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果产业链管理的实践研究.docx
《中国水果产业链管理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水果产业链管理的实践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水果产业链管理的实践研究
xx水果产业链管理的实践研究
一、xx水果供应链分析
xxxxXuYeHanYu
作者单位
石家庄经济学院经贸学院·
(一)水果生产供应状况
中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对水果实行了放开价格、多渠道经营的政策,使中国果品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果树总面积和水果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1998年全国果园面积已达853.51万hm,产量5452万t,约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1%左右。
其中苹果和梨的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柑橘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
到2005年中国水果产量已超过1.6亿t,水果产业已成为种植业中位列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业。
目前国内主要水果价格都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扩大中国水果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
但是,近年来由于水果生产发展过快,中国水果生产中存在着单独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结构较单一而且供应不均衡。
绝大多数是以鲜果消费为主的苹果、梨、柑橘、桃和油桃等,适合不同需要的不同特色产品和不同上市期的品种相对较少,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合理。
其中,苹果占果树总面积的30%以上,梨占1O%以上,柑橘占15%左右,3种水果的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
60%以上,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国内需求量大的甜橙、香蕉等在世界上的排名则靠后,竞争力不强。
在各树种内部,结构很不合理,如柑橘以蜜橘为主,甜橙比重偏低,需要大量进口。
与国际市场相比较,中国苹果、梨、菠萝、香蕉等品种价格较低,而部分水果如哈密瓜价格相当,部分水果如甜橙价格则高于国外。
此外,中国果树栽培利用的多是山地、丘陵地和沙荒地,自然条件差。
长期以来,果农依靠传统经验进行果树栽培管理,难以保证水果优质高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从优质水果率看,目前中国优质果率只有30%左右,50%是大路货,还有20%属劣质果。
(二)采后流通
中国水果流通体系在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集贸市场为依托的中国市场网络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5年中国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数量为599家,其中专业市场482家,占80%。
这样一个水果流通体系,相对于中国的663个城市和近2400个市、县级行政区划来说,显然在数量上并不多。
从市场的实际交易情况看,2005年,全国干鲜果类消费品的市场成交量为12896.6万t。
市场成交的干鲜果占总产量的比例约为80%,占总产量20%的果品未能转化为商品。
中国水果的销售大多数靠个体户。
水果贩运大户一般委托产地收购,收时往往报个价格,提出果径要求;而且一般都是收好水果,再租用社会闲散车辆,运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批发市场。
这样,水果运销大户,便把果农生产的水果从收购到运输到批发,从产地到销地都联系了起来。
近年来,由于铁路经营机制不灵活,越来越不适应水果这种鲜活产品的销售,水果运输越来越以汽车运输为主了。
批发市场内的交易,目前还是以自由交易为主,运销大户将卡车开进批发市场内,主要批发给超市、个体果贩。
不同层次的2
消费者再到超市或果贩处购买。
也有部分消费者直接在批发市场内以批发价购买水果。
水果的成交价,也就在批发市场的交易中通过协商决定,价格时刻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图1为xx水果的流通渠道的示意图。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企业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2%~5%,他们的农产品生鲜供应链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
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船)——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
而长期以来,中国重视水果采前栽培、病虫害的防治,却忽视采后。
而水果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如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却恰恰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
国内这方面技术较落后,完成此类商品化处理的水果只占水果总产量的1%左右,贮藏比例也不足20%,致使水果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贮藏、批发、零售整个采后流通过程中的腐烂损失相当严重,每年约有25%的产品因腐烂变质不能利用,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白白消耗掉了。
