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6087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十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十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十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十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十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十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docx

《实验十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十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十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docx

实验十七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

实验十七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法

一、目的:

(1)初步掌握利用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

(2)学习用标准蛋白质混合液制作Ve,Kav对1gMr的“选择曲线”以及测定未知蛋白质样品分子量的方法。

二、原理:

凝胶层析法(即凝胶过滤法,gelfiltration)是利用凝胶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又叫做分子筛层析法(molecularsievechromatography),排阻层析法(exclusionchromatography)。

凝胶本身是一种分子筛,它可以把分子按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好象过筛可以把大颗粒与小颗粒分开一样。

但这种“过筛”与普通的过筛不一样。

将凝胶颗粒在适宜溶剂中浸泡,使充分吸液膨胀,然后装入层析柱中,加入欲分离的混合物后,再以同一溶剂洗脱,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沿凝胶颗粒间的空隙最先流出柱外,而小分子可以进入凝胶内部,流速缓慢,以致最后流出柱外,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得到分离。

分离过程中的示意见图17-1。

凝胶是由胶体溶液凝结而成的固体物质,不论是天然凝胶还是人工合成凝胶,它们的内部都具有很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

凝胶层析法常用的天然凝胶是琼脂糖凝胶(agarosegel,商品名Sepharose),人工合成凝胶是聚丙烯酰胺凝胶(商品名为Bio-gel-P)和葡聚糖(dextran)凝胶,后者的商品名称为Sephadex型的各种交联葡聚糖凝胶,它是个有不同孔隙度的立体网状结构的凝胶,不溶于水,其化学结构式如图17-2所示。

这种聚合物的立体网状结构,其孔隙大小与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有相应的数量级。

在凝胶充分溶胀后,交联度高的,孔隙小,只有相应的小分子可以通过,适于分离小分子物质。

相反,交联度低的孔隙大,适于分离大分子物质。

利用这种性质可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

为了说明凝胶层析的原理,将凝胶装柱后,柱床体积称为“总体积”,以Vt(totalvolume)表示。

实际上Vt是由Vo,Vi与Vg三部分组成,即:

Vt=Vo+Vi+Vg

Vo称为“孔隙体积”或“外体积”(outervolume)又称“外水体积”,即存在于柱床内凝胶颗粒外面空隙之间的水相体积,相应于一般层析法中柱内流动相的体积;Vi为内体

积(innervolume),又称“内水体积”,即凝胶颗粒内部所含水相的体积,相应于一般层析法中的固定相的体积,它可从干凝胶颗粒重量和吸水后的重量求得;Vg为凝胶本身的体积,因此Vt—Vo等于Vi+Vg。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7-3表示。

 

 

 

洗脱体积(Ve,elutionVolume)与Vo及V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Ve=Vo+KdVi

式中Ve为洗脱体积,自加入样品时算起,到组分最大浓度(峰)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Kd为样品组分在二相间的分配系数,也可以说Kd是分子量不同的溶质在凝胶内部和外部的分配系数。

它只与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凝胶颗粒孔隙的大小分布有关,而与柱的长短粗细无关,也就是说它对每一物质为常数,与柱的物理条件无关。

Kd可通过实验求得,上式可改写成:

Kd=

上式中Ve为实际测得的洗脱体积;Vo可用不被凝胶滞留的大分子物质的溶液(最好

 

有颜色以便于观察,如血红蛋白,印度黑墨水,分子量约200万的蓝色葡聚糖-2000等)通过实际测量求出;Vi可由g·WR求得(g为干凝胶重,单位为克;WR为凝胶的“吸水量”,以毫升/克表示)。

因此,对一层析柱凝胶床来说,只要通过实验得知某一物质的洗脱体积Ve,就可算出它的Kd值。

以上关系可用图17-4表示。

Kd可以有下列几种情况:

1、当Kd=0时,则Ve=Vo。

即对于根本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大分子物质(全排阻),洗脱体积等于空隙体积(图中组分Ⅰ)。

