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补播改良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1451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地补播改良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草地补播改良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草地补播改良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草地补播改良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草地补播改良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地补播改良技术.docx

《草地补播改良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地补播改良技术.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地补播改良技术.docx

草地补播改良技术

草地补播改良技术规程

补播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草地上播种一些适应性强、饲用价值高的牧草,以增加草群种类成分、增加地面覆盖、提高牧草的产量与质量,这是草地治理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植被恢复与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

扰我少各地的补播试验与生产实践表明,这一措施一般可使牧草产理提高30%-100%。

1、补播地段的选择

需要补播的地段:

原有植被稀疏或过牧退化的地方;

滥垦、滥控使植被真坏,造成水土流失或风沙危害的地方;

清除了灌木、毒草及其它非理想植物的地方;

原有植被饲用价值低或种类单一,需要增加豆科或其他优良牧草的地方;

开垦后撂荒的弃耕地;

补播的地方,要求土壤质地能保证植物发芽生长、有一定的土层、年降水量不少于150mm、播后有一定的保护与管理的地方,补播委难获得应有的效果。

2、补播前的地面处理

地面处理的目的,一是要减少消除原有非理想植物的竞争,二是为补播的牧草创造必要的土壤与水分条件。

土壤粘重、原生植被盖度较大的地方,播前的地面处理常常是补播成功的关键。

地面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松耙(用缺口重耙、圆盘耙等)、划破(用划破补播机、燕尾犁等)、穴垦、条垦、带垦、全垦、重牧或畜群宿营、消除灌木与枯枝落叶、烧荒(炼山)等。

土块多、过于松散的新垦地最好镇压,地面的石块、枯枝树影根及妨碍补播和利用的其他杂物要尽可能清除。

对于北方山区,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山坡地,还要按等高线控水平沟或反坡台地,中部保留相当于开挖部分5倍左右的原坡面,既保留原生植被,又可作为集水区,保证沟、台地处补播植物有相对多的水分,还可截留降水,防止土壤冲刷,这是干旱与水土流失坡地顾治理的有效方法。

在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带,要先行灌溉,无法灌溉而冬天有雪的地方应设法积雪,以保证必要的土壤墒情。

3、补播牧草的选择

牧草品种的选择,主要应考虑适应性、利用目的、生产性能及饲用价值。

如果是草产品生产基地,选用当地最适宜而饲用品质优良的牧草,如果是为了生态效益和作为放牧地,也可以补播其它草种,为了延长青草期,可加入返青早或枯黄迟甚至长年不枯的牧草。

放牧用草在主要补播下繁草,刈割用草地补播上繁草,防风固沙的要求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水土保持的则应根系发达,最好是根茎型或匍匐型,易形成草皮。

4、补播前种子处理

牧草,特别是野生牧草的种子,在适应恶劣的外部环境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适应形态和类型。

如豆科牧草种皮坚硬(或硬实种子),禾本科牧草种子的休眠等。

因此,在选好补播牧草种子后,必须进行播前处理,提高发芽率。

(1)对豆科牧草的硬实种子,通过机械处理、温水处理或化学处理,可有效破除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

(2)对禾本科牧草种子,通过晒种处理、热温处理或沙藏处理,可有效地缩短休眠期,促进萌发。

5、补播时间

一般讲,甘肃大部分地区宜在5月雨季来临后到入秋前。

其时间大体以日均温10℃左右为宜,如18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在8月底至9月中旬,低海拔地区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距初霜期约60天前后。

不同地方还有早春“顶凌播种”、适时“抢墒播种”、初冬“寄子播种”等经验,可因地制宜,合理应用。

6、种子播量

播种量与牧草种类、用途、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一定条件下,主要决定种子的千粒重和单株所需要的营养面积。

一般而言,种子收小到大,其每亩播量介于0.2~1kg之间;平均每平方米的成苗数在10~50株(要保证这样多的株数,每平方米就得有100~500粒有发芽力的种子)。

