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 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447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 精品.docx

《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 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 精品.docx

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精品

教师教学座谈会会议记录及答复意见

时间:

2010年5月5日14:

30-17:

00

地点:

行政楼405会议室

主持部门:

教务处

参加人员:

周水庭、刘芸、陈克忠、眭平、陈文坉、各系(部)教师代表、教务处相关人员

会议流程:

Part1:

刘芸主持发言,提点议题;

Part2:

教师发言(以下记录按发言先后顺序,合并相似意见);

Ø林仙丽(计算机系):

培养方案修订:

教学计划中学分计算与课程库中学分计算方式不一致,以及长短学期的周学时计算舍入问题希望教务处给出统一的意见。

答复:

目前我校学分的计算方法为:

课程的学分按教学时数确定。

理论教学一般以课堂授课18学时为1学分;实践教学学时较多的课程(实践学时占1/3~2/3)一般以24学时计1学分;各类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安排的一般为一周计1学分,分散安排的一般为28学时计1学分。

学分一般按“七下八上、二下三上”(按学时数折算为学分后,小数点后的数值达到0.8则计为1学分,0.3~0.7则按0.5学分计)的规则确定,课程的最小学分值为0.5。

同一课程在不同的学期由于上课周数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学分。

我校每学年的集中教学时间为41周,但是由于农历春节的原因,导致每学期集中教学周数不定。

按照上述的学分计算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例,18个学时为一个学分,同一门课程在不同学期由于上课周数不同可能出现一定的学时浮动。

按照其他高校学分制特点,针对学分排课提出意见如下:

1.每学年总的集中教学周仍为41周。

扣除考试周(1.5-2周)外,需保证每学期至少18周的授课周。

2.课程群(类)中的学科通识平台课程建议统一课程大纲、学时、学分,采用统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3.课程的教学大纲所标明的总学时应是课程群负责人(针对课程群(类)课程)、教研室(针对专业(必、选)课)及主讲教师对课程进行充分论证后得出。

与每学期的长短无关。

学分参照上述学分的计算方法得出。

4.课程库中课程的学分、学时与该课程教学大纲所标注的严格一致。

5.教研室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教学秘书录入专业培养计划应以课程库中该课程的学分、学时为依据,不得随意调整。

6.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候,教研室在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学期的长短、国家法定假日及集中实践环节等情况的基础上,调整实际上课的周课时,使实际的总学时与课程库中标明的总学时相差最小。

原则上实际开出课时允许在课程库表明的学时5%左右上下浮动。

7.部分课程因其特殊性,要求完全统一学时与进度(如考教分离),教师可通过提交报告的形式申请加课或申请停课,以保持学生所学内容的一致。

8.任课教师认为某门课程实行短学期排课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教师只需在教学任务下达之前向教研室说明理由,经教研室统筹研究后,在教学任务安排时,增加相应的周学时,保证总学时不变即可。

9.根据上述原则中的第二点和第三点。

请各课程群负责人明确课程群(类)中课程的学分、学时、修改相应的课程大纲,重新提交课程群(类)课程信息汇总表及课程大纲。

课程群建设:

任课教师对培养方案没有宏观的了解,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应该要求专业负责人要做好全局性的把关工作,统筹考虑总学时、总学分,防止课程建设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脱节。

答复:

根据《关于做好本科课程归属与课程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和课程群(类)负责人会议的要求:

跨系开设的相近课程群(类)的建设主体单位全权负责课程的各项建设工作,并负责协调涉及系(部)的相关工作和课程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课程负责人负责开展课程群(类)子课程的建设工作。

课程群(类)负责人为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召集人,在对课程进行调研的同时,应结合专业教研室的意见,主动联系涉及到的相关系(部)的负责人、教研室及主讲教师,提出适用我校不同层次培养目标的课程,精简现有课程门数。

系(部)负责人、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对课程建设有任何建议,可联系课程群(类)负责人,与课程群(类)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

