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2160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少年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少年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少年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少年心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docx

《青少年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心理.docx

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心理

  从人的个性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形式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结合青少年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特点,可以看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往往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也由于教育和环境的变化,使青少年在一般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烙有时代和社会的内容和特色。

因此,在理解和教育疏导青少年时,不可忽视这种个性社会化的特点。

    一、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在发展中有稳定,在稳定中有发展的过程,是稳定性与多变性的统一。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从儿童发展到成人,其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年龄阶段。

除了乳儿期与婴儿期外,从3岁至6-7岁为幼儿期,6-7岁至11-12岁为儿童期,11-12岁至14-15岁为少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为青年初期。

按学习阶段来分,幼儿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期是小学阶段,少年期是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阶段,各个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人是有个性差异的,所以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年龄心理特征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

但就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最基本方面而言,应该是大致相似的,作为教育来说,必须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国外一些心理学者把儿童的年龄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运动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知觉行动阶段,第三阶段为个性社会化阶段,第四阶段为初级智力行为阶段。

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往往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接着是性成熟的少年期(即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理想在其行为中产生了明显的效力。

此后是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可以说只是机能的变化,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

高中生已处于独立生活的前奏,也是考虑自身前途的关键时刻。

因此在他们面前,有作出自决的必要性。

这时他们已把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因此择业(包括升学中对专业的选择)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

他们已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立场,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社会、政治、生活都具有初步的观点,他们已能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任务。

  这里特别要指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处于身体成熟的阶段,也是性成熟的完成阶段。

但性成熟并不意味着人的社会成熟。

所谓青春期,是从纯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

社会成熟的主要内容是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掌握社会的一般规范与准则,一般地说,一个人的社会成熟(与此相应的是心理成熟)是比较迟的,因为要受到必要的相对完整的教育需要较多的时间,还要看这种教育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和对学生在各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程度。

  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而且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先后不能颠倒和超越。

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二)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征

  青少年正处在中学阶段,这是一个十分活跃而变化明显的阶段。

当他们从小学毕业时,在学校生活的陶冶下,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改变了自己和周围人们的关系,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能力,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内容,增强了自己的意志行动,初步形成了集体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这就为他们进入中学从事更复杂的学习,在身心发展上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逻辑发展。

  1.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关键而又最富有特色的时期,是黄金时代的开端。

对这个阶段人的心理特征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中学生一般是指11-12岁至14-15岁。

在身心发展上处于由儿童向青年初期过渡。

与小学时期相比,在许多方面不仅有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不同。

这是一个急剧变化、丰富多采的阶段,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突出的时期。

他们的学习任务较之小学生是明显地加重了,活动的范围也显著地扩大了,所接触的人和事也日益增多了。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自主性与独立性大为增强,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有变化,父母把他们既当作小孩又不完全当作小孩看待,从生理上讲,这个时期是生长的"第二次高峰"。

他们的"成人感"逐渐增强,因而在处事待人方面,要求独立和得到尊重。

开始意识到自已的地位和责任。

这个时期对形成个人独立的人格和个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是:

  (1)认识能力方面的特点:

  ①感知觉的能力增强了,特别是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了。

能够比较自觉地按一定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观察自然与社会现象,亦能抓住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也提高了对事物的概括能力。

  ②注意力比较稳定和集中。

这比小学时大大地进了一步。

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不受各种无关的刺激的影响,专注地去学习既定的内容。

同时注意力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注意分配与注意转移的水平在提高,这在紧张的学习任务面前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③记忆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依靠意义记忆,而不是过去那样主要依靠机械记忆。

同时,抽象记忆的能力也开始发展起来,逐步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另一方面,识记的有意性更加发展,使记忆有更加明显的目的性。

无意识记忆虽然存在,但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已不是主要的了。

  ④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

小学阶段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了初中,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它与形象思维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成了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

另外,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也有发展,但很不成熟,主要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常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看不到事物间的依存和联系。

  (2)情感意志方面的特点:

  ①初中生富有朝气,热情活泼,在感情上丰富强烈,常易激发冲动,情感上的两极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如取得好成绩时,就兴奋异常,自以为了不起,而偶有失败时,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他们具有很强的易感性,易为英勇事迹所感染,亦易为不平之事所激怒,好抱不平,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很感兴趣。