因此,建议根据牧草的千粒和每m2地上所需要的有发芽能力的种子数来计算播种量。

其中千粒重是已知的或可实测,每平方米所需有发芽力种子,据我们观测大致为200~500粒,据此,每亩播量可按下式计算:

H×N×M

Ⅹ=------------

102×A

Ⅹ:

播量(kg/亩)

Η:

千粒重(g)

N:

每m2需有发芽力的种子数(粒)

A:

种子用价,是其纯度与发芽率的乘积

M:

667m2(即1亩),

106:

为系数。

其中N,根据实测和大量播种量资料推算,一般牧草都在200—500粒/m2之间。

水肥条件好,种子小的计算时可取下限,相反则取上限,中等水平可按350粒计算。

例:

播种多年生黑麦草,千粒重H为2.15g,每平方米需有发芽力的种子N以400粒计;种子纯度90%,发芽率80%,即种子用价A=90%*80%=72%则播种量

2.15×400×667

X=—————————=0.8(kg/亩)

106×50.72

实际上,对株本大小差不多的牧草,每平方米上所需株数大体一致,所以有发芽力种子的播种量主要就决定于千粒重。

据我们对多种牧草千粒重与亩播量相互关系的测算,可以提出一个计算亩播量的简便方法——“三分之一千粒重千克当量法”,即以克为单位的千粒重的数值乘以1/3并用千克做单位,就是每亩应播的种子重量,用公式表示,就是:

播种量(kg/亩)=1/3千粒重。

如紫花苜蓿、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的千粒重各为1.9、0.7、2.1kg,则它们有发芽能力的种子的播量分别为0.63、0.23和0.70kg/亩。

2.7补播方法

人力撒播:

小面积播种地可以徒手撒种,或最好用牧草手播机播种,这样比较均匀,速度也快,每人每天可播50亩左右。

机具补播:

用草原松土补播机、圆盘播种机或肥料撒播机,土地条件好,颗粒较大的种子也可用谷物播种机。

畜力补播:

有的地方利用羊群补播,即给放牧的羊只脖子上挂上铁皮罐头盒,内装种子,底部打孔,羊边吃草边撒种。

羊群中有1/4左右的羊只戴罐头盒即可。

骆驼,牛等家畜在放牧时都可用来完成这一工作。

家畜宿营法:

“家畜宿营法”改良天然草地的有效方法。

就是将放牧家畜集中在一个地方过夜或高强度放牧,依靠家畜清除原有劣质植被,排泄的粪便又进行施肥,同时结合补播优良牧草,这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又廉价的草地植被建植方法。

在同一地方滞留宿营的时间因地而异,半荒漠草原2~3个羊夜的宿营或放牧强度,这样就可清除原有植被,而后补播优良牧草。

飞机补播:

飞机播种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补播方法,详见“牧草飞播”。

2.8覆土

补播牧草种子的覆土是一个简单但又不易做好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制的专用机具,一般可采取耱地、镇压器镇压、用畜力或拖拉机拖带树枝或灌木编的拖耙拉耱,牲畜践踏等,有时也可不覆土。

覆土的厚度,因种子大小而异。

牧草种子多数细小,一般以浅覆土为宜,几乎所有牧草种子的覆土深度都不应超过2.5cm(表2~1)。

                           表2~1种子的覆土深度(cm)

土壤类别

小粒种子

大粒种子

粘土

壤土

壤沙土

1-0.0-0.5

1.0

1.5~2

0.5~1.0

1.5

2.0~2.5

2.9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

补播后不加管理或管理过分粗放,常会造成前功尽弃。

许多地方的鼠、虫、鸟类对不覆土的种子或刚出土的幼苗伤害严重,事先用农药拌种会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刚出苗的新播牧草因根系浅,家畜又极喜食,如过早放牧很容易连根拔出而危害其生长。

