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用高考语文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2章 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1903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2章 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2章 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2章 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2章 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2章 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2章 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docx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2章 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专用高考语文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2章 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2章 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docx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问题诊断与突破第2章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

学案4 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

学案略语 文言特殊句式虽然在高考中不是每年必考,但是临场事实上无法回避。

不少考生因缺少特殊句式意识而出现强行翻译的情况。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最需要在翻译的“老君炉”中不断炼就准确判断特殊句式的“火眼金睛”,重点解决那些临场翻译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句式问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

妙达钟律,遍工八音。

造玉磬以献于齐。

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知乐,初为黄钟调。

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

“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

”上不悦。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

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

将死也,取其著书而焚之,曰:

“何用此为?

”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

(1)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万宝常)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

得分点 “谐于丝竹”,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时提前;“为……所”,被动句。

(2)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

“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隋文帝叫万宝常来,询问他这首曲子可不可以,万宝常说:

“这是亡国之音,难道是陛下您该听的音乐吗!

得分点 “不”,通“否”;“此亡国之音”,判断句。

(3)何用此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还用这些干什么?

得分点 “何……为”,固定句式。

2.(2012·四川,有删改)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贺钦,字克恭。

钦少颖敏,取《近思录》读之,有省。

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

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

“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

”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

既别,肖其像事之。

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

有来学者,辄辞之曰:

“己尚未治,何以治人?

”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

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

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众劫掠,顾相戒曰:

“毋惊贺黄门。

”钦闻之,往谕曰:

“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

”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

“吾父也,愿教之。

”钦曰:

“惟不杀人,祸可解。

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良民何畏焉?

”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

“贺黄门无嫚语。

”环跪钦里门。

钦曰:

“吾固知有是也。

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

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

”众散去,乱遂定。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

得分点 “即”,连词,译为“即使”。

“奚以”的正确语序应为“以奚”,意为“拿什么”。

“为用”中间省略了“世间”,意为“为世间所用”。

(2)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但是听说过他、仰慕他的高风亮节的达官贵人,没有不亲自来到他家里拜见他的。

得分点 “……者”,定语后置;“床下”,代指其家;句意通顺。

(3)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们都是我的同乡,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然而我私下里为你们担忧,镇防官军马上就会到来,怎么办呢?

得分点 “若等吾乡人也”,判断句;“窃”,私下里;“如之何”,固定句式;句意通顺。

(4)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良民何畏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

安分守法的百姓有什么害怕的?

得分点 “无辜”,没有罪过;“尚”,尚且;“何畏”,宾语前置;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贺钦,字克恭。

贺钦小时候非常聪明灵敏,取了《近思录》来读,有不少感悟。

成化二年,凭借进士的身份被授予户科给事中。

因为天下大旱,上表极力进谏,又认为自己作为言官荒废职守,招致灾害,所以自己弹劾自己,请求辞官。

恰逢陈献章被征召来到京师,贺钦听他谈论学问,叹息道:

“真正的性情是不显露的,真正的道理如同埋在地下,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

”当天就上奏疏辞官而去,用弟子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陈献章。

分别以后,画了陈献章的画像来供奉。

他学习专门研究《五经》、《四书》、小学,期望投身实践,以恭敬来约束狂放之心。

有来向他求学的人,他就推辞说:

“我自己尚且还没管好,怎么去教育别人呢?

”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磨炼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

这样过了十几年,虽然他足不出户,但是听说过他、仰慕他的高风亮节的达官贵人,没有不亲自来到他家里拜见他的。

弘治改元,因为阁臣的推荐,他被起用为陕西右参议。

正德四年,太监刘瑾在辽东强占民田,辽东人民震惊恐惧都想着叛乱。

义州又因为守官贪婪残酷首先激起了民变,不少人聚众抢劫掠夺,但是他们互相告诫说:

“不要惊扰贺黄门。

”贺钦听说后,去对他们说:

“你们都是我的同乡,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然而我私下里为你们担忧,镇防官军马上就会到来,怎么办呢?