据有关部门保守的估计,果蔬采后的腐烂损耗,几乎可以满足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
国外水果经过采后贮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
3.8,而中国还处于1:
1.8的水平。
此外,中国水果在质量控制、营销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80年代以来,中国曾经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比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果品加工生产线,但果品加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分配不合理,引进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果品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大量果品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经不起市场的竞争。
二、水果需求链分析
(一)xx国内水果消费需求
中国水果消费主要集中在国内。
2004年中国水果人均占有量为68.5kg,而目前世界水果人均占有量为80kg。
营养专家说,按比较科学的膳食结构推算,1个人1年的水果消费量应达到70-80kg。
发达国家年人均水果消费量一般为60-1OOkg,多的达到150kg;一般国家大多为季节性消费,年人均消费量也有50多kg。
中国目前只有山东、河北等极少数省份人均果品占有量超过80kg,水果生产仍有市场潜力。
(二)水果的出口需求
在水果贸易方面,中国水果在满足国内市场供应的同时,出口量逐年递增,出口主要品种为苹果、柑橘、梨等,但近年苹果出口增长缓慢,而柑橘、梨、杏、香蕉等品种出口增长较多。
据海关统计,2001年水果及加工制品出口总量达到148.5万t,出口总额为7.9亿美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40.6%和34.2%;鲜苹果、苹果汁、柑橘罐头、鲜梨和柑橘的出口量分别为28.8万t、21.9万t、18.7万t、16.6万t和12.4万t,同比分别增长54.5%、29.8%、22.7%、23.3%和23.3%。
鲜苹果、鲜梨和柑橘出口主要以东南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为主;苹果汁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荷兰、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占苹果汁出口总量的87.8%。
柑橘罐头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和泰国,占柑橘罐头出口总量的88.8%。
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量全面增长,其中对俄罗斯出口增幅最大。
2005年12月底,全国累计出口水果(含鲜冷冻水果、水果汁、水果罐头和其他加工水果等)364.57万t,同比增长16.63%,出口金额20.33亿美元,同比增加23.45%。
但总体上中国水果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水果的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1%左右,仅占世界水果贸易量的2%。
中国水果的进出口贸易区域主要在亚洲,但近年贸易区域趋于分散,亚洲所占贸易份额逐年下降。
中国水果类对亚洲出口份额已由1995年的75%下降到1997年的65.7%,而对北美洲出口份额已从1995年的6.4%提高到1997年的13.4%,对欧洲、大洋洲及南美洲出口份额也有所提高。
在东盟各国中,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中国水果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泰国、菲律宾和越南是中国水果进口的主要贸易伙伴。
自
2003年10月1日中国和泰国正式实施两国间蔬菜及水果产品贸易“零关税”以来,两国水果贸易增长迅速。
2003年1-12月,中国对泰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40.14%。
从国别贸易情况看,目前中国水果主要出口对象是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出口主要省(自治区)为山东、浙江、广东、辽宁、福建、广西和河北。
从中国水果生产及进出口现状看,水果出口尚有潜力,关键是要提高国产水果竞争力,注重提高水果的品质,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三、水果产业链发展建议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的水果产业链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这样,水果运销大户,便把果农生产的水果从收购到运输到批发,从产地到销地都联系了起来。
近年来,由于铁路经营机制不灵活,越来越不适应水果这种鲜活产品的销售,水果运输越来越以汽车运输为主了。
批发市场内的交易,目前还是以自由交易为主,运销大户将卡车开进批发市场内,主要批发给超市、个体果贩。
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再到超市或果贩处购买。
也有部分消费者直接在批发市场内以批发价购买水果。
水果的成交价,也就在批发市场的交易中通过协商决定,价格时刻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一)提高产品采后附加值
实践证明,每处理1kg优质水果可以增值0.4元。
