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058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docx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docx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世界地理

 

第一单元 世界地理概况

[结构体系]

知识要点]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海陆分布:

陆地占29%,海洋占71%。

  2.七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七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3.四大洋:

地球上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四大洋。

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大洋的边缘是海,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4.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⑴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⑵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广阔;⑶高原: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⑷丘陵:

海拔较低,地表起伏不大,坡度和缓;⑸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5.海底地形: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区(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二.世界的居民

1.世界的人口:

⑴人口增长:

18世纪前缓慢,之后加快,这主要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这是由于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⑵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

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则很稀少。

⑶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就会产生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恶化,生产赶不上人类的需要;而人口增长过慢,会造成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所以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⑷人口迁移:

从整个世界来看,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使世界上人口拥挤的城市越来越多。

城市人口比重太大,将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

2.世界的人种:

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可分为三个主要人种:

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⑴白色人种:

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⑵黄色人种:

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⑶黑色人种:

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世界的语言:

世界上的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等地。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及亚洲的印度等国。

4.世界的宗教: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

三.世界的区域划分

  1.世界的国家:

目前,世界上有180多个国家。

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其次是加拿大,中国居第三位。

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2.国界和领土:

国界是指本国与领国之间的界线,它是用来划分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范围。

国界线和领海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世界各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之分。

目前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只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还有亚洲的日本。

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

  4.世界上的区域划分:

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人们将世界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十三个地区。

[复习指导]

复习本单元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海和海峡的概念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

海的种类,按其所处的位置特征一般分成为以下三种:

1、边缘海--濒临大陆,以半岛和岛屿与大洋分开的海。

如黄海、东海、南海等;2、内海--伸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

如渤海、波罗的海等;3、陆间海--位于两个大陆之间。

如地中海等。

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叫海峡,如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等。

海峡在交通和战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世界重要的海峡

  1.马六甲海峡:

连接南海与印度洋,是亚洲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通道。

  2.霍尔木兹海峡:

连接波斯湾阿拉伯海,是波斯湾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称为海上生命线。

  3.土尔其海峡:

连接黑海与地中海,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4.直布罗陀海峡:

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是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唯一通道。

  5.英吉利海峡:

连接北海与大西洋,是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6.麦哲伦海峡:

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线。

  7.莫桑比克海峡:

连接南北印度洋,是世界最大的海峡。

  8.白令海峡:

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9.朝鲜海峡:

连接日本海与东海,是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三.人口问题

  所谓人口问题是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如就业问题、人口老化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等。

四.人口密度

  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是反映某一国家、地区或城市内,居住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即人口分布疏密的量的指标。

五.种族

  即人种,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

这些具有遗传性的体质特点,包括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鼻型、面型、血型等。

早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其身体外表上的重大差别就已形成。

这种差别是由于人类各集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相当隔离地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缘故。

六.民族

  世界上各种族的人,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又形成了许多民族,它既不是种族特征的延续和发展,也不是血缘关系的继续与综合,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人们共同体。

第二单元 亚洲和非洲

[结构体系]

[知识要点]

一.东亚

1、概况

位置

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有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五个国家

地形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和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往东流入太平洋。

东部沿海的海岸线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

气候

是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因为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洋,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夏季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陆地冷却快,比海洋冷,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

在东亚季风区内,根据气温、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两种气候区

居民

东亚五国共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居民中大部分属于黄色人种,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就民族而论,中国是汉族人口居多数的多民族国家,蒙古居民主要是蒙古族,朝鲜和韩国居民主要是朝鲜族,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

经济

东部沿海一带气候湿润,平原较广,耕地多,人口稠密,沿海地带又有优良港口,工农业、交通、科技和对外贸易发达。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因草原广布而使畜产品加工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在开发利用之中

 

2、日本

(1)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

是东亚的一个岛国,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领土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地形

境内多山,国土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平原;海岸线曲折,多良港,神户和横滨是我国著名的海港;境内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也是一座活火山

气候

属季风气候,但海洋性特征较为明显,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

植被

全国大部分为森林覆盖,森林覆盖率为65%

河流

河流短小,但流经山地水力资源丰富

 

(2)发达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经济特点

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属"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

工业分布及原因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工业区。

因本国自然资源缺乏,需要从国外进口,为了便利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工业大多分布在沿海优良港口地区

农业生产

耕地少,人均耕地更少。

农业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现稻米产量已能自给。

北海道附近海域因有寒暖流相汇,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

文化特点

既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以兼有东西文化的特点

 

二、东南亚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位置

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位置

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位置,自古就是东西方各国人民相互往来的要道,尤其是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欧洲、亚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业、东亚各港航线多经过这里

 

(2)自然环境

地区

地形

气候

中南半岛

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这些河流在下游冲积成肥沃的平原。

这些平原成为东南亚发达的农区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菲律宾群岛北部也属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

群岛上山岭很多,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较少。

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

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马来半岛南部也属热带雨林气候

 

2、居民和经济

(1)居民

人口

分布

人种

信仰

华侨

4亿多

主要居住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个大岛的沿海平原上

黄色人种

中南半岛居民大多信奉佛教,马来群岛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

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总数在1600万人以上

(2)主要农产和矿产

物产

主要分布地区

物产

主要要分布地区

稻米

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河流三角洲及沿岸地带

胡椒

印尼

金鸡纳

印尼

橡胶

马来西亚、印尼、泰国

贵重木材

缅甸、泰国等地

油棕

马来西亚

自缅甸南部沿缅泰边境、马来半岛到印尼西部

椰子

菲律宾

蕉麻

菲律宾

石油

印尼、缅甸

3、新加坡

位置

位于马来半岛南面、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

人口和居民

人口约260万,居民中四分之三是华人,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等

经济特点

面积小,资源缺乏,但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积极发展金融、贸易和海、空航运,使新加坡港成为世界著名的大贸易港,并大量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迅速发展了炼油、造船、电子、纺织、食品等工业,同时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三、南亚

1、三大地形区

地形区

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