对于补播牧草,凡有条件的应尽可能辅之以施肥,除杂草、灌溉等,既促进新播牧草生长,也为优良的原有牧草种子成熟或营养繁殖创造条件。

加强补播地的管理,是补播成功的关键环节。

常见牧草简介

序号

品种

牧草特性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栽培技术

1

白沙蒿

白沙蒿抗风沙,耐旱、耐寒、耐瘠薄性能极强,常与花棒、沙拐枣、沙米等植物混生,或形成单一优势群落,喜生长在流动、半流动沙丘上,当流动沙丘被固定后。

白沙蒿则逐渐衰亡,为黑沙蒿所代替。

茎枝被流沙埋没后,仍可生根长出新枝。

种子自生能力很强,当被沙埋没后,依靠表皮包裹的多糖物质吸水,形成胶状水泡,吸水量可相当于种子重量的数倍,很快萌发生长。

当沙土含水量低于1%时,植株开始枯萎,在沙地地表温度高达60℃以上时,也不致烫伤而枯死,在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的干旱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发育,在贫瘠的流动沙丘上,株高可达150厘米,地下部分的生长强于地上部分,五龄植株根幅是其冠幅的7.5倍。

白沙蒿生长较缓慢,一般3月中旬返青,7月10日左右开花,9月中旬种子成熟,11月10日左右开始落叶枯黄,生育期120天左右,生长期180天~200天。

种子成熟后不易脱落,便于人工采收。

结实枝条当年枯死,越冬芽翌年长出新枝,因此,白沙蒿要每两年平茬一次,促进新枝发育。

(一)饲用白沙蒿作为饲草,主要在冬春季节供放牧利用,其适口性较其他优良牧草为差。

在生长季的青绿期,仅驼、羊、牛采食幼嫩枝叶,经晚秋霜杀后,适口性提高,多数家畜均采食,尤为驼、羊喜食;羊采食幼嫩枝叶和种子,驼可采食幼嫩期全株。

二龄植株的采食率占全株的2/3,三龄以上的植株,采食率降低为1/2~1/5。

天然生活3~5年的植株高为50~100厘米,经人工种植3~5年的株高可增至80~140厘米,地上部分总产量每亩为1333公斤。

其中当年生长量为987公斤,花和叶的重量为613公斤,约占62%,可补充放牧家畜冬春季牧草的不足。

(二)防风固沙白沙蒿荒漠,半荒漠区建植生长一年可形成草丛绿篱,起到防风固沙作用,根据民勤治沙所测定,在白沙蒿固沙区,距地面15厘米高处风速可降低54.7%,30厘米高处风速减弱16.5%,利于流沙固定和植物群落的形成,起保护粮田作用,是流动沙丘地带防风固沙,恢复植被的先锋种。

(三)其他种子有消热、去湿、疏胆、利尿等防病功效,可供入药,增加收入。

种子含脂肪量21.5%,还可榨油食用。

播种白沙蒿的栽培方法有直接播种,扦插,移栽三种,可按需要和条件选择采用。

1.直播选择种壳黑褐色,粒大、饱满、发芽率高,纯净的种子。

播种期可在春季土壤解冻含水量较多时,以至7月底前的两季都可进行,过晚不利幼苗越冬。

播种方法可选用人工播种或飞机播种,可单播,也可与沙拐枣、花棒、毛条、沙米等草种混播,播后要镇压保墒,单播量每亩1~1.25公斤,混播量0.5公斤,育苗每亩2~3公斤,飞机播种每亩0.25公斤。

播种深度1~2厘米,宜浅不宜深,以地面不见种子为度。

带状种植,要与风向垂直设带,带宽20~30厘米,带距3米。

2.扦插宜在春秋雨季进行,选择生长一年植株新萌发的健壮枝条作插穗,设置与风向垂直的带状穴插,带宽1米,带距3米;穴距50厘米,穴口直径30厘米,上下等大,穴深30~40厘米,每穴植插穗两束,每束6~8根,插穗要随割、随运、随插,才能保证成活率。