  ②初中学生好交往,有强烈的友谊需求。

交友心理使他们常常"一见如故"。

他们对待朋友真诚、但白、亲近。

往往以兴趣、性格的一致作为结友的标准,但也有以坐在一桌、居住相近而结成友谊的。

初中生的意志力还不完善,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在交友中容易陷入"哥们义气"的小团体主义,或因而误入歧途。

  ③由于春青期的到来,性生理的逐步成熟,在初中生心理上发生使他们自己也感到惊奇的变化。

性生理促使性意识的"觉醒",容易兴奋、冲动,甚至神经过敏。

开始注意两性关系,男女同学互相爱恋亦开始出现。

由于思想上的敏感,对周围此类情况易猜忌、怀疑。

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但又往往同时产生"羞涩"和"恐惧"心理。

此时,特别是女同学,更加注意修饰自己,"美"的体验也更加丰富了。

  (3)个性特点方面:

  ①自我意识加强,"成人感"突出。

自我意识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的关系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个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由于"成人感"突出,一种力图表现自己的欲望很强烈。

这种欲望也导致其社会责任感的初步形成。

  ②萌生理想,但他们的理想带有很多幻想色彩,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某些人物产生崇敬,而诱发"要象他那样"的愿望,或对某项事业感兴趣。

于是产生也要在这项事业上获得成果的愿望。

而这些"愿望"就是理想,但他们的理想很不稳定,经常变化,所谓"见异思迁"、"少年多志",既想干这,又想干那,常立志而不是立长志。

  ③初中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社会生活的体验愈趋丰富,内心活动也复杂起来,初中生的个性处于"动荡"之中,极不稳定。

但他们毕竟还比较单纯、幼稚,情绪与行为的"两极性"非常突出,既能为好事"当先峰",也可能去为坏事"冲头阵"。

初中学生犯罪率高于其他年龄阶段,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好胜好斗、偏激摇摆,感情上有极大的波动性,容易激动,遇事抢先,冒险蛮干。

初中学生的性格还未最后定型,心理面貌很不稳定,所以可塑性仍很大。

  总的说,初中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处于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

少年期身心发育的突出特点就是矛盾。

他们处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具有两极分化的可能,向上可以冒尖成才,出类拔萃,向下,亦可能越轨犯罪,误入歧路。

  2.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学生年龄一般是14-15至17-18岁,属于青年初期。

这是一个身心发展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时期,是一个走向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准备时期。

这个时期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满怀理想和富有创造精神,正是兴旺时期,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

  高中学生除了比初中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显著的提高,并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增强。

同时高中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地位也进一步发生变化,教师、家长及周围的人们对他日益尊重和信任,能考虑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就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因而也提高了他们对自己的要求。

所有这些都说明他们的心理发展日渐趋向成熟。

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自我意识强烈并趋于成熟。

高中学生最明显的变化和心理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并逐步走向成熟。

由于年龄的增长与知识面的扩大,以及一系列实践活动的锻练,这首先表现在独立性明显增强。

他们对人对事、对各种现象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为维护自己的见解而争辩,争强好胜,不甘示弱。

他们对老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意见已不随便听从,喜欢经过自己的思考来决定取舍,因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与成人的"平等感",并且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生活和活动的方式,不喜欢别人随便干预。

  自我意识增强的另一表现是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自我评价是他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

与初中学生不同的是,他们已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也即是能"设身处地"地来分析对待自己,能比较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他们对自己的这种分析和评价,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自己。

当然在评价中也有不同程度地过高估计自己的倾向,这也是青年人难于避免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

  (2)情感趋于深化、稳定并具有闭锁性。

高中学生在情感上是深而不露,比较复杂。

除了对自己的知心朋友外,对一般人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在待人接物上表现出明显的闭锁性和文饰性。

