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2587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

2018年下期衡阳市八中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时量: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

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

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

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

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

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

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

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

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

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

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

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

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刪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

B.因为社会风气变得浮躁,所以人们面对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

C.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忙着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

D.只要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就能拥有稳固的成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并列的形式,提出观点,揭示本质,剖析危害,探究原因。

B.文章在论证中多角度阐述了浮躁之风的危害,凸显了拥有宁静之心的重要性。

C.文章以古人对于浮躁的态度为例证,揭示让宁静成为心灵常态的主旨。

D.文章的论述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

B.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

C.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

D.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

”司机大喊。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

”“不搭!

哪有地方!

”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司机还是说:

“不搭!

想冻死啊!

”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

“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

”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

司机说:

“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

”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

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

“别担心。

”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

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

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笑说:

“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

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越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那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

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

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

“扶好你的脑袋。

”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

“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

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

“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

“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晴。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

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

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綳带拴在车上的。

经过长途跋涉,綳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

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有刪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篇末也未点题。

B。

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C。

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伺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

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D。

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6分)

5.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况伯律,名鐘,号龙安,江西靖安人。

初,伯律以吏事尚书吕克声,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大明宣德五年,皇上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伯律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伯律乘传至府。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

伯律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越三日,召诘之曰:

“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一府大震,皆奉法。

伯律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初,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立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

伯律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

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

伯律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

伯律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凡忱所行善政,伯律皆协力成之。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

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

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此前中使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伯律在敛迹不敢肆。

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伯律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有邹亮者,献诗于伯律。

伯律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伯律曰:

“是欲我速成亮名耳。

”立奏之朝。

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迁御史。

始伯律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伯律有恩。

至是,伯律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

“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緣故谊有所干。

人两贤之。

伯律尝丁母艰,郡人诣阙乞留。

帝特诏起复。

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

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

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吏民聚哭,为立祠。

伯律为政,廉洁刚正,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伯律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伯律矣。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伯律乘传至府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会苏州等九府缺会其怒,不敢献

C.属县逋赋四年举匏樽以相属

D.伯律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乃为装遣荆轲

8.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前中/使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伯律在敛迹/不敢肆。

B.此前中/使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伯律在/敛迹不敢肆。

C.此前/中使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伯律在/敛迹不敢肆。

D.此前/中使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伯律在敛迹/不敢肆。

9.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德:

是皇帝的年号。

古代皇帝在位时都会有年号,死后也都会有谥号。

B.户部:

中国古代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丁母艰:

在古代,遭父母之丧称为“丁忧”,也称“丁艰”。

遭父丧也称“丁外艰”“丁父忧”,遭母丧也称“丁内艰”“丁母忧”。

D.秩满:

指官吏的棒禄很多,也可指官吏任期届满。

秩,指古代官吏的棒禄,也可以指古代官职级别。

10.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伯律知恩图报,他先后得到过尚书吕克声、吴江平思忠等人的恩惠,得到了升迁。

后来他特地让儿子服侍他们以为报答。

B.苏州、松江曾经赋税繁重,伯律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

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伯律都协助大力办成。

C.伯律虽然出身于武将,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D.伯律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只是在他之前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象他一样。

11.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0分)

(1)初,伯律以吏事尚书吕克声,奇其才。

荐授仪制司主事。

(2)伯律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郁郁①

元好问

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②动凄哀。

华胥梦③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

秋意渐随林影簿,晓寒都逐雁声来。

并州旧日风声恶,恨望乡书早晚回。

注:

①本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

②寥落:

空虚寂寞的样子。

③华胥梦:

黄帝白天寝睡,梦游华胥国,其间没有统治者,人民没有嗜好,没有爱憎,没有利害。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既表达了作者郁闷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B.诗人运用“华胥梦”和“梁甫吟”两个典故,表达了美梦破碎,悲苦凄切的感情。

C.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的气氛。

D.本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

联系这个背景,可以理解诗人远离家乡,孤单寂寞的心境。

13.本诗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赏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短歌行》中,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椽(chuan)肄业(si)缅规矩妖童媛女

B.敛裾葳蕤(rui)坚如磬石渐车帷裳(jian)

C.契阔愀然(qiao)潭柘寺(tuo)朝碎夕替

D.蕈菌相勖(xu)市鲑珍咥其笑矣(xi)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活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所以游目骋怀

A火尚足以明也B舞幽壑之潜蛟C侣鱼虾而友麋鹿D鸷鸟之不群兮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A.怨灵修之浩荡兮B.望美人兮天一方

C.挟飞仙以遨游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18.下列各句中,与其它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何以解忧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②这一次大赛所聘请的该市师范大学的教授和专业团体的专家,都是巧言令色的高手,他们的点评制造了令观众眼前一亮的效果。

③随着大数据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数据泄露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

“大数据=大泄密”,在今天看来,这不是耸人听闻。

④教师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听课时就会感觉苦不堪言,正襟危坐,只盼着快点下课,结束煎熬,甚至以后一上这门课就头疼。

⑤有些家长,自己喜欢吃喝玩乐,混混沌沌地过日子,孩子就容易成为如此父母的镜子。

⑥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

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B.博物院关注公众需求,目的是以“定位国民终身教育,改善公众服务”为宗旨,结合观众年龄层次,不断创新社会教育形式,使观众人数持续增长。

C.尽管有完善的法律规定,但侵害员工正当权益的事件还是屡屡发生,在私企民企,更是侵权行为的高发地,这类企业不应成为监管盲区。

D.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1.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3分)

A.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B.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

C.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D.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22.下列在文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何谓喜剧之魂?

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

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

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

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A.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B.既要悲剧精神强烈,又要喜剧精神鲜明

C.除了悲剧精神强烈,就是喜剧精神鲜明D.不但悲剧精神强烈,而且喜剧精神鲜明

23.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4请你以“这世界需要你”为标题作文。

要求:

①800字以上;②文体为记叙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