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4364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苏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苏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苏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苏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案.docx

《苏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教材为写景状物类文章,属于“情感篇”,安排了《“东方之珠”》、《小露珠》、《石榴》三篇文章。

《“东方之珠”》展现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寄托美好祝福。

《小露珠》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动植对它的喜爱,展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的品质,《石榴》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顺序写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三篇课文均按一定的顺序,凸显事物特点,教学中采用“抓动情点,想象体验,品读共情”的方法,实现情感共鸣,从中领悟描写事物的手法,诠释“爱”的真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多维识记本单元29个生字,着重指导“临、串、夜、钻、枣、奏、戴”等易错字;能联系实际运用“倾听、闪耀、越来越……越来越……”造句;积累带修饰成分的词语。

2.尝试默读,借关键词、标点符号,调控语速、语调、语气变化,多方式品读动情语段,结合中心句、关键词感知内容,多维识背、积累摘抄动情语段,记录真实感受。

3.凭借具体语言素材,能采用“抓动情点,想象体验,品读共情”的方法研读文本,在换词、去词、填词、变句的对比品读中,诠释“爱”的真谛。

4.依托文本,学习“总分总”、“总分”构段方式,融合比喻、拟人表达手法,联系实际,按一定顺序,描写场景或设计事物名片,多角度凸显事物特点。

5.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一搜”、“晒一晒”实现资源共享,推进阅读进程,观看纪录片《香港,您好》、《血战台儿庄》,阅读《中外著名童话》,将自主阅读提升为一种自然行为。

三、学情分析

三篇课文均是借物表情的文章,其中《小露珠》则是童话。

虽然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表情类的文章对于他们来说,一般只是对事物表面进行感知,而对作者描述事物的实质,即表达的情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很难品味出文字背后的这一秘密,更难以实现与文本、作者情感共鸣,所以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确立了“抓动情点,想象体验,品读共情”的方法研读文本,在品读中,领悟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体验中,实现情感共鸣,习得“按一定顺序描写,凸显事物的特点”的写作方法,结合实践活动,在“读”与“写”的完美结合中,实现“学—练—用”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1

识字词,品读心动语段,感知课文内容

单元

导读课

1.多维识记29个生字,正确识别多音字“钻”、“露”和“间”,规范书写感受汉字魅力。

2.默读课文,能借助字典、语境或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带修饰成分的词语。

3.借关键词、标点符号,调控语速、语调、语气变化,多方式品读心动语段,实现情感共鸣,推进对内容的感知与质疑。

1.承接单元主题,明确课时任务。

2.读——学会生字词。

3.写——感受汉字魅力

4.读——积累、积淀情感

5.感知课文内容

6.质疑问难,培养习惯。

2

《“东方之珠”》

 

方法

指导课

1.熟读课文,借中心句和各自然段的段意,理清顺序,细腻把握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迷人的沙滩”,习得“抓动情点,品读共情”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初识香港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原因,激发学生爱国情。

3.在研读中识得“总分总、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首尾段,进行说话练习。

 

1.图片导题,质疑“东方之珠”

2.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3.合作学习,感知学法

4.运用方法,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

5.回归总结,读写一体。

3

《“东方之珠”》

实践

操作课

1.继续运用习得的方法学习课文,借学习比喻句、排比句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感受香港的繁华与迷人,再次点燃学生爱国热情。

2.注重语言积累、运用,指导多维识背,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3.交流展示,实现共情

4.背诵积累动情语段

5.回归拓展,读写一体。

4

《小露珠》

方法

践行课

1.继续学习并积累含修饰成分的词语,能结合语境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借比喻、拟人手法,感悟语言文字间所流露的童真、童趣。

2.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自主感知大家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悟小露珠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巧用表演读,积累内化语言,推进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大量阅读童话故事的热情。

 

