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乾隆遗迹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526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山乾隆遗迹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焦山乾隆遗迹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焦山乾隆遗迹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焦山乾隆遗迹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焦山乾隆遗迹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焦山乾隆遗迹考.docx

《焦山乾隆遗迹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山乾隆遗迹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焦山乾隆遗迹考.docx

焦山乾隆遗迹考

焦山——乾隆遗迹考

 

摘要:

本文明确提出了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上焦山,未曾一驻的观点。

考证了焦山行宫的遗址、现址和乾隆皇帝在焦山留下的遗迹。

共计搜集和整理到乾隆在焦山所作的诗文三十五首,楹联十三对,匾额十二幅。

确定了乾隆御碑应有十一方,现存八方。

关键词:

焦山乾隆南巡行宫遗迹

1乾隆皇帝简介

乾隆帝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

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八月十三日,母孝圣宪皇后生于雍亲王府邸。

一七九九年正月初二病逝。

他活了八十九岁,在位六十年,是一位长寿君主。

一七三五年八月己丑日雍正帝病逝。

遗诏皇四子弘历即皇帝位。

次年,改年号为乾隆。

一七九五年九月辛亥日乾隆帝在勤政殿正式宣布,明年丙辰正月戊申朔归政,传位给皇太子颙琰,又做了四年的太上皇方才逝世。

乾隆每次南巡所带的随行大臣和护卫近三千人,动用驭马上万匹,船舰四百多艘。

乾隆南巡共计六次,前四次由两江总督高晋等编写了《南巡盛典》,乾隆还作了序。

该书共计六十四册,一百二十卷。

遗憾的是第五和第六次没有进行续编。

乾隆对秀丽的江南是十分热爱的,特别是对江南的山水无比眷念。

从乾隆晚年的诗作:

“六渡南巡止,他年梦寐游”中,可以明显的体现出乾隆思念江南的心情。

2乾隆焦山行宫考

焦山行宫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成。

有焦山行宫、东行宫和上行宫三个部分。

2.1焦山行宫

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前,南巡大吏在焦山选择“依参天之峭壁,俯万里之长江”之地,也就是今大雄宝殿、藏经楼东侧与玉峰庵的西侧之间,建造焦山行宫。

经过实地考证,焦山行宫占地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

行宫建有殿堂、寝宫、朝房等。

可惜的是焦山行宫在道光年间即已倾圮,到同治年间全废。

行宫遗址上现建有海云堂、五观堂、念佛堂、毗卢殿、教学楼、伽蓝殿、浮玉斋等,还有一枇杷园。

2.2东行宫——竹楼

乾隆第三次南巡前,南巡大吏还在焦山东部建有东行宫——竹楼。

供乾隆皇帝小憩。

此处翠竹茂盛;竹径通幽;拾级登楼;景色诱人。

所以,乾隆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南巡时,在这里分别写了四首《竹楼》七言绝句。

今竹楼虽无处寻觅,但翠竹犹在。

现已辟为盆景园。

2.3上行宫——镜江楼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前,南巡大吏将焦山西峰顶上的镜江楼,修缮改建为上行宫。

镜江楼是乾隆最喜欢去的地方。

他每次登临焦山都要到楼上观赏风光。

乾隆皇帝第一上焦山就为上行宫题写了“镜江楼”匾额。

在第三次和第四次南巡,乾隆为镜江楼题写了五言诗句。

其中一首云:

“焦山登极顶,俯畅镜江楼。

是日微风静,当春霁景浮。

遥源溯西自,万古镇东流。

底论北南界,清时此豫游。

”现焦山西峰索道站系镜江楼的原址。

2.4自然庵、五圣庵——现焦山行宫

现在的焦山行宫是在自然庵和五圣庵的旧址上改名的。

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

行宫内有船厅、北极阁、黄叶楼、廊厅、佛楼、梅花楼、画禅山房、观澜阁、梦焦仙馆、东升楼等建筑。

还有池、榭、亭、桥、竹园及古树等。

2.5乾隆六下江南,八上焦山,未曾一驻。

乾隆第一次南巡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春正月庚子。

二月乙酉,登上焦山。

乾隆第二次南巡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春正月甲午。

二月乙亥,渡江来到镇江。

这次南巡他上了两次焦山。

乾隆第三次南巡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二月庚辰,上奉皇太后渡江,辛巳,乾隆临幸焦山,碧岩祥洁禅师率众僧恭迎圣驾。