课程群(类)负责人及课程群内成员对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充分调研论证,最终负责人向教务处递交书面调研报告。

孔祥丽(管科系):

教学安排:

建议用短学期上课的方式解决周学时难以精确的问题,比如《统计学》课程,推理性强,要求思维上要有延续性,不宜每周2学时,铺展到18周,可以集中几周排课。

答复:

教务处从未提出课程必须严格按照学期授课周数排课。

目前教学任务安排有以下三个步骤:

1、各教研室制定新生四年的培养计划;2、各系部秘书参照教研室意见,于每学期末下达下学期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要参照学生培养计划进度,并指定课程的上课周次及任课教师;3、教务处及自行排课的系部,针对已下达的任务,安排每周具体的上课时间及地点。

如果任课教师认为某门课程采取短学期上课的方式更有利,请将意见提交至相应的教研室,由各教研室综合考虑各门课程的教学安排效果并在控制周课时总量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教务处对具体某门课程的周数并无硬性规定。

双专业、双学位:

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不太了解。

答复:

此次“双”工作是继国家教育部、省厅“毕业生双试”工作的延续,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更好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此次“双”工作是在校生的第一次尝试,为了保证施行效果,充分考虑了教学资源(教室、教师)和学生精力(原专业课程量)等因素,因此主要在教学口通过各教学单位(系主任、秘书)对学生进行宣传,兼有通过学工口由各教学单位(书记、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宣传,并由教务处负责此项工作的专人进行面对面的解释和指导。

今后,“双”工作将在积累此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教学资源和实际可使用度,考虑以适当的形式(协同宣传口)扩大宣传范围和力度。

校选课:

校选课的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把关,存在提前下课,教师播放视频代替上课的现象。

答复:

校督导团正在研究将督导团教师分为若干小组,各督导教师在完成日常听课任务的同时将针对公选课、双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方面教学情况分组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Ø彭苗(建工系):

培养方案修订:

1、培养方案体系单一,无法满足施工、设计、考研等不同就业规划的学生的个性需求,建议在培养方案中将限选课归为任选课,把专业课改成分方向课程。

2、大一、大二的课程中缺少专业课,导致学生入学后逐渐丧失对专业的兴趣。

是否可以把一些公共课往后排?

是否可以对与本专业关系不紧密的公共课程进行学时压缩,如《化学》。

答复:

(教务处现场答复)系部在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原则下可以发挥自主权,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对课程学期安排、任选课设置、课程学时等进行调整,允许建工系对化学课的学时进行压缩。

教研室工作:

学校对于教师其他工作量(社会工作量)没有进行实际考核,导致系内事务全部落在教研室主任身上,难以调动其他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研室主任事务繁多,职责分工不明确,更换频繁,建议设置教研室活动经费。

答复: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

附加的工作范围与工作量是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各单位自行调度与协调。

学校不可能对每位教师的每一项教学以外的具体工作进行详细的考量,也没有必要。

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良心活,师德的最基本要求是奉献,在教师完成与学校发展相关的各项工作的同时,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辅助部门的各岗位人员也是做着相应的工作。

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在学校文件《关于印发《厦门理工学院教研室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厦理工2007-139号)中有给予概述,文件中同时提及了教研室工作相关的其他内容。

同样,文件不可能对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面面俱到,因此,各教学单位上至领导、下至教师或工勤人员,都有义务对文件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协调完成文件内容提及之外相关的工作。

建议:

各教学单位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并对教研室活动遇到的困难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协调。

教研室主任更换频繁的问题,教务处早有注意,并曾发布了《关于确认各教学单位教研室主任、副主任设置的通报》(厦理工教[2009]21号),同时将文件通报给了组织部和人事处,旨在稳定教研室主任队伍,避免教学单位频繁更换教研室主任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但是,部分教学单位并没有很认真领会学校的意图,没有做好教研室主任的思想激励工作,没有很好协调教研室的工作和活动,继续以各种理由频繁更换、增加教研室。

