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路南区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945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山市路南区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唐山市路南区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唐山市路南区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唐山市路南区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唐山市路南区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山市路南区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唐山市路南区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山市路南区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山市路南区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唐山市路南区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唐山市路南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

(共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8分)

寒噤()愧怍()孕育()戍守()

烦(zào)轩(xiè)(zhě)皱晨(xī)。

【答案】jīnzuòyùnshù躁榭褶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字字音和字形的掌握。

学生在课下要认真复习,巩固强化基础知识,尤其注意易错字的字音和字形,准确识记,保证正答率。

【知识点】字音字形

2.古诗文,你积累了多少?

试试看。

(4分)

(1)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2)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3),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答案】

(1)则素湍绿潭

(2)长歌怀采薇(3)种豆南山下(4)苔痕上阶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名句名篇的掌握。

学生在课下要认真复习名句名篇,包括文言文、古诗和现代文,熟练掌握中考必背的名句名篇默写知识,务必保证没有错别字。

【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

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

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

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

A.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

“涤清”“忧虑”都是名词。

B.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助词、副词。

C.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

加点的词都是介词。

D.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加点的词都是连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

A项,“涤清”是动词,不是名词;B项,“了”是助词,不是副词;C项,“只”是副词,不是介词。

【知识点】语法知识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①。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②,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A.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B.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C.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D.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学生在解答本题时,重点要理解“高速公路”和“储藏盒”,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分别是“羊肠小道”和“集装箱”,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知识点】连贯

5.下面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晨报讯(记者王歧丰)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市已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

北京市文物局日前通报,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68处抗战文物的保养维护及环境整治。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抗战类文物共162处,近年来,对焦庄户抗战遗址等一批抗战文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

此次文物修缮,主要是对地堡类文物周边进行降土,将原入口加以整修,重做地面和排水,增设自渗井,安装文物保护标志牌、说明牌。

记者了解到,目前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

各级抗战文物的保护情况不乐观,大部分存在局部残损的情况,小部分损坏严重。

A.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B.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

C.北京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

D.北京开始保养68处抗战文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标题的能力。

此题很容易选成A项。

切忌“背景”干扰,将“背景”误认为主要信息。

大多数情况下以介词短语的形式出现。

语段当中的“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即为介词短语,是“背景”。

切勿把“背景”: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市已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当导语,导语法。

首先,明确导语的意思是,新闻文段中电头之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但也不是绝对的,要利用主体来检验答案。

“最恰当”标题,最全面地概括内容。

看标志词:

一般像“通报、获悉“等词后为主要信息。

还应兼顾信息概括的全面性,不能片面。

要搞清楚“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切忌以偏概全,喧宾夺主。

只要平时多注意看新闻联播,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就能很快判断出答案。

根据上面的分析:

选项A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选项C北京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就是将“背景”误认为主要信息。

排除选项A、C选项,B信息概括不全面,是次要信息,只能概括第3小段的内容。

解题策略:

审清题目,根据题干要求,把握好对象,比较选项,不能纯粹找中心句作为唯一答案,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完之后检验一下。

①标题是“最恰当的”,也是最能全面、最集中地概括内容。

②导语法,但也不是绝对的,要利用主体来检验答案。

③对比选项,找最全面的,以排除法辅助。

④根据语段的基本结构来分层,合并同类项。

⑤提取高频词或关键词,再来组合成题目要求所需要的答案。

⑥套用主谓短语,即谁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

⑦巧用关联词和标点做题。

⑧有时还要考虑标题的简洁性、悬念性、醒目性。

⑨把握好信息的侧重点,应兼顾信息概括的全面性,不能片面。

要搞清楚“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切忌以偏概全,喧宾夺主。

⑩切忌“背景”干扰,大多数情况下以介词短语的形式出现。

【知识点】拟标题

6.阅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3分)

保尔又问那女子:

“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

”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

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

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这正是他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

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1)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谁?

保尔认为她现在有什么缺点?

(2)什么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

阴冷潮湿的工作环境使他染上了什么疾病?