”众人一开始还气势汹汹,到此时才知后悔,于是众人围着贺钦拜倒在地,流泪喊道:

“您是我们的父亲,请您教教我们怎么办吧。

”贺钦说:

“只有不杀戮,祸患才可以免除。

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

安分守法的百姓有什么害怕的?

”不久,有人说镇防军队果然到来,众人又一起喊道:

“贺黄门没有说轻侮骗人的话。

”于是众人又环跪在贺家庭院之中。

贺钦说:

“我本来就知道会这样。

城中这样扰乱,镇防官怎么能不发兵镇压呢?

官兵虽然到来,你们不杀人,就一定会宽恕你们,不要害怕。

”众人散去,变乱于是平息。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1)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

濂(指传主宋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

濂恐事败,乃言:

“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夫人(指苏轼之母)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

“是岂所谓福哉!

不已,且愚吾子孙。

”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反思

在主要的几种特殊句式中,你最善判断的句式是哪种?

为什么?

你最判断不准、译不好的句式是哪种?

打算如何解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略。

【问题剖析】 “自我诊断”第3题

(1)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现场答案

剖析 “载”字译为“记载”,未尝不可,但最好结合语境活译为“写明”。

该句译文最大的问题在于句式;因句式误译,该译文在上下文中无法讲通。

可能对“何资”这类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缺乏语感,可能对“用”这个本该作名词却译作介词的字理解不够,导致句式特点未译出。

参考答案 银两、布匹和丝绸,诏书上没有写明(可以免除),如果一概减免,国家开支依靠什么?

(2)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现场答案

剖析 该译句有两处错误:

一是“业”字漏译,原句“嫁娶振业”是四个并列动词,“业”是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二是定语后置句未译出,原句“之穷者”属典型的定语后置句,翻译时未辨识出。

参考答案 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

【破解之道】

特殊句式这个小考点平时考试中涉及不多,考生除对特别明显的句式能译出外,对其他稍复杂的句式往往会因忽略而丢分。

原因多样,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句式意识不强,尤其是不会通过语言标志词译准特殊句式。

事实上,只要能辨识出特殊句式,译准不成问题。

辨识特殊句式,除结合文意外,强化根据语言标志词辨识特殊句式这一方法意识也十分重要。

译出特殊句式,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为前提的。

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

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为”“见”“于”等作标志。

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

2.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省略句。

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辨别。

【趁热打铁】

下面的小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

岳飞诉冤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

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

“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

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

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

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

心之竭诚,人神共鉴。

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者……也,判断句 ②为……所,被动句 ③省略“于”,省略句 ④于,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 ⑤以,状语后置句 ⑥于,状语后置句 ⑦唯……是,宾语前置句 ⑧于,状语后置句 ⑨之……者,定语后置句 ⑩被,见,被动句 ⑪为,被动句 ⑫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

一、走出句式翻译中的常见误区

边练边悟

下面均是考生在句式翻译方面存有问题的译文,请从句式的角度予以分析、改正。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

误译:

哪里在于公子你能对别人的困境感到着急啊!

问题:

原句是个主谓倒装句兼宾语前置句,译文未译出这两个句式。

改正:

公子能够解救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啊?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2009·浙江)

误译:

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我不肯给他们啊。

问题:

未译出原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改正:

别人拥有的(字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3.母归,但见女(指养女叶限)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2010·天津)

误译:

后母回来后,只见叶限抱着庭中的树睡觉,并不为之担心。

问题:

未译出原句“亦不之虑”宾语前置的特点。

改正:

后母回来,只见女儿(叶限)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史记·刺客列传》)

误译:

太子和宾客知道这件事的,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

问题:

“宾客知其事者”是个定语后置句,未译出。

改正: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

5.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2007·安徽)

误译:

是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问题:

原句“非”是个否定判断句的标志,“是”是代词“这”。

否定判断句特征未译出。

改正:

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误译:

(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这是从未有过的。

问题:

“未之有也”是个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句。

“之”是代词,须译出实义。

否则,无法体现句式特征。

改正:

(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误译:

军队打败了土地割去了,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问题:

“兵挫地削”是个意念被动句,译文未译出。

改正:

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割去,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误译:

你们把廉将军与秦王比一比,看一看吗?

