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7865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米的认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千米的认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千米的认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千米的认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千米的认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米的认识教案.docx

《千米的认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米的认识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千米的认识教案.docx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第26—27页例4、例5,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六中的第1—3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

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25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篇二:

千米的认识教案及说课

  课题三、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

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

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

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

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板书: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师:

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暑假中有没有观看一场体育盛事——奥运会,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生:

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

  师:

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生: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

  师:

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有没有试过这些长度的跑步

  锻炼呢?

在跑步运动中最长的跑步运动同学们听过没有?

——马拉松

  小结:

对于马拉松比赛,让孩子们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马拉松的长度展开教学。

马拉松为什么用公里作为单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生:

1千米=1000米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体验1000米的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5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

  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

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们亲自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1000米的真实长度,跑完后我们一起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长度后的感受,继续探究米和千米的关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

1000米真的好长啊!

  生2:

跑到三圈的时候就很累了。

  生3:

1000个1米真的好长啊!

  生4:

1公里原来有这么长!

、、、、、、、、、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

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

  师:

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

  生:

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师:

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

  生:

3个

  4、换一换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总结: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

  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六、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

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有多有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1、完成课件的题

  2、完成书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个课题,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习了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对长度单位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已掌握了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主要考虑:

  1、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通过奥运会中的比赛项目马拉松展开课题。

让学生自己推出米和千米的关系,感知1千米时,实际运用到我们学校的操场上长度,让学生自己到操场上体验一千米的长度。

  2、重视估测,力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告知我们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让学生自己琢磨出1000米的长度应该跑几圈,并切实体会跑完后的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引入、感知——展开、体验——巩固、应用——总结、回顾”为主线展开的,分四个环节进行的。

  

(一)第一个环节:

引入、感知

  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一定的引导,再

  根据实事消息暑假中的奥运会展开对话,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出公里。

  

(二)第二个环节:

展开、体验

  再展开了公里和千米的关系后,老师继续提问:

米和千米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从

  已经学过的知识构架中猜想、推究出1000米=1千米这个公式,在知道这个公示后,老师提示咱们学校操场一圈又150米,那么再次让学生自己算出或者推算出要几圈才是1000米。

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到操场上去体验1000米长度。

并分享感受。

  (三)第三个环节:

巩固、应用

  分享完感受后继续展开对1000米=1千米公式的学习,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并系统的将所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做一个清晰的关系概述,让学生整体感知并强化记忆,通过一些有趣、生动的习题巩固所学的新知,从而让学生将内容尽量的吸收。

  (四)第四个环节:

总结、回顾。

  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并完成课后的练习。

  篇三: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人教实验版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7、8页例4、例52.教材编写特点: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

这些概念所表示的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教材编排特点

  

(1).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

(2).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

)(3).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我的思考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以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体现以下这样几个方面:

1、紧密联系生活。

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因此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也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在学习千米时,也是通过学校的运动场的周长来建立千米的概念的。

之后,让学

  生估计一下,从你家到学校,大概有多少距离?

说一说生活中其它大约相隔1000米的地方等。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

摩托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的开放题则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这堂课在设计时,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

课前让学生走走,跑跑,感受一千米的长度。

认识千米这一单位时,由学生从学校操场一圈的周长推导出1000米大概有多长。

在提示进率时,由他们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分析讨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

开放题练习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自己来设计最佳的出游路线。

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设计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如在学完千米这一概念后,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学习2千米500米=米,4000米=千米等。

开放题也是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设计的。

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意识。

3、着重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最有效途径。

本课在设计时,着重体现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高效、丰富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新的所学知识同化后,即通过“自主学习”后完成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如学生从10米、10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

  为了达成学生顺利建构其知识结构,在本课设计时主要考虑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引出的列车的秘密问题。

二是采用积极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千米概念的表象。

四即小组协作学习。

五是强化练习设计,即在每一个环节结束后,都及时安排进行必要的练习等。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的错误。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课前让学生走走,跑跑,感受一百米的长度。

课堂学习时,由他们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分析讨论。

  5.我的思考: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这堂课在设计时,至始至终体现了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

课前让学生走走,跑跑,感受一千米的长度。

认识千米这一单位时,由学生从学校操场一圈的周长推导出1000米大概有多长。

在提示进率时,由他们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分析讨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

开放题练习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自己来设计最佳的出游路线。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

  2、能力目标:

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