不能完全说一些教学单位的意图是“多设人、好干活”,但相信有很大的原因在于教学单位无法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建议:

教学单位应承担主要责任,并思考如何促进教研室的良性运行,提高教师参加工作的积极性。

教研室活动经费可以由教学单位的各种经费支出,不适于单独列支。

学生考研:

学生反映高数教材过于简单,与考研要求相差太远。

答复:

(数理系王拉省老师现场答复)目前的《高等数学》学时从原先246压缩到了162(理工类),148(经管类),132(应用数学),传统的同济大学的高数教材在目前的学时限制下没办法讲完,所以选用了内容较浅的教材。

数理系目前正在研究根据不同的分级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Ø满旺(空间系):

教学督导:

目前有大量的年轻教师,希望督导团在监督之外加强教学指导。

答复:

(评建办现场答复)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应该由校督导团和系部共同开展,从专业性的角度来看,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的重心主要还是应落在教研室层面,希望各教研室重视青年教师的教能建设。

Ø张宏怡(电子系):

实践教学:

针对课程设计教师选题的难易程度差异过大的现象,电子系正在开发课程设计选题管理系统,对每个课程设计进行题库建设,限制教师在题库范围内选择项目布置给学生,保障课程设计的水平。

希望项目成熟后能向学校其他系推广。

答复:

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的制定过程中,均要求校系两级教学委员会、教研室等相关机构组织论证,以建立适合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对电子系能够在课程设计环节,利用选题管理系统进行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办法,学校非常支持、赞赏,也倡导各系都能参照该模式,建立包含实践教学各环节和质量标准、考核形式等内容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情境体验室:

电子系对此很有热情,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目前学校仅支持文管类系部开展建设,希望理工科系也能开展建设。

答复:

学校为了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入“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设置了“情境体验教室”建设专项,学校根据系部申报项目的详细情况,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后确定。

该类项目主要面对文科类学科,属于“教室”而非“实验室”,并非不让理工科类系部申报,关键在于项目本身,是否属于“情境教室”范畴,项目建设是否具有其必要性、可行性。

职业资格证书:

希望学校能组织和一些证书机构进行对接和推介。

回复:

关于充分利用校内闲置资源,招收校外考生培训的建议,由于涉及到一些收费问题,需由学校进一步研究决定。

关于校内推广部分,学校已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中明确要求各专业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培养方案,设置相关学分、模块课程等基本原则;同时,考试中心已收集了各专业涉及到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信息,并将其发布于教务处网站上。

毕业设计:

针对毕业设计工作和学生外出就业的矛盾,老师在把关毕业设计的时候非常两难,希望学校能给出指导性意见。

答复:

针对毕业设计工作和学生外出就业的矛盾,学校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的要求,为做好过程管理监督,要求学生在外出实习(就业)前,填写《外出实习审批表》和学生保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承诺书,承诺按时、保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因此而导致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过关等问题,由学生承担责任。

指导教师和学生需加强各种方式的联系与指导,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学校将收集各系破解此问题的有效措施、经验,并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Ø李艳波(文化传播系):

工作量计算:

希望取消班级人数少于55人扣减人数系数的规定。

答复:

课堂规模越大,教师教学掌控的难度越高,为此现行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以自然班人数为基准设定了标准班级规模,对于课堂规模超过标准班级的给予了一定的人数系数补贴,相应的,对于课堂规模小于标准班的,扣除了一定的人数系数,以此体现班级规模带来的劳动差异。

同时,考虑招生情况和学籍异动可能带来的自然班人数差别,办法中为标准班人数设置了一定的浮动区间(55-60人)。

目前看来这种衡量方法是相对公平的,也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的。

工作量计算:

同时指导多项实践任务的希望在工作量总量上有所控制,并且加强实践教学的中期管理,把关实践教学质量。

答复:

针对指导教师同一时间段指导多项实践任务的情况,学校正研究出台教师工作量总量控制办法,以把好实践教学质量关。

同时,学校已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纳入本学期党政工作要点,将采取各种督导形式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的最根本力量是系部组织和学生,因此建议系部在安排教学任务的时候,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尽量避免该情况发生,既减轻教师指导负担,亦保证教学质量。

校选课设置:

校选课没有成系统、成模块,建议精简掉一些相似课程,同一位老师开设3门公选课是否合理?

建议根据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进行开课资格的审核、把关。

答复:

我校公选课的自从开设以来到2009-2010-1学期期间,由于学校师资紧张、正常教学任务繁重等主客观原因,一直面临教师开课容量少,学生需求多的问题,导致教务处想方设法要求系部老师尽量多申请,同时也导致了开课结构不合理、课程容量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在个别学期的确出现了极个别老师同时上2-3门课的情况。

2009-2010-2学期,随着教师数量的快速增加,申请开设选修课的教师突然急剧增加,由原来的80左右增加到120左右,而学生数量基本稳定,从而出现了个别课程因为人数过少无法满足开课要求的现象。

教务处下一步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开课及选课策略,征求广大教师意见后制定选修课申报的指导性原则,并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公选课的申请进行科学把关和资格审核,控制同一教师的申请数量。

评建工作:

希望给进行专业评估的相关专业的教师一定的工作补贴。

答复:

评建办目前已申请为每个参与专业评估的专业拨付1万元的建设经费,由各评估专业的负责人结合专业评估的工作需要统筹安排经费使用。

双专业、双学位:

宣传工作到底归口谁来负责?

建议学费能和系部进行分成,提高系部在宣传动员上的积极性,现实权、责权衡。

答复:

“双”工作与学校的大部分教学工作相同,可以参照毕业生工作的提法“领导负责、院系为主、部门统筹、全员参与”,宣传工作将由教务处牵头,各教学单位、学工处和宣传部利用各系的渠道优势协同开展。

“双”工作的学费是学校学费的组成部分,参照学校学费的使用方法,由校党政会议统筹协调,财务部门分配与实施,监察审计部门监督。

根据此次开办第二专业的系提出的相关建议,学校已经考虑将学费中的一部分返还给各开办专业所在系,作为第二专业教学管理的费用,具体的比例学校将会在进一步的研究后决定。

Ø杨亦艺(艺术系):

课程归属:

跨系课程的归属问题建议由教务处组织相关系部的召开协调会议。

答复:

跨系课程群(类)建设是一项关系到教学稳定的工程。

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及服务部门,对这个问题责无旁贷。

如果课程群(类)在建设过程出现任何问题,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系部都可以向教务处反映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届时教务处也将尽一切力量引导、协同解决发生的问题。

公选课:

希望选课前能组织教师开一堂体验课,给学生了解课程的机会。

答复:

随着我校师资水平的飞速提高,公选课申请数量不断增加,类型的不断丰富,所开课程在量上已经完全能满足选修需求,公选课规划设置上的改进工作已具备了条件并已开始启动,教务处领导也十分重视此项工作。

下一步教务处将有计划的讨论“选课前能组织教师开一堂体验课”的相关问题,并着手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以期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公选课培养体系,为广大师生更好的服务。

Ø黄丽蓉(公体部):

教学场地:

实验楼“圆盘”场地有限,希望学校开辟新的体育教学场所,能否使用8、9号教学楼的底层?