3.移栽移栽苗木要选择1~2龄生长健壮的新苗,移栽期应春夏雨季进行,不得晚于7月底,再迟影响越冬。

一般今春育苗,来年移栽。

野生苗移栽也按这一原则进行。

移栽方法可按带状沟植或带状穴植。

带宽1米,带距3米,株行距为40×50厘米,深度30~40厘米,如在流动沙丘地段移栽,应先从背风的沙丘下部开始,待沙丘顶部被风削平后,再继续向上部栽植,可收到满意效果。

(三)田间管理白沙蒿建植成活后,不需锄草、灌水、施肥等特殊管理,但苗期应设置围栏或指派专人管护,严禁放牧践踏,损坏幼苗。

对缺苗断垅地要及时补栽;补栽期应在当年早秋,或翌年夏季和早秋雨季,晚秋补栽难于越冬。

平茬更新是白沙蒿保持旺盛生机的重要管理措施。

白沙蒿建植成活后,应每两年进行平茬更新一次,一旦形成果枝,结实后的枝条即枯死,若4~5年不进行平茬,将会有大量枝条死亡,出现衰败。

剪去果枝(种子田除外)经常保持枝条的幼嫩状态,才能达到生长旺盛的目的。

(四)收获利用白沙蒿种子一般于9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时果壳由灰黄色变为黑褐色,此时便可采种。

种子成熟不易掉落,采种保持期长,一般人工采摘,人均日采种量4~5公斤,采后除去杂物,晒干贮存。

在荒漠半荒漠区,主要以防风固沙,治理沙漠来利用,也是理想的播种草种。

用于放牧的草地,可在建植后第二年的夏季结合平茬轻度放牧驼、羊,冬春季节可放牧各类家畜。

2

柠条

柠条喜光、耐寒,耐高温。

在上方庇荫下生长不良,甚至不能结实,是强阳性树种。

冬季能耐-32℃的低温,夏季地表温度达55℃时,不见日灼。

在兰州七、八月雨季播种的柠条幼苗,能安全越冬,但幼苗出土时易遭日灼。

柠条极耐干旱,能在年降雨量350毫米左右的干旱荒山上形成茂密的灌木林,但在年降雨量250毫米左右的荒山上,不能形成林灌,只能稀疏生长。

柠条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论是在水土冲刷严重的石质山地、黄土丘陵,还是风蚀强烈的沙地、荒漠地带,都能生长繁殖。

柠条是深根树种,侧根发达,在兰州,2年生主根长达80厘米,是苗高17厘米的4.7倍,侧根根幅28厘米,是冠幅4.2厘米的6.6倍,成年树主根垂直下伸,伸入土层5米以上。

它萌芽力很强,平茬后可从伐根上萌发出大量枝条。

柠条幼年生长缓慢,第三年后生长显著增快,平茬后生长更为茂盛。

柠条病害少,主要的虫害是柠条豆象。

柠条(小叶锦鸡儿、牛筋条)属蝶形花科。

它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繁殖容易,根系发达,萌蘖性强,保土性能好;嫩枝绿叶可作饲料;枝条坚实,发火力旺,湿材也能燃烧,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水保林、薪炭林树种。

柠条在草原地区的沙丘、沙地上可进行直播。

播种后覆土不宜过厚,以免沙埋影响幼苗出土。

为了保证成活,减免沙埋风吹,可在秋季加以防风措施(如夹植沙障)。

通常在播种后,4—5天即可出苗,两年以后可逐渐饲用和起到防风固沙作用。

三、造林技术

(1)采种:

柠条种子6月下旬起成熟,成熟时荚果由暗红色转为黄褐色。

荚果成熟后很快开裂,一定要随熟随采,成熟一批,采集一批。

采回的荚果经曝晒后脱粒,除去荚壳和夹杂物,即得纯净种子。

种子千粒重36克,每斤13,500粒,发芽率90%。

存放三年的种子,发芽率约30%。

(2)造林:

柠条一般采用直播造林。

春、雨、秋三季均可直播,但最好是用当年采集的种子雨季直播。

播种前种子一般不处理,为了促其迅速发芽,减少鼠害,播前可用60℃水浸种一昼夜,捞出后用10%的磷化锌拌种。

播种宜在有雨和土壤湿润时为好,粘性土宜在雨后播种,以免土壤板结妨碍幼苗出土,沙壤土在雨前雨后均可。

播种方法有穴播、条播,套二犁沟播等,其中以穴播方法最为普遍。

播种一定要掌握深度,太深了,苗木不能出土,太浅了,表土干燥影响种子发芽,一般覆土厚度以不超过3厘米为宜,穴播的每穴下种20~25粒,每亩用种约1斤。

在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的平缓山坡,柠条可与河北杨等实行乔灌混交。

(3)平茬:

为了促进根系的发展,提高分蘖和生长能力,柠条要适时平茬。

第一次平茬一般在播种后第三年秋天进行,以后每隔四、五年平茬一次。

平茬最好在秋天落叶后进行,以免影响生长和损伤根系。

平茬时茬口要低,不要劈裂根系。

结合平茬,要进行一次深翻松土。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带状平茬,即平茬一行,留上一行,留下的一行到第二年再平茬。

3

沙拐枣

沙拐枣,多枝丛生小灌木,株高一般1—1.5米,丛幅0.5—2.0米。

分布于亚洲中部荒漠地区,主要在荒漠地带并渗入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化草原。

多生于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或石质地,在砂砾质戈壁,干河床和山前砂砾质洪积物坡地上也有生长。

具有抗风蚀,耐沙埋,耐沙割,抗干旱,耐贫瘠及枝条茂密,萌蘖力强,根系发达等特性,能适宜于条件极端严酷的干旱荒漠区生长,是沙质荒漠的重要建群种之一,由它所组成的群落是荒漠区典型的沙漠植被。

沙拐枣根系发达,有明显主根,水平根相当发达,侧根很多,根部有根鞘保护。

根蘖能力强,沙埋后可生出不定根,所以能适宜在流动沙丘上分布生长。

花期6—7月,果期8月。

果翅(刺)变干,果皮坚硬变木质,是果实成熟的标志,果熟后易脱落,随风飞走,应及时采集。

沙拐枣的种子发芽率颇高,为70一75%,种子生命力不易丧失,在干燥条件下可贮藏两年以上。

但由于种子坚硬,带有刺毛,发芽迟缓甚至长期不发芽。

因此,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可提高出苗率。

沙拐枣为多年生强旱生灌木,非常耐干旱、耐高温。

沙拐枣是典型的沙生植物,不怕风蚀、沙割和沙埋,风蚀后从其裸露的根系上能长出根蘖苗,生成新植株。

它有茂密的枝条,易于积沙,沙埋后反而促进其生长,当沙埋1.5米时,其高度增长1米,同时在沙包顶上形成新的灌丛。

沙拐枣多生于疏松、通气良好的流沙及半流动沙地。

育苗时适合于沙壤和较干燥疏松的沙性土壤。

不宜在粘重土壤或低湿盐碱地上生长,如地下水位过高(1米上下),苗木长势差。

沙拐枣的根系强大,使它能够充分利用沙层中有限的水分、养分。

茎有白色的表皮,而且光滑,能反射强光。

其叶完全退化,由绿色枝进行光合作用。

老枝表皮细胞(包括气孔)面积相当大,为2866.7±661.2平方微米,为花棒的3倍。

气孔的数目少,每平方毫米为80.2个,只有花棒的35.5%,因而蒸腾作用弱,节约用水,这些都是它适应干旱生态环境的旱生形态结构。

其次果实具有借风传播的结构,并有在流沙上萌发的特殊适应性。

沙拐枣亦是速生灌木,生长快,枝条茂密,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故又是一种先锋固沙植物。

惟其茎干直立,无叶、根部脆弱,如用作固沙,则须注意与其他植物混种。

沙拐枣适口性中等,为骆驼的好饲料,夏秋季骆驼喜食枝叶,冬春采食较差。

绵羊、山羊夏秋季喜采食嫩枝及果实,冬春季不食。

马与牛不吃。

沙拐枣稀疏地生长在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及覆沙戈壁上,由它为主所组成的各类草场,结构简单,种类单纯,伴生植物很少,生产力很低,故放牧利用价值低。