1.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2.疑问再现,明确学法。

3.整体感知,寻找动情点

4.找动情点,品味情感

5.抓动情点,品读共情。

6.解疑回归拓展练笔,推荐阅读

5

《石榴》

品读

感悟课

1.依托文体,运用习得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在合作交流中实现对家乡石榴的表情、共情,巧用“限时法、想象法”背诵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领悟作者借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2.开展实践活动,走进自然,在“看、问、查”的过程中,更多了解自己的家乡,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家乡的一种水果。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运用习得的方法,自主学习

3.合作交流,感悟情感

4.积累背诵,内化语言

5.解疑回归,读写结合,推荐阅读

6

《古城台儿庄》

读写

结合课

1.结合事物,拓宽积累带修饰成分的词语,重温经典语段,感受比喻、拟人句蕴含的魅力。

2.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阅读《古城台儿庄》,能整体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能选择自己的动情点或印象较深的内容深入品读,真实记录阅读感受。

3.借助搜集的资料,开展“我为古城添光彩”活动,多维扩充短文内容,丰富动情点,深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回归单元训练点,明确学习目标

2.走进家乡,初读文章。

3.走进古城,寻找动情点

4.扩充短文,汇报展示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7

 

复习巩固

读写一体

 

回归

提升课

1.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聚焦“动情点”,在听、说、读、写中,巩固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运用积累的带修饰成分的词语分别描述所识的香港、小露珠、石榴,链接课文内容,进一步感知事物特点。

2.回顾课文,再识表达方法,理清“按一定顺序描写,凸显事物特点”的方法,结合实践活动的收获,为喜欢的家乡名产品设计名片,质疑中推进课外阅读。

 

1.单元回顾,再识事物

2.回顾方法,学以致用

3.设计名片,学以致用

4.质疑推进阅读。

单元导读课《整组教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多维识记本单元29个生字,正确识别多音字“钻”、“露”和“间”,在田字格规范书写“临、舒”等易错字,掌握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律,感受汉字蕴含的魅力。

2.尝试默读课文,运用“—”标画生字新词,能借助字典、结合语境或生活积累理解“倾听、沐浴、人流如潮、驰名中外”等词语的意思;初识、积累带修饰成分的词语。

3.借关键词、标点符号,调控语速、语调、语气变化,多方式品读心动语段,实现情感共鸣,推进对课文内容感知与质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尝试默读课文,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初识带修饰成分的词语,并积累相关词语。

难点:

借关键词、标点符号,调控语速、语调、语气变化,多方式品读心动语段,实现情感共鸣,推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感知与质疑。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

设计并下发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承接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1.由单元主题导入

导言:

同学们,在第四单元里,我们通过三个简短的中外历史故事,认识了苏格兰的布鲁斯王子、越王勾践、法国的雷奈克医生,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毅力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们,而我们即将学习的第五单元里安排了《“东方之珠”》、《小露珠》、《石榴》三篇课文,作者凭借“香港”、“小露珠”、“石榴”这三种事物,启迪我们要爱祖国、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生活,隶属于“情感篇”。

2.板题情感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在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间,品读出“爱”的真谛。

(二)读——学会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主标画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用“—”标画生字新词,并做好批注

方法点拨:

默读课文,就是不出声的读课文,边读边标画的新词如果明白其意思,就

做好批注,不理解的打“?

(2)学生自主学习后,同位相互交流,填补不足。

2.交流生字词,扫除朗读障碍

舒服精彩沐浴剧场降临珍珠喜讯举世闻名人流如潮

抽出甚至露珠俊俏钻石浅水滩甜津津驰名中外红白相间

(1)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指导:

“舒、珍、抽”是翘舌音;“奏、钻”是平舌音,“降、甜”是三拼音。

(2)识认多音字

同学们,三个调皮的多音字躲在句子中,你还能正确区分他们的读音吗?

(1)小露(lòulù)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2)早哇,像钻(zhuānzhuàn)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3)把石榴从中间(jiānjiàn)剥开,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jiānjiàn),晶莹剔透。

(3)借生词延伸识字

在这组词语中,还有一个词语非常值得我们研究,你认为是哪一个?