有关专家指出,要提高水果采后附加值,就要在果品商品化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分级——提高水果的档次;消除病虫害——减少流通领域中的腐烂损失;上色、打蜡——提高果品竞争能力,同时可杀菌并防止水分蒸发;贮藏、加工——提高果品价值,增加延伸效益;包装、挂牌——提高商品性能,扩大知名度;顺畅市场流通领域。
这样,中国果品产业才能发展。
(二)调整布局,更新品种
近期,中国水果生产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重新确定水果业发展战略,以提高品质、控制产量为主,提高鲜食果品质量和加工型水果比重。
全国水果面积控制在866.67万hm左右,适当调减苹果、柑橘、梨的种植面积,严格限制非适宜区酿酒葡萄的发展,逐步淘汰非适宜区和老劣品种水果,集中发展区域性名特优新水果生产。
苹果要稳定西北黄土高原产区,调减和改造渤海湾和黄河故道的老劣果园,适当提高早熟和中熟品种比重,集中发展有一定酸度的加工型品种;柑橘要发展橙类,稳定柚类,调减宽皮柑橘,橙类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梨要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要控制荔枝、龙眼面积的盲目扩大。
新疆等地区要发挥特有的气候优势,发展特种优质果品。
以苹果、柑橘、梨为重点,组织实施果树“高接换种”计划,调整树种和品种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和加工型水果比例。
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要结合退耕还林、还果,集中发展优质水果生产。
设立水果品种改良基金和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水果的品种改良与结构优化;建立良种基地,培植和开发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优良品种,为良种供应提供保障。
(三)树立现代果品产业化经营观念
中国作为全球的果业第一大国,目前水果的市场价格已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四至七成,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加上广阔的自然条件,能培养不同类型的优质水果。
但在生产规模与营销模式上,却一直处于零散和缺乏整体产业化协作的状况,在面对世界果业产业化风潮时,显得竞争力不足。
目前,中国的水果产业总体还停留在低效、小规模的运作水平上。
这也让农业的现代化与效率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
要鼓励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改造中国现有的水果加工企业,形成规模经营。
同时要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开拓水果产品市场,开辟全面性的水果运销“绿色通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支持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根据目前中国水果批发市场的现状,参照外国的经验,建设高质量、功能完善的销地批发市场,有助于。
水果的流通和消费,从而引导中国水果进入消费需求决定生产和流通的阶段。
目前风险性较小的水果营销方式是逐步形成果农、基地、市场之间的链条联系,政府可以建立为果农提供市场信息、资金、价格、运输、储存等方面服务的一体化经营,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中介组织。
通过中介组织对周边地区及全国各地水果市场行情的观察,精心挑选有良好市场前景,有一定前瞻性的品种作为改良开发推广的对象、巧借地利、交通优势,实现水果品种优良化和种植地域布局合理化。
此外,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通过国际互联网多渠道为国产水果寻找出口出路的营销方式也颇有成效。
(四)推广产业协会制
在美国,相关的水果协会(组织)非常多。
协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搞相关产业的科研,一方面从事育种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进行与水果生长有关的其他2研究以及贮藏保鲜方面技术的开发;二是协调政府与果农之间的关系,比如对政府的税率提供农民的意见等;三是对产品的促销,协会的经费主要是对水果包装商的强制收费;四是为农民提供及时的产业信息,例如每年的种植量发布、产量发布、库存发布等。
长期以来,中国对水果生产总量的信息十分关注,但对于水果销售的信息统计和调查了解十分有限。
尤其对水果销售的效益以及销售的途径、方式、梳向和流量等,缺乏部门专门统计,导致了市场交易活动的低效,优果难以优价,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盲目性。
(五)实行名牌战略,带动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
要促进水果种植向最适宜地区集中,在全国形成果树栽培区域化的生产格局。
同时要促进各地区发展优质水果商品基地和适应国际潮流的绿色果品基地,对于中国特有的水果品种,要组织力量提高品质,采取各种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使其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六)国家要在市场经济中准确定位,明确支持重点,促进水果业的发展
建议国家投资建设“水果种质资源保护库”,保护、研发水果种质资源,培育新的水果优良品种,为水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加快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推广以高质量为主的整套技术措施,提高果农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果品的商品质量。