【答案】

(1)冬尼娅(1分)

(2)筑路(1分)伤寒和肺炎(1分)

【解析】此题考査名著阅读。

涉及的名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联系相关的情节回答即可。

学生在课下要广泛阅读,积累相关的名著阅读知识,熟练掌握初中部分课标要求阅读的名著。

【知识点】名著阅读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二、古诗阅读。

(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分)

【答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思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从诗句中判断所述事件的要素“时间”“地点”“目的”。

抓住“怜故乡水”即可了解诗的情感。

【知识点】诗歌思想内容

8.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精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3分)

【答案】“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评分:

本题共3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掌握。

从写作手法(以动写静)、表现景物的特点(景象壮阔)、表达的情感(喜悦畅快)三个方面来分析概括。

【知识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文言文阅读。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堕而折其臂

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掌握。

题目中既有实词,又有虚词,因此学生在平时要认真积累文言文语法知识点。

A项中,“绝”都是“停止、消失”的意思;B项“是”分别为“代词,这”和“判断动词,是”的意思;C项中“其”都是“代词,代指他的”;D项中“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因此,答案选B。

【知识点】实词与虚词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余拏一小舟()

(2)是金陵人,客此()

【答案】

(1)撑(船)

(2)客居,寓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掌握。

学生在课下要认真复习,广泛积累相关文言文语法知识点,并通过习题训练巩固强化所学语法知识。

【知识点】实词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答案】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留、删、补、换、调。

同时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同时还要注意借代、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

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知识点】翻译

12.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

痴人“痴”在何处?

请分别概括。

(4分)

【答案】奇景“奇”在:

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2分)

痴人“痴”在:

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2分)(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情感以及文章主旨,结合文中作者“雪天出游”的行为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综合分析,不难得出“痴人赏奇景”的含义。

【知识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

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

(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四、说明文阅读。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________,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来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

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乙)坐落天坛东路与南外二环、南护城河交会处的玉蜓桥,更加壮美。

它由桥群组成。

8座跨河桥,6座匝道桥,4座通道桥,3座铁路箱涵,组成一个庞大的桥的系统,建桥总面积是三元桥的两倍多。

造型别致,一座座桥,组成一只巨大的振翅欲飞的蜻蜓,仿佛是刻意创作的超大型艺术雕塑,桥下静静的流水,桥区棵棵绿阴晃动的国槐、白杨,片片流翠的草坪,团团姹紫嫣红的月季,构成一幅巨大的工笔画“玉蜓图”。

13.填入(甲)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每两个石拱都有石砌桥墩

B.每两个石拱之间都有石砌桥墩

C.在两个石拱之间都有石砌桥墩

D.两个石拱之间设有石砌桥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学生在课下要认真复习,积累相关语言文字知识,同时,结合上下文综合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知识点】课文内容

14.从(甲)(乙)两段中各摘录一个最能体现桥的结构特征的词,填入横线处。

(2分)

卢沟桥是________结构。

玉蜓桥是________结构。

【答案】联拱桥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分析。

学生在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时,要能找到语段中心句,从中心句中提炼特征,如果没有中心句,就要结合所选语段的全部内容,分析材料,准确判断说明对象的特征。

【知识点】说明对象

15.两段都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甲)段用数字说明桥的________。

(乙)段用数字介绍桥的________。

(2分)

【答案】(甲)桥的长、宽,石拱的长度及个数。

(乙)桥群中各种类型桥的个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的掌握。

学生在课下要认真复习,巩固掌握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10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并能结合具体的文章,分析理解说明方法所起到的作用。

【知识点】列数字

1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4分)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答案】不能。

“约”表示估计,说明“桥宽”不一定刚好8米;(2分)“几乎”起限制作用,说明“桥面”与“河面”不完全平行,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

①解释句意的变化。

(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模式A表态(删还是不删),B定性(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C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D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知识点】语言

五、记叙文阅读。

(11分)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①父亲病了。

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

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

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

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

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

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

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

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

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

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

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

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

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

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

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

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

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

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

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

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

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

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

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

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

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

不是吗?