课件出示“舒服”

①“舒服”一词的“服”应怎样读?

(应读轻声)学生练习读,再展示读。

②其实“舒服”的“舒”是百家姓之一,如我们班的“舒畅同学”就姓“舒”,“舒氏”家族的人,你还了解哪些?

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如老舍等)

(三)写——感受汉字魅力

1.课件出示书写标准

(1)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

(2)用钢笔在田字格内匀速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

2.要达到以上标准,你认为哪些字需要给大家做个提醒?

(1)学生交流。

预设:

“临”左边是两竖,不能写成一竖一撇;“植”右半部分的“直”里面有三横;

“奏”的第六笔是横,上部的撇和捺要写的舒展一些,下面的“天”的捺变成点。

(2)出示左右结构的汉字临浅浴精珍披植俊抽仿佛讯

舒服剧肚

教师分别以“临”和“舒”为例,边讲边范写,关注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律

第一组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第二组则是左右大体等宽。

学生描红后,再识写2遍。

(3)学生书写后,教师评选优秀作品展示。

(四)再读——积累新词

1.自主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记阅读中的不理解的词语。

(1)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展示倾听、降临、沐浴、人流如潮、驰名中外、红白相间

(2)你有哪些“妙招”可帮助这些有困难的同学消除阅读障碍

(3)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

(4)选择最适当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5)结合“举世闻名、人流如潮”分类积累成语

表名声大的成语:

中外驰名举世无双闻名中外闻名世界远近闻名

形容数量多的成语:

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人头攒动鳞次栉比琳琅满目

过渡:

同学们,其实这组课文中还出现了一类新词,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识带修饰成分的词语。

(1)课件出示迷人的沙滩,你发现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用“迷人”来形容沙滩,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师总结:

像这样放在事物的前面,用来说明事物特点的词语就叫做修饰词,其实,修饰词就凸显出事物的特点。

(3)找新词

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标画带修饰成分的词语,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4)读新词

预设:

《“东方之珠”》:

金色的沙滩轻柔的海风五颜六色的焰火……

《小露珠》:

闪亮的小露珠金黄的向日葵美丽的珠宝碧绿的白杨树……

《石榴》:

嫩绿的叶子火红的石榴花黄色的叶子成熟的喜讯……

(5)说新词

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这几组词语,你想说什么?

你想用哪些修饰词来形容你喜欢的事物?

学生交流感受:

加上修饰词,朗读时提升了对所描述事物的喜爱程度。

(6)积累新词

请同学们将学习的新词,积累到自己的积累摘抄本上,要求读一个词写一个词,书写规范、美观。

过渡:

同学们,这几组带修饰成分的词语已经点燃了你们“爱”的激情,相信你们会将这份激情融入到朗朗的读书声中,充分展现你们对“爱”的感悟。

(五)品读——积淀情感

1.小组合作,按课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标画让大家怦然心动的语段。

2.小组交流,心动语段大集锦

预设:

《“东方之珠”》第2、5自然段

《小露珠》第2—4自然段

《石榴》第3自然段

3.小组讨论,怎样读好这些让大家怦然心动的语段?

(1)《“东方之珠”》第2自然段,读准“度假、每逢、舒服”这三个词语,语速要轻缓,让听者感受到“漫步……,沐浴……,倾听……”时的舒适、悠闲,体味到“舒服”。

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三个比喻句,借助插图,扣“海洋、焰火、长河”,展开想象,语调上扬,读出城市美丽之中透露的繁华。

(2)《小露珠》第2—4自然段,注意标点符号,抓住“蹦到大荷叶上”、“爬到草杆子上”、“落到花朵上”读出小动物不同的特点及生活习性,注意语气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3)《石榴》第3自然段,抓住“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地扒开、朝外张望、报告喜讯”读出内心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4.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