2、当Kd=1时,Ve=Vo+Vi。

即小分子可完全渗入凝胶内部时,洗脱体积应为空隙体积与内体积之和(图中组分Ⅲ)。

可以看出,对某一凝胶介质,两种全排出的分子即Kd都等于零,虽然分子大小有差别,但不能有分离效果。

同样两种分子如都能进入内部空隙,即Kd都等于1,它们既使分子大小有不同,也没有分离效果。

因此不同型号的凝胶介质,有它一定的使用范围。

3、当0<Kd<1时,Ve=Vo+KdVi。

表示内体积只有一部分可被组分利用,扩散渗入,Ve即在Vo+Vi之间变化(图中组分Ⅱ)。

4、有时Kd>1,表示凝胶对组分有吸附作用,此时Ve>Vo+Vi。

例如一些芳香族化合物的洗脱体积远超出理论计算的最大值,这些化合物的Kd>1。

如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在SephadexG-25中的Kd值分别为1.2,1.4和2.2。

在实际工作中,对小分子物质也得不到Kd=1的数值,特别是交联度大的凝胶差别更大,如用G-10型得Kd值0.75左右,用G-25型得0.8左右。

这是由于一部分水相与凝胶结合较牢固,成为凝胶本身的一部分,因而不起作用,小分子不能扩散入内所致。

此时Vi即不能以g·WR计算,为此也常有直接用小分子物质D2O,NaCl等通过凝胶柱而由实验计算出Vi值的。

另一个解决的办法是不使用Vi与Kd,而用Kav(有效分配系数)代替Kd,其定义如下:

已知

Kd=

,将Vt—Vo代替Vi,则:

Kav=

即Ve=Vo+Kav(Vt—Vo)

在这里实际上将原来以水作为固定相(Vi)改为水与凝胶颗粒(Vi—Vo)作为固定相,而洗脱剂(Ve—Vo)作为流动相。

Kav与Kd对交联度小的凝胶差别较小,而对交联度大的凝胶差别大。

在一般情况下,凝胶对组分没有吸附作用时,当流动相流过Vt体积后,所有的组分都应该被洗出来,这一点为凝胶层析法的特点,与一般层析方法不同。

Ve与分子量的关系:

对同一类型的化合物,洗脱特性与组分的分子量有关,流过凝胶柱时,按分子量大小顺序流出,分子量大的走在前面。

Ve与分子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Ve=K1—K2logMr

K1与K2为常数,Mr为分子量,Ve也可用Ve—Vo(分离体积),Ve/Vo(相对保留体积),Ve/Vt(简化的洗脱体积,它受柱的填充情况的影响较小)或Kav代替,与分子量的关系同上式,只是常数不同。

通常多以Kav对分子量的对数作图得一曲线,称为“选择曲线”,如图17-5所示。

曲线的斜率是说明凝胶性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在允许的工作范围内,曲线愈陡,则分级愈好,而工作范围愈窄。

凝胶层析主要决定于溶质分子的大小,每一类型的化合物如球蛋白类,右旋糖酐类等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的选择曲线,可用以测定未知物的分子量,测定时以使用曲线的直线部分为宜。

 

用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方法简单,技术易掌握,样品用量少,而且有时不需要纯物质,用一粗制品即可。

例如在一粗酶制剂中,为了测定某一酶组分的分子量,只要测定洗脱液中具有该酶最大活性的部分,然后确定其洗脱体积,即可从标准曲线中查出其分子量。

凝胶层析法测定分子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pH6—8的范围内,线性关系比较好,但在极端pH时,一般蛋白质有可能因变性而偏离。

糖蛋白在含糖量超过5%时,测得分子量比真实的要大,铁蛋白则与此相反,测得的分子量比真实的要小。

有一些酶底物是糖,如淀粉酶,溶菌酶等会与葡聚糖凝胶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与酶-底物络合物相似,因此在葡聚糖凝胶上层析时表现异常。

用凝胶层析法所测分子量的结果,要和其它方法的测定相对照,由此才可作出较可靠的结论。

凝胶层析技术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周期短,重复性能好,而且条件温和,一般不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目前已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例如可用于脱盐,浓缩高分子物质的溶液,生化物质的分离提纯,去除热源物质以及用于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下面实验是用葡聚糖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三、试剂及器材:

1、试剂:

(1)标准蛋白质混合液(各2—3mg·ml-1,用氯化钾-乙酸溶液配制),牛血清清蛋白(Mr67000),鸡卵清蛋白(Mr43000),胰凝乳蛋白酶原A(Mr25000)和结晶牛胰岛素(PH2时为二聚体Mr12000)等均需层析纯。

(2)蓝色葡聚糖-2000(8—10mg·ml-1),N-乙酰酪氨酸乙酯(或硫酸铵或重铬酸钾)(8—10mg·ml-1)。

(3)0.025mo·L-1氯化钾-0.2mol·L-1乙酸溶液,SephadexG—75(或G—100),5%Ba(Ac)2。

(4)待测蛋白质样品液。

2.器材:

