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与阅读梳理.docx
《统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与阅读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与阅读梳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与阅读梳理
第三单元
10 岳阳楼记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zhé) 浩浩汤汤(shāng)
淫雨霏霏(fēi)阴风怒号(háo)
日星隐曜(yào)樯倾楫摧(qiáng)(jí)
岸芷汀兰(zhǐ)(tī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谪守巴陵郡 谪:
贬官
(2)增其旧制制:
规模
(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
美好
(4)横无际涯际涯:
边际
(5)朝晖夕阴晖:
日光
(6)南极潇湘极:
至、到达
(7)迁客骚人迁:
贬谪、降职
(8)连月不开开:
指天气放晴
(9)日星隐曜曜:
光芒
(10)樯倾楫摧倾:
倒下 摧:
折断
(11)薄暮冥冥冥冥:
昏暗
(12)去国怀乡去:
离开 国:
指国都
(13)至若春和景明景:
日光
(14)沙鸥翔集集:
停息
(15)锦鳞游泳鳞:
代指鱼
(16)岸芷汀兰汀:
小洲
(17)长烟一空一:
全
(18)宠辱偕忘宠:
荣耀 偕:
一起
(19)把酒临风把:
持、执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 “具”同“倶”,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越明年
古义:
到 今义:
跨过(阻碍),跳过
(2)增其旧制
古义:
规模 今义:
制度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义:
景象 今义:
观看
(4)是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
指“处江湖之远”(或: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今义:
后退
(5)微斯人
古义:
如果没有 今义:
细小
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百废俱兴)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心旷神怡)
(3)政事顺遂,人民和乐。
(政通人和)
(4)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气象万千)
6.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
A.前人之述备矣 B.览物之情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
A、B、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D.代词,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
7.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解析: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8.填空。
(1)《岳阳楼记》是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岳阳楼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古代的记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
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多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时间上表现了洞庭湖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4)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0.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B)
上联: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下联:
揽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解析:
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老范一千年”结构相对应。
)
(2)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90字左右)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登上此楼,可以观赏到洞庭湖的壮美景象。
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1.“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进”即指“居庙堂之高”,也就是处在朝廷的高位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退”即指“处江湖之远”,也就是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12.文章第3段和第4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概述。
第③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④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开阔喜悦的情感。
(能答出“阴和晴,悲与喜”,意思相近即可)
13.文章第4段写景优美、描绘生动,请你结合本段内容,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
(至少两点)
①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③与前一段文字形成对比;④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为下文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做铺垫。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
(解析:
C.描绘的是春夜的美景。
)
03 拓展阅读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吴玠①素服飞②,愿与交欢③,饰名姝④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⑤,岂大将安乐时?
”却⑥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⑦为飞营第⑧,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⑨?
”或⑩曰:
“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节选自《宋史》)
【注释】 ①吴玠:
南宋抗金名将。
②飞: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③交欢:
结为好友。
交,结交。
欢,友好关系。
④姝:
美女。
⑤主上宵旰:
皇帝勤于政事。
主上,皇帝。
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
⑥却:
推辞。
⑦初:
当初。
⑧第:
府第,住宅。
⑨何以家为:
用什么安家呢?
⑩或:
有人。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探求
(2)或异二者之为或: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3)吴玠素服飞素:
向来
(4)饰名姝遗之遗:
赠送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官不贪恋钱财,武将不惧惜死亡,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17.【乙】文所写岳飞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示例】心忧天下(或:
忠君爱民,关心百姓疾苦)。
教育意义:
教育我们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附【乙】文参考译文:
吴玠向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结为好友,把有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
岳飞说:
“皇帝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
”(岳飞)推辞不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岳飞)。
(岳飞)年轻时很能喝酒,皇帝告诫他说:
“你将来军至河朔,才可以畅饮。
”岳飞从此不喝酒。
皇帝当初下令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说:
“敌人没有消灭,用什么安家呢?