(1)抓关键词,正确、流利读出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2)结合标点符号,适时停顿,语气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3)掌握语速、语调的变化,实现情感自然流露。

5.组长组织成员,练习朗读。

6.分组开展个性读、合作读、接读、赛读活动,师生共同评价,评选“最佳小选手“。

7.摘抄经典语段到积累本,建议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六)感知课文内容

1.浏览课文,想一想,这三篇课文,在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运用抓中心句、关键词的方法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自主标画各课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尝试自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交流汇报。

(1)《“东方之珠”》一课抓住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及第一段中的关键词“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概括。

(2)《小露珠》一课抓关键词“爬呀,滚呀,越来越大”感知小露珠的形成过程。

抓住“渐渐地、越来越轻”感知小露珠的消失过程。

(3)《石榴》一课抓住“抽出、绿叶、开花、结出”等关键词,感悟石榴的生长、成熟的过程。

(七)质疑问难,培养习惯。

1.读书不仅仅能消除我们心中的疑问,但同时,也让我们产生更多的疑问,相信此时,每一个同学心中都会有未解而又特别想弄明白的问题,你能在课文的相对应的地方,用“?

”标记下来吗?

预设:

(1)为什么给予香港“东方之珠”的美称?

(2)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3)石榴的成熟经历了怎样的生长过程?

2.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些困惑呢?

学生交流归纳:

(1)读书

(2)查阅资料(3)合作交流(4)询问……

3.小结:

我们在阅读时,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寻找到了解疑的方法,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方法会引领我们慢慢擦拭掉心存的疑惑。

六、板书设计

情感篇

读:

用“—”标画生字词

写:

规范美观

读:

停顿语速语调

感:

抓中心句关键词

 

方法指导课《“东方之珠”》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借中心句和各自然段的段意,再理课文顺序,细腻把握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迷人的沙滩”,习得“抓动情点,想象体验,品读共情”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初识香港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原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3.在研读课文中识得“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借助2、3、4自然段的首句与后面内容的关系,识得“总分”构段方式,尝试结合首尾段,运用此方式进行说话练习。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积累含修饰成分的词语,在合作学习中,习得“抓动情点,想象体验,品悟共情”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难点:

借中心句和各自然段的内容,感知“总分总”、“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结合首尾段,运用“总分”构段方式进行说话练习。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预习,搜集香港图片文字资料。

2.借助课文插图、工具书等尝试理解课文。

教师:

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图片导题,质疑“东方之珠”

1.借图片导题

(课件出示一组香港的图片,学生欣赏图片)

同学们,欣赏了这组图片,你对香港有哪些了解?

香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对香港的认识

预设:

学生1:

香港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学生2: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

学生3:

香港的多元文化,也体现在众多的节日之中。

这为香港人带来更多的热闹与欢乐,也为旅客造就了更多的惊喜。

中国的传统节日热闹、喜庆、吉利,当然不能错过;西方的节日新潮、刺激和有趣,更是令人兴奋。

学生4:

香港为自由港,经济发达,是亚太地区及世界重要的贸易、经融、航运、旅游、信息中心之一…………

3.归纳总结:

同学们分别从地理位置、风景区、经济地位、文化传统等方面来介绍了香港。

课件出示:

但作者却对香港的、、情有独钟。

(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这不难看出,在香港众多的独特风光中,作者却只对“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情有独钟,这正是作者对香港最动情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迹,走进香港,相信你也会为之动情。

4.板题“东方之珠”

(二)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

上节课,对这一课,同学们质疑聚焦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称香港为东方之珠?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文本,走近香港,寻找作者动情之奥秘。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对香港又有了哪些新的认知?

(学生交流)

2.指名分段朗读,想一想,各段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

第一自然段:

交代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及三大景观

第二自然段:

介绍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

第三自然段:

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

第四自然段:

介绍了热闹的铜锣湾

第五自然段:

描写了香港的夜景

第六自然段:

赞美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了解段与段的关系,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1)课文的第1、6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特点?