层析柱:

柱管(直径1.0~1.3cm;管长90~100cm),核酸蛋白检测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自动部分收集器,恒压瓶,下口瓶。

四、操作步骤:

1、一般操作方法:

(1)凝胶的选择和处理

凝胶颗粒最好大小比较均匀,这样,流速稳定,结果较好。

如果颗粒大小不匀,用倾泻法倾去不易沉下的较细颗粒。

将称好的干粉倾入过量的洗脱液(一般多用水,盐溶液或缓冲溶液)中,室温下放置,使之充分溶胀。

注意不要过分搅抖,以防颗粒破碎。

溶胀时间因凝胶交联度不同而异为了缩短溶胀时间,可在沸水浴上加热将近100℃,这样可大大缩短溶胀时间至几小时,而且还可以杀死细菌和霉菌,并可排除凝胶内气泡。

种类凝胶溶胀时间请查阅葡聚糖凝胶的技术数据表。

(2)装柱

装柱前,必须用真空干燥器抽尽凝胶中空气。

装柱方法与一般柱层析法相似。

层析柱可以自制或外购,目前已有各种规格层析柱商品(图17-6)。

 

装柱前须将凝胶上面过多的溶液倾出。

关闭层析柱出水口,并向柱管内加入约1/3柱容积的洗脱液,然后在搅拌下,将浓浆状的凝胶连续地倾入柱中,使之自然沉降,待凝胶沉降约2—3cm后,打开柱的出口,调节合适的流速,使凝胶继续沉集,待沉集的胶面上升到离柱的顶端约5cm处时停止装柱,关闭出水口。

接着再通过2—3倍柱床容积的洗脱液使柱床稳定,然后在凝胶表面上放一片滤纸或尼龙滤布,以防将来在加样时凝胶被冲起,并始终保持凝胶上端有一段液体。

新装好的柱要检验其均一性,可用带色的高分子物质如蓝色葡聚糖-2000(又称蓝色右旋糖,商品名为Bluedextran-2000)、红色葡聚糖或细胞色素C等配成2mg/ml的溶液过柱,看色带是否均匀下降,或将柱管向光照方向用眼睛观察,看是否均匀,有无“纹路”或气泡。

若层析柱床不均一,必须重新装柱。

(3)加样

要照顾到浓度与粘度两个方面。

分析用量:

1—2ml/100ml柱床容积(1—2%);制备用量:

20—30ml/100ml柱床容积。

加样方法与一般柱层析相同。

夹紧上、下进、出

水口夹子,为防止操作压改变,可将塑料管下口抬高至

离柱上端约50cm处(SephadexG-75,选用50cm液柱

操作压),打开柱上端的塞子或螺丝帽,吸出层析柱中

多余液体直至与胶面相切。

沿管壁将样品溶液小心加到

凝胶床面上,应避免将床面凝胶冲起,打开下口夹子,

使样品溶液流入柱内,同时收集流出液,当样品溶液流

至与胶面相切时,夹紧下口夹子。

按加样操作,用1ml洗

脱液冲洗管壁2次。

最后加入3—4ml洗脱液于凝胶上,

旋紧上口螺丝帽,柱进水口连通恒压瓶,柱出水口与核

酸蛋白质检测仪比色池进液口相连,比色池出液口再与

自动部分收集器相连(如图17-7)。

(4)洗脱

洗脱液应与凝胶溶胀所用液体相同。

洗脱用的液体有水(多用于分离不带电荷的中性物质)及电解质溶液(用于分离带电基团的样品),如酸、碱、盐的溶液及缓冲液等。

对于吸附较强的组分,也有使用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液,如水-甲醇、水—乙醇、水-丙酮等为洗脱剂,可以减少吸附,将组分洗下。

本实验洗脱用0.025mol·L-1氯化钾-0.2mol·L-1乙酸溶液。

洗脱时,打开上、下进出口夹子,用0.025mol·L-1氯化钾-0.2mol·L-1乙酸溶液,以每管3ml/10min流速洗脱,用自动部分收集器收集流出液。

影响洗脱液流速的因素有:

①洗脱液加在柱上的压力——操作压(由液

面差引起)。

一般来说,流速与柱压力差成正比,

但对某些种类凝胶加压不能超过一个极限值,否

则加大压力,不仅不能增加流速,反而使流速急

剧下降,特别是在使用交联度小(WR>7.5)的

凝胶时要特别注意。

为保持层析过程中恒定的压

力,可使用恒压瓶。

②凝胶交联度;交联度大的凝胶(G-10至

G-50型)的流速与柱的压力差成正比,与柱长成

反比,与柱的直径无关。

交联度小的凝胶(G-75

至G-200型)的流速与柱的直径有关,并在一定

操作压差下有最大的流速值,操作压见图17-8。

③凝胶颗粒大小:

颗粒大时,流速较大,但流速大时洗脱峰形常较宽。

颗粒小时,流速较慢,分离情况较好。

要求在不影响分离效果情况下,尽可能使流速不致太慢,以免用时过长。

(5)重装

一般地说,一次装柱后,可反复使用,无特殊的“再生”处理,只须在每次层析后用3—4倍柱床体积的洗脱液过柱。

由于使用过程中,颗粒可能逐步沉积压紧,流速逐渐会减低,使得一次分析用时过多,这时需要将凝胶倒出,重新填装;或用反冲方法,使凝胶松动冲起,再行沉降。

有时流速改变是由于凝胶顶部有杂质集聚,则需竟混有脏物的凝胶取出,必要时可将上部凝胶搅松后补充部分新胶,经沉集、平衡后即可使用。

(6)凝胶的保存方法

凝胶用完后,可用以下方法保存。

①膨胀状态:

即在水相中保存。

可按注意事项(9),加入防腐剂或加热灭菌后于低温保存。

②半收缩状态:

用完后用水洗净,然后再用60%—70%乙醇洗,则凝胶体积缩小,于低温保存。

③干燥状态:

用水洗净后,加入含乙醇的水洗,并逐渐加大含醇量,最后用95%乙醇洗,则凝胶脱水收缩,再用乙醚洗去乙醇,抽滤至干,于60—80℃干燥后保存。

这3种方法中,以干燥状态保存为最好。

2.蛋白质分子量测定

根据待测蛋白质的分子量范围选用SephadexG-75或G-100型凝胶,其颗粒在40—120μm,柱管选用直径1.0—1.3cm,柱长90—100cm,本实验选用1.1×100cm商品层析柱。

(1)测定Vo和Vi

将0.5ml蓝色葡聚糖-2000和硫酸铵混合液(2mg·ml-1)上柱、洗脱,分别测出Ve。

蓝色葡聚糖的Ve即为该柱的Vo,硫酸铵洗脱体积Ve减去Vo即为柱的Vi。

蓝色葡聚糖的洗脱峰可根据颜色判断,硫酸铵洗脱峰用Ba(Ac)2生成沉淀判断(若用重铬酸钾,其洗脱峰,可根据颜色判断)。

(2)标准曲线的制作

按上述方法将1ml标准蛋白质混合液上柱,然后用0.025mol·L-1氯化钾-0.2mol·L-1乙酸溶液洗脱。

流速3ml/10min,3ml/管。

用部分收集器收集,核酸蛋白质检测仪280nm处检测,记录洗脱曲线,或收集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280nm处测定每管光吸收值。

以管号(或洗脱体积)为横坐标,光吸收值为纵坐标作出洗脱曲线。

根据洗脱峰位置,量出每种蛋白质

的洗脱体积(Ve)。

然后,以蛋白质分子

量的对数1gMr为纵坐标,Ve为横坐标,

作出标准曲线(图17-9)。

为了结果可

靠,应以同样条件重复1—2次,取Ve的

平均值作图。

同时根据已测出的Vo和Vi以及通过

测量柱的直径和凝胶柱床高度,计算出的

Vt,分别求出Kd和Kav。

Kd=

Kav=

也可以Kd或Kav为横坐标,1gMr为纵坐标作出标准曲线。

(3)未知样品分子量的测定

完全按照标准曲线的条件操作。

五、结果与讨论:

根据紫外检测的洗脱峰位置,量出洗脱体积,重复测定1—2次,取其平均值,也可以计算出Kav,分别由标准曲线查得样品的分子量。

注意事项

(1)根据层析柱的容积和所选用的凝胶溶胀后柱床容积,计算所需凝胶干粉的重量,以将用作洗脱剂的溶液使其充分溶胀。

(2)层析柱粗细必须均匀,柱管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一般来说,细长的柱分离效果较好。