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为例,说明沙拐枣草场的一般性状。

除饲用外,还可以作为先锋固沙植物,其根及带果全株均可入药,种子富含油脂,可试作榨油材料。

沙拐枣果熟后易脱落,其果实具有借风传播的结构,并有在流沙上萌发的特殊适应性。

4

梭梭

梭梭根系发达,一般主根深达2米多,最深者可达4—5米以下的地下水层。

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一般4月初芽开始萌动,4月中、下旬长出肉质鳞片状的叶,5月中、下旬开花,花期约20天左右,6—8月花休眠,9月上旬开始结实,9月末、10月初种子成熟,11月初全株枯黄。

梭梭的当年枝,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年份平均生长30—40厘米,降雨多的年份可达50厘米以上。

但再生能力较弱。

梭梭虽耐干旱,但在降雨少的年份,往往不能结实或种子不能成熟;在雨量充沛的年份其结实率较高。

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若温度在35℃以上,则发芽受到抑制。

梭梭的种子不宜久藏,通常是第一年采种供翌年播种用。

梭棱的株高和树冠变异很大。

高度超过2米者,通常具粗糙扭曲的主干,由基部发出分枝,形成圆丛状。

因其每年有一部分当年小枝枯落,故称它为落叶小半乔木。

它的分布总与松散的土壤基质和较浅的地下水位有关。

耐风沙,受到沙埋以后,仍然生长旺盛。

喜生于轻度盐渍化、地下水位较高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上,在砾质戈壁低地、干河床边、山前冲积扇等处也有生长。

梭梭是适应中温带气候的荒漠植物,它分布区内的平均年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气候的干燥度大于4.0,≥IO℃的活动积温2500—3000℃,年平均气温在2—8℃的范围内,8℃以上的内蒙古阿拉善南部地区;虽有适于梭梭生长的环境条件,但没有梭梭的分布。

梭梭是良好的饲用小半乔木,有每年落枝的习性,荒漠地区的牧民称它为骆驼的“抓膘草”。

骆驼喜食;羊在秋末也拣食落在地上的梭梭嫩枝和果实;牛、马不食。

此外,梭棱是重要的固沙植物,对防风固沙、治理沙漠具有重要作用。

且为名贵药材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的寄主植物。

干枯的梭梭枝干,还可供修建棚圈等之用。

但严禁滥行砍伐,防止梭梭草场大面积退化。

对已破坏的梭梭草场应进行封闭,以促进其自然更新。

选择适宜梭梭生长地段,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建立人工梭棱草场。

挖肉苁蓉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挖后必须填埋坑穴,以利梭梭的生长。

梭梭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建设人工棱梭草场。

在第一年秋末,采集成熟种子,然后选择较肥沃的沙质地作苗床。

用落水盖草法或覆薄沙盖草法春季育苗,千粒重3—3.5克。

移栽地段应选在轻度盐渍化,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中含水量不低于2%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上。