”有人问(岳飞):
“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
”岳飞说:
“文官不贪恋钱财,武将不惧惜死亡,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
11 醉翁亭记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 琅琊(lánɡ)(yá)
饮少辄醉(zhé)林霏开(fēi)
岩穴暝(míng)晦明(huì)
伛偻提携(yǔ)(lǚ)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野蔌(yáo)(sù)弈者胜(yì)
觥筹交错(gōng)树林阴翳(yì)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茂盛的样子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意趣,情趣
(3)日出而林霏开霏:
弥漫的云气
(4)云归而岩穴暝暝:
昏暗
(5)野芳发而幽香芳:
花
(6)伛偻提携伛偻: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7)泉香而酒洌洌:
清
(8)山肴野蔌蔌:
菜蔬
(9)杂然而前陈者陈:
陈列,摆开
(10)宴酣之乐酣:
尽兴地喝酒
(11)弈者胜弈:
下棋
(12)觥筹交错觥:
酒杯
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1)秀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
山水之乐(乐趣)
(3)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太守自谓也(命名)
(4)谓
太守谓谁(为,是)
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
(5)之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
5.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承)
(3)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
6.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至于/负者歌于途
7.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9.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示例】苏轼:
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他开创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欧阳修:
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
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0.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阅读课文第1段和第2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写景的顺序的。
第1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作者先从远山落笔,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
第2段采用时间顺序:
利用时间的推移,抓住朝暮(“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及四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特点描写山中景色,最后用“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11.阅读课文第3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1)本段具体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个场景。
(用原文回答)
(2)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表现这个地方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醉翁之意”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只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于乐人之乐(或:
与民同乐)。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第1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
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3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解析:
B.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点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愁苦”和“愤懑”言之过重。
)
14.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然,欧阳修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
为什么?
【示例一】我更欣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
因为他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示例二】我更欣赏柳宗元的人生态度。
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
【示例三】我更欣赏欧阳修的人生态度。
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03 拓展阅读
(广安中考改编)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5.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标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峰回路转 回:
曲折、回环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
居高面下
(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斯:
这
(4)掇幽芳而荫乔木荫:
遮阴纳凉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8.【乙】文中乐其岁物之丰成和安此丰年之乐者(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
【甲】文所在文章和【乙】文都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19.“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
【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甲】文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表现了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
附【乙】文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
【典型例题】下列语句中不属于判断句这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莲,花之君子者也
【参考答案】B(解析:
A.“则”是副词,表示肯定判断;B.“也”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C.以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即“……者,……也”式;D.主语前面不用“者”停顿,在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
【技法点睛】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
句中用“者”,句末用“也”(“……者,……也”)。
它的变化形式有:
①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也”);②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者,……”);③句末用“者也”(“……,……者也”)等。
(2)用“乃”“即”“则”“皆”“必”“本”“系”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是”作判断动词,比较少见(古汉语中,“是”一般用作指示代词,一般不用来表示判断)。
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此外,还有不使用任何判断词的情况,就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了。
12* 湖心亭看雪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崇祯(zhēn) 拏(ná) 更定(gēng)
一芥(jiè)毳衣(cuì)雾凇(sōng)
铺毡(zhān)沆砀(hàngdà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拏:
撑(船)
(2)拥毳衣炉火拥:
裹、围
(3)雾凇沆砀沆砀:
白汽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哪能 更:
还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
人称代词,我 今义:
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
白色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
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课文是怎样写西湖雪景的?
①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②游西湖时:
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超凡脱俗),为下文做铺垫。
1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哪句话相互映衬?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孤高自赏的情怀。
12.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
痴人“痴”在何处?
请分别概括。
奇景“奇”在:
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痴人“痴”在:
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03 拓展阅读
莲花洞①
袁宏道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③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
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⑤搜出者甚多。
噫!
安得五丁神将⑥,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选自《四部丛书》)
【注释】 ①莲花洞:
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
②须眉:
指男子。
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六桥:
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