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41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docx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docx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

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

线索一:

历史事件线索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开展反侵略战争。

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

19世纪40—7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开始出现。

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兴办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产生。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同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1899—1900年,义和团运动。

1900年,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同年,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

1905—190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大论战。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改良派发起立宪运动。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

四川发生保路运动。

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月12日,清帝退位。

4月1日,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

临时政府迁都北京。

1912年8月,中国国民党成立。

1913年,国民党人发动“二次革命”,旋遭失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同年,日本对德国宣战,派兵夺取德国强占的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中华革命党。

1915年,日本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同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同年,《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创刊,新文化运动开始。

同年,护国战争开始。

1916年,袁世觊复辟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失败。

同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同年11月7日,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端。

同年10月,孙中山解散中华革命党,改建中国国民党。

1920年8月一1921年春,上海等地先后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1月一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掀起第一个高潮。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

全国掀起反帝革命高潮。

同年1—10月,进行广东战争,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同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以后迁至武汉。

1926年7月,开始举行北伐战争。

其后,北洋军阀主力基本上被摧毁。

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同年7月,武汉汪精卫集团作出“分共”决议。

大革命失败。

同年8月1日,南昌起义。

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举行紧急会议,提出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同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0月,开始开辟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其后逐步开辟赣南、闽西(后合称中央根据地)和闽浙赣、鄂豫皖、湘鄂西、左右江等根据地。

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武汉国民政府不再存在。

同年12月,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改易旗帜”。

1930年6月一1934年,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军事“围剿”。

红军开展反“围剿”战争。

1931年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开始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

中共中央发出武装抗日的号召。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开始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

同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次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长征结束。

同年,华北事变。

日本加紧对华北的侵略。

同年12月,一二九运动爆发。

同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936年12月12日,发生西安事变。

随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

国民党军主要担负正面战场作战任务。

同年8月,中国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同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同年12月,由南方八省区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军部成立。

各部相继转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

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9年10月一1940年1月。

毛泽东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1941—1942年.敌后抗战出现严重困难局面。

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抗战。

1943年.根据地和人民军队逐步恢复、发展,敌后战场开始进行局部反攻。

1944年4月,日军发动打通大陆线作战。

国民党军在豫湘桂战役中溃退。

大后方掀起民主运动。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同年4—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同年8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同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发出照会,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9月2日,日本政府和军方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同年10月,台湾光复。

同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

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

同年10月,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原则协定。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达成和平建国的五项协议。

同年6月底,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

解放区军民进行自卫战争。

1947年5月。

南京、北平等地爆发反饥饿,反内战运动(五二O运动)。

第二条战线形成。

同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解放区普遍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

1949年4月21日,国民党当局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同年4月23日,人民解散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同年9月21日——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

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

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中国进入现代史时期。

线索

(二):

人物、观点和著作线

林则徐:

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组织翻译《地理大全》,编《四洲志》,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

魏源:

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严复:

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喊出“救亡”的口号。

翻译了《天演论》。

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洪秀全: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洪仁玕:

提出改革方案——《资政新篇》,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冯桂芬: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

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李鸿章、奕诉、曾国藩、左宗棠:

洋务派代表,推行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康有为:

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

章炳麟:

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

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

陈天华:

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陈独秀为书记。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推举陈独秀为书记。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犯了右倾主义错误,提出“二次革命论”。

王明:

“左”倾教条主义代表,提出“毕其功于一役”,即“一次革命论”,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

李大钊:

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

“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

11月、12月,他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篇文章,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9月、11月,他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张学良:

1928年宣布东北易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1912-1928)。

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陈云:

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即: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周恩来:

1953年12旦,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

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63年,周恩来将我们党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刘少奇:

在中共七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并写进党章。

邓小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被称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1992年年初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