若样品量多,最好选用内径较粗的柱,但此时分离效果稍差。

柱管内径太小时,会发生“管壁效应”,即柱管中心部分的组分移动慢,而管壁周围的移动快。

柱越长,分离效果越好,但柱过长,实验时间长,样品稀释度大,分离效果反而不好。

用于脱盐的柱一般都是短而粗,柱长(L)/直径(D)<10;对分级分离用的柱,L/D值可以比较大,对很难分离的组分可以达到L/D=100,一般选用内径为1cm,柱长100cm就够了。

(3)各接头不能漏气,连续用的小乳胶管不要有破损,否则造成漏气、漏液。

注意恒压瓶内的排气管应无液体,并随着柱下口溶液的流出不断有气泡产生,则表示恒压瓶不漏气。

操作过程中,层析柱内液面不断下降,则表示整个系统有漏气之处,应仔细检查并加以纠正。

(4)装柱要均匀,不过松也不过紧,最好也在要求的操作压下装柱,流速不宜过快,避免因此而压紧凝胶。

但也不宜过慢,使柱装得太松,导致层析过程中,凝胶床高度下降。

(5)始终保持柱内液面高于凝胶表面,否则水分挥发,凝胶变干。

也要防止液体流干,使凝胶混入大量气泡,影响液体在柱内的流动,导致分离效果变坏,不得不重新装柱。

(6)样品溶液的浓度和粘度要合适。

浓度大,自然粘度增加。

一个粘度很大的样品上柱后,样品分子因运动受限制,影响进出凝胶孔隙,洗脱峰形显得宽而矮,有些可分离的组分也因此重叠。

(7)洗脱用的液体应与凝胶溶胀所用液体相同,否则,由于更换溶剂引起凝胶容积变化,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8)操作压过大可使流速变慢,此外还可以导致凝胶胶面下降,柱床容积的改变,相应测出Vt,Vo,Ve等也改变,造成实验结果的误差。

(9)由于葡聚糖凝胶为糖类化合物,并且一定要在液相中操作,所以有必要注意防止发霉与生长细菌。

一般可用0.02%的叠氮钠(NaN3)溶液,它极易溶于水,不与蛋白质和糖反应,也不改变它们的层析效果,也可用0.002%的洗必泰(hibitane)溶液。

在弱酸性溶液中,可用0.05%(或0.01%—0.02%)三氯丁醇溶液,但它在强碱性溶液或加热到60℃以上时就要分解。

在弱碱性溶液中也可用0.01%乙酸汞溶液防腐消毒。

一般不用氯仿、丁醇、甲苯等为防腐剂。

因为它们能引起凝胶颗粒的收缩,同时还能进入层析仪器的塑料部件,使塑料变软,造成不良后果。

(10)使用部分收集器时,将其转盘调节到最外圈,从第一管开始,否则会造成转换臂的转动与转盘不同心,以致洗脱液流到管外。

凝胶层析中常遇到的故障之原因与排除方法总结见表17-1。

 

思考题

1.根据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概述做好本实验的经验与教训。

2.概述本法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基本理论与依据。

表17-1凝胶层析中遇到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故障

产生的原因

排出的方法

恒压瓶不能恒压

1.恒压瓶上口或下口橡胶塞未塞紧或橡胶塞插玻璃管处漏气

1.找出漏气原因,塞紧橡胶塞

层析柱连接后,进水口无液体滴出

2.层析柱进水口或出水口的止水夹未打开

3.进水口塑料管中有气泡

2.打开止水夹

3.排除塑料管中的气泡

层析柱出水口无液体流出

4.出水口的止水夹未打开

5.层析柱下口螺丝未旋紧,因漏气而造成出水塑料管中有气泡

6.出水口塑料管被凝胶阻塞

4.打开出水口止水夹并调节流速

5.找出产生气泡的原因,排除气泡

6.将层析柱中的凝胶倒出,冲洗尼龙网排除塑料管中的凝胶,重新装柱

层析过程中流速逐渐减慢

7.样品中或洗脱缓冲液中含有不溶颗粒将胶床表面阻塞

8.操作压过高,将凝胶胶床压紧

9.测定内水时硫酸铵浓度太大;凝胶脱水使胶床压紧

10.加样时未注意恒压,加样后胶床床面下降

11.长期使用,微生物生长

12.装柱时凝胶未完全溶胀,平衡时流速即逐渐减慢

13.凝胶颗粒过细,或由于用暴力搅动凝胶使凝胶颗粒打碎

7.采用离心或过滤法除去不溶颗粒,用滴管移去柱床表面1—2cm的凝胶,补加新凝胶至同样高度

8.重新装柱,采用适当的操作压

9.将凝胶取出用缓冲液反复洗涤,溶胀重新装柱。

适当降低硫酸铵浓度

10.加样时应根据操作压,将塑料管下水口抬高至相应的操作压

11.层析柱不用时,在平衡缓冲液中加入0.02%叠氮钠或0.002%洗必泰,并使其充满柱床体积,以抑制细菌生长,暂时不用的柱应定期用缓冲液过柱冲洗,也可以防止微生物生长

