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3328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________和________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________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________。

A.鱼和水各占一半     B.因为海水多,鱼也多    C.鱼非常多

(4)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请抄写下来。

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

;数量  

(3)比喻

;排比

;四;C

(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种类和数量 多。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排比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四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数量  。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喜欢的句子: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故答案为: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  数量 

(3)比喻   排比  四  数量 

(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2.默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没错,她是一个从蛋壳里孵出来的奶奶,毫无疑问!

   她没有穿连裤袜,冻得直发抖,又开始打喷嚏了。

埃利亚斯惊得目瞪口呆,眼球差一点儿掉到纸箱里面。

他预感到,他遇到了一件非凡的事情,一件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事情。

他得到了一个奶奶!

   她或许不是铅球冠军,也不是面颊带有刺青的奶奶,但却是属于他的,只属于他的奶奶!

一股得意之情蓦然升起,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功劳:

是他找到了黄壳蛋,是他自己到泥潭里把它取了出来,并把它带回了家,而且一直只有他自己在照顾它……

(选自《蛋壳里出来的奶奶》)

(1)默读文段,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回答问题。

①先猜猜下列生字的读音,再查字典验证。

Ⅰ“喷嚏”的“嚏”的读音是________。

Ⅱ“蓦然”的“蓦”的读音是________。

②先猜猜下列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或词典验证。

Ⅰ埃利亚斯惊得目瞪口呆,眼球差一点儿掉到纸箱里面。

“目瞪口呆”的意思是________

Ⅱ一股得意之情蓦然升起。

“蓦然”的意思是________

(2)根据文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①“一件非凡的事情”在文中指(   )。

(填序号)

A.埃利亚斯得到了一个奶奶

B.埃利亚斯发现了一个黄壳蛋

②埃利亚斯为什么会有一股得意之情?

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横线。

【答案】

(1)tì;mò;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猛然,不经心地。

(2)A;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功劳……而且一直只有他自己在照顾它……

【解析】【分析】

(1)①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②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2)①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②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①tì、mò;②Ⅰ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Ⅱ猛然,不经心地。

(2)①A;②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功劳……而且一直只有他自己在照顾它……

【点评】

(1)①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①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②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课内阅读。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第1自然段的意思是(  )

A. 先生认为不懂就问是对的,同意讲解书中的道理。

B. 先生感觉学生年龄太小,认为他们没必要知道书中的道理。

(2)孙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挨打了没有?

先生是怎么做的?

(3)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是否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答案】

(1)B

(2)没有。

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再结合选项判断。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B

(2)没有。

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课内阅读。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如果——________     突然——________

(2)“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谁?

(3)作者觉得这些花朵在哪里上学?

你的想法呢?

【答案】

(1)假如;忽然

(2)那些花朵。

(3)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我觉得他们在草地里上学。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中人称代词的理解。

人称代词具体指的是谁要结合前后文去理解。

课文中写到“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紧接着写“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很明显“他们”指的是那些花朵。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拓展。

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

然后按照这个思路展开想象。

故答案为:

(1)假如、忽然

(2)那些花朵。

(3)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我觉得他们在草地里上学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进一次就容易了。

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3)此类题都是对课文内容知识的考查,一定要熟悉课文,结合题目边读边思考。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jìn jìng)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quān juàn juān)。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 发掘)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我暗暗(尊敬 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选择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劲________(jìn jìng)头    一圈________(quān juàn juān)

被人________(发现 发掘)   暗暗________(尊敬 钦佩)

(2)找出短文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

________。

从中你看到一只________、________的刺猬。

(3)结合课文内容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填写完整。

缓慢爬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驮枣快跑

(4)请你用“先……接着……再……最后……”的句式,以刺猬的口吻把偷枣的经过写完整。

说起这偷枣啊,可惊险啦!

我先缓慢地往树上爬,________。

【答案】

(1)jìn;quān;发现;钦佩

(2)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儿、驮着、跑去;聪明能干;机警灵活

(3)用力摇枣;逐个归拢;打滚扎枣

(4)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考查对文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刺猬动作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

(1)jìn、quān、发现、钦佩

(2)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儿、驮着、跑去;聪明能干;机警灵活

(3)用力摇枣、逐个归拢、打滚扎枣

(4)略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diào gōu)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pú pǔ)公英的花瓣是合拢(lǒng rǎo)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读音。

钓________(diào gōu)鱼    蒲________(pú pǔ)公英

合拢________(lǒng rǎo)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在你看来,蒲公英的花像________。

(3)你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了吗?