这种情感上的内隐、文饰、曲折的性质。

使高中生抑制感情冲动、控制与调节自己感情的能力,大为增强。

在良好的教育下,爱国心、正义感、集体主义、责任心都有很大的发展。

同时,对不良现象的憎恶,对坏人坏事的愤慨,对世态炎凉的反感等情感,都会表露得十分鲜明。

  高中学生重友谊、重感情,以及对友谊的要求也比初中时提高了,而且"一旦为友,终身不忘"。

应该指出,由于友谊的基础不同所产生的作用亦不一样,其中也不乏"哥们义气"式的朋友,需要很好的引导。

由于性生理的完全成熟,爱情也在他们心中萌芽,但就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这还只是一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互相爱慕之情,他们能够在理想和事业的感召下,把精力集中于学习。

  (3)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由抽象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这是思维能力上的一个飞跃。

初中生在思维方面还时时借助于形象思维的支持,而高中生则已能摆脱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可以完全地以逻辑推理来进行论证和分析问题。

这种离开了"经验"而进入完全的理论演绎的论证性思维,是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

由于思维的这种变化,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遇到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不轻信盲从,喜欢质疑和辩论,同时要求对方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当对方的说理缺乏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他们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

与此同时他们也不轻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问题的思考逐步成熟起来。

  (4)理想和世界观初步形成。

高中学生在学习和多种兴趣的选择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想。

如果说初中生的理想常带有幻想成份,那末高中学生的理想就比较具体,而且相对稳定。

越是临近毕业,则其所怀理想越具有现实性和严肃性,即能把理想与自己的能力、特长及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这里暂不涉及特定时代与社会对他们考虑未来前途时思想情绪上的种种影响。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处于初步形成阶段。

世界观是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总的看法、总的态度,它支配着人的思想言行,直接影响人的素质(包括理想、道德、立场、态度、情感和意志等)。

世界观的初步形成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标志。

高中生由于知识面的扩大,经验的积累,对自然与社会有了基本了解和一定的实践体验,使他们对自然、社会的各种现象形成比较稳定、比较系统的看法。

因此高中学生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主见,并不会轻易改变。

  总的来说,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趋向成熟的时期。

一个人到了高中阶段,才使我们从内在的素质上认识到他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也就是说,高中学生已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小学阶段,男女学生的性格差异并不明显。

但到了初中阶段,随着身心的发育,男女同学的个体差异就非常明显了。

一般地说,男同学多性格开朗,勇敢刚强,果断机智,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不计较点滴得失,平时好动、好问、善于思考,但也免不了任性倔强、逞强好胜、粗鲁暴躁。

女同学多文静怯懦,优柔寡断,容易自卑自弃,拘泥小节,常为生活琐细而耿耿于怀,感情比较脆弱,但是她们往往易于形成好的思想品格,如学习踏实、工作勤恳、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同时富有同情心,对人亲切、尊师爱友、遵纪守法,责任心强、工作耐心细心等。

当然,以上表现也不是绝对如此。

    二、当前青少年的思想、心理特点

  

(一)观念变革中突出的矛盾心态

  谈到当前青少年的思想、心理特点,离不开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征。

在整个中学阶段(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学生的心理都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特点,始终处于心理矛盾之中。

他们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叉)趋向成熟(独立),其中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变化十分复杂,在他们整个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现象比比皆是,例如身体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不足,情感丰富热烈而又极不稳定,自我评价高而实际水平低,立志远大而又疏于实践,广交朋友却又是非良莠不辨,敢作敢为又常轻举妄动,喜与异性交好却又感到羞涩恐惧,"成人感"强烈又不能摆脱依赖心理。

高中学生又有思想敏感,容易偏激,情感闭锁又常峰芒毕露的特点。

这都是处于矛盾中的心理状态,他们是在矛盾中走向成熟。

  联系今天中学生的实际,处在开放改革的大背景下,他们的思想、心理特点也是充满着矛盾。

他们正处于从封闭到开放、从依赖到独立、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化中,心理上出现较大的不平衡,同样带有明显的两极性。

例如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而认识上带有片面性;思维上具有求异性,而心理上带有逆反性,意识上具有独立性而生活上带有依赖性,目标上具有时代性而需求上带有享乐性,性格上具有开放性而意志上带有脆弱性,等等,都是这种思想、心理上两重性的表现。