苗木应选为一年或二年生的实生苗,在春季或秋季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进行移栽。

梭梭栽后,必须加强保护,封闭禁牧,待五年左右,梭梭地上部分生长起来以后,方可放牧利用。

5

红柳

红柳3月中旬至4月开始萌发生长,5月下旬至7月开花,或花期一直延续到9月底至10月初,6月下旬开始结果,7月上旬开始成熟。

在一个花序上,果熟期不一致,下部果实先熟,顶部的最后成熟,持续时间较长。

果熟后种子即行飞散,种子小难于采集。

故若采种,应及早采果,以防籽落。

种子长0.4一0.5mm,每克种子约6万粒。

根系发达,直根深入土中,接地下水,最深者可达10余米。

侧根多水平分布,甚广阔,且多细根。

根株萌发力强,耐沙埋,沙埋后可于根颈处萌发大量纤细的不定根,枝条亦迅速向上生长。

由于这种特性,在沙区往往形成高大的柽柳沙堆,成为独特的景观。

也耐风蚀,因风蚀而暴露的根系,可萌发出很多新枝条。

它还极耐沙害。

生长较快,寿命长,在适宜条件下,幼龄期年平均高生长50—80cm,4—5年高达2.5—3m,10年生可达4—5m,地径7—8cm。

寿命可达百年以上。

红柳耐旱、耐热,尤对沙漠地区的干旱和高温有很强的适应力。

红柳为喜光灌木,不耐荫蔽。

喜低湿而微具盐碱的土壤,在土壤含盐量0.5—0.7%的盐渍化土壤上能很好生长,但在土壤表层0—40cm含盐量2—3%的盐土上生长不良。

对流沙适应能力差,在高大流沙丘上栽植,亦生长不良。

红柳主要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湖盆边缘和河流沿岸,成为盐化低地及其上沙丘群上的一种建群植物,群落覆盖度20—30%至40—70%,伴生植物种随生境条件亦有很大差别。

红柳在我国干旱地区对养驼业是重要的饲料。

在春夏季节,骆驼乐食其嫩枝,到秋季则不喜食其粗硬的枝条。

青鲜时其他家畜不食;秋后山羊和绵羊采食其脱落的细枝,马和牛不食红柳。

红柳的嫩枝叶富含无氮浸出物和灰分,粗蛋白质含量中等,而粗纤维含量是较低的。

其蛋白质品质是中等的,9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占其干物质的4%,大体同谷实玉米中所含者相仿。

综合论之,红柳可评为中等的饲用植物。

红柳当前除饲用外,主要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和固沙林。

红柳造林可植苗或扦插,一般以植苗为好。

采用播种或扦插育苗。

种子在发芽期和苗期要求土壤湿润,宜经常灌水。

播种以春播为好,也可夏播。

多采用“水面落种法”播种,每平方米水面撒种子10g,如方法得当,每平方米可得苗500余株。

当年苗高50—80cm时,即可出圃。

扦插育苗时,选1cm粗的一年生枝条,截成30—40cm长的插穗,在春季扦插。

宜选地下水位较高,轻度或中度盐化沙地及有灌溉条件的其他土壤造林。

造林地应保持土壤湿润,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6

中间锦鸡儿

中间锦鸡儿性耐干旱,喜生于黄土高原及其丘陵沟壑地区;毛条生于沙地、半固定沙丘,抗寒、耐瘠薄、耐盐碱,不怕风沙危害。

在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的地区,无灌溉而长势良好,苗期生长缓慢,播种后2—3年生长加快,成株平茬后,次年枝条丛生,高达1米。

在陇中4月初萌芽,5月开花,7月种子成熟

中间锦鸡儿具有饲用、柴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绿肥、蜜源、编制器物等多种用途。

饲用为牛、羊和骆驼所喜食,马、缧采食较少。

用作放牧,春末夏初采食花、叶、嫩枝,仲夏秋季不食,霜后又开始采食,细枝、果实、落叶是良好的饲料。

据测定,生活2—5年植株的花、叶、嫩枝饲草产量,每亩鲜重143—421公斤,干重为55.7—176.6公斤,以后产量逐年下降。

中间锦鸡儿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据民勤治沙所测定,在开花期的绝干花、叶、细枝中,含粗蛋白质22.48%,粗脂肪4.98%,粗纤维27.85%,无氮浸出物22.36%,粗灰分7.38%。

(一)土壤与耕作中间锦鸡儿在丘间低地的沙质壤土和沙漠荒滩都能种植,种植柠条以先育苗,后移栽为上,也可直接播种。

育苗宜在沙质轻壤土上进行,育苗前一年,结合深耕整地施足底肥,并进行冬灌,第二年春季抢墒播种。

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直播时,可视地形情况,于上年秋季采用水平台、水平沟、鱼鳞坑或小穴整地。

水平台、沟沿等高线开挖,距离2—3米,鱼鳞坑、穴距离1—2米。

(二)播种苗圃育苗采用条播,行距30—40厘米,由于子叶出土,顶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