考虑不周,如果在上课铃响之前提前分发,就不会出现这一问题。
3、在我分发纸张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已经开始,结果计时不太准确。
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交流、记录坚强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师:
时间到。
请各组的播报员把结果带上来。
掌声有请播报员上台。
请依次站好。
反思:
在“寻找、交流、记录”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是2分钟,但在教案过程中看到学生在2分钟内找到的有点少,所以我故意拖了时间,其实已经用了3分钟。
各组的播报员依次上台。
师:
咱们播报采取接力赛形式,也就是从第一个同学开始每人读一条,然后转过来再依次读第二条、第三条。
中间不得停顿。
我们实行的是淘汰制,也就是,当你把本组写的读完了,你就被淘汰出局了,那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获胜者。
提前淘汰的同学先站到旁边。
汇报的时候声音要洪亮。
明白了吗?
准备,开始!
生1:
攻克一个难题,需要坚强的意志。
生2:
每天坚持锻炼,需要坚强的意志。
生3:
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
生4:
利用好黄金十分钟,需要坚强的意志。
生5:
坚决不看电影,需要坚强的意志。
生1:
坚持写作业不受干扰,需要坚强的意志。
生2:
考出好成绩需要平时的努力复习,需要坚强的意志。
生3:
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的意志。
生4:
每天坚持练字,需要坚强的意志。
生5:
每天坚持阅读,需要坚强的意志。
生1:
坚持看完一篇长篇小说,需要坚强的意志。
……
教师不时地查看、对照记录的情况与汇报的情况。
反思:
在我以往的教案中这样的汇报形式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激烈的竞争氛围,但也有它的弊端:
由于老师无法及时掌握他们的记录情况,有的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要么跟着其他的同学重复,要么重复自己读过的,而教师也很难发觉,结果造成比赛不公平。
所以今天在学生汇报时我不时地查看、对照,以免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总之,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坚强。
最后留在台上的是——
台下部分学生提出意见:
她说的别人已经说过了,不算数。
师:
说过的,没关系,只要她也找到了都可以。
所以我宣布荣获“坚强之星”的是第一小组。
掌声祝贺你们。
反思:
这一场景的出现,是我意料之中的事,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输赢固然重要,但公平更为重要,我庆幸在前面的汇报中我严格监督以求最大的公平。
而这位同学汇报的也是她已经做了记录的,所以应该算数。
师:
(转身面向失败者)在刚才的比赛中你们失利了,如果还有这样的活动你们还敢不敢参加?
生:
敢!
师:
你们能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同样也是坚强的!
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让我们再次把鲜花和掌声送给所有坚强的同学们。
也衷心地祝愿你们永远坚强。
反思:
我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巧妙的。
原因有三:
1、评选“坚强之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寻找发现坚强的作用,很有说服力。
3、面对失败者的追问,我认为很恰当。
如果仅仅为了比赛而比赛,为了评选“坚强之星”而比赛,面对失败者似乎有些残酷,也许他们也尽力了。
但评选“坚强之星”只是我教案中的其中一个目的,寻找坚强的作用是设计这一环节的重要意图,而对失败者的追问:
如果还有这样的活动你们还敢不敢参加?
正是为了引出:
走出失败的阴影,更需要坚强的意志。
2、总结归纳
师:
刚才,我们我们说得都非常好,比如拒绝有些诱惑、坚持写作业,我们都需要坚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坚强的作用是很多很多的。
让我们阅读教材看一看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作用在教材中都做了怎样的归纳。
(教师板书:
坚强的作用)
学生简单阅读教材。
反思:
这一环节的设计显得多余,时间仓促,作用不大,如果直接从学生举的例子中归纳总结,效果一定更好。
师生共同得出:
面对电视、游戏的诱惑,我们能拒绝诱惑,安心学习,这里目标明确。
以后我们还要有更大的发展,更需要坚强的意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作用:
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的意志。
教师板书:
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
每天要坚持跑步,珍惜黄金十分钟,我们每天都要做,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也需要坚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离不开坚强的意志。
教师板书: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
刚才我们很多同学很快走出了失败的阴影,这也需要坚强的意志。
教师板书:
走出失败的阴影、
师:
通过努力,我们成功了,这更需要坚强的意志。
所以,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
教师板书:
成就一番事业。
师:
这些就是坚强的作用,大家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
反思:
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进一步强化坚强的作用。
3、练习:
小丽的故事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坚强意志的表现及作用,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从小丽的故事中体会一下坚强的作用。
小黑板显示:
小丽的故事
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小丽,是个“胖墩”,体育成绩老是不及格。
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去旅游,在爬山过程中因太胖体力消耗严重而时时跟不上队伍,落在后面的她想了很多……,于是下决心“减肥”。
在减肥的过程中,有人劝她节食,有人建议她吃药,但她选择了锻炼——早上6点钟起床,跳绳;晚上坚持跑步;睡前做30到40个仰卧起坐,从此小丽也改掉了赖床的坏习惯。
坚持了一个学期小丽体重减轻了,人结实了,个子也长高了,体育成绩全部及格,还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增进了同学友谊,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
师:
谁来帮老师读一下。
一名学生朗读故事。
师:
让我们再次认真阅读,找一找在小丽身上体现了坚强意志品质的哪些作用?
谁发现了?
学生再次阅读、查找。
师:
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谁看出来了?
从哪看出来的?
反思:
其实这一环节不需要交流,本来我没有设计交流这一环节,但看到学生一时没人举手,以为有点难度,所以匆忙让学生交流。
其实,如果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一定能回答上来,而我当时太着急了。
学生需要的是时间和等待。
生1:
我认为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早上6点钟起床,跳绳;晚上坚持跑步;睡前做30到40个仰卧起坐,也养成习惯了”可以看出来。
生2:
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
从“在减肥的过程中,有人劝她节食,有人建议她吃药,但她选择了锻炼。
”这里可以看出来。
师:
她坚信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是吗?
生:
是的。
生3:
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
因为小丽坚持了一个学期小丽体重减轻了,人结实了,个子也长高了,体育成绩全部及格,还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增进了同学友谊,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
生4:
走出了失败的阴影,这也需要坚强的意志。
落在后面的她决定减肥,她并没有因为自己胖而悲伤,而是选择了去减肥。
师总结:
落在后面的她没有灰心,她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并通过努力成功了,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