  现在的中学生所面对的是:

一方面是十年动乱后的拨乱返正(这包括政策调整与观念转变,实际上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开放改革带来的商品经济与竞争机制;另一方面他们又都是家庭的宠儿(其中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在生活上是过份照料,在学习上不断加码,超负荷的学习负担,"望子成龙"的精神压力。

这一切都使他们内心充满着矛盾,其中既有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又有新旧交替之际的断层,他们虽没有传统思想的负担,却有先天不足的缺憾。

他们的心理状况正如他们自己所概括的:

"思想上贫困,信仰上困惑,情感上饥渴,生活上单调;家庭的孤独,个性的压抑,管教的束缚,作业的负担,升学的拼搏。

"这大体上概括了今天中学生的某些内心苦闷、迷茫与矛盾。

当然,这都是消极方面的反映。

其实今天的中学生也有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在思想、心理上有如下特点:

一是思上,积极上进,有较强的求知欲、成才欲,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二是思变,赞成开放,拥护改革,思想活跃,喜欢探索,能向前看、想未来,希望在变革中前进:

三是思新,民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都很强烈,不满足既成的结论,希望有所开拓,有所创新。

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他们的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都有较大的变化,竞争观念、价值观念、功利主义都比较突出。

从他们的心理状态来说,向上心理占主导地位,表现心理非常突出,虚荣心理也很强烈,这些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关键在于正确引导。

  

(二)价值观念与功利主义意识

  就今天中学生的相当一部分来说,他们的思想、心理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1.政治意识上。

政治观念淡化,偏重知识学习,放松思想品德。

他们认为政治是空的,学好功课才是实在的。

他们具有民族自尊与爱国情感,但缺乏与之相应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2.在人生态度上,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过去偏重于理想与信仰,而现在的中学生更注重现实。

他们的态度更加实际,注重生活上的实惠,看重物质条件与自身利益,逐渐摒弃"理想主义",而转向"现实主义",个别的甚至抱有"享乐主义"。

  3.在价值观念上,由于整个社会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学生也不例外。

过去一些引以为荣和受人尊敬的概念,已失去了吸引力,也就是逐渐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价值,而物质与金钱,知识与效率,生活和娱乐,竞争与社交等成为学生欣赏和追求的目标。

  4.在认识能力上,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但书本知识多,人生经验少,因而对社会真正的实际了解不多;他们思想敏感,接受新事物快,但缺乏全面认识,所谓思想活跃,观念模糊。

因而他们在认识上往往脱离实际,主观片面,分析能力和政治鉴别能力都较差。

  与此同时,在心理上存在一系列的矛盾:

他们在认识社会,憧憬未来,思考人生,构建理想的过程中,由于生活圈子的狭小和优越,也由于缺少实际生活的锻炼与体验,在心理上出现一系列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

(1)自我意识强烈和集体观念淡薄的矛盾。

要求别人注意自己的存在与价值,而作为集体的一员的集体主义观念却比较淡薄。

(2)要求自由。

而不注意纪律的矛盾。

不懂得没有纪律就没有真正的自由,把一切纪律都看成是对他的自由的束缚。

(3)要求平等权利而不懂得尽平等义务的矛盾。

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给自己以平等待遇,却不懂得尊重别人,以平等待人。

(4)独立意识和实际生活中依赖性的矛盾。

希望独立自王不受干预,但又缺乏自理自制的能力,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很强的依赖性。

(5)要求理解而不去理解别人的矛盾。

要求别人真诚地对待自己、理解自己,而自己则很少去理解、体谅别人,有时甚至"以怨报德",不懂得理解的相互性。

(6)要求被爱而不懂得爱别人。

渴求友谊,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渴望师长的爱而不懂得去爱师长、爱他人,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

(7)立意很高而不能吃苦,在学习、生活中注意探索、革新、希望开拓、创造,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又不愿吃苦,也吃不起苦。

(8)逆反性与可塑性的矛盾,由于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他们对于各方面的信任度很低,看问题容易走极端,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大,表现在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向师心理上,因此还是能接受较好的教育的。

  总的来说,今天的青少年和过去比较有四个不一样:

一是价值意识增强了,二是民主意识增强了,三是创新意识增强了,四是性意识也增强了。

从他们的社会理想看,他们希望社会生产力发展得更快一些;从他们的道德理想看,他们受竞争观念的影响,功利主义比较突出;从他们的职业理想看,他们已从价值观念上进行前途与职业的选择,所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也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例如某些大学在毕业生分配中试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交流,供需见面,不少学生学会了自我介绍,自我推销,这是人才商品化观念的反映,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在中学生心理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三)学生中的消极心理与教育对策

  不可否认,在广大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份存在着各种消极心理,其中有学习问题,也有品德问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即所谓"双差生",就是指这些品学兼差的学生。

由于外界的不良影响,以及主观上的不够努力,他们的学习目的、生活目的都比较模糊,缺乏理想和信念,他们中有不少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走过这样那样的弯路。

差生一般都是从不想学习和不爱学习开始,由于在学习上心不在焉,在生活上纪律涣散,不爱劳动,追求实惠,生活情趣低下,文明素养较差。

由于严重的厌学情绪,他们对学校生活毫无兴趣。

在人际关系上、疏远师长,疏远集体,而对自己的"同类"则意气相投。

由于精神空虚,在物质上过分追求享受,穿着上乱赶时髦,迷恋黄色书刊,寻求各种刺激。

当受到老师批评,父母训斥,同学歧视和邻里熟人的轻蔑时,思想上、精神上感到有压力,心理状态很不正常。

这是我们疏导教育的重点对象。

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发展趋势,较多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自卑心理。

他们由于被人看不起,思想上都比较自卑、特别是大同学,总觉得比别人矮了半截,意志消沉,自暴自弃;

  二是恐惧心理。

这对于主观不够努力而又生性懦弱的学生,更为突出。

他们怕见老师,更怕老师提问。

由于缺乏自信,不敢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

  三是离异心理。

他们感到人们不会轻易地改变对他们的看法,因而对老师、对集体滋生一种离异心理,性格变得孤僻而不合群,郁郁寡欢,无情无趣,有的甚至萌生厌世心理。

  四是逆反心理。

由于自尊心受到严重损害,他们往往由自卑而逐渐发展成不满、抵触、对抗,反感情绪严重,甚至引起报复和破坏。

他们对老师的教育,父母的规劝,同学的帮助,都从反面意义上去理解,认为这些都是"虚情假意"、是"伪善",因而抱着对抗的情绪来对待这一切。

  从以上这些在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心理状态看,往往使得一些学生变得更加固执,自以为是,一意孤行,甚至违法犯罪,也使一些学生惰性增长,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浪费青春。

因此,必须对这部份学生(从整体来说,这部份学生是少数、但是一个不小的少数)进行科学分析,抓住其思想、心理矛盾中带有普遍性的特点,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一般地说,这些学生的主要心理矛盾是:

  (1)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

他们由于学习表现、思想表现不好,受到白眼、挖苦、讽刺等冷遇后,长期孤僻沉默,产生对立情绪和破罐破摔的思想;

  (2)好胜心与进取心的矛盾。

差生并不生来就差,他们亦曾是不甘落后,好胜逞强,但有心学好,却不得其法。

当在学习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成绩低劣时,加上教师家长的重批严责,从此失去信心,随波逐流,无所作为。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差生还是有要求进步之心的,在一段时间中也能刻苦学习。

但由于意志薄弱、懒散成习,依赖思想严重。

当其遇到困难时不能得到老师同学的及时指导和帮助,则旧病复发,依然故我,甚至迁怒于人。

  当然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而要复杂得多。

如何针对这些学生中的消极心理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这是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其中切合实际的心理疏导教育,应当成为我们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

即是怎样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把话讲到点子上,把思想教育工作搞实搞活。

今天在德育上还普遍存在求高不求实的倾向。

因此,改革思想教育,一要转变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特点,分析新问题,使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有针对性才有实效性,二是要不断创新,避免空泛说教,发扬民主、平等精神,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达到师生心理沟通。

起点要低,着眼要远,首先在做人上打好基础,又给予理想上的引导,才能产生深远的教育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