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2396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docx

《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docx

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

[推拿按摩]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

走出推拿按摩误区,正确的推拿按摩手法详解

 

一、常见的推拿误区介绍

 

说到推拿,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

推拿减肥、推拿治关节病,确实推拿按摩对人体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推拿手法一定要正确,否则不仅对身体没有帮助,反而会影响本身的健康;以下是常见的推拿误区介绍,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方法/步骤

 

误区一:

 

腰酸背痛就是颈椎病犯了,找个推拿师傅按摩下。

 

白领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特别容易引起肌肉过度疲劳,颈椎失稳,造成小关节错位,继而引发腰酸背痛、手臂麻木、头晕目眩等症状。

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人会去休闲场所,让保健师按摩按摩,缓解疼痛和不适。

推拿专家说,正骨推拿疗法可以治疗颈椎病,特别是对关节错位,椎体轻度骨质增生、椎间失稳等情况有效。

但在做推拿之前,必须先要排除比如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及类风湿、痛风等病症。

这些疾病不能随便推拿,被称为“推拿之禁忌”。

 

尽管颈椎病非常普遍,但作为康复科医生来说,对病情一定是需要细心分析,通常问诊、触诊之后,还要再结合包括X光片(有需要时,可做CT或MR检查),最后作出准确定位。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误诊误治。

误区二:

 

抽空去做个按摩,左扳右扳三五分钟搞定。

 

“正骨推拿跟下水游泳一样,需要先热身。

没有可能患者一上来就给他做手法复位。

”段俊峰说,“通常正骨推拿的复位要分四步走,最先应该考虑肌肉的放松。

 

在复位的时候,一定先放松痉挛的肌肉群。

特别是在复位的过程中,遇到某些肌肉紧张,要用放松肌肉的手法,比如痛点按摩,揉、擦、捏等软组织充分放松,然后才将患者颈椎调整到有利于关节复位的姿势,或转动颈椎将其“摇正”,或侧屈颈椎将其“扳正”,正骨过程中,一定是“动中求正”。

 

如果上来就是左扳右扳,急于求成,万一判错方向,粗暴复位,很容易发生意外损伤而加重病情。

 

误区三:

 

给颈椎关节复位时,一定要听到关节“咯咯”作响,才算放心。

 

无论休闲还是康复,很多人在做推拿按摩时都对“咯得”声音上瘾。

不听到关节活动时的“咯咯”声,就觉得自己错位的关节还没复位。

 

其实,我们在做颈椎关节的手法复位时,一般是将患者的头部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突然加力),就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在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咯”声。

 

所以,并不是每一次复位都一定有关节“咯咯”作响,并不盲目追求这一响声。

同时专家表示,青壮年患者可以用轻巧的“闪动力”复位,青少年和老年人则不宜用“闪动力”,而是将复位的动作反复做2-3次,缓慢复位,在缓慢复位过程中,可能就没有这个关节弹响。

 

误区四:

 

颈椎病犯了,只做推拿,其他的辅助治疗都不考虑。

 

一旦人体颈椎小关节错位,就会有症状显现出来,比如头晕、四肢麻木、肩背痛等,单单只做正骨推拿,只是让关节复位,并不能彻底让椎关节问题,一定还需要结合其他的辅助方法,比如理疗、针灸、中医中药等,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既能治骨又能治软组织,才能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

 

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

大家一定不要走进以上推拿误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真正要进行推拿按摩时,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医院、诊所及按摩人员。

 

二、按摩保健三大误区

 

误区一:

力度越大越好?

 

评点:

按时有痛感,按后舒适轻松为宜

 

很多人认为按摩时有疼痛感才说明达到了效果,甚至专门找手劲大、手法重的按摩师按摩,即使在按摩时出现刺痛或疼痛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也认为这是正常的。

对此,吴山教授指出,按摩并不是越重越好,而是需要恰当的力度。

 

按摩手法和力度得当即可达到适度刺激的作用,用力过大非但对治疗无意义,反而容易形成皮下瘀血和肌肉损伤,甚至还会引起骨折和内脏损伤等。

“因此,力度的大小应该由不同肌体的体质和忍耐度来决定。

按时有痛感是正常的,但按完之后应当有舒适感和轻松感,并非越重越好。

 

误区二:

按摩时间和次数要多?

 

评点:

过度按摩易引起肌体耐受性

 

“按摩不是越久越好,应根据机体的神经特点和经络忍耐度而进行,不可按得太久。

”因为肌体对任何刺激都有一定的耐受度,刺激过度往往适得其反,容易损伤关节、韧带和软组织。

“过度按摩还会造成神经紧张或神经抑制,削弱人体本身的活力和抵抗力。

 

另外,按摩次数也并非越多越好,“因为神经在过量的反复刺激下容易产生疲劳,使经络调节能力减弱,而且对身体进行过度频繁的刺激会使其敏感度下降,肌体容易产生耐受性,影响治疗和保健效果。

 

如果是作为治疗,可以每日或者隔日进行1次;如果是作为保健,则可以每周1次,或者每2~3周1次。

 

误区三:

足底可以随意按?