答复:

(教务处现场答复)体育馆投入使用后将缓解体育教学场地的使用压力,在此之前如果发现校内有其他适合的空地,公体部可根据教学需要与后勤部门沟通,提出场地使用建议方案。

舞蹈队训练:

希望能给予舞蹈队获奖学生学分奖励。

答复:

(教务处现场答复)舞蹈队训练学校已经有经费支持,学生也有精神和物质奖励,不宜以学分的方式再进行奖励)

Ø庄莹(商学系):

新教师的教学安排:

原有的基础专业课资源被老教师占据,新老师一进来就必须承担一些新增的专业课,教学难度大。

班主任工作:

新教师还在过教学关的阶段,系部一般要求新教师第一年就担任班主任,事务过多影响教学,希望能从入校第二年开始当班主任。

答复:

为了使新教师在职业起步阶段打好教学基础,出于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需要,在教务处上周下达的教学工作量安排指导意见中,不仅要求各系控制初级职称教师的上课学时总量,还要求控制上课门数(每学期新开课程不多于2门)。

但是对于教学之外的学校事务还是鼓励年轻老师积极承担,新老师担任班主任有不仅助于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需求,也有助于锻炼新教师的综合素质,希望年轻教师能勇于承担,为服务学生多做贡献。

工作量:

希望给予负责系主任助理工作的老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

答复:

“系主任助理”学校目前暂没有明确的岗位设置和业务考核要求,目前仅有个别系安排了教师协助主任工作,处理系内公共事务,建议各系从年度二次分配中考核并体现教师对系内公共事务的贡献。

考研工作:

去年的动员和奖励措施出台得有点晚,建议尽早做动员。

答复:

(教务处现场答复)去年年底学校意识到目前考研率低的问题,召开了考研协调会,临时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支持的措施,也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考研录取人数大幅提高。

目前教务处正在议定一套四年不间断的考研帮扶方案,全方位的帮扶、促进学生考研)

Ø黄宝珍(外语系):

学生考研:

学生考研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安排上有冲突,能否适当推迟考研学生的毕业论文进度?

答复:

(教务处现场答复)指导老师可以灵活控制,适当延续考研学生的毕业论文进度。

二外教学:

能否对二外教学进行分班?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分设考研班、基础班。

答复:

(教务处现场答复)只要是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务处鼓励各系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希望教师与系领导沟通意见,有好的想法教务处都会给予支持的协助。

Ø陈彩蒂(外语系):

学风问题: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习教室利用率低,后门改道后,学生迟到现象严重。

答复:

(学工处答复)近期学工处将结合星级文明班级创建活动的开展,对参建班级进行校风学风的抽查,敦促各系加强学风建设。

每年4月和11月,是教风学风促进月,希望广大教师也能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推进校风学风建设。

考研工作:

建议加强对榜样的宣传,以优秀学生的事迹带动引导其他学生。

答复:

(学工处答复)学工处已对今年考研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拟于近期针对2010届毕业生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

我们将听取师生建议,考虑请一两个榜样代表分享考研经验。

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外语系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应当争取成为一些权威证书的考点。

答复:

陈老师所提到的Toefl、GRE等属于ETS下设考试,ETS在福建已设厦门大学考点,再向教育部考试中心申请考点,以我校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另我校在外语系李传芳等教师的积极努力下已成为全国商务英语考试(二级)考点,准备迎来第一次考试。

外教管理:

对外教的教学管理以系为主,招聘、生活保障等其他事务性的工作应当归口外事管理部门。

答复:

国合处将召开外教工作座谈会,外语系可通过此次座谈会与国合处沟通外教的管理事宜。

Ø李岱霖(环工系):

学生综合测评:

学生的综合测评中学生活动所占比重过大,建议加大学习成绩在综合测评中的比重,引导学生将精力重点放到学习上。

答复:

(学工处答复)综合测评是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考核,成绩固然重要,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同样重要,目前学习成绩在综合测评中已有相当比重,占70%,文体分占20%,品德分占10%。

但我们仍将充分考虑广大师生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目前拟就综合测评管理办法举办一次学生听证会,正处于调研阶段,学工处将努力推动综合测评管理办法的修缮。

Ø洪汉池(机械系):

考风建设: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学风,学风的关键之一在于考风,对于毕业前补考的学生是否应当严抓作弊?

