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综合提升练三.docx
《步步高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综合提升练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综合提升练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综合提升练三
综合提升练(三)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提防(dī)憎恶(zènɡ)
迤逦(yǐ)像模像样(mó)
B.埋怨(mái)应和(yìnɡ)
窸窣(sū)敲诈勒索(lè)
C.差使(chāi)莞尔(wǎn)
盘桓(huán)濒临绝境(bīn)
D.反省(xǐnɡ)胡诌(zōu)
颦蹙(pín)数见不鲜(shuò)
答案 C [A.憎(zēnɡ)恶,像模(mú)像样;B.埋(mán)怨;D.胡诌(zhōu)。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奔来,又从这里逶迤流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
B.五代时战争频繁,统治者变本加利地搜刮百姓,他们给苛捐杂税立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名目,赋税除正项之外,还有许多附加税。
C.曾有个年轻人看到苹果落地,认真思考后他构思了革命性的理论。
所以,暮然看到的欣喜,细细想来,是使生活轻松与丰富的酵母!
D.我尤爱听古典音乐里那似水缓缓流淌的美,这种清新典雅、沁人心脾的乐境,与苏州园林那优美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功之妙。
答案 A [B.变本加厉;C.蓦然;D.异曲同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亚洲国际高尔夫球博览会”的展示内容涵盖球具新品、高尔夫服装配饰、模拟器及分析软件、高尔夫旅游等整条产业链的相关产品。
B.高中的三年生活中,王小军和李晓东无话不谈,相敬如宾,但这几天两人却因为一件小事而闹得不愉快,大伤和气。
C.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这令许多西方国家刮目相看,也让国人弹冠相庆。
D.近日“天价切糕”遭吐槽,“切糕体”迅速走红网络。
人们议论纷纷,期间最关注的是切糕的实际价值问题。
答案 A [“涵盖”指包括,包容。
B.“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C.“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当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
D.“期间”指(某段)时期里面。
此处应用“其中”。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报道,从9月30日至10月7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
B.今年9月,英德市政府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被网友实名举报,称其与一涉毒团伙联系密切。
该网友自称是郑北泉的下属英德市公安局副局长谢龙生。
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
D.梁博说,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拜那英为师。
他从那英身上学到了如何把音乐的情感把握得更沉静,平淡,如何在唱摇滚时把安静的地方表现得更丰富,细腻。
答案 B [A项,虚词使用不当,“从”可改为“在”或去掉。
C项,句式杂糅,可将“主要”删去。
D项,搭配不当,应将“丰富,细腻”和“沉静,平淡”互换位置。
]
5.下面最能恰当形容语段中“我”的行为的一个成语是( )
我喜欢大雾。
冬末的早晨,我在大雾中前行。
这片天地仿佛成为自家的花园,古旧的小巷静谧阒寂,蒙蒙云雾充塞天地,满满当当。
我昂首行五步,斜身绕三圈,学老汉拄扙,学老太踮脚,学孩童蹒跚……我放飞心灵,畅想美好,憧憬未来,心沛然飘散躯壳之外,神悠然驰骋天地之间。
A.放浪形骸 B.放荡不羁
C.踌躇满志D.兴致勃勃
答案 A [所给文段主要讲的是“我”在大雾中无拘无束的行为,所以排除C项和D项。
关键在于区别“放浪形骸”和“放荡不羁”。
“放浪形骸”多指人的一时的作风表现,而“放荡不羁”多指人的一贯表现和性格。
]
6.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与所给句子构成排比句。
要求:
①围绕“快乐”这个主题;②补写的句子与所给句子的句式基本一致。
(4分)
你是农民,你有播种希望、荷锄田园、欣赏蛙鼓的快乐;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要另选对象,可选“教师”“医生”等;句式方面,要和例句的结构相同,采用“你是……,你有……的快乐”的句式;内容方面,要符合“快乐”的主题。
答案 你是教师,你有腹藏诗书、躬耕讲台、收获桃李的快乐 你是学生,你有遨游书海、采撷知识、聆听教诲的快乐。
7.请为下面这段话补写一个结尾,以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
(40字以内)(5分)
维奥斯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问她最难忘的是什么,她说:
“是我的21岁生日。
”
接着,维奥斯特很有感触地叙述了那天的情形:
父亲带我到纽约去玩,我穿上盛装,自觉漂亮极了,途中,我进了洗手间,在洗手间里照镜子,得意得不能自已。
当我从洗手间出来下楼时,人人都在看着我,难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吗?
