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校园礼仪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498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校园礼仪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生校园礼仪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生校园礼仪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生校园礼仪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生校园礼仪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校园礼仪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生校园礼仪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校园礼仪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校园礼仪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生校园礼仪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校园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对于我们申报的《小学生校园礼仪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可以说,我们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定下来的。

这要追溯到2008年和2009年。

当时,我们学校的校长沈启平同志提出“学生的养成教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老师们觉得“养成教育”,题目太大,难于具体化,不好整。

在这个“养成教育”的启发下,教务主任蒋德发提出“学生的礼仪教育”的研究课题。

经过反复讨论,调查研究,把实验内容圈定在学生的升降旗礼仪、上学放学礼仪、集队礼仪、课间活动礼仪和课堂礼仪等几方面。

老师们认为这样的课题,要做的事情很明确,对于我们没做过课题的学校来说,要容易些。

于是我们就向区教育学会申报了“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这个课题。

现在已经结题。

在这几年里,经过对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的老师尝到了一些甜头,感到做课题对于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也看到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礼仪方面的问题,因此认为有进一步深层次地研究的必要。

于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大环境下提出了“小学生校园礼仪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礼仪教育在中华民族古代教育中曾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的理论体系。

对“礼”做出创造性发展的关键人物是周公。

周公在沿袭过去礼仪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制礼作乐”。

周公首创的礼制号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记·中庸》),其内容包罗万象,从军制、丧祭、冠婚、朝聘、饮食、射御、辞让到日用起居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详细而又严密的规定。

到了汉武帝时代,儒学独尊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被孔子及儒家后学所极力推崇的“周礼”,自然也就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最强劲的力量规范中国人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是非观念,从而将中国文化建构成一种礼仪文化。

至此,礼仪逐渐地成为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准则,礼仪成为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尺度,成为和谐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成为塑造完美人格的手段,成为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

  

而如今,国外公德教育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道德问题法制化。

如以行为规范著称的荷兰,罚款项目不胜枚举:

没带身份证看足球比赛要罚款80欧元;用望远镜偷窥罚65欧元;遛狗时不牵着狗、违反规定乱扔垃圾、用容易造成混乱的颜色涂抹房门等都要被罚款;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曾对随地吐痰者处以相当300元人民币的罚款,一段时间后,在韩国随地吐痰的现象基本灭绝。

  这些都为我们文明礼仪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对开展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版本。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2010年12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纲要》中指出:

“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纲要》还对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作了明确要求。

可见,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教育任务。

人的思想道德的素质高低与好坏是通过人的礼仪道德来表现的。

因此,作为教育和培养人的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礼仪道德教育尤其重要。

从事礼仪教育的研究不能松懈。

第二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没有理由让它在我们的手中失传,我们必须让它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目前,我市正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铜仁至梵净山精品旅游线”,而我们锦江小学正处在这条精品旅游线上,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的礼仪文明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铜仁人的形象,因此,在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国家旅游城市”的环境下,加强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研究我们铜仁民族特色的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加强地方特色礼仪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第三是学生个体成长需要。

1、现今家庭教育中缺失礼仪教育。

由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许多人受到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和所谓“开放思想”的影响,在家庭中,忽视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很多人认为:

在家庭中,说“谢谢”“对不起”等礼貌语,是客套话,没有必要。

忽略了大人对小孩子使用文明语的影响力。

其次是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过宠,使得这些孩子养成以个人为中心、任性、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许多不良习惯。

学生的礼仪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

学校是作为育人的阵地,必须承担起礼仪教育重任,必须加强礼仪教育方面的研究。

2、学生对礼仪行为的渴求。

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尤其是在幼儿和少儿时期,还保存着那份纯洁美好的心灵,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

我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放学的时候,我照例站在校门口护送学生,一个学生走到我的面前突然冲我说:

“蒋老师,我最喜欢你站在校门口了。

”我愣了一下,问他:

“为什么?

”这个学生说“因为你要和我们说‘再见’”。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望啊,这样要求,我们没有理由拒绝。

但是如何来满足学生的这样的要求,如何让学生这样的愿望转化为行为,这就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学生这一美好的愿望增强了我们研究礼仪教育的信心,给了我们研究的动力。

因此,我们对学生礼仪教育的研究于社会、于国、于地方、于学校、于学生都有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验对象

一至六年级学生。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构建小学生礼仪教育及其文明素养培育的教育内容体系,探索校园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礼仪教育特有的校本教材。

(1)培养礼仪意识:

使学生知道礼仪对于一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才是一个道德高尚、文明的人。

(2)培养礼仪情感:

激发学生对礼仪的认同感,知道一个遵守礼仪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不断强化礼仪的成就感,感受到礼仪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实践礼仪。

(3)培养礼仪技能:

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哪些礼仪规范,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通过反复的实践,掌握交往技能,成为知礼、守礼、行礼的人。

(4)培养礼仪品质:

通过反复、长期的礼仪行为训练,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在交往实践中自如地表现出得体的礼仪品质。