 

点评:

足底穴位多,易损伤器官

 

人的一只脚上就有60多个反射区,人体的主要器官,如心、肝、肾、胃、脾,以及眼睛、耳朵、鼻子等,在脚上都有相应的反射区,如果是手法、力度都适当的按摩,可以通过刺激反射区来缓解身体对应器官的不适,但若按摩手法不当,则会影响这些器官的健康。

 

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通过对足底的观察、触摸等,比如通过观察足底的色泽,触摸皮下组织的软硬程度,可以判断出相应的反射区是否正常,然后在按摩中有意识地改善这些不适。

没有专门学习过相应医学知识以及不具临床经验的人,就很难通过足底的变化来判断出身体对应器官是否健康,“出现了什么问题,也不会在按摩时有意识地进行调整。

 

提醒:

 

不适宜做推拿按摩保健人群

 

1、诊断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炎症状的病人;

 

2、急性软组织损伤且局部肿胀严重的患者(比如急性脚扭伤);

 

3、可疑或已经明确诊断有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的患者;

 

4、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骨病患者;

 

5、各种肘关节疾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患者。

 

6、有严重心、脑、肺病患者;

 

7、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8、局部有皮肤破损或皮肤病的患者;

 

9、妊娠3个月以上的孕妇;

 

10、有精神疾病,不能和医生合作的患者;

 

11、75岁以上高龄(有严重骨质疏松)老人以及18岁以下未成年人。

 

三、怎样才是最正确的按摩手法?

 

历史悠久的中医,不只可以帮你找回健康,更可以帮你找回苗条。

还在为肥胖而苦恼?

那就赶快学习这套穴位按摩法,畅享轻松减肥的乐趣!

西医提倡节食+运动的瘦身方法,中医则更讲究从内调理,今天介绍的是几种日常按摩方法,教会大家人人懂按摩。

 

步骤/方法

 

1、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最为常用。

拇指或示、中、环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一位或穴位,称指按法。

用单掌或双掌掌面或掌根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称掌按法。

 

4、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5、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轻逐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

 

6、用拇指指腹按揉尺泽穴、鱼际穴、合谷穴、丰隆穴、每穴各按3分钟左右。

 

7、用手掌从剑突穴搓擦胁肋,重复20次左右至感觉到温热为好。

 

8、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手掌掌心从天突穴推至膻中穴,重复20次为最佳。

 

四、推拿按摩手法大致分为7大类

 

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不光老人常常回去医院的理疗室定期保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十分推崇中医按摩。

 

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

 

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击法9、抖法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

 

按摩手法大致分为7类:

 

1.摆动类手法:

一指禅推法、各种振法、各种揉法、各种抖动法等。

 

2.摩擦类手法:

推法、运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挤压类手法:

按、点、压、掐、捏、抓、弹法等。

 

4、叩击类手法:

各种拍法、击法、点穴法等。

 

5.运动关节类手法;各种摇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顶法等。

 

6.复合类手法:

推摩法、按揉法、振颤法、点按法、牵抖法、旋转法、摇按法等。

 

7.特定手法:

胸外心脏按压法、背法、踩跻法等。

 

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

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

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

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

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擦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

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揉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

具有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缓解痉挛、软化瘢痕、缓和强手法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

拇指揉法多用于关节、肌腱部。

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二)动作要领

 

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摩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或整个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

 

揉捏法

 

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进的手法为揉捏法。

具有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缩,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

多用于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处,常与揉法交替使用。

 

搓法

 

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的手法为搓法。

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松弛组织,缓解痉挛,加速疲劳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

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关节处最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一)方法与步骤

 

1.双手呈抱物形着力于肢体部位,挟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运动前,若采用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运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劳。

 

按法

 

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s),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的手法为按法。

具有疏筋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活血止痛,整形复位等作用。

拇指按法适用于经络穴位,临床上常与拇指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应及缓解用力按压后的不适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发紧、也用于关节处,如腕关节、踝关节等。

用指端、肘尖、足跟等点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最为常用。

拇指或示、中、环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称指按法。

用单掌或双掌掌面或掌根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称掌按法。

 

(二)动作要领

 

1.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轻逐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摩法

 

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的手法为摩法。

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活血散瘀和镇静、解痉、止痛等作用。

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以减轻疼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疗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痛经等病症。

 

(一)方法与步骤

 

1.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

 

2.肘关节要微屈,腕关节要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腕部要连同前臂在皮肤上作缓和协调的环旋移动。

 

(二)动作要领

 

1.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

 

2.每分钟频率约为120次。

 

3.用力不可太重。

 

拍击法

 

用手掌或手的尺侧面等拍击体表的手法为拍击法。

常用的有拍打法、叩击法和切击法3种手法。

均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

缓缓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加速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切击。