应尽快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水果生产和出口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重视果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欧盟水果市场供应链分析
摘要:
欧盟水果市场供应链体系主要由生产、批发、零售和消费四个环节所构成。
德国的折扣商场和大型超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是水果最主要的供应渠道;法国的水果市场供应链体系与美国较为类似,大型超级市场是最主要的水果零售店,几乎1/3的水果是从这里购买的;在英国众多的水果销售渠道中,综合型超市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水果市场零售份额高达75%:
西班牙和意大利传统意义上的水果供应渠道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荷兰水果供应链渠道高度集中,约70%的水果通过各种超市销售给消费者。
欧盟水果市场供应链环节
农产品(水果)供应链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农产品(水果)沿着农户、加工企业、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
与传统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水果)供应具有一定的自然周期,易受生物、季节、气候等自然环境影响,因而农产品(水果)供应链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一面。
目前,欧盟水果市场供应链体系主要由生产、批发、零售和消费4个环节所构成。
供应链生产环节
欧盟水果市场供应链体系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果农和水果种植园两大部门。
与中国的水果供应链体系有所不同的是,欧盟水果的加工(初加工)更多地被纳入到生产环节中。
其中果农负责水果生产、收获前处理、水果初加工、质量控制和大规模包装处理,在对水果进行初加工的基础上,将水果提供给水果贸易联合体、私人和合作出口组织、进口代理商等各类水果批发组织,或者直接面向超市等终端零售渠道销售水果。
而水果种植园作为水果贸易联合体的生产基地,在对水果进行初级加工后,将水果定向提供给水果贸易联合体。
供应链批发环节
欧盟水果市场供应链体系的批发环节主要包括水果贸易联合体、私人和合作出口组织、水果进口商以及一些代理机构。
水果贸易联合体从水果种植园收购水果后直接向超市供应;私人或合作出口组织负责水果进一步的加工(清洗、分类等)、包装(包装袋、价格标签等),供应给除超市以外的水果零售商;水果进口商以及一些代理机构主要从私人或合作出口组织以及果农处进口或收购水果,批发给各种水果零售终端或进行转口贸易或再出口。
随着欧盟水果供应链的日趋成熟,欧洲水果贸易逐渐向集中化、组织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超级市场采购凭着自己环节少、规模大、实力强、信誉好等优势,越来越容易从果农那里直接取得货源,对消费者进行直接配送,因而批发市场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在欧盟及各成员国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供应链零售环节
欧洲水果市场供应链体系的零售环节主要包括果蔬专卖店、大型超级市场或超市以及露天集贸市场等,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北欧一些国家的大型超级市场连锁店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水果销售的主要终端渠道。
为了占据市场空间,超市组织开始借鉴批发贸易的模式,建立了自己的分配中心,集中购买水果,然后供应给自己的分店;同时,大型水果超市开始尝试效仿小型专卖店的经营模式。
但是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传统的水果供应链零售渠道如集贸市场和果贩仍占主要地位。
据此,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出欧盟水果市场的供应链体系(图1):
①水果联合种植园、果农十水果贸易联合体+超市。
②果农+私人或合作出口组织十零售商(不包括超市)。
③果农、私人或合作出口组织+水果零售商。
④果农+零售商、餐饮部门、消费者。
欧盟主要成员国水果市场供应链渠道
xx水果市场供应链渠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进口国之一的德国,在整个欧盟水果市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水果市场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备。
超市和小型地方商店是德国重要的水果零售业态,然而,德国折扣商场和大型超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正逐步取代前者,尽管其数量只占到所有零售店铺的25%,但水果市场销售份额已经超过60%。
特别是随着德国消费者对价格日趋敏感,折扣商场发展成为最具有活力的水果零售业态。
目前折扣商场的零售份额占到了40%,而在1996年的市场份额只有30%。
Aldi是德国最大的折扣商店,占到折扣市场48%的份额。
由于折扣市场前景看好,传统德国零售商巨擘诸如Edeka、Rewe、Spar和Tengelmann开始构建自己的折扣店网络体系。
xx水果市场供应链渠道
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出口国之一。
法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鲜果供应系统,从农民到零售商再到消费者均有一套完备的运输、分配网络,以确保消费者及时购买到质量优良的最终产品。
法国的水果市场供应链体系与美国较为类似,大型超级市场是最主要的水果零售店,几乎1/3的水果是从这里出售的;一般的超市仍占据着重要位置(市场份额高达27%);与此同时,折扣市场异军突起,其份额占到13%;而传统意义上的零售渠道,诸如集贸市场等,其份额在逐渐减少。