问题:

原句省略了一个“威”字,且“孰与”是固定结构,译文未体现出这两点。

改正: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9.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误译:

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落个灭族的下场,不是应该吗?

问题:

原句在句式上有两个特征:

“夷灭宗族”是个意念被动句;“不亦……乎”是个固定句式,表示较委婉的反问语气。

该句译时在这两方面未做到准确到位。

改正:

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10.(仲长统)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007·上海)

误译:

(仲长统)二十多岁的时候,游历求学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之间,跟交往的朋友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问题:

原文既是倒装句中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又是一个省略句。

在“学”后省略“于”,在“与”后省略“之”。

译文未译出这两个句式特点。

改正:

(仲长统)二十多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二、临场翻译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的四类特殊句式

(一)无标志的两种特殊句式:

判断句和被动句

一般而言,特殊句式总有语言标志,这些标志就是我们判断的主要依据,包括判断句和被动句。

但有例外,就是不带任何标志的意念判断句和被动句。

因为无标志,所以较隐蔽。

要想译到位,全凭对文意的把握。

边练边悟

翻译下列句子,强化这两类句式的意识。

1.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位)勇士,(又)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秦国)。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等到李牧因谗言而被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一个郡邑。

3.杨因见赵简主曰:

“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

左右进谏曰:

“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

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简主曰:

“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刘向《说苑·尊贤》)

(1)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

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

(2)(他)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

得分点 

(1)被动句;“走”,跑;句意通顺。

(2)“居乡三逐”,意念被动句;“是”,表示判断;“不容众”,省略了“于”的被动句。

参考译文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

“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

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

”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

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

“(他)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侍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

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

”赵简主说:

“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为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为邪恶坏人所憎恶的。

”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

4.太史公曰:

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

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若仓公(人名)者,可谓近之矣。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所以老子说“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像太仓公这样的人,也和这句话所说的意思接近啊。

得分点 “美好者不祥之器”为意念判断句。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

女人无论美与丑,住进宫中就会被人嫉妒;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

缇萦上书皇帝,她的父亲才得到后来的平安。

所以老子说“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像太仓公这样的人,也和这句话所说的意思接近啊。

(二)类型最多、用法最复杂的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种类较多,用法复杂。

除常见的类型外,特别要关注易忽略、易错的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当“之”作代词宾语时,易被看做结构助词不译。

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出。

边练边悟

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城中皆不之觉。

(《李愬雪夜入蔡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城中的人全都没有发觉他们。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孔明)每每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之人不认可他。

(3)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张衡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古至今,从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

2.非疑问句中“以”的宾语常前置,需引起注意。

边练边悟

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

“一以”即“以一”。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氓》)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

“秋以为期”即“以秋为期”。

(3)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

“三驱以为度”即“以三驱为度”。

3.方位词、代词“自”作宾语时常常前置,需引起注意。

边练边悟

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

“东面”即“面东”。

(2)秦人不暇自哀。

(《阿房宫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

“自哀”即“哀自”。

(3)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

“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

“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2013·广东)

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

4.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

(1)……之谓

例句:

其李将军之谓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

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点拨 这种“之谓”形式,“之”是提宾标志,“谓”是谓语动词。

其特点是“谓”无宾语,可译为“说的是……”。

(2)(此、是)之谓……

例句:

大而化之之谓圣。

译文:

道德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应变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

点拨 与上一种句型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宾语是在谓语动词后,“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可译为“这就叫做……”。

边练边悟

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此夫子之谓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就是说先生您吧?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