随后我听到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看,原来我的鞋跟上沾着草纸,一卷草纸正跟着我滚下楼,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
“从那天起,”维奥斯特说,“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时,总回头看看。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回头看看,往往会发现人生的一些疵点。
这些疵点无不让人警醒,引人反思。
8.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5分)
(1)给漫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能用“无题”取名)。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有什么寓意?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漫画题,首先要理解画面内容。
这幅漫画的主画面是一个背着书包的农民工子女,挡在他前面的是几个写着牌子的高高的“门槛”,“门槛”后面是一所小学学校。
根据画面内容,我们可以推测出漫画的寓意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方面面临着重重困难,由此可确定标题并写出漫画寓意。
答案
(1)门槛(或障碍)
(2)这幅漫画讽刺了一些城市因种种原因致使农民工子女难以入学的不良现象。
(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9分)
读图、读网与“浅阅读”危机
汪涌豪
如果问现代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
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类图书;孩子读图文、漫画的越来越多。
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显示,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被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
以图代书,在线阅读,甚至以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人也不在少数。
这种“浅阅读”风气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只是想提请注意,媒介的变化已然掩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
尽管在生活中,他们不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走路,赏览风景,尤其是僻远地方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
但一回到阅读,人们的认知就发生了偏差,对读图、读网不能代替读书的认识,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清楚。
相反,人们常常忘记:
由文字构成的书籍,因符号抽象,常呈现为开放的结构;阅读在人书对话过程中,能唤起人往复思考,是最锻炼人脑的活动。
其中经典阅读,尤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峙,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而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
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人迟钝自闭,沟通不良。
情况严重的,连个人的生存都会发生问题。
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的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下降与思想的衰退。
对此,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
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指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面,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人们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前人爱读经典视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而养成的老嗜好,而将经典毫无顾惜地抛弃。
可事实是,尽管现实世界无限广阔,虚拟空间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人们对虚拟空间的贪恋是以牺牲自身与客体世界的区别为代价的,就太不值了。
因为众所周知,人与包括机器在内的客体世界的分离能力与分离程度,恰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质力量的表征。
它不但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定义,也是一切经典创造的终极要旨。
有鉴于此,我们实在不能相信,一味地读图和读网能补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偷懒,因此它是弱智的,甚至是有害的。
如今已有人不再思考问题,只想着去哪里搜索现成的答案,全不知批判式思维的形成,更依赖人的“原始硬盘”——人经由经典阅读培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
至于因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造成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倾圮,就更触目惊心。
而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最显著的徽标。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9.下列对“浅阅读”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浅阅读”是指读图、在线阅读、刷微博等一些不能引起人往复思考的阅读活动。
B.“浅阅读”不能取代读书,就如同开车不能取代走路来观赏美景,但人们却对此难以理解。
C.“浅阅读”易使人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造成现代人迟钝自闭,沟通不良,甚至危及生存。
D.“浅阅读”使人缺乏批判思维,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使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答案 B [B项,“但人们却对此难以理解”错,原文说“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
]
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人们喜欢以图代书、在浅阅读、刷微博,反映了整个现代社会的浮躁与肤浅,这种现象令人但忧。
B.人们不喜欢看名著,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也被排在百位之外,未必是因为现代人没时间和精力。
C.阅读经典能引人思考,更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峙,从而实现理性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D.读图和读网无益于人的精神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而阅读经典却能追索深邃思想,关切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
答案 D [“读图和读网无益于人的精神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说法绝对,不合文意,原文是说“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偷懒”,是说读图和读网有便捷的好处。
]
11.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该怎样解决“浅阅读”危机。
(3分)
答: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