目前,法国最主要的大型超级市场为Leclerc和Capaefou,各自在全国拥有397和227家连锁店,2000年Leclerc和Capaefou分别占整个超市市场销售份额的19%和18%;而最大的折扣市场为Lidl,在全法国拥有705家连锁分店。
xx水果市场供应链渠道
随着国内生产长期走低,英国越来越依*国外进口来满足国口水果消费需求,目前英国为世界第三水果进口国,在整个欧盟水果市场中同样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英国众多的水果销售渠道中,综合型超市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水果市场零售份额高达75%。
Tesco被认为是英国最大的水果零售商,平均每年每个英国人都会向其购买一个水果。
第二大零售商是Sainsbury,每年水果销售额约
1.5亿美元。
ASDA/Walmart(沃尔玛)、Safeway则紧跟其后。
但是,不同的零售商侧重点则有所不同。
Tesco侧重中档市场,Sainsbury侧重中高档市场,而ASDA/Walmart为中低档市场。
在英国,处于水果零售市场主导地位的综合型超市如Tesco、Sainsbury、ASDA并不直接购买水果,而是向特定的供应商(批发商)进行订购,供应商按照超市要求向其供货。
目前,英国主要的水果供应商为AlbertFisher、Fyffes、Geest等贸易公司,同时也是欧盟主要的水果供应商(批发商)。
xx水果市场供应链渠道
作为世界第六大水果进口国,西班牙在整个欧盟水果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与欧盟其他国家水果市场供应链有所不同的是,尽管近年来西班牙的大型超级市场和一般的超市的数量逐渐增多,目前的市场份额已达到41%,但传统意义上的水果供应渠道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市场份额稳定在50%左右。
xx水果市场供应链渠道
意大利是世界第二大水果出口国。
与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相似,意大利水果供应链的最大特征是农贸市场、果贩等传统销售渠道占据了水果消费市场的最主要份额。
近年来,大型超级市场和一般的超市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增长,但尚未达到北欧同等水平。
意大利北部,大型超级市场较为普遍,南部传统零售店和小型超市(社区超市)较为常见。
xx水果市场供应链渠道
作为世界第四大水果进口国,荷兰每年水果进口量几乎是出口量的2倍,但并不都在荷兰国内消费,很大一部分进口水果通过鹿特丹港口转运到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和比利时。
与英国相类似,荷兰水果供应链渠道高度集中,约70%的水果通过各种超市销售给消费者。
目前,荷兰超市的发展趋势是巨型、大型超市逐渐增多,而小型超市在减少。
一些覆盖全国的连锁超市,比如AlbertHeijn以及LaurusGroup的成员,约占整个超市销售份额的50%;而一些覆盖某地区的连锁超市,比如Superunie的成员,约占整个超市销售份额的20%。
荷兰的超市一般直接进口水果或向批发商订购水果。
如何加工李子
如何加工xx
李子和苹果相比,苹果在国内外都趋于饱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可李子鲜果或罐头,在国内外都畅销。
在国际上很少竞争。
李子单位面积产量很高,营养也好,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果胶,还有大量维生素C。
每公斤李子售价也超过了苹果。
在这种形势下,新建的李子园越来越多,面积越增越大,为满足广大果农对李果加工技术的需求,介绍几种李果加工方法:
李子除鲜食外,可制成蜜饯和糖水罐头,果汁、果干、果酱等。
其加工制品加应子畅销东南亚等地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果之一。
如无核xx
(一)加工过程
原料选择→腌制→出晒→分级→漂洗→配料→吸糖→烧煮→回缸浸制→出晒→包装。
(二)操作要点
(1)原料:
加工品种以红心李为宜。
在果实充分肥大,果皮开始着色具有光泽时采收。
若成熟过度,果实变软,则不利于加工。
虫蛀果予剔除。
(2)腌制:
每100公斤鲜果用食盐10-12公斤。
首先用盐轻擦果皮,促使盐分渗入果肉,再以一层鲜李一层盐在缸内加压腌制。
经20天后取出,滤去盐水。
若李子较多,可用摇李机进行半机械化处理。
摇李机的转速应调整到330-350转/分,每次加入李子25-30公斤,草木灰100-150克。
摇转5-10分钟,待李的表面青度擦破时,就可倒出。
过滤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薄摊晒干,至李子转为棕色时,就可入池腌制。
(3)出晒:
腌制10几天后,又遇上好天气,就可以放到太阳下晒,会晒出较好的颜色。
当晒到含水量为33-35%时,就可进屋堆放,使果实中水分内外平衡。
(4)分级:
拣出破碎,虫蛀的李子作为次品。
按大小分为三级,一级每公斤150个以下,二级每公斤250个以下,其他作为三级。
(5)漂洗:
把李子在请水中漂去盐,至略带咸味为止。
再晒至七成干后,去核。
(6)配料:
李子100公斤,砂糖50公斤,甘草10公斤,茴香800克,桂尔通1公斤,桔皮油200克,安息香酸钠40克,柠檬酸适量。
(7)吸糖:
先将甘草,茴香煎成浓汁,加适量糖,安息香酸钠,配成60%的浓糖液。
将糖液倒入李子,根据不同口味,加适量柠檬酸,待全部李子吸足糖液,即可入锅烧煮。
(8)烧煮:
将李子连同糖液倒入锅内,加热煮沸,煮至果肉熟透而又软烂为止。
(9)回缸浸制:
趁热又重新倒入缸内,浸制5-7天,待果肉吸足糖液后,把浸泡果肉的糖液滤出来。
然后把果肉拿出来晒。
(10)出晒:
将吸足糖液的李果放在竹匾上,在阳光下曝晒2-3天,也可送至温度为55-60。
C的烘房内烘至七成干。
干后拌入桔皮油和糖等调味品。
(11)包装:
用0.5公斤装塑料薄膜食品袋装好,封口后再装入纸箱内。
三、质量要求
成品饱含香甜浓汁,香味浓郁,色泽发亮,肉质细致,软硬适(量)度,甜酸适宜,十分可口。
含糖量达58-63%,七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