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533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银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白银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白银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白银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白银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银政府工作报告.docx

《白银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银政府工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银政府工作报告.docx

白银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15日在白银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白银市市长袁占亭作政府工作报告

点击数:

492[字体:

小大][打印文章]

 

白银市市长 袁占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六年工作回顾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突出发展第一要务,锐意改革,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取得“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11.58%,人均生产总值9600元。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6%,粮食产量连续六年保持在50万吨以上。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

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6%,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

六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1亿元,年均增长26.1%,非国有投资比重从“九五”末的19.5%上升到2006年的60.72%,市及市以下投资比重从42.19%上升到56.92%。

大口径财政收入20.28亿元,年均增长14.62%,一般预算收入5.59亿元,年均增长15.06%,一般预算支出22.73亿元,年均增长21.22%。

对外贸易总额2亿美元。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8.23亿元,年均增长15.9%。

   城市经济转型迈出较大步伐。

立足比较优势,选择确定了重点培育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筛选了十大投资过十亿元工程。

以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组改造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累计投入50多亿元,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250万千瓦,TDI生产能力扩大到5万吨。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六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46个,其中,建成项目345个,投资比重从2000年的10%提高到24%以上,引进了西藏矿业、一汽解放、中集华骏、浙江卡森、南京雨润、北方三泰、蒙牛乳业等知名企业。

招商引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亿元,上缴税收5700万元,年均增长90%以上。

创建了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白银西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平川中区开发迈出较大步伐,接续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35公里,新增等级公路249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00公里。

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电网等级不断提升。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9万亩,新修改造梯田37.5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7万亩,解决了44万人的饮水困难。

完成造林191万亩,退耕还林和城市大环境绿化成效显著。

新修改造城区道路107公里,建设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和市人民广场等城市公用设施。

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以“拆小房、建绿地”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8平方公里扩展到52平方公里,县城建设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建制镇发展到18个,城市化率由“九五”末的26.33%提高到33.6%。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

   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小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投融资、财税、机构、行政审批和农村综合配套等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

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九五”末的26%上升到2006年的38.5%。

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与189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达218项。

六年投入科技资金1.78亿元,取得科技成果193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25项。

“数字白银”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贫困面由12.39%下降到1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45元,年均增长5.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3元,年均增长10.99%。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5700元,年均增长12.8%。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10.2平方米增加到20.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15.9平方米增加到21.2平方米。

电脑、汽车等消费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连续两年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初步形成。

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了“两个确保”,劳动保障工作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完成教育投入6.2亿元,实施了一批教育基础建设项目,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市实现了“两基”达标,高考升学率名列全省前列。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实现了通电乡和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

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体系初步建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稳步推进。

成功举办了首届体育运动会。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62‰。

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三次蝉联省级卫生城市。

   对外影响和知名度逐步扩大。

黄河石林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会宁会师旧址被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中国20个红色旅游城市”之列,寿鹿山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式确定,永泰城址和牛门洞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市被纳入“兰白金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

成功承办了第七届全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第五届全国乡镇企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

举办了白银厂外围找矿院士论坛、经济转型产学研项目北京对接研讨会。

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四个结合”、“六个转变”,被专家学者和媒体誉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白银模式”。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强化基础、培育产业、加快改革、提速发展”为主题,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克服生产要素紧缺和严重旱灾等困难,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2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94%,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06%,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加快城市经济转型。

全方位开展工作,努力争取国家支持。

白银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经济转型问题,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12个重点督办项目之一,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将我市纳入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确定的6个经济转型项目,4个已被核准,国家下达支持资金6250万元。

白银厂外围风险探矿项目进展顺利,确定了20个找矿靶区,其中,获得探矿权的8个靶区,已与投资商达成风险探矿协议。

   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

市财政列支400万元,专项支持各产业小组开展工作。

在杭州、温州、厦门、佛山等地举办了项目推介会,组团参加了津洽会、西洽会、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政策暨环境说明会等节会。

