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640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docx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docx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

11-12学年第二学期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学时:

12

班级:

模具1101

指导教师:

姚月琴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电学教研室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3.13实验者姓名

实验名称实验一Multisim软件认识与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基本界面、基本菜单命令、工具栏.

2、能画出电路图并能运行电路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1.multisum

三、实验内容

1.熟悉元件选择

2.熟悉仪表选择与连接

3.学会连线

4.例设计实验电路原理图、画出仿真图并运行

完成

(1直流电路P25页1.28图测图中的电流(电阻和电源值参数可以任意设置

(2交流电路P49题2.15图测出题目中要求的量(万用表、功率表、示波器将图中的接地点换下位置,波形图有什么不一样?

解释原因

四、实验结果、数据分析

记录数据:

五、体会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3.23实验者姓名

实验名称实验日光灯电路的连接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并联电路中总电流和各分电流的关系

2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二实验器材

multisim仿真软件

三、实验原理图

实用中的用电设备大多是感性负载,其等效电路可用R、L串联电路来表示。

电路消耗的有功功率ϕ

cos

UI

P=,当电源电压U一定时,输送的有功功率P就一定。

若功率因数低,则电源供给负载的电流就大,从而使输电线路上的线损增大,影响供电质量,同时还要多占电源容量,因此,提高功率因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常用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电容器。

这是利用电容中超前电压的无功电流去补偿RL支路中滞后电压的无功电流,从而减小总电流的无功分量,提高功率因数,实现减小电路总的无功功率。

而对于RL支路的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并不发生变化。

仿真图图例:

(RL=400欧,XL=2H

三、实验步骤

1按实验电路图联接,电源电压保持220V不变。

依次并联电容量2μF、3μF、4μF和5μF,观察和记录每一个电容值下的日光灯支路电流、电容支路的电流以及总电流,数值全部记录在自制表格中。

(注意日光灯支路的电流和电路总电流的变化情况。

四问题与思考

1、通过实验,你能说出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原理和方法吗?

2、日光灯电路并联电容后,总电流减小,根据测量数据说明为什么当电容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总电流却又上升了?

为什么?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实验者姓名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实验二极管、三极管判别与检测

一、实验目的

1.理解二极管、三极管基本结构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2.能判断二极管、三极管的管脚与好坏

二、实验器材

万用表、二极管、三极管元器件

三、实验步骤

1.二极管、三极管外形识别

2.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判别其质量的好坏

①使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

②红黑表笔同时接二极管的两条引线,测出一组值;

③对调表笔重新测量,得出一组值;

④比较两组值,值小的那次测量中,黑表笔二极管接正极,红笔表接二极管负极。

记录测量数据:

3.三极管的管型和电极识别

(1、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的识别

1直观识别法

2万用表识别法步骤:

①将万用表调到R×100(或R×1K挡;②用黑表笔接触三极管的一根引脚,红表笔分别接触另两根引脚,测出一组(两个阻值;③黑表笔依次换接三极管其余两引脚,重复上述操作,又测得两组阻值;④比较三组阻值,当某一组中的两个阻值基本相同时,黑表笔所接的引脚为该三极管的基极,另外若该组阻值为三组中最小,说明被测管是NPN型;若该组的两个阻值为最大,则说明被测管是PNP型

(2、硅管、锗管的判别

步骤:

(1用万用表的R×1K挡测量三极管发射结的正向电阻大小(对NPN型管,黑表笔接基极,红表笔接发射极;对PNP型管,黑表笔接发射极,红表笔接基极

结论:

若测得阻值在3KΩ—10KΩ,说明是硅管;若测得阻值在500—1000Ω,说明是锗管。

(3、三极管引脚识别

1直观识别法

2万用表识别法

NPN型三极管引脚识别在判断出基极和管型的基础上,①万用表拨在R×1K挡,用黑红表笔接基极以外的另两根引脚;②用手同时捏住黑表笔所接的极与基极,注意不要让两个电极直接相碰;③观察万用表指针向右摆动的幅度;④黑红表笔对调,重复上述的测试步骤

识别方法:

观测万用表两次指针向右摆动的幅度,以摆动幅度大的那次测量为准,黑表笔接的是集电极,红表笔接的为发射极

PNP型三极管引脚识别与NPN型三极管的识别方法一致,但是是红表笔接的是集电极,黑表笔接的是发射极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实验者姓名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实验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1加深对共发射极单级小信号放大器特性的理解。

1.2掌握单级放大器的调试方法和特性测量。

1.3示波器等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准备

复习晶体管放大器工作原理,掌握单级放大器基本线路和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熟悉基本谝置电流大小与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关系,以及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

3.1晶体管单级放大器是组成各种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原理图见下图

3.2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负载电阻是否恰当将影响放大器的增益和输出波形,所以当放大器的vcc及RC确定后,正确调整静态工作点是很重要的。

3.3调节图中的R1可改变放大器的工作点。

3.4静态工作点一般测量IC、VCEQ和VBEQ

四、实验器材

multisim仿真软件

五、实验步骤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与测量

步骤一将电源打开,直流电压源12V电压加之VCC两端。

步骤二将万用表接置VC两端,调Rb2,使VC读数为7V。

此时Q点位置在负载线的中间位置(信号发生器短路

步骤三用万用表分别测VB,VE,VC的值,填入下表。

注意:

测量静态工作点电压(如UCE,UBE等时,用万用表直流档

2.测量输出电压,并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步骤一调节信号发生器,使毫伏表读数约为10mV。

步骤二将示波器夹至Uo两端,在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

更换RL,分别测以下几组数据后填入下表:

7V

六、思考题

1、电路中C1、C2的作用你了解吗?

说一说。

2、静态工作点偏高或偏低时对电路中的电压放大倍数有无影响?

3、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是怎样产生的?

如果输出波形既出现饱和失真又出现截止失真是否说明静态工作点设置的不合理?

为什么?

1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实验者姓名实验组别实验名称实验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1观察单相桥式整流的输入、输出波形,了解输入、输出电压的关系。

1.2观察电容滤波的作用,了解电容负载对输出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multisim仿真软件三、实验步骤

1观察单相桥式整流的输入、输出波形,测量输入、输出电压。

图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1按图1连接电路。

1.2用示波器观察变压器次级电压U2和负载RL上的电压UL的波形,并描述在实验报告中。

2用万用表相应档位测量变压器次级电压U2和整流输出电压UL,将数据记入表1中。

L3用示波器观察负载RL分别为2K和150Ω、滤波电容分别为

47μ和470μ时的输出波形,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有效值记入表2中,在实验报告中绘制波形图。

表2滤波电容变化和负载变化的输出电压

四、实验报告

1对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观察

1.1画出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并注意两个波形的相位关系。

1.2根据实验所测电压数据填入表1中。

2观察滤波电容大小变化和负载变化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画出电容滤波在不同的电容容量和不同负载的输出电压波形。

1

实验TTL集成门电路的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验证常用门电路的逻辑功能2、掌握四种常用集成门电路对信号的控制作用。

二、实验器材74LS08、74LS00三、实验步骤1、按图选择AB端信号分别为5V的矩形波,占空比分别为50%、25%2、选用四通道示波器,观察输出与输入的波形3、用74LS00替代74LS08重复上述过程。

四、实验报告根据波形图,分别写出逻辑表达式,并说出它们的功能,并认真理解四种常用集成门电路对信号的控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