12.将凝胶取出,待其完全溶胀后重新装柱

13.取出层析柱中的凝胶,用漂浮法除去过细的颗粒,重新装柱,搅拌凝胶应防止暴力

层析柱胶床中有气泡

14.装柱前,凝胶未抽气或煮沸,在凝胶中混入空气

15.加样不当使空气进入凝胶胶床

16.从冰箱中取出凝胶或凝胶缓冲液立即装柱,或装柱后被太阳暴晒

14.在凝胶柱上层的气泡可用细头长滴管或细塑料管将气泡取出或赶走,并重新平衡,稳定胶床后再使用,若气泡太多则应抽气或煮沸后自然冷却后装柱

15.小心加样防止带进气泡

16.凝胶或缓冲液应放置到室温后才能装柱,避免太阳直射

层析柱胶床破裂

17.大量空气进入层析柱

18.进水口流速慢,出水口流速快

17.找出空气进入层析柱的原因,重新装柱

18.找出进出水口流速不一致的原因,重新装柱

故障

产生的原因

排队的方法

样品进入凝胶后条带扭曲

19.样品或缓冲液中有颗粒或不溶物

20.凝胶表面不平,或胶床不均匀

19.按方法7处理样品或缓冲液

20.将凝胶柱置于垂直位,轻轻搅动胶床表面1—2cm处的凝胶,使其自然沉降

凝胶层析分辨率不高

21.凝胶层析柱装得不均匀

22.凝胶G型选择不当

23.加样量太大

24.柱床太短

25.样品浓度高,粘度大而形成拖尾

26.洗脱时流速太快

27.分部收集时每管体积过大

21.将凝胶取出重新装柱

22.根据欲分离物质分离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凝胶G型与粒度

23.为提高分辨率,分析时加样量一般为柱长的1—2%,最多不能超过5%

24.将柱床高度适当加长

25.根据紫外测定的光吸收值将样品适当稀释

26.调节洗脱的流速,(本实验为3ml/10min)

27.控制每管收集量,为便于紫外测定,每管收集量以2.8—3ml为宜

分部收集时,收集盘转动一次间隔数只试管或滴管口偏离相应的试管

28.使用前未经定位或开始收集后随便移动转换臂,从而造成收集盘与转换臂转动不同步

28.将自动收集器换向开关拨向“顺”,连续按手动开关,使收集盘与转换臂同时以“顺”时针方向转至外圈零位。

将换向开关拨至“逆”,使转换臂的滴管口对准第一个试管中心,打开自动开关即可进行同步收集

 

实验十八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LDH同工酶及

血清LDH总活力的测定

一、目的:

1.学习琼脂糖聚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酶专一性染色原理及其应用;

3.掌握分离LDH同工酶的方法;

4.学习测定血清LDH总活力的原理与方法。

二、原理:

能催化同一反应而蛋白质结构不同的酶,称为同工酶。

同工酶的蛋白结构既然有差别,它们的理化性质也就有所差异。

因此可用电泳或其他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例如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它们都能催化乳酸脱氢产生丙酮酸,但经电泳法分离后,就有5个同工酶区带。

由于同工酶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不同,即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

因此已利用同工酶的酶谱作临床诊断的依据,也被利用于生物分类及遗传育种等工作中。

本实验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人血清乳酸脱氢酶五个同工酶(LDH1、LDH2、LDH3、LDH4、LDH5)。

血清乳酸脱氢酶的辅酶是NAD+。

当它催化乳酸脱氢时,NAD+即被还原成NADH·H+。

 

如果还有氧化型吩嗪二甲酯硫酸盐(N-methyl-phen-azo-nium-methosulfate,简称PMS)和硝基蓝四唑(氮蓝四唑nitrobluetetrazolium,简称NBT)存在,则发生如下反应:

NADH·H++PMSNAD++PMS·H2

PMS·H2+NBTPMS+NBT·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