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练习。

时间:

________

花的形态:

________

草地的颜色:

________

时间:

________

花的形态:

________

草地的颜色:

________

从中,你看到“我”是一个善于________的孩子。

A.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B.钓鱼   C.在观察中寻找乐趣

(4)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草地的色彩是会变化的。

作者先发现________,后发现________。

A.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B.草地的颜色会变

(5)选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叙述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察图片,完成练习。

大自然中像蒲公英这样有趣的植物还有很多,图中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植物,白天如图一所示它的花瓣是________,而夜间的时候如图二所示.它的花瓣是________。

因此这种会“睡觉”的莲花,我们把它称为________。

【答案】

(1)diào;pú;lǒng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人的手掌;一把小伞

(3)中午;张开;金色;早上、傍晚;合拢;绿色;A

(4)B;A

(5)时间;很早;中午;傍晚

(6)张开的;合拢的;睡莲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6)解答时,先从给出的图画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判定。

故答案为:

(1)diào、pú、lǒng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蒲公英的花;人的手掌;一把小伞

(3)中午;张开;金色;早上、傍晚;合拢;绿色;A

(4)B;A

(5)时间、很早、中午、傍晚

(6)张开的、合拢的、睡莲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6)培养观察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

“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1)用横线画出说明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的语句。

(2)写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

牛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到地面。

你认为这是一趟________(愉快 惊险)的旅行。

(3)关于红头能够从牛肚子里出来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头的帮助                     

B. 青头鼓励红头不放弃                     

C. 牛不吃蟋蟀,只吃草

(4)红头出来后,会对青头说什么呢?

请用一两句话把“谢谢你……”后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

(1)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

“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2)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惊险

(3)C

(4)如果没有你,我就没有命了。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故答案为:

(1)①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谢谢你……”;②青头笑眯眯地说:

“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2)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惊险

(3)C

(4)如果没有你,我就没有命了。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8.课内阅读。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谢谢你!

”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1)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说的?

请你写出相关句子。

(2)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一下,红头得救后会说些什么?

【答案】

(1)“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2)我感受到了它对朋友真挚的爱。

(3)谢谢你,亲爱的朋友。

没有你的鼓励,我一定会死在牛肚子里。

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永远都不要分开。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

(1)“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2)我感受到了它对朋友真挚的爱。

(3)谢谢你,亲爱的朋友。

没有你的鼓励,我一定会死在牛肚子里。

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永远都不要分开。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9.阅读下面的短文及资料袋,然后回答问题。

天山向日葵

   ①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

[甲]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②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①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

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②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③[乙]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④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选自《张抗抗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注释:

①领(hàn):

点头。

②伫(zhù):

长时间站着。

[资料袋]

   原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

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

因为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就会被灼伤。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动于衷:

________

伫立:

________

(2)根据文章的内容填一填。

这篇文章作者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观察的地点是________,观察的时间是________。

(3)作者在观察天山向日葵时发现了什么?

(   )(填序号)

A. 天山向日葵那一大片葵花的花盘围着太阳旋转。

B. 天山向日葵那一大片葵花的花盘并没有围着太阳旋转。

(4)读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甲句把一大片向日葵比作________,乙句把向日葵花瓣比作________。

(5)读了“资料袋”后我明白了,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段时间,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________。

但是,花盘盛开以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其中的原因是:

________

【答案】

(1)纹丝不动,毫无反应。

;一株株粗壮的葵干长时间挺立着。

(2)向日葵;天山脚下;傍晚

(3)B

(4)比喻;大鸟;小黄旗

(5)从东转向西;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就会被灼伤。

【解析】【分析】

(1)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2)、(5)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

(1)①纹丝不动,毫无反应。

②一株株粗壮的葵干长时间挺立着。

(2)向日葵、天山脚下、傍晚

(3)B

(4)比喻、大鸟、小黄旗

(5)从东转向西;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就会被灼伤。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