乾隆第四次南巡是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正月戊申。

二月临幸焦山。

回銮时,又于三月丙子朔,上幸焦山。

乾隆第五次南巡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二月戊辰,上幸焦山。

济舟澄洮禅师率众僧恭迎圣驾。

乾隆第六次南巡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三月初一,他来到江边,祭过江神并渡江,临幸金山。

丁亥,上幸焦山。

济舟澄洮禅师率众僧恭迎圣驾。

行宫建成后,乾隆皇帝南巡时只在行宫内小憩。

未驻焦山行宫。

有乾隆第六次南巡,第八次上焦山所作的《清寄堂》诗为证:

“梵王宫左厢,行馆建昔岁。

每来实未驻,片时聊息憩。

松柏既苍茜,庭径致深邃。

乃知天然佳,夫何劳点缀。

言忘尘益远,神谧清自致。

五字泐书堂,万古於斯寄。

3乾隆六下江南,八上焦山及遗迹考

乾隆每临焦山,舳舻相衔,旌旗招展,安福舻、翔凤舰和紫霞舟等均停靠御码头。

东码头为普通船只停靠。

现在的山门,也就是不波亭系御码头原址。

3.1乾隆初下江南临幸焦山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春正月庚子。

二月乙酉,登上焦山。

当然在镇江除驻跸金山寺外,也去了丁卯桥、招隐寺等地,同时也在镇江城里走了一趟,了解民俗民情。

有乾隆帝所作《润州道中作》六首绝句为证。

特别是第一首云:

“山染青螺水绿涵,今朝春色识江南。

迂途城市观民俗,暂舍舟行乘玉骖。

”这里的青螺是指焦山。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对焦山的赞赏和对镇江百姓的关心。

这次乾隆南巡在焦山作诗四首,题写匾额七幅,楹联两对。

3.1.1天王殿东南御碑亭

天王殿东南御碑亭面南,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仲春所作《游焦山歌》。

碑高2.54米,宽1.17米。

乾隆在该诗中评述金焦二山时云:

“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

焦山似羲之,偃卧东床坦其腹……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

”显然,乾隆皇帝认为从自然景观上看,焦山比金山略胜一筹。

所以,他每次南巡必临幸焦山。

3.1.2万佛塔西御碑亭

原双峰顶御碑亭,现万佛塔西御碑亭面北,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作《自金山放船至焦山用苏轼韵》。

今碑风化严重,且破残模糊,字迹无法辨认。

碑高2.10米,宽1.18米,厚0.29米,碑座长1.40米,宽0.50米,高0.45米。

3.1.3乾隆题写的匾额

松寥竹坞、镜江楼、山高水长、大雄宝殿、海门鹫岭、江界慧灯、藏经楼

3.1.4乾隆题写的楹联

山消双青,玉坞潜光高士卧;潮来一碧,金涸对峙仙人居。

领要得江山,鼎伏恰依仙隐处;观空参水月,锡飞还傍鹤铭边。

 

3.2乾隆二下江南二上焦山

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春正月甲午。

二月乙亥,渡江来到镇江。

这次南巡他上了两次焦山。

乾隆第二次上焦山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焦山《瘗鹤铭》。

他重登焦山,摩挲古刻,见原刻《瘗鹤铭》“剥落甚多,难成句读”。

所以重书《瘗鹤铭》,刻成碑文,并将原刻铭移置寺中壁间,建亭加以保护。

让后人仍可见到《瘗鹤铭》的真迹。

这次乾隆南巡在焦山作诗三首,临碑一方,题跋一幅。

3.2.1天王殿西南御碑亭

天王殿西南御碑亭面南,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所作《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再叠苏轼韵》,今已不见。