答复:

(教务处现场答复)监考教师对于学生作弊现象应当力求防范于未然,通过充分的考前辅导、严格的考场监督和考前教育防止学生作弊,保护学生利益。

Ø林瑞金(计算机系):

实验人员考核:

希望新的实验人员考核办法出台前能召开一次实验员会议,共同商定。

答复:

(教务处现场答复)实验人员分类考核方案已发给各方征求意见,也会安排会议邀请实验人员共同讨论。

Ø王逸平(数理系):

实验课排课:

部分系课程过多,导致实验课很难安排。

答复:

(教务处现场答复)在目前的培养方案总指导原则下,周学时过高的现象已逐渐杜绝。

Ø眭平(评建办):

教师调课:

督导团听课经常“扑空”,教师调课过于频繁。

答复:

(教务处现场答复)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师资不足,确实存在因开会、外出进修调研等原因导致调课次数较多,教务处会整理调课原因,进一步严格把关,也请各系部合理安排教师外出进修调研,尽量少调课。

教务处

二〇一〇年五月七日

 

学生教学座谈会意见汇总

时间:

2010年5月12日14:

30-16:

40

地点:

教学楼2#201

主持人:

周水庭

参加人员:

各系学生代表、督导团代表、教务处相关人员

会议流程:

Part1:

周水庭主持发言,提点议题;

Part2:

学生发言,教务处、督导团相关人员现场答复;

教学条件:

Ø图书馆:

图书馆晚上关门时间太早,希望能延长开放时间,同时希望图书馆设置储物柜。

Ø自习教室:

希望开放8、9号楼的教室给学生自习,尤其是暑假期间。

Ø宿舍环境:

希望宿舍后面的工地中午能停工,让学生有午休的时间。

Ø期末订票:

期末考试和时间公布得太晚,影响订车票。

课程设置:

Ø校选课:

希望能开一些理财和办公应用软件方面的公选课。

Ø大一、大二课程太少,尤其是大二下学期课非常少,大三、大四又太多,有些专业基础课能否提前到大二(07空间)。

希望能参照计算机系对专业进行分方向教学,满足不同的需求(空间系)

考研工作:

Ø希望老师能加强考研指导,推荐适用的参考书,多做一些专业介绍,向学生明确那些课程是考研专业课笔试中会用到的。

(环工系)

Ø考研基础课教学:

1高数课里没有讲到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内容,希望解决考研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需要。

2专业基础课程是考研重点,建议增加学时。

(电子系)

Ø考研辅导课:

1考研政治中的哲学部分可以提早启动辅导课,其他部分可以放到下学期开始。

2考研高数辅导课里有的内容讲得太深,太广,建议依照考试要求的知识点讲。

Ø建议加强考研团队建设。

建议适当放宽对考研学生外宿的审批。

Ø希望能调整考研的学生在同一间宿舍,避免非考研学生作息不一样带来的的干扰,也能促进共同进步。

Ø希望系里能组织考研经验交流会,希望学校能给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提供跨系辅导渠道。

(商学系)

学风问题:

Ø学生反映抄作业现象严重。

Ø部分教师教学枯燥,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Ø也有学生对专业没有足够认识,对就业没有方向,因此失去学习目标和动力。

Ø学生活动可以请“公假”不上课,让学生认为学校是支持学生活动甚于教学。

Ø学生对学校培养目标的认识有歧义,有认为“应用型”就是要培养适合马上就业的学生,就是不用考研。

也有认为“应用型”就是要重视综合能力锻炼,就是要尽量多的参加活动。

Ø学生干部的选拔主要通过投票,比的是人际关系,不是学习成绩。

Ø与学习无关的学生活动太多,且很多都强制参加,建议多举办一些与学习和就业有关的活动。

教务处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