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3504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三.docx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三.docx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三

第一节 认识区域

[学习目标] 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知道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

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3.划分

(1)指标

(2)目的:

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思考

 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

试举例说明。

答案 不一定。

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一定是明确的。

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读教材P2图1-1-2和图1-1-3,完成下列问题。

(1)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何规律?

导致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

(2)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是依据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

(3)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

干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还是过渡性的?

答案 

(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多;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也逐渐减少。

(2)单一指标。

(3)同一干湿区内部,降水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特征具有差异性。

例如,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湿润区内部降水量在800mm以上,这个特定的性质是其他三个区都不具备的。

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而是具有过渡性质。

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图所表达的区域特征是(  )

A.图中各区域的划分依据不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降水量是划分干湿地区的唯一指标

D.区域的面积、范围和界线都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耕区,这反映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划分的。

各区域内体现了内部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性。

该图是说明干湿地区划分方法的示意图,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因而其面积和范围也不明确。

第2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目的之一。

拓展提升

 区域的内涵剖析

(1)弄清划分类型:

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指标划分的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

(2)区位特征:

也就是看该区域的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什么联系。

(3)区内共同性:

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4)区域间差异性:

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

(5)边界形状:

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迅速准确地识别和确认,如省区轮廓、湖泊轮廓等。

二、区域的类型和特征

1.类型

类型

含义

实例

均质区

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等;人文区域,如水田农业区、方言区等

功能区

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城市经济区、工业区等

2.区域空间尺度的特点

(1)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越宏观。

(2)空间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3.区域的特征

特征

含义

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差异性

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

开放性

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思考

 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

答案 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1.判断下列区域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季风区 水田区 文化区 住宅区 经济区 方言区 人口密度分区

答案 季风区、水田区、文化区、住宅区、方言区、人口密度分区属于均质区;经济区属于功能区。

2.读教材P6图1-1-6“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描述我国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答案 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冰川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寒且种类少。

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该区以高寒农牧业为主,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于河谷地带。

知识点拨

1.巧用两个“凡是”区分均质区和功能区

凡是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均质区范畴;凡是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于功能区范畴。

2.区域的三大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特征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含义

表现为A区域内部、B区域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表现为A、B两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表现为A、B两区域之间的联系性,可互通有无

举例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南方水田农业区与北方旱地农业区之间的差异

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

实践意义

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下图为“我国气候资源类型等级图”。

每个气候资源类型用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边一位为水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资源,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青藏高原

西北内陆

四川盆地

优势

劣势

(2)从图中看出,华北平原并不十分缺水,请你具体分析一下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

答案 

(1)

青藏高原

西北内陆

四川盆地

优势

光照

光照

水源

劣势

热量

水源

光照

(2)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不属于严重缺水,但是降水集中于夏季,春旱严重;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知识小结

1.对区域的不正确叙述是(  )

A.区域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单元

B.所有的区域都具有区域特征

C.同一地理单元可属于不同的区域

D.同一区域内部特征不存在差异

答案 D

解析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但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2.下列各组区域中,划分指标相同的是(  )

A.珠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干旱地区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中纬度、亚欧大陆、华北平原

D.工业区、商业区、欠发达地区

答案 B

解析 区域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或人文指标划分的地理空间,因此,对于同类型的区域来说,划分指标是统一的、同一等级的,例如选项B,是按照“地形区”指标划分的。

A项中,按照“流域”“地形区”“气候区”三种划分指标,C项中,按照“纬度”“大洲”“地形区”等不同指标,D项中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和“经济区”两种指标。

3.下列属于均质区的是(  )

A.城市经济区B.浦东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D.方言区

答案 D

解析 区域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两种。

具有均质性的区域,可以是在区域核心部位具有一定的共性,而区域边缘具有过渡性,如雨量区、人口密度区等,所以方言区符合;也可以是区域内部具有结构的一致性,如气候区、植被区、综合自然地理区等。

功能区指内部起着共同职能作用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工业区等。

所以选项中城市经济区、浦东新区、京津唐工业基地属于功能区。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

读图完成4~5题。

4.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

A.开放性B.差异性

C.整体性D.联系性

5.图中地区人口主要流向是(  )

A.②③地区流向①地区

B.①②地区流向③地区

C.③地区流向①②地区

D.②地区流向①③地区

答案 4.B 5.B

解析 第4题,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面积、人口、城市化水平等各要素存在明显不同。

所以主要反映区域的差异性。

第5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苏南大于苏中大于苏北。

所以人口主要从苏北、苏中流向苏南,即从①②地区流向③地区。

6.西亚历来是西方强国激烈争夺的地区。

读“西亚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试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说明西亚成为西方强国激烈争夺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中A海域是由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张裂而形成。

(3)海水淡化耗能大,成本高,但D国是全球海水淡化量最大的国家,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 

(1)西亚为“五海三洲”之地,是国际交通要道;(波斯湾沿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2)印度洋 非洲

(3)沙特阿拉伯降水少,大部分地区为无流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油气资源丰富,并大量出口创汇,经济实力强,有海水淡化的经济条件;丰富的油气资源为海水淡化提供充足的能源。

解析 

(1)从地理位置分析,西亚为“五海三洲”之地,是国际交通要道,是交通咽喉;从资源分析,西亚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石油供应地,特别是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石油主要来自该区。