,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

单指或多指的叩击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拍打时,两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拢,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

叩击时,两手握空拳,尺侧面向下。

也可用5个手指或3个手指或一个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

切击时,两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拢,尺侧面向下。

 

2.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拍打。

 

(二)动作要领

 

1.拍打时,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性,动作要协调灵活,频率要均匀。

 

2.叩击和切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

叩击时肩、肘、腕要放松;切击时肩、肘、腕较为紧张,力达组织深部。

动作要协调、连续、灵活。

 

抖法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

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

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

具有疏筋通络、放松肌肉、滑润关节的作用。

多用于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关节,常用于消除运动后肌肉疲劳,是一种按摩结束阶段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

 

1.用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快速抖动(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动,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动)。

 

2.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

 

(二)动作要领

 

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一般较快,用力不要过大。

 

运拉法

 

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运动的手法为运拉法。

具有滑润关节,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关节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纠正小关节处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等作用。

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

常在按摩的后阶段使用,能增进关节的活动幅度和消除关节屈伸不利等疲劳性酸痛。

 

(一)方法与步骤

 

1.按摩者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关节近端肢体。

 

2.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的运动。

 

3.常用的有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运拉法。

 

(1)肩关节运拉法:

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后使肩关节作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2)肘关节运拉法:

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轻轻托住肘后,然后使肘关节屈伸及旋转运动。

 

(3)腕关节运拉法:

按摩者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后使腕关节作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4)髋关节运拉法:

被按摩者取仰卧位,髋、膝屈曲。

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后作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和环转运动。

 

(5)膝关节运拉法:

被按摩者取仰卧位。

按摩者—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然后使膝关节作屈伸与旋内旋外等运动。

 

(6)踝关节运拉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按摩者—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手握住前足掌,然后作踝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二)动作要领

 

1.运拉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动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到由小到大。

 

2.作环转运动时,可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

 

拿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揉捏为拿法。

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

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部。

临床上常拿风池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治疗外感头痛;也用于运动过程中振奋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

 

2.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指面相对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拿后应配合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强刺激引起的不适。

 

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为滚法。

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韧带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本法压力较大、接触面积较广,适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较肥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疗运动损伤及消除肌肉疲劳。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指背侧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二)动作要领

 

1.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时向外滚动约80°,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时向内滚动约40。

 

2.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滚动的频率每分钟约140次。

 

刮法

 

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的手法为刮法。

松解粘连,消散瘀结,改

 

善病变部位的营养代谢和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

常用于治疗髌骨张腱末端病。

 

(一)方法与步骤

 

1.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币、匙等代替)着力于病变部位上。

 

2.拇指端屈曲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

 

(二)动作要领

 

1.刮动时用力要均匀。

 

2.刮时可蘸些水,切勿损伤皮肤。

 

掐法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的手法为掐法。

具有消肿,防止粘连及开窍醒脑,提神解痉,行气通络的作用,适用于消除局部肿胀。

常用于急救,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端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2.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

 

(二)动作要领

 

1.用于局部消肿时,必须从肿胀部位的远心端开始,以轻巧而密集地手法向下切压皮肤,依次向近心端移动,移动的速度宜缓慢,用力不可过大。

 

2.用于点掐穴位时,要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紧贴示指桡侧缘,用拇指指端或指甲(以指代针)着力于穴位上,用力逐渐加重,以引起“得气”为度,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感。

 

3.用于急救时,手法宜重、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肤。

 

筋法(提弹法)

 

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为弹筋法。

具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

一般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等。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拿住。

 

2.象木工弹墨线一样的形式,拿住肌肉速提速放。

 

(二)动作要领

 

1.用指腹着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

 

2.用力要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处每次可提l~3下,然后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

 

拨法(分筋、拨筋)

 

用双手的拇指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的手法为拨法。

具有分离粘连,消肿散结,解痉止痛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损伤。

拨与揉结合,即拨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双手拇指或单拇指的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

 

2.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

 

(二)动作要领

 

操作时拇指端要深按于韧带或肌肉、肌腱的一侧,然后做与韧带和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的拨动,好象弹拨琴弦一样。

也可沿筋内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动弹拨,使局部有酸胀感,并能耐受为度。

 

理筋法(顺筋法)

 

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的手法为理筋法。

具有调和气血,顺筋归位的作用。

多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

 

2.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伤部应尽量放松,用一手拇指指腹固定伤部的健侧端,另一手拇指指腹沿着韧带、肌纤维和神经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顺理,也可以从伤部的上端向下端顺理,反复数遍;

 

2.用力必须均匀持续,指腹移动必须缓慢。

 

捏法

 

1.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捏某一部位称为捏法。

 

2.用力较轻,适用于浅表的肌肤组织。

 

3.捏法应用于脊部称为“捏脊”。

较长用于幼儿,可治疗消化不良。

 

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