2、研究的内容

学生礼仪教育的范围广,它可以分为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

学校礼仪可分仪表礼仪、课堂礼仪、课间礼仪、集会礼仪、与教师交往礼仪、与同学交往礼仪、谈吐礼仪等。

我们将重点研究的是:

(1)校园礼仪中的仪表礼仪、课堂礼仪、课间操的礼仪、课间活动礼仪、集会礼仪、与教师交往礼仪、与同学交往礼仪的内容、形成及教育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2)探索教师在礼仪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六、课题实施的过程

我校的《小学生校园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从2011年9月开始筹备和申报,2012年11月正式批准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立项国家级课题“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有效衔接德育模式”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编号为DYYJ13030。

对于做课题研究来说,我们是第一次,没有一点经验,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走过弯路,经历过失败,也有许多收获。

特别是得到了省教科所省德育中心的安斯寿老师和邹声明老师的亲临指导,得到了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张光兰主任,杨香云等多位教研员的亲临指导,我们把这个课题终于坚持做到了现在,而且做出点模样来了。

目前我校教师参与该课题的人数达到80%以上,课题受益的学生401人(学校全体学生)。

教师在课题方面的研究论文及成果奖项达40多项。

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2.9—2013.6)

(1)收集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分析研究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

(2)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基础性调查,了解研究的可行性程度,确立研究方向;

(3)咨询专家导师,论证课题,完善理论框架,确立课题研究总体方案,召开开题报告会。

(4)作好宣传,营造良好的守礼氛围。

第二阶段(2013.7——2014.6)

(1)培训教师,组织学习相关理论;

(2)以庆祝传统节日活动或学校各种其他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实施学生进出校园礼仪、课间操礼仪、课间礼仪及集会礼仪的训练,探索、研究学生在校的礼仪教育体系。

(3)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调查礼仪教育的成果与问题。

第三阶段:

(2014.7——2014.12)

(1)以学科课堂教学为平台,由任课教师(实验教师)组织实施课堂礼仪及与老师、同学交流礼仪的研究与实验,探索规范课堂礼仪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价值和意义,找出课堂礼仪教育的途径、方式与策略。

(2)通过主题活动进行成果展示,形成礼仪规范。

第四阶段(2015.1—2015.6)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形成各种研究成果,接受上级领导或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并编写成校本礼仪教育教材。

7、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在课题实施方面,我想站在学校课题实验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度与大家探讨一下实施课题研究的策略。

1、制度激励策略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章程历来是管理者的法宝,是完成工作任务的保障。

对于搞科研课题,尤其是做教育科研课题,它的工作周期较长,短期内又看不出成果,更看不到它经济效益。

所以,有些人是不会做这样的事,做的人,也很难坚持下去。

还有些人是自己不想做事,但他又怕今后有什么好处,所以他只想挂个名。

因此,这就需要制定一些激励性的制度,用制度来激励和约束这些人。

让想做的人劳有所获,能坚持到底。

我们从做课题开始,学校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由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锦江小学课题实验工作人员奖励制度》,并经过了几次修订和完善。

如果没有制度,将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有了制度就必须执行。

对实验教师完成课题实验情况随时进行登记统计,一学期结束时进行考核评分,并予以公示。

对于考核评分低于80分的实验教师将取消实验教师资格。

2、细化课题,明确分工策略

其实,做这个课题,我们从2009年就开始做了。

那个时候,我们只是学校里自己做,什么也不懂。

我到教师会上宣布:

我们要做小学生礼仪教育课题,你们下去写关于学生礼仪教育的课题计划、论文和总结啊。

第一个学期结束了,他们的计划总结还有论文都交来了。

看起来,还是有这么多资料。

但是,第二学期,问题出来了。

我发现老师交来的计划、总结、乃至论文几乎和上学期一个样,千篇一律发,面面俱到。

多数是从网上下载的,有的甚至一个字都没有改过。

我就想:

这就是课题研究吗?

怎样让老师真正地动起来,真正去思考我们课题中的问题呢?

于是,我把情况向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反映,课题领导小组很重视这个问题,责令以我为主要责任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一段时间,我天天上网查看相关文献资料,在学校,和老师们讨论:

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后来,我们把这个课题申报成区级课题,再后来又向省、国家级申报,在申报的过程中,得到了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张光兰主任、周欣主任和杨香云老师等关心指导,他们说:

你们做课题要从小课题做起,还可以把一个课题分成许多分课题去研究。

我回到学校,认真分析研究,把课题进行分解,然后分配到每个实验老师,让每个实验老师都有自己的小课题,并且每一人每一个阶段的小课题都不相同。

这样,老师们在网上无法找到一篇完整的这样内容的文章,带着老师们踏踏实实地去做,然后要老师结合实际去思考,然后形成老师自己东西。

具体是怎么做呢?

第一,细化课题内容,并分阶段完成:

比如,我们把小学生礼仪圈定在小学生校园礼仪上,把校园礼仪又分成学生的课间活动礼仪、集队礼仪、升降旗礼仪、进出校园礼仪、课间操礼仪、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