(2)从图中A海域位置分析,该海域是红海,它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区。

(3)从水资源的供应来分析,沙特阿拉伯降水少,大部分地区为无流区,水资源严重不足;从海水淡化的条件来分析,该国油气资源丰富,并大量出口创汇,经济实力强,有海水淡化的经济条件;丰富的油气资源为海水淡化提供充足的能源。

专项提能1 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看区域特征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马六甲海峡,由新加坡岛及附近约60个小岛组成。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战略,并大力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重点发展与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炼油、石油化工、修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炼油、造船、钻井平台制造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从图中找到该区域的位置信息。

即: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南口,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处东南亚的中心,连接亚洲和大洋洲,靠近赤道。

在准确读取位置信息的前提下,分析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水系、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人口、市场、城市、农业、工业)等。

交通区位:

扼马六甲海峡的咽喉要道;处于西亚石油原产地和东亚石油消费区之间的有利位置;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处在东方的“十字路口”。

港口:

港宽水深,风平浪静,新加坡港是天然良港。

自然资源:

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自然资源匮乏。

市场:

国内市场狭小。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用地理语言描述区域内要素间的联系,体现区域的整体性;描述相对其他区域的优势和不利条件,体现差异性;为发挥优势条件、克服不利条件,与其他区域间产生哪种经济要素的流动,体现开放性。

农业:

受土地、河流等因素制约,农业耕地面积小,粮食依赖进口,连淡水也主要靠从国外引入。

工业:

海上交通要道的优越地理位置,国内自然资源匮乏的现状和世界海上石油贸易的发展,促使新加坡重点发展与海上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工业部门。

海外投资:

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积累的资本需要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植被相互作用图”,完成

(1)~

(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区域差异性

B.区域整体性

C.区域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答案 

(1)B 

(2)B

解析 第

(1)题,结合该区域农业系统水、气、植被相互作用图所反映的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各环节名称。

(2)题,该图示反映了区域内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是区域整体性的表现。

40分钟课时作业

《孟子·滕文公》记载:

“周公相武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

”上述史实表明,夏商时期,我国野象曾经分布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至吕梁山、陕北一线。

春秋时代以后,中国野象分布渐由华北地区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

据此回答1~2题。

1.某一地区动物的生存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体现出区域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综合性

2.夏商时期,华北地区可能的地理现象是(  )

A.气候比较暖湿B.以草原景观为主

C.多沙尘暴天气D.海平面明显比现在低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动植物的生存与发展和气候因素联系密切,区域气候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这体现出区域的整体性。

第2题,夏商时期,华北地区有野象生存,而大象的生活习性表明其生存环境应具备热带或亚热带的一些地理特征,因而可以推断:

当时华北地区气候比较暖湿。

读下图,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完成3~5题。

3.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水源 ②资金 ③能源 ④技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劳动力 ②矿产 ③粮食 ④工业制成品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③

5.甲、乙两区域的这种联系,最能说明区域具有哪种特征(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层次性

答案 3.D 4.B 5.C

解析 第3题,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因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西部地区发达,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资金和技术。

第4题,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粮食和工业制成品,输入的是矿产品,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劳动力短缺,接纳了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劳务人员。

阅读下图,回答6~7题。

6.当南方的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处于北方的黑龙江是什么季节?

(  )

A.秋收季节B.夏日炎炎

C.冰天雪地D.春耕季节

7.图中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季节差异,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  )

A.海陆因素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我国南北跨纬度约为50°,纬度的差异导致当南方的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处于北方的黑龙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

第7题,图中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季节差异,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纬度因素。

8.我国下列重点建设项目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C.青藏铁路二期工程D.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答案 C

解析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9.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南岛所在省特点的是(  )

A.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宝库

B.是我国唯一的岛省

C.是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

D.是我国唯一全部位于热带的省份

答案 B

解析 由于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所以不仅具备了气候资源中的光热优势,而且也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和我国唯一全部位于热带的省份,因此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宝库,但它不是我国唯一的岛省,因为台湾省也是一个岛省。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10~12题。

10.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11.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12.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答案 10.A 11.B 12.B

解析 第10题,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资金、技术、人才缺乏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第11题,我国加快西部开发的主要措施:

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在西部大开发中,不能依赖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保护西部的工业,不使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因为这样不仅不能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反而可能导致西部经济的持续落后。

第12题,为了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实现东西部两翼齐飞,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13.读“我国某省区干湿状况图”,回答问题。

(1)该省区是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有何规律?

C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A、B、C三个区域的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________,体现了区域的________特征。

(4)由于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该省区土地出现严重的荒漠化问题,这体现了区域的____________特征。

近年来,山东省与该省区积极开展合作,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体现了区域的________特征。

答案 

(1)内蒙古自治区

(2)由东向西递减。

 地处大陆内部,远离海洋,东部和南部高山阻挡了夏季风的深入。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水分 差异性

(4)滥垦 滥牧 整体性 开放性

14.读下图,回答问题。

(1)海南岛的优势资源有(多选)(  )

A.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

B.较丰富的矿产和沿海大陆架的油气资源

C.全国最为丰富的光照和热量资源

D.独特的热带旅游资源

E.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2)此岛最著名的盐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盐场,这里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椰林主要分布在该岛的__________地带。

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D 

(2)莺歌海 该地位于夏季风及台风的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3)东部沿海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平原分布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