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

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17.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

(4分)

【答案】

(1)过去父亲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现在却变得健忘、迟钝。

(2)过去父亲健步如飞,现在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3)过去父亲是“我”的依靠、“我”的保护神,现在父亲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4分,每组2分,写出两组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掌握。

题干中要求学生分析文中的“对比”,学生需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内容,从中筛选出答题要点,父亲年轻时与年老后的具体表现形成对比,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知识点】对比

18.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2分)

【答案】情景交融,渲染了雪夜里“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的欢快的心情,为下文的叙事和抒情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包括以下方面: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背景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预示人物命运,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深化文章主题。

从本文来看,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渲染了雪夜里“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的欢快心情,为下文作铺垫,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知识点】环境描写

19.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⑨段文字。

(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3分)

【答案】示例:

把父亲比喻为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写出了父亲的老迈,排比句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怜惜之情,有淡淡的忧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语段的分析。

题目中给出赏析角度,即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从用词方面来说,“倦鸟”“健步如飞”“风华正茂”等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父亲的人物形象;从修辞方面来说,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说,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因此,结合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知识点】语段分析

20.【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请问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甲】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

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答案】

【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爸爸满头白发,想到父亲一生的辛劳沧桑,非常难过,对父亲充满怜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感慨。

【乙】“我”读了父亲的来信,想到了父亲的艰难和困顿,回忆起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的分析与把握。

学生在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原文主旨和作者情感以及所给链接材料的主旨与情感,进行对比分析,【甲】段文字出自《爸爸的白发不是老》,作者表达了对父亲怜惜、难过之情,【乙】段文字出自《背影》,作者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知识点】情感

第三部分写作

六、写作。

(40分)

请以“冬日里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

(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4)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

冬日里的温暖

父爱总是被忽视的——当你在热情洋溢地赞颂母爱时,父爱,是被你忽视的。

也许由于母亲比父亲更使你感到体贴;也许由于种种原因,父亲的爱,在你眼中远远比不上母亲伟大。

但是,父亲的爱,让我在冬日里,依旧感受得到春天的温暖。

冷空气的骤然来袭,让我措手不及。

原本还是天天艳阳高照,现在,阴天,以及那吹在身上就如刀割般疼痛的寒风,无不让我后悔不已。

唉,谁叫我跟妈妈说不冷,不用拿棉袄,结果就只有受冻的份儿了。

每天都哆哆嗦嗦地去上学,这样下去,非感冒不可。

可是那天,妈妈打电话来说,爸爸中午要给我拿几件厚一些的衣服,还有一床棉被来。

我高兴极了,满心兴奋地等待着。

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宿舍传来一阵敲门声,我急忙跑去开门。

“爸爸!

”我欢喜地叫着,可是,欢喜很快就被感动给替代了——爸爸骑着车,冒着凛冽的寒风,为的,是给我拿来衣物、棉被。

“楠,冷吗?

冻着了吧?

”爸爸因寒冷而哆嗦的嗓音,让我分外心酸,而且,爸爸那么冷,但一进来不是抱怨天气,而是先关心我。

“喔,对了,我给你买了一个保温杯,这样子,水保持温暖的时间会更长,你也就能喝热水了!

”“爸爸,你冷吗?

”我打断爸爸的话,问。

“不冷,不冷。

”爸爸摆摆手。

真的不冷吗,爸爸?

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你要学会好好照顾自己,知道吗?

”我使劲点点头。

原来,爸爸是那么贴心地爱着我,我的泪水就快要溢出来了。

“那么,我走了。

”爸爸要走了,我连忙摆手:

“爸爸再见。

”“嗯。

”说着,爸爸走出了宿舍。

作文

我跑到走廊,目送爸爸离开,寒风凛冽,我却忍着寒冷。

在风中,虽然有刺骨的冷,但是我心里怎么那么温暖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半命题作文写作,除了要遵循写作的基本程序外,关键在于运思在先、高明补题。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貌似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

如何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构思技巧。

从某种程度上说,所填文题的巧与拙,将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与败和文章品位的高与低。

因此,掌握了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像庖丁解牛那样,游刃有余。

补题时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闪亮登场,抢人眼球。

总之一句话:

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半命题变成自命题。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