3.2.2下码头御碑亭

下码头御碑亭,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所作《游焦山》七言诗,今已不见。

3.2.3临摹玉烟堂《瘗鹤铭并序》御碑

原处士祠御碑亭,现瘗鹤铭亭西廊面东,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临摹玉烟堂本《瘗鹤铭并序》。

碑高2.24米,宽1.00米,嵌入墙内。

3.2.4《临瘗鹤铭跋》

乾隆皇帝临摹玉烟堂《瘗鹤铭并序》时,并为其题写了《临瘗鹤铭跋》。

跋云:

“瘗鹤铭,不著书人姓氏。

昔传为右军龙爪书,因有逸少字耳。

要其苍劲萧朗,非晋人不能。

黄庭坚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之句,致不虚也。

志称原刻乃摩崖书,雷轰入江。

或云:

石在山麓,为波涛所蚀,水落乃仅见之,守土者舁置山上,为亭以覆。

丁丑春南巡,二月之望,重登焦山。

摩挲古刻,惜其刓泐过多,因拟书一通,勒之碑。

而原刻移置寺中壁间,以存其旧云。

显然,从乾隆皇帝《临瘗鹤铭跋》中可以看出,这次南巡他上了两次焦山。

3.3乾隆三下江南上焦山

乾隆第三次南巡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正月丙申。

二月庚辰,上奉皇太后渡江,除在镇江检阅京口水师操练外。

又在金山的远帆楼看灯船火戏,作诗四首,第一首云:

“灯船火戏吾尝禁,今番缘何翻欲观?

哈萨陪臣扈巡跸,不妨因试万民欢。

”在这首诗里反映了这次南巡有少数民族的陪臣(哈萨克使臣策伯克等人)随驾。

辛巳,乾隆临幸焦山,碧岩祥洁禅师率众僧恭迎圣驾。

乾隆在新建的焦山行宫小憩,并为行宫题匾作联。

这次乾隆南巡在焦山作诗六首,题写匾额两幅,楹联六对,作《藏佛赞》文一篇。

3.3.1天王殿东南御碑亭

天王殿东南御碑亭面北,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仲春所作《游焦山歌叠旧韵》。

碑高2.54米,宽1.17米。

3.3.2天王殿西南御碑亭

天王殿西南御碑亭,碑上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所作《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三叠苏轼韵》,今已不见。

3.3.3下码头御碑亭

下码头御碑亭,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所作《清寄堂》五律一首,今已不见。

3.3.4海门庵御碑

海门庵御碑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所作《竹楼》七绝一首,今已不见。

3.3.5乾隆题写的匾额

清寄堂、竹楼

3.3.6乾隆题写的楹联

焦山行宫对联

净业江澄镜;圆光月印珠。

云容水态不相厌;画意诗情分与头。

四面波光动襟袖;三山烟霭护盈洲。

到来俯视原无地;攀陟遥吟恰有楼。

一泓水镜呈当面;满魄冰轮映举头。

山色江声参一合;花香月影证三摩。

3.3.7乾隆作《藏佛赞》文一篇(文略)

3.4乾隆四下江南二上焦山

乾隆第四次南巡是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正月戊申。

二月丙申,渡江来到镇江。

回銮时,又于三月丙子朔,上幸焦山。

这次乾隆南巡在焦山作诗十一首;题写匾额两幅,楹联三对,跋和画各一幅。

3.4.1万佛塔西御碑亭

原双峰顶御碑亭,现万佛塔西御碑亭面南,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酉仲春所作《自金山放舟至焦山四叠苏轼韵》。

今碑风化严重并破残,字迹无法辨认。

碑高2.10米,宽1.18米,厚0.29米,碑座长1.40米,宽0.50米,高0.45米。

3.4.2下码头御碑亭

下码头御碑亭,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所作《游焦山作歌再叠旧韵》及《镜江楼》五律一首,今已不见。

3.4.3海门庵御碑

海门庵御碑刻有乾隆三十年(1765年)所作《海门庵》和《竹楼》七绝各一首,今已不见。

3.4.4《梅花画诗跋》御碑

瘗鹤铭亭西廊面南,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酉仲春月所画的“梅花”及所题的“梅花诗”和“梅花跋”碑。

碑高0.82米,宽0.53米。

梅花诗:

“元章渲染态嫌艳,无咎勾圈梅略孤。

斟酌浓纤聊寄真,不知神韵得传无。

梅花跋“尝谓设色梅,不难于似,而难于传其神。

焦山别室,庭梅正放。

对之有会,辄为写生。

3.4.5三诏洞西南御碑亭

三诏洞西南御碑亭面东,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酉仲春所作《清寄堂》五绝一首,今亭毁碑残。

碑高1.26米,宽2.30米,厚0.28米,碑座长2.55米,宽0.54米,高0.45米。

3.4.6三诏洞西南御碑亭

三诏洞西南御碑亭面西,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酉暮春朔所作《自丹徒跋马至象山渡江驻焦山》七律一首:

“三度驻金未驻焦,隐虞顿置笑松寥。

回銮得趁一时兴,策骑偷消十里遥。

信是无双栖静域,还因有暇陟崇椒。

水天俯仰惟空阔,小矣奚称隐士招。

”今亭毁碑存。

这首诗明确的说明了乾隆三月初一回銮时,感慨三次南巡都未驻焦山。

显然,《自丹徒跋马至象山渡江驻焦山》是乾隆乙酉暮春朔所作,而其它诗作是乙酉仲春所作。

所以,这次南巡乾隆上了两次焦山。

3.4.7乾隆题写的匾额

旷观堂、高轶群论

3.4.8乾隆题写的楹联

焦山行宫对联

春秋风月因心会;上下水天与目谋。

波含静渚心同彻;云住高峰态自灵。

关帝殿旷观堂联

岷水溯雄图,神依西蜀;焦峰冠灵宇,目俯东吴。

3.5乾隆五下江南上焦山

乾隆第五次南巡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二月戊辰,上幸焦山。

济舟澄洮禅师率众僧恭迎圣驾。

这次乾隆南巡在焦山作诗五首。

3.5.1碑林博物馆御碑亭

原行宫御碑亭,现焦山碑林博物馆御碑亭面东,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仲春所作《游焦山作歌三叠旧韵》。

碑高2.42米,宽3.15米,厚0.60米。

四周镌饰九龙云水纹深浮雕。

下设碑座,碑座长2.55米,宽0.54米,高0.45米。

3.5.2碑林博物馆御碑亭

原行宫御碑亭,现焦山碑林博物馆御碑亭面西,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仲春所作《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五叠苏轼韵》。

碑高2.42米,宽3.15米,厚0.60米。

四周镌饰九龙云水纹深浮雕。

下设碑座,碑座长2.55米,宽0.54米,高0.45米。

3.5.3碑林博物馆御碑亭南廊御碑

碑林博物馆御碑亭南廊御碑面北,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仲春既望所作《海门庵》绝句一首。

碑高0.69米,宽1.06米。

3.6乾隆六下江南上焦山

乾隆最后一次南巡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春正月丁未。

这时,他已经七十四岁。

甲辰三月初一他来到江边,祭过江神并渡江,临幸金山。

丁亥,上幸焦山。

济舟澄洮禅师率众僧恭迎圣驾。

这次乾隆南巡在焦山作诗五首,题写楹联两对。

3.6.1天王殿东南御碑亭

天王殿东南御碑亭,碑侧面东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季春所作《游焦山作歌四叠旧韵》。

碑高2.5米,宽0.32米。

3.6.2天王殿西南御碑亭

天王殿西南御碑亭,碑面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所作《自金山放舟至焦山六叠苏轼韵》,今已不见。

3.6.3碑林博物馆御碑亭南廊御碑

碑林博物馆御碑亭南廊御碑面北,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暮春登焦山海门庵所作《游焦山》绝句一首。

碑高0.65米,宽1.07米。

3.6.4乾隆题写的楹联

焦山行宫对联

屏山镜水皆真缔;萝月松风合静观。

山水足清音,赏寻物表;云烟供静养,妙契天倪。

4结束语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上焦山。

他在焦山留下的匾联题字二十有余,诗文三十余首,现存碑刻遗迹八处,可以恢复的遗迹若干,为我们开发和利用焦山的旅游资源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