它们与其他三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预设:

第一、六自然段是从总体上介绍香港,是课文的中心,三、四、五自然段分别从三大景观来具体描述香港,这就是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2)学过的课文中,哪些文章属于这样的结构?

(学生回忆交流)

4.再感课文主要内容。

你能结合课文的第1、6两个中心段,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引导学生借助全文的中心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预设:

本文主要讲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合作学习,感知学法

1.自由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说一说,迷人的沙滩在哪儿?

(浅水湾)它的哪些地方最让作者动情?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学情。

3.交流汇报:

(1)概貌独特

课件出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读了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老师想把这句话改写成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行吗?

为什么?

(预设:

第一个句子好,因为第一个句子加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两个修饰性词语,能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浅水湾的特点,使句子更生动、具体)

(2)景色迷人

课件出示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大量的修饰词语)

——你怎样理解这些带修饰成分的词语?

(凸显了事物的特点)

——拓展训练: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沙滩、海风,听过什么样的声响?

请给它们加上合适的修饰词。

()的沙滩()的海风()的声响

——在这儿,作者最钟情的一件事是什么?

(理解“漫步”、“沐浴”、“倾听”)

4.想象体验

(教师用轻缓的语气渲染)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也来到了美丽的浅水湾,漫步在金色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怎样理解“舒服”?

你在什么情况下曾有过这样的感受?

(2)哪些词语引领你体验到“舒服”的感觉?

(“漫步”、“沐浴”、“倾听”)

(3)请抓住这些词语,读出你在想象中体验到的感受。

5.品词共情

(1)如果将“漫步、沐浴、倾听”分别换成“走”、“迎”、“听”行不行?

为什么?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倾听”说一句话吗?

(2)再来抓住关键词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此时,你对浅水湾的沙滩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喜爱)

(4)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情感已经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就叫共情。

6.总结方法。

(1)回顾一下,作者采用怎样的手法,描述金色沙滩的?

学生交流后归纳运用大量的修饰性词语,凸显事物特点

(2)我们是怎样学习浅水湾的金色沙滩的?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抓动情点,想象体验,品读共情。

(四)运用方法,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2.教师适时引导

(1)动情点在哪儿?

(2)关键词是哪些?

采用哪些手法描述事物?

(3)采取怎样的方式,实现共情?

3.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充实自主学习内容。

4.小组交流,教师帮扶学困组。

5.全班交流

(1)动情点:

著名的海洋公园

(2)关键词:

汇集观赏有的……有的……(相机再悟“举世闻名”)

(3)想象体验:

闭目想象一下,你来到了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看到了……,欣赏到了……,有的……有的……

(4)你还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上“有的……有的……”描述一下吗?

(5)再读,实现共情。

再读这段话,此时,你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喜爱)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回归总结,读写一体。

1.内容回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香港有哪些更新的认识?

你此时对香港产生一种怎样的情感?

2.感知表达方法

(1)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香港,表达情感的?

按一定的顺序(地点转换),凸显事物的特点

(2)再读2、3自然段,思考每段第一句话与后面内容是怎样的关系?

(总分)

3.说话练习。

(1)出示说话要求:

①结合课文首尾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介绍你眼里的香港;

②恰当运用带修饰成分的词语来,凸显事物的特点。

(2)先自主构想,再同位交流。

(3)同位互相推荐展示,集体评议,评选“最佳创新人物”。

4.课下观看纪录片《香港,您好》

六、板书设计:

      “东方之珠”

沙滩——公园——街市

抓动情点,想象体验,品悟共情

 

实践操作课《“东方之珠”》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运用习得的方法学习课文,借学习比喻句、排比句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感受香港的繁华与迷人,再次点燃学生爱国热情。

2.注重语言积累、运用,采用“对歌法、叠罗汉法、想象法、限时法”等方法指导识背,并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继续运用习得的方法学习课文,感受香港的繁华与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