在全国乡企贸洽会上,我市成功举办了农业产业化、能源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个论坛,八大支柱产业、白银厂外围找矿、科技项目、全国建材厂商经贸洽谈等4个推介签约活动,签约项目112项,签约资金73.23亿元。

在红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落实项目投资和其他各类资金9000多万元。

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7项、资金103.66亿元,新开工项目143项,当年签约项目开工率68%,是近年来新开工项目最多的一年,竣工项目90项,完成投资18.2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24%。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产业园完成投资3.71亿元,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建设进展良好,10万吨TDI扩建、10万吨氯碱等项目开工建设,蒙牛乳业低温奶、在恩生物制药等项目投入生产,实现销售收入突破8亿元。

白银西区完成投资5.96亿元,苹果家园一条街、嘉业阳光和三旺集团10万吨饲料生产线等重点项目进展良好,中集华骏特种车辆项目投入试生产。

平川中区完成投资2亿多元,华顺陶瓷、特奥特番茄酱等项目投入运营。

刘川工业集中区加紧规划建设。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靖远二电公司扩建、乌金峡水电站、平定高速公路会宁段等项目进展顺利,东台330变电所及西区110送出工程基本建成。

落实了一批国债项目和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扎实推进“四大民心工程”,市上筹措6000万元,促成了白银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污染治理项目实施,银光公司酸雾治理项目已经国防科工委批复;总投资5120万元的靖远曹若和会宁新庄人饮解困工程开工建设;亚行贷款城市发展项目进入操作阶段。

白银城区新建改建道路12条、11.52公里,完成国道109线白银城区过境段改造;平川区建设城市道路6条、5.86公里,平川大桥加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敷设污水配套管网12.24公里、供水管网8.4公里。

平川区沁川水库建成蓄水。

实施重点路段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9.45公顷,白银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1.29%,完成街道命名和路牌制作,更新投放一批环卫基础设施。

“数字白银”建设工程加速推进,网站群建设初具规模,市政务专网正式运行,白银城区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基本建成。

   (三)坚持深化企业改革,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

多渠道筹措改制资金,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加快企业改革进程。

市属企业改制面达到93%,市物资总公司、医药公司、爽佳公司、汽运公司职工安置和企业重组工作基本完成。

甘宝公司正在落实职工安置资金,雁湖磷复肥公司进入政策性破产程序,长通集团政策性破产报全国企业破产领导小组审核,引起国务院领导重视。

促进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靖煤公司成功重组长风特电,红鹭铝业接受中铝公司控股。

认真开展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银光公司中小学完成移交,白银公司、靖煤公司等企业学校移交完成申报和资金落实,燃气、供水系统移交已达成协议。

支持大中型企业抢抓市场机遇,精心组织生产经营,狠抓已建成项目达产达标,努力盘活存量资产,工业经济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

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2.88亿元,市及市以下工业增加值14.46亿元,增长26.18%。

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32.95亿元,增长26.16%,化工行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44.8%。

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110万吨,走在全省前列。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8亿元,增长20%。

   (四)持续增加农业投入,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全面落实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市财政增列专项资金15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完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7个分项规划,编制了16个重点乡镇和30个行政村建设规划。

全市确定2个示范乡镇、13个示范村,平川区被省上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区。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羊只饲养量330万只,瓜菜种植76万亩,草畜、瓜菜两大产业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41%。

新建、扩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48个,蔬菜保鲜加工、马铃薯淀粉、肉类加工等产业发展壮大。

结合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移民新村10个,搬迁移民2000户、8000多人。

三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进展良好。

完成延渠扩灌4万亩、梯田建设5万亩,建设小水工程16项,新增沼气用户2580户,累计达到10580户。

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3亿元。

以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五)大力加强薄弱环节,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22.46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33.3万名学生被免除学杂费,4万多名贫困生享受寄宿生活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