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4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1427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4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4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4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4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4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4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

《北师大版4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4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4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

北师大版4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P30~4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教学课时:

7课时

授课内容

3.1卫星运行时间

主备教师

尹阔

教学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1.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境。

师指导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二、抓旧引新迁移引入

1.想一想,人造卫星绕地球2两圈、3圈、5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那么21圈、35圈用多少时间可以计算吗?

2.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3.观察算式114×21114×35,与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三、看题引问明确目标

1.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三位数乘两位数)。

3.出示学习目标。

四、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估一估,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1)独立估算。

(2)同伴交流估算方法。

(3)两种估算方法,第一种:

把两个乘数都估小,得到精确计算结果的下限。

第二种方法:

一个乘数估大,另一个乘数估小,确定精确计算结果的数量级(几位数、最高数位上的数值)。

2.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1)独立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

(重点交流算理)

3.指导竖式书写方法。

五、尝试练习强化重点

1.请大家回忆一下,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步算什么?

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哪个数位对齐?

第二步算什么,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哪个数位对齐?

第三步怎样算?

2.小组讨论,汇报计算方法。

3.计算135×74,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方法。

六、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看书30页,提出不懂得问题。

七、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1.2011年,北京市开通电话挂号业务,病人可以通过拨打114向指定的医院挂号。

2011年8月,郭阿姨共上班23天,平均每天接电话144个。

(1)郭阿姨2011年8月要接多少个电话?

估一估,算一算。

(2)与同伴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国庆60周年庆典上,阅兵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时,没人走了128步,每步长75厘米,每人走的正步一共是多少厘米?

合多少米?

3.算一算,并和同伴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13138126697

×32×54×25×86

八、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说说自己的心理体验。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

114

ⅹ21

————

114————114×1

228————114×20

————

2394————114+2280

 

 

授课内容

3.2卫星运行时间

主备教师

尹阔

教学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使用竖式正确的计算。

2.在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准确计算。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抓旧引新迁移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请大家回忆一下,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试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2.板演与集体计算相结合。

135×14418×23

2、看题引问明确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2.老师把418×23改成408×23你还会计算吗?

3.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3、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408×23。

2.交流计算方法。

(重点说明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08

×23

1224

816

9384

3.小结:

三位数中间有0的时候,这个0也要参与运算,根据是“0乘任何数逗得0”,“0加任何数都得这个数”等ode乘法和加法的规定。

4、尝试练习,强化重点。

1.下面各题可以怎样算?

和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54×312210×47

(1)试算。

(2)交流算法。

(重点说明:

你是怎么想的?

怎样算的?

2.小结:

书写竖式时,将位数多的放在上面比较简便;如果乘数末尾有0,将0让出来会比较简便。

计算时不要急着落笔,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写法,灵活计算。

5、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看书31页,提出自己不懂或想了解的问题。

6、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1.森林医生。

2.算一算,和同伴说说计算过程。

3

4.

.

7、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授课内容

3.3有多少名观众

主备教师

尹阔

教学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与方法。

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估算思路与基本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课件呈现图片。

(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

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你有什么感想?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教师:

你能数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数的估计。

板书课题。

三、看题引问,明确目标

四、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计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4)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

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

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

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学生:

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每个看台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28人。

(2)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板书:

28×6×28

(3)估算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28看成30,,30×6×30=5400,体育场大约有5400人。

(4)小结:

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五、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六、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七、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挂图22×32×28=教学挂图

 

授课内容

3.4神奇的计算工具

主备教师

尹阔

教学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得文化价值。

2.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正确的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认识并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情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师生谈话:

同学们,计算器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在哪儿或什么时候用计算器吗?

学生举例

二、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教师:

为什么计算器的使用这样广泛呢?

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

请学生介绍。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器,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三、看题引问明确目标

1.看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2.交代任务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四、自主学习,尝试探究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

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  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  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字键

数字键的使用。

如按12。

显示屏就显示“12”。

④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

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

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五、尝试练习,强化重点

(1)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3)同桌互相出几道题,汇报后小结:

要分清什么样的题目要用计算器,什么样的题目不需要计算器。

也就是说,有了计算器,也不能依赖计算器,能口算的仍然要口算,较大数目的计算需要用计算器的,要结合估算来检验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a、实物投影呈现:

菜单

酒14元

凉拌豆腐3元

肉丝:

5元

清蒸鱼:

16元

三鲜汤:

12元

甜点:

8元

青菜:

3元

b、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c、反馈计算结果。

(3)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呈现计算题。

a、1+2+3+4……+98+99+100

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反馈计算结果。

引导提问: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

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

六、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七、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1.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积大者获胜。

开始活动,并做记录。

交流你获胜的秘诀。

2.括号內可以填几?

先估计,在用计算器检验,找到合适的答案。

书41页2题。

八、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授课内容

3.5有趣的算式

主备教师

尹阔

教学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学准备

计算器、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

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

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第一关:

奇妙的宝塔。

(1)实物投影呈现:

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四、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有趣的算式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单元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整理与复习

(一)

主备教师

尹阔

教学时间

课型

复习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第一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认识更大的数”单元的相关知识,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2.主动回顾自己成长的踪迹,感受克服困难、尝试探索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3.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能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思和梳理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三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板书课题)

二、看题引问明确目标。

1.看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交代任务:

本节课我们要经历对第一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认识更大的数”单元的相关知识,并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回顾反三、梳理知识。

1.回想一下:

这三单元我们都学习了那些知识?

2.汇报:

“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

3.系统复习。

认识更大的数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大数的认识

认识数位顺序表及更大的数。

大数的读写(人口普查)。

大数的比较(国土面积)。

认识近似数(近似数)。

了解计数方法和发展史(从结绳计数说起)。

4、达标练四、强化重点。

 

五、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授课内容

整理与复习

(二)

主备教师

尹阔

教学时间

课型

复习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第二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线与角”单元的相关知识,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2.主动回顾自己成长的踪迹,感受克服困难、尝试探索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3.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能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思和梳理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这节课,我们来整理复习第二单元“线与角”。

二、看题引问明确目标。

1.看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交代任务:

本节课我们要经历对第二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线与角”单元的相关知识,并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回顾反思梳理知识。

1.回想一下:

这单元我们都学习了那些知识?

2.系统复习。

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线的认识相交与垂直

线与角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线

认识平角与周角

角的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交的度量

量角和画角

四、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五、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六、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授课内容

整理与复习(三)

主备教师

尹阔

教学时间

课型

复习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第三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单元的相关知识,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2.主动回顾自己成长的踪迹,感受克服困难、尝试探索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3.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能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思和梳理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这节课,我们来整理复习第三单元(板书课题)。

二、看题引问明确目标。

1.看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交代任务:

本节课我们要经历对第三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单元的相关知识,并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回顾反思梳理知识。

1.回想一下:

这单元我们都学习了那些知识?

2.系统复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乘法大数的估计

认识计数器

认识计数器

用计数器探索规律

四、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五